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室性心率失常主要有室早、室速和室颤三种,其中室早(室性期前收缩)最常见。本文主要是以室性期前收缩为例,论述了其临床症状、检查方法以及临床上内科治疗的原则。

  • 标签: 心率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 内科 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性分析的结果与相关性。方法 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年龄≥ 45岁患者 92例,进行心率变异分析,采用郭继鸿主编《动态心电图学》,对心率变异性的判断标准。 结果 女性 43例,男性 49例,男、女患者间心率变异性( HRV)的主要指标:平均 NN间期( SDANN)、相邻 NN间期差的均方根( rMSSD)、高频成分与低频成分比例( LF/HF)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率变异性降低,为自主神经张力改变的结果,与许多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神经内分泌疾病的病理机制相关,可以用来判断自主神经功能,评估病情和预后及指导治疗、监护等方面。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分析 自主神经张力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类型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根据我院 2017年 4月至 2018年 4月间收治的 50例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针对其不同的病例特征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方式,分析其心律失常类型及其治疗效果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50例患者经过我院精心治疗后,显效 32例,有效 14例,无效 4例,总有效率 92. 0%(46/50)。房性期前收缩心率失常类型明显高于其他类心律失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房性期前收缩心率失常为老年人心律失常主要类型,改善心肌供血是防治老年人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加强对心律失常临床观察与研究对促进心律失常患者康复效果显著。

  • 标签: 老年人 心律失常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类型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根据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收治的50例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针对其不同的病例特征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方式,分析其心律失常类型及其治疗效果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50例患者经过我院精心治疗后,显效3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0%(46/50)。房性期前收缩心率失常类型明显高于其他类心律失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性期前收缩心率失常为老年人心律失常主要类型,改善心肌供血是防治老年人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加强对心律失常临床观察与研究对促进心律失常患者康复效果显著。

  • 标签: 老年人 心律失常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用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1例患者。全部患者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引发心律失常症状,我们对其采取扩冠、抗凝、抗心律失常等基础治疗,在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注射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8%。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可迅速缓解室颤症状,减少心梗、猝死事件的发生,治疗效果良好,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为患者愈后提供有效保障。

  • 标签: &beta 受体阻滞剂 心率失常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规律的体力活动和运动训练对身体有诸多健康益处,无论是对一般人群,还是对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近年来,运动员的猝死事件引起了媒体与大众广泛关注。运动期间可能会暂时增加急性心脏事件的风险。一般而言,心脏猝死(SCD)的风险在体育活动期间大约翻倍。关于运动性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不同研究间有较大的差异,心源性猝死是直接或间接触发电活动异常,进而触发致命性心律失常所致,本文就运动性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机制及猝死与心率失常的关系等予以综述。

  • 标签:
  • 简介:  【摘要】 近几年伴随现代医学的迅速进展,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围产医学也快速 发 展,同时 对 孕妇分娩护理要求愈加严苛,镇痛分娩能够 很 好 地 减轻产妇疼痛,还可以让其忧虑、慌张 、 暴躁的情绪得到缓解,让 因 害怕疼痛选择剖宫产的产妇 在数量上 大幅度降低,正 因 这些优点 , 镇痛分娩在临床上的运用十分广泛。下面笔者将自身所处医院产科观察施行自控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针对整个生产经过的影响的体会进行了以下整理、解析与总结。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产程  镇痛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阳江市健康人群正常心率范围。方法  收集2021年5月阳江市地区入我院完成健康体检的人员1000名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单导心电图机记录受检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男性各个年龄阶段存在的心率范围下限值为50-58次/分钟,整体男性健康人群的心率下限值在54次/分钟。女性在各个年龄阶段的下限数值一般在52-59次/分钟,整体女性健康人群的心率下限值在55次/分钟。男性在年龄的增长后其平均心率亦有逐步增加的情况;女性人群心率均值随年龄的增长出现快、慢、快的变化,且在18-30岁心率较快,两者均在≥70岁时心率降低。结论  阳江市健康人群正常心率范围较传统窦性节律正常心率范围偏低,可参照受检对象年龄和性别评估分析心率范围,更具备科学性。

  • 标签: []  健康人群 心率范围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者心率震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随机选择符合条件的老年AMI者60例,选择同期元器质性心脏病老年人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计算窦性心律震荡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间的差别。结果老年AMI组较对照组TO明显升高(P<0.01),TS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人发生AMI时窦性心率震荡明显减弱。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 窦性心律震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诱导插管对剖宫产产妇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05~2018.07间收治62例剖宫产产妇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31例。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研究组则给予瑞芬太尼行麻醉诱导,将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点血压、心率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诱导前及胎儿娩出后10min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指标差异不显著;插管后、胎儿娩出时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瑞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麻醉诱导插管中效果理想,可有效降低对产妇血压、心率的影响,保障手术顺利实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 麻醉诱导 剖宫产 血压 心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差异 。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6 年 2月~ 2019 年 6月收治的 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心率次数分为 A组和 B组, 每组 100例。 A组患者心率次数 <90/min, B患者心率次数≥ 90次 /min。选取其中 180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为心力衰竭组,选取 60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 A组、 B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心率变异性指标差异。结果 B组再住院 70例, 再住院率为 70.0%;病死 35例, 病死率为 35.0%;随访终点左室舒张末径( LVEDD)为( 65.23±6.21) mm。 A组再住院 45例, 再住院率为 45.0%;病死 10例,病死率为 10.0%;随访终点 LVEDD为( 61.56±6.88) mm。 B组患者的再住院率及病死率、 LVEDD均高于 A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心力衰竭组患者正常 RR间期标准差( SDNN)( 90.12±15.43) ms显著低于对照组( 144.32±30.43) ms,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每 5分钟 RR间期均值标准差( SDANN)为( 114.32±28.43) ms, 心力衰竭组 SDANN为( 73.23±17.21) ms,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相邻 RR 间期相差 >50 ms /总心跳数 ×100%( PNN50)指标为( 15.21±14.32) %显著高于心力衰竭组的( 6.54±4.2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心力衰竭預后效果与患者的心率大小成反比, 即心率越快,心力衰竭预后效果差。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水平相对较低,心功能与健康患者相比较差。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患者发生糖尿病与心律失常的内在联系及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 239例 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常规心电图检测有无心律失常,分为糖尿病心律失常组 66例,糖尿病无心律失常组 173例,另外选取 70例单纯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心律失常无糖尿病组,对以上 3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血糖、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伴其他心血管疾病与单纯糖尿病无心律失常患者及单纯心血管疾病无糖尿病患者相比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可能与疾病病程长、胰岛素抵抗程度重、伴其他疾病而造成心脏血管、心肌、神经病变有关。

  • 标签: 糖尿病 心律失常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窦性心率过缓的临床疗效,初步探究其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病例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给予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硫酸阿托品),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以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心动过缓疗效比较中,心率、心电图疗效、24h动态心电图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静息状态下心率比较,在起效时间上试验组稍慢于对照组,但治疗效应维持较长,停药后症状未见反复。于中医临床症状疗效比较中,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68.00%,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在心悸、胸闷、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有效方剂,能够提高窦性心率,改善心功能,疗效明确,作用持久,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

  • 标签: 加味桂枝茯苓丸 窦性心率过缓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