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导丝定位和盐水柱定位在新生儿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效果从而对其临床使用价值做出评估。方法:将在2018年8月-2020年8月期间就诊于XX医院并需实施PICC的150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本组使用盐水柱定位实施新生儿PICC。对照组:本组使用导丝定位实施新生儿PICC。观察两组的PICC尖端到位精准率和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75例患儿的PICC尖端到位精准率为88.0%,对照组为76.0%,P<0.05。观察组75例患儿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3%,对照组为12.0%,P<0.05。结论:盐水柱定位与导丝定位法相比,盐水柱定位在新生儿PICC中具有更高尖端到位精准率和更低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可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导丝定位法 盐水柱定位法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5 年 2 月至 2016 年 2 月收治的 26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有 13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传统解剖钢板,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锁定钢板,对不同治疗方法对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较少,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具有较为确切的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良好,只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关键词】锁定钢板  传统解剖钢板  胫骨下段骨折  疗效         胫骨下段骨折由于具有较少的周围软组织和较差的血液供应,远端和关节极为邻近,因此很难固定,极易并发骨不连、感染,现阶段的治疗方法都不十分理想,本研究选取我院 2015 年 2 月至 2016 年 2 月收治的 26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对其进行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治疗,然后对不同治疗方法对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26例患者中,有 18例为男性患者, 8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 13~ 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41岁。其中有 15例为交通伤, 6例为摔伤,其余 5例为其他原因导致;骨折按 AO分类: 18例患者为 A型, 5例患者为 B型, 3例患者为 C型; 7例患者为开放性骨折,其中 5例患者为 GustiloⅠ型, 2例患者为Ⅱ型, 19例患者为闭合性骨折,受伤后到进行手术的时间方面,开放性骨折患者为 5~ 8h,平均为 7h,闭合性骨折患者为 3~ 8天,平均为 5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P>0.05)。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有 13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传统解剖钢板,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锁定钢板,操作人均为临床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         1.2 方法         用腰麻、局部加辅助麻醉、硬膜外麻醉对所有患者进行麻醉,成功麻醉之后,在患者颈前外侧下端企切开弧形切口,将胫骨远端骨折上下两端显露出来,复位骨膜和骨片,成功复位之后保持牵引下治疗时使用钢板固定,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传统解剖钢板,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锁定钢板。完成手术之后让患者在病床上进行适当的功能训练,为有效防止感染,可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治疗 6周之后让患者尝试进行部分负重锻炼,治疗 3个月之后依据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让患者进行完全负重锻炼,在患者的恢复过程中应对其进行定期复查 [1]。         1.3 观察指标         对不同治疗方法对胫骨下段骨折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处理时采用 SPSS12.0统计学软件,用 X2检验统计学数据,如果 P<0.05,则说明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 [2]。         2.结果         手术之后对患者进行认真观察和定期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26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有13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传统解剖钢板,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锁定钢板,对不同治疗方法对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较少,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具有较为确切的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良好,只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 标签: 锁定钢板 传统解剖钢板 胫骨下段骨折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机械排痰对ICU危重患者的排痰效果。方法选取40例合并肺部感染、血氧饱和度(SaO2)〈90%的患者,按完全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应用振动排痰机排痰,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叩击排痰,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痰前后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呼吸频率、咳痰或吸痰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听诊、SaO2、PaO2、呼吸频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排痰效果优于人工叩击排痰,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机械 振动排痰 传统扣击 危重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引导技术在早产儿PICC置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穿刺到位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选择2016年1月~9月我科收治的实施PICC置管早产儿75例,按不同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定位。观察组采用心电引导定位。比较两组穿刺到位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穿刺到位率分别为92.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引导技术辅助早产儿PICC置管到位率高,可有效监测PICC导管深度的变化,此方法简单易行,可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早产儿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心电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高职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基于数字人解剖系统的项目教学法所取得的成效。方法 选取我校10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2年10月。按照双色小球对学生分组,其中51名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其余50名为实验组应用基于数字人体解剖系统的项目教学法,观察对两组的教学成果。结果 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期末考试及格率以及期末平均考试成绩,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高职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基于数字人解剖系统的项目教学法有着更为确切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高职院校 人体解剖学 教学 数字人解剖系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示指定位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护理中的有效性。方法:从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桡动脉采血的新生儿中抽选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实验组新生儿例数为45例,接受示指定位采血和护理,对照组新生儿例数为45例,接受触摸采血和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采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示指定位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护理中应用可以有效提升采血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示指定位法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 采血护理
  • 简介:摘 要:通过对31例猝死尸体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猝死的原因、特点,得出如下结论:(1)猝死者中年龄集中在31-55岁,且男性居多;(2)导致猝死的病因依次为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泌尿系统疾病;(3)猝死诱因以死前情绪激动、轻微外伤及睡眠中死亡居多。

