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uH)在经皮介入治疗(PCI)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适合PCI的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A组,LMWH组,即PCI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均应用LMWH;B组,UH组,即PCI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均应用UH;C组,交叉抗凝组,即PCI手术前用LMWH,手术中应用UH,手术后用LMWH。观察30d内三组临床效果及出血等不良事件。结果c组反复心绞痛发作患者较A组、B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心脏性死亡、中风、急性及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或急性再次血运重建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少量出血患者较A组、B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严重出血,特别是需要输血的患者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管室使用LMWH的A组患者出现2例导管内血栓形成。结论LMWH和UH都各有优缺点。LMWH无需监测活化凝血时间,无需静脉持续输注,而UH用药期间需要监测APTT,有时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HIT)。应用LMWH的个别患者会出现导管内血栓形成,交叉抗凝临床效果,如反复心绞痛发作较高,在出血不良事件方面也有增加趋势。

  • 标签: 冠脉介入治疗 低分子肝素 普通肝素
  • 简介: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常规急诊及尿激酶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因急性STEMI而行急诊PCI术的134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溶栓失败行急诊补救性PCI患者),及其术后30d内的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再梗死)以及严重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急诊PCI术患者共计134例,其中17例(12.68%)因外院尿激酶溶栓失败转入我院行补救性PCI。134例中30d内共7例(5.22%)发生主要终点事件,死亡6例(4.48%)。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冠状动脉TIMI血流≤1级和主要终点事件明显相关(0R=60.98,P〈0.05)。3例(2.24%)发生严重出血性并发症。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补救性PCI术与严重出血并发病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 简介:目的评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对经皮介入(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急性综合征(ACS)并予前降支置入支架的患者119例,依据血浆LDL—C/HDL—C比值将患者分为3组,随访1年,评估三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各危险因素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结果①与LDL—C/HDL—C比值较低的两组相比,比值较高组患者体重指数、女性患者百分率、吸烟人数及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hs—CRP)、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而HDL—C水平和他汀类药物使用率则较低(P〈0.05)。②第1组风险(HR)1.04,95%可信区间(c,)0.98-1.08,第2组HR1.16,95%C11.08-1.20,第3组HR1.27,95%C11.19~1.36(P〈0.05)。随着LDL—C/HDL—C比值的升高,PCI术后1年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逐渐升高(P〈0.05)。③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提示,LDL—C/HDL—C比值对PCI术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预测价值优于其他危险因素。结论LDL—C/HDL—C比值对PCI术后患者1年内心血管事件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胸痛患者162例,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临床资料分为uA组、AMI组、SA组、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进行BNP、hs-CRP测定。结果①ACS组患者BNP和hs—CRP水平均高于sA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患者BNP和hs-CRP水平均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BNP和hs-CRP水平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ACS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Gemini积分存在正相关(r=0.69、0.74,P〈O.05)。结论BNP和hs—CRP可作为临床判断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B型钠脑肽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骨桥蛋白(OPN)对冠状动脉钙化(CAC)的诊断价值,确定血清OPN诊断CAC的最佳临界值。方法:据64层螺旋CT造影结果将54例患者分为CAC组(32例)和非CAC组(UCAC组,2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OPN水平;应用ROC对血清OPN水平进行分析评价。按年龄受试者被分为〈50岁组(16例)、50~60岁组(20例)、〉60岁3组(18例),分别评价各年龄组血清OPN对CAC的诊断价值。结果:(1)CAC组血清OPN水平显著高于UCAC组[(40.281±11.997)Pg/L比(23.682±5.760)μg/L],P〈0.01;(2)按ROC曲线分析和Youden’s指数最大的截断点作为临床诊断界点,血清OPN诊断CA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7,最佳分界值为32μg/L,以血清OPN≥32μg/L来预测CAC,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1.3%和95.5%;(3)〈50岁组、50~60岁组、〉60岁组OPN诊断CA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1、0.958和0.889;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100%、90.9%,83.3%、100%,73.3%、100%;最佳分界值分别为31μg/L,33μg/L,34μg/L。结论:(1)血清OPN水平升高可作为CAC形成的标志之一;(2)血清OPN≥32ug/L对CAC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各年龄组血清OPN对CAC诊断的特异性都较高,OPN的诊断价值在于对CAC的排除。

