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AndreasGruentzig进行第一例经皮腔内成形术以来,我们已经走过了一段较长的路程.现在我们也应该再评估一下这种治疗模式对冠心病的患者带来的好处和我们今后的方向.毋庸质疑,球囊、支架的应用,以及抗血小板疗法如血小板GPⅡb/Ⅲa*#拮抗剂等,是经皮介入治疗的里程碑.这些技术和发明亦使得介入治疗技术变得安全和相对简单,使成千上万的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受益.尽管如此,PTCA的软肋,再狭窄,还是困扰着我们.它也是使得我们的PTCA治疗冠心病不那么尽善尽美.假如介入治疗(PCI)的再狭窄率是零,那么,PCI肯定是冠心病治疗的首选方法.因此,PCI的未来很显然是在消除PCI带来的再狭窄.药物支架的出现再次给我们带来了零再狭窄率的希望.

  • 标签: 冠脉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冠状动脉疾病 药物支架 术后再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口血肿特种电磁波辐射(TDP)治疗、护理的效果.方法:以血肿自然吸收为对照组,TDP照射血肿为治疗组,进行疗效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穿刺口血肿消散比对照组快,平均提前5~7天(P<0.05).结论:TDP照射治疗穿刺口血肿,可加速血肿吸收,促进愈合,缩短卧床、住院时间.

  • 标签: 术后 穿刺口血肿 TDP 治疗 护理 冠状动脉介入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及预后随访.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4年5月苏州市立医院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9例,其中经皮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107例(TRI组),经皮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72例(TFI组).观察两组的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手术总时间、穿刺点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TRI组107例患者中,前壁心梗47例,下壁心梗39例,其他21例;单支病变24例,双支病变34例,三支病变49例.TFI组72例患者中,前壁心梗27例,下壁心梗29例,其他16例;单支病变12例,双支病变20例,三支病变40例.TRI组和TFI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2%和100%,P=0.401;PCI成功率分别为89.7%和95.8%,P=0.135;手术总时间分别为(79.4±32.0)min和(78.8±33.3)min,P=0.911.术后3个月的随访临床结果显示,MACE事件发生率TRI组较TFI组低.结论经皮桡动脉直接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同经皮股动脉一样有着较高的手术成功率,且并发症较少,是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最佳入路途径.

  • 标签: 经皮桡动脉 经皮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uH)在经皮介入治疗(PCI)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适合PCI的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A组,LMWH组,即PCI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均应用LMWH;B组,UH组,即PCI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均应用UH;C组,交叉抗凝组,即PCI手术前用LMWH,手术中应用UH,手术后用LMWH。观察30d内三组临床效果及出血等不良事件。结果c组反复心绞痛发作患者较A组、B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心脏性死亡、中风、急性及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或急性再次血运重建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少量出血患者较A组、B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严重出血,特别是需要输血的患者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管室使用LMWH的A组患者出现2例导管内血栓形成。结论LMWH和UH都各有优缺点。LMWH无需监测活化凝血时间,无需静脉持续输注,而UH用药期间需要监测APTT,有时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HIT)。应用LMWH的个别患者会出现导管内血栓形成,交叉抗凝临床效果,如反复心绞痛发作较高,在出血不良事件方面也有增加趋势。

  • 标签: 冠脉介入治疗 低分子肝素 普通肝素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诊介入患者焦虑情绪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6例急诊介入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的SA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是(43.6±5.7)分、(43.9±5.5)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是(40.3±6.3)分、(37.6±4.4)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介入患者大多处于焦虑状态,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心理护理 焦虑 冠脉介入
  • 简介:急性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临床表现及预后千差万别,早期识别ACS高危患者,并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脑利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作为心力衰竭的诊断及严重程度判断的敏感指标已达共识。近来的研究表明,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患者 脑利钠肽 预测价值 PEPTIDE 预后判断
  • 简介:目的探究替格瑞洛在急性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于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综合征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PCI)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术后服用替格瑞洛,对照组服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IMI血流变化和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差异和两组出血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IMI血流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IMI血流变化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6%,对照组为17.8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为5.36%,对照组为7.14%,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替格瑞洛在急性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替格瑞洛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总结介入治疗后患者搭桥手术的临床特点.方法本组53例患者,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CABG15例,非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CABG(0PCABG)38例.结果死亡2例,术后再发心绞痛1例,其余患者疗效满意.结论介入治疗后能造成血管内膜损伤;降低CABG动脉血管材料使用率;增加外科需血管化的靶血管数目.