  • 标签: 猝死 法医病理 法医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在泌尿外科护理教学中采用 PDCA 循环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 方法: 挑选在我院进行实习学习的护理学生 40 名作为实验对象,将其划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挑选 20 名在 2017 年 9 月至 2018 年 9 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理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对照组。乙组挑选 20 名 2018 年 10 月到 2019 年 10 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理学生,采用 PDCA 循环进行教学,为观察组;通过对比两种不同教学模式下两组实习生的各项技能评分和个人评价验证出 PDCA 循环在教学中是否有优势。 结果: 通过评分对照组的整体评分为( 75.09±1.98 )分,观察组的整体评分为( 91.07±1.77 )分; 结论: 通过效果对比可以看出在泌尿外科的护理实习教学中,对学生采用 PDCA 循环的效果要远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更好,适合在教学中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PDAC 循环法,泌尿外科教学 实习学生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复合式定位排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及其实施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共135例。将所有患者按照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与对照组67例。观察组接受复合定位排痰,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排痰方法。观察并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与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排痰量要大于对照组。而血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PaCO2含量要低于对照组,PaO2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体满意情况远高于对照组。结论复合式排痰与传统的人工排痰相比较具有更好的排痰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排痰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SWOT分析优化的传统护理带教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26名心内科护生为对照组,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26名心内科护生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带教模式,观察组采取基于SWOT分析传统护理带教优化后的护理带教模式,比较两组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生带教满意度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92.31%的满意度(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实施基于SWOT分析优化传统护理带教的护理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带教质量与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SWOT分析法 心内科 护理带教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就传统教学法与 PDCA 循环在泌尿外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予以对比研究。方法:确定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泌尿外科实习的50名护生为目标展开对比实验,随机分为各25名的参照组、干预组,并分别采用传统教学、 PDCA 循环教学,对比各自效果差异。结果:相较于综合成绩,干预组水平更高,两组指标对比差异强烈(P

  • 标签:  PDCA 循环法 传统教学 泌尿外科护理教学
  • 简介:目的为临床经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及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提供解剖学基础,避免穿刺过深及导管重置。方法对30具尸体颈外静脉常规解剖观察。结果颈外静脉管径较粗(5.5±2.1)mm,颈外静脉长(95.8±11.3)mm,注入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结论留置针进针不宜过深,导管置入在送管过程中应充分了解通道走向,注意操作细节,预防导管漂移及静脉炎的发生。

  • 标签: 颈静脉 解剖 静脉切开术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 简介:目的确定臀部肌肉注射的安全部位,为临床护理提供详细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00例成人下肢标本(男84,女16)臀部的外上区逐层解剖、观察测量臀部皮肤与皮下组织、臀大肌和臀中肌的厚度,臀上神经的分支类型和臀上动、静脉的管径,并个别进行了穿刺和切片观察。结果皮肤与皮下组织厚度为(1.12±0.35)cm,臀大肌厚(1.75±0.48)cm,臀中肌厚(1.41±0.35)cm,臀上神经与臀上血管的深支在臀肌之间共同形成血管神经层,多分为上、下两支位于相关血管的下方,占(64.0±4.8)%。结论由大转子至坐骨结节连线以上的臀部外上区,其中1/3和下前1/3区的上部最宜于肌肉注射,上中1/3区下部两横指处可选择进行肌肉注射,其余各区不宜作肌肉注射。

  • 标签: 臀部外上区 肌肉注射 体表定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近几年,临床医学科研者提出“为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促进临床与基础的深度融合”的目标,各个医学教学单位积极响应,主动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此促进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深度融合。临床与基础的紧密结合,模拟相关实践操作,提出一系列微创培训模式,开启临床与基础融合的新模式,充分实现资源优化与平台共享的目的;遵循“反复临床、多临床、早临床”的教学理念,促进临床与基础的双向渗透,促使医学生与临床医生、基础教师三方均能够获得收益,且效果令人满意。

  • 标签: 临床教学融 基础融合 解剖教学 教育模式
  • 简介:在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一些医用金属器械、容器等,因保管或使用不当,会出现生锈等现象。若丢掉不用,确实浪费,而继续使用又不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笔者2005年12月-2006年6月,对26件医用生锈的金属器械和容器用0.5%的碘伏液进行擦拭除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碘伏液 除锈 无菌技术操作 金属器械 临床医疗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通过系统评价,整合各个研究的结果,进一步明确使用3CG定位的临床效果,为3CG定位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0月以前相关学者使用3CG定位的PICC置管的相关纳入本研究,通过检索词检索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指标:置管成功率。统计学方法:stata 15.1软件进行分析,包绘制森林图、漏斗图检验是否存在发表偏倚和敏感性分析。

  • 标签: 3CG PICC 尖端定位
  • 简介:【摘要】在临床护理中,股静脉穿刺和股动脉穿刺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操作技术,而了解和掌握股静脉、股动脉的毗邻、走形以及位置,能够使操作的成功率提高,减少并发症。因此,本文对股静脉穿刺和股动脉穿刺的解剖学基础和护理研究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 标签: 护理解剖学 股静脉穿刺 股动脉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