  • 标签: 骨桥蛋白 冠状动脉硬化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住院治疗,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06例,根据造影结果区分为单支病变组(54例)、双支病变组(52例)、多支病变组(67例),正常组(33例);根据临床症状区分AMI组(45例),UAP组(91例),SAP组(43例),正常组(27例);测定血浆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严重程度。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正常组[(2.94±0.24)比(2.74±0.15)比(2.28±0.22)比(2.18±0.69),P〈0.01或〈0.053;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无病变组L(2.44±0.38)比(2.69土0.34)比(2.98±0.28)比(2.07±0.43),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水平呈正相关(在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r分别为0.51,0.67,0.73,P均〈0.05)。结论:N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利钠肽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急性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循环中血清高敏心脏肌钙蛋白T(hscTnT)含量的变化。方法i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其中NSTE—ACS患者(NSTE—ACS组)4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42例及冠造影阴性者(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其冠状静脉窦、冠状动脉与外周血清中hscTnT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NSTE-ACS和SAP患者冠状静脉窦、冠状动脉与外周静脉血清中hscTnT浓度均较健康体检者显著升高(P均〈0.01),且NSTE-ACS患者冠状静脉窦血清hscTnT浓度较冠状动脉及外周静脉的显著升高[(1.3018±1.1024)μg/L比(0.9657±0.5863)μg/L比(0.9562±0.7853)μg/L,P〈0.05]。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综合征患者外周静脉、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窦血清高敏心脏肌钙蛋白T浓度显著升高,以冠状静脉窦的升高最明显。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肌钙蛋白T 冠状动脉循环
  • 简介:目的:研究等长收缩运动训练(IE)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循环血内皮祖细胞(EPC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CTO患者分为训练组(10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0例),均应用三个月常规药物治疗,其中训练组患者同时进行三个月的IE(采用最大程度握拳诱导上肢肌肉最大等长收缩运动,导致短暂的骨骼肌生理性缺血)训练。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循环血EPCs的数量,ELISA法检测血清VEGF的浓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循环血EPCs数量和VEGF浓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训练组患者血EPCs数量[(0.028±0.009)%比(0.044±0.016)%],VEGF浓度[(65.3±15.1)pg/ml比(98.5±17.4)pg/m1]显著增加(P=0.015,P〈0.01),且显著高于常规治疗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EPCs数量和VEGF浓度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训练组和对照组患者血EPCs数量与VEGF浓度均呈正相关(r=0.727,r=0.785,P均〈0.05)。结论:等长收缩运动训练可以增加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循环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从而可能通过远隔作用促进缺血心肌侧支循环的生成。

  • 标签: 运动疗法 冠状动脉疾病 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综合征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人选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因急性综合征住院患者368例。按住院期间是否并发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结果368例急性综合征患者并发心房颤动41例,发生率为11.14%。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房内径增大、多支病变是急性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综合征患者有较高比例并发心房颤动。左房内径增大、多支病变是急性综合征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房颤动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随着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冠心病治疗中应用抗血小板制剂,抗凝、溶栓药物的逐渐增加,同时高龄患者也在增多,由此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逐年增多,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治,预防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24例急性综合征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作一回顾性分析。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上消化道出血 观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变化特点及其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48例,其中单支病变28例,多支病变20例;再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者38例为对照组。所有人选者于术前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然后通过人机对话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自动计算出心率变异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和PNN50。结果冠心病患者各项时域指标平均值为SDNN(70.7±23.5)ms,SDNN(51.6±22.8)ms,rMSSD(30.4±16.9)ms,PNN50(7.0±5.2)ms,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O.01),多支病变者进一步降低。结论病变程度越重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越明显,因此心率变异性检测对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自主神经系统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率变异性
  • 简介:目的观察芪参胶囊对急性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心室重构、血浆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C反应蛋白(C-responseprotein,CRP)水平的影响。方法126例急性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4)和治疗组(n=6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胶囊4粒,每日3次(口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做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diameter,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同时测定BNP、CRP浓度和肝、肾功能、血脂和血糖等指标。结果与治疗治疗前相比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治疗6个月后LVEF升高(P〈0.01)而LVESd和LVEDd缩小(P〈0.05);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浓度降低(P〈0.01)、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1);同时BNP、CRP浓度降低(P〈0.01)。结论芪参胶囊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改善ACS患者的左室重构,降低血脂和炎症反应,同时对改善心功能有辅助作用。

  • 标签: 芪参胶囊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室重构 脑钠肽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综合征(ACS)患者体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以及瑞舒伐他汀对二者的干预作用.方法纳入2011年3月~2011年11月邯郸市第一医院行造影确诊ACS患者55例(ACS组),同期纳入胸痛行造影但结果正常者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IL-6和MMP-9水平,比较两组差异;ACS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d)4周后再次检测IL-6和MMP-9血浆水平,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S组IL-6和MMP-9水平均较高[分别为:(23.76±5.78)ng/mlvs.(17.56±5.34)ng/ml和(19.87±5.68)mg/Lvs.(16.59±5.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4周后血浆IL-6和MMP-9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炎症反应可能参与ACS的发病过程,瑞舒伐他汀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急性冠脉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6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加重,合并存在情绪障碍的患者逐年增多。临床常出现因情绪障碍和躯体疾病的交互作用,导致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交织,治疗效果欠佳。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在我国医学领域逐渐受到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倍受关注。本研究通过对248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评价其对焦虑和抑郁情况的改善作用。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理护理 干预作用 术后 情绪障碍 躯体疾病
  • 简介:目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高龄老人占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这类人群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又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PCI是冠心病治疗的里程碑,行PCI的高龄老年人,其临床特点、疗效、安全性如何,值得探讨.国外已经开展相应的研究[1-3].本研究回顾分析本中心PCI的高龄老年人的临床资料,以便对PCI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高龄老年人 临床分析 病理生理特点 高危人群 老龄化社会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以后造成的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2009年4月-201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469例心血管病患者在采用介入手术治疗以后引发的7例因迷走神经反射造成的低血压等症状进行相关临床护理治疗。结果患者在发生迷走神经反射以后5例患者经过治疗在20分钟内恢复正常,2例心率恢复以后不稳定,在30个小时后恢复症状,5例血压在两小时恢复正常,2例在三十个小时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无一例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结论介入手术治疗后,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采取有效的预防及相关护理措施,在我院经心血管介入治疗以后出现迷走神经反射出现的7例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及护理,其效果非常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 标签: 心血管介入治疗 迷走神经反射 观察及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介入治疗术(PCi)出现无复流现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2例,无急诊PCI治疗禁忌证,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常规PCI治疗、血栓抽吸和内注入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后PCI等不同的治疗,监测患者PCI治疗后血浆脑钠肽前体(pro—BNP)和PCI术后冠造影TIMI血流分级,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和28d死亡率。结果三组患者间发病至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总平均住院时间、PCI治疗术后28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PCI治疗组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高于血栓抽吸组和内注入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并且血浆pro—BNP明显高于后者。结论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与内微血栓形成有关,通过血栓抽吸和内注入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无复流的发生。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血栓抽吸
  • 简介:近来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发生、发展及其所致的并发症中均有重要作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已成为ACS的重要治疗方法,但PCI导管操作及球囊、支架置入过程中也可能会导致粥样斑块破裂,且球囊、支架等本身作为异物均可诱导并加重局部炎症,促进血栓形成。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治疗方法 围手术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他汀 患者
  • 简介: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中的疗效。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常规给药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术前术后TIMI分级情况及术后主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梗死血管TIMI分级3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周主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梗死血管血流情况,减少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

  • 标签: 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1年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行造影术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成功行PCI治疗的青年女性(年龄〈45岁)患者31例(心绞痛18例,急性心肌梗死13例),选取同期住院行造影检查除外冠心病诊断的青年女性22例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住院诊断为冠心病的青年男性患者52例为性别对照组,选取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50例为年龄对照组。观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血脂、白细胞、血红蛋白、胆红素、尿酸等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观察患者病变特点及PCI治疗效果。结果①与青年女性对照组相比,女性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增高(P〈O.05),总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性别对照组相比,女性高血压比例高于男性患者(JP〈0.05),而吸烟比例低于男性患者(P〈O.05),两组间平均发病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女性患者甘油三酯水平高于男性患者(P〈0.05)。③女性患者造影检查提示单支病变20例,双支病变9例,三支病变2例。所有患者定期随访,无严重出血、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支架内再狭窄及死亡。结论高血压、糖尿病是青年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多以单支病变为主,PCI治疗后预后良好。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青年女性 危险因素 预防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