  • 标签: 介入治疗 冠脉搭桥术
  • 简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前降支多数完全闭塞,此时对角支对于患者心功能维护非常重要,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若引起对角支狭窄或闭塞,可引起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因此对于对角支的保护非常重要。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51岁,主因"突发胸痛伴双上肢酸胀感3h"入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近中段可见70%~90%弥漫狭窄,第一对角支开口至近段可见80%弥漫狭窄;

  • 标签: 心肌梗死患者 完全闭塞 冠脉介入术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分析残余SYNTAX积分对急性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远期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研究,连续纳入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行介入治疗的1191例急性综合征患者。根据残余SYNTAX积分(residualSYNTAXscore,rSS)结果分为3组:低rSS组、中rSS组、高rSS组。我们对患者的基线资料、介入治疗资料以及两年的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rSS组的死亡加心肌梗死的复合终点发生率明显高于低rSS组和中r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血运重建发生率逐步增高(9.2%vs.19.6%vs.23.8%),联合事件终点的发生率也逐步增加(14.5%vs.23.8%vs.3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3组之间随着rSS的增加,联合事件终点发生率明显增加(P=0.000)。多因素Cox分析表明残余SYNTAX积分是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独立影响远期预后的因素包括高脂血症,介入治疗成功和应用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结论rSS可以量化介入治疗后的残余狭窄程度,而且是影响急性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远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随着rSS的增加,联合事件终点的发生率也逐步增加。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残余SYNTAX积分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常规急诊及尿激酶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因急性STEMI而行急诊PCI术的134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溶栓失败行急诊补救性PCI患者),及其术后30d内的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再梗死)以及严重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急诊PCI术患者共计134例,其中17例(12.68%)因外院尿激酶溶栓失败转入我院行补救性PCI。134例中30d内共7例(5.22%)发生主要终点事件,死亡6例(4.48%)。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冠状动脉TIMI血流≤1级和主要终点事件明显相关(0R=60.98,P〈0.05)。3例(2.24%)发生严重出血性并发症。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补救性PCI术与严重出血并发病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 简介:编辑先生:在我做三条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以前,我是一个骑动感单车的狂热爱好者。我喜欢从这种强有力的自行车锻炼计划中使心脏得到锻练。通过10个星期的心脏恢复.我慢慢恢复骑动感单车的习惯。现在每周骑二至三次,并且我的医生告诉我要坚持骑车。然而.有时我会担心嫁接了的血管是否可能会在剧烈的运动中掉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吗?

  • 标签: 冠脉搭桥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锻炼计划 自行车 心脏 担心
  • 简介:目的:探讨造影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与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于南方医院住院的2004年6月至2008年12月的413例行造影患者,采集病历数据,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尿酸(UA)、纤维蛋白原(Fg)、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造影通过直径目测法判断是否患冠心病。以单因素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与病变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冠心病组患者男性比例、平均年龄、体重指数、LDL-C、TG、UA、CRP、Fg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合并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例显著多于非冠心病组(P〈0.05~〈0.0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体重指数、HDL-C、增龄、高尿酸入选回归方程(OR=3.559~1.003,P〈0.05~〈0.001),其中LDL-C为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出素(OR:3.559,95%可信区间2.143~5.911,P〈0.001)。结论:LDL-C水平升高、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体重指数上升、HDH—C水平降低、增龄、高尿酸水平为冠心病的显著,独立相关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达标情况及其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因冠心病行PCI术患者91例,术后除接受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外,均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6~18月后再次行造影术(CAG),根据CAG评分结果患者被分为病变进展组(n=32)和病变未进展组(n=59);又根据第二次手术前LDL—C水平分为LDL-C≥2.1mmol/L(n=43),1.64LDL—c〈2.1mmol/L(n=30),LDL—C〈1.6mmol/L(n=18)三亚组,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与病变未进展组患者比较,病变进展组LDL-C降低幅度[(0.46±0.81)mmol/L比(-0.04±0.65)mmol/L],降低百分比[(13.18±31.67)%比(-8.21±37.22)%]明显减小(P均〈0.05);LDL-C≥2.1mmol/L组,1.6≤LDL-C〈2.1mmol/L组,LDL-C〈1.6mmol/L组病变未进展者比例逐渐升高(58.1%比63.3%比83.3%,P〈0.05);Spearman分析显示,CAG前LDL水平与评分呈负相关(r=-0.70,P〈0.0001)。结论:常规治疗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使多数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达标并有效遏制冠心病患者再狭窄。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血管造影术 脂蛋白类 LDL 阿托伐他汀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因突发胸骨后压榨样疼痛8h,伴心电图V1~V6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以"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收入院.查体:血压150/90mmHg(1mmHg=0.133kPa),呼吸20r/min,双肺呼吸音清,心界无明显扩大,心率96r/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心脏杂音.入院后即行造影,显示左前降支近端完全闭塞.按常规方法送入指引导丝至左前降支远端.

  • 标签: 冠脉内血栓吸取术 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可定)能否更有效地减少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的发生率。方法将拟行介入诊断和治疗的患者280例,通过使用数字表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n=142例)和对照组(n=138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控制血压、血糖及水化等治疗,未服用瑞舒伐他汀及其他调脂药,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使用对比剂前3天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比较两组患者CIN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共发生对比剂肾病16例(5.71%),其中对照组13例(9.42%),瑞舒伐他汀组3例(2.11%),两组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对比剂引发的急性肾损伤,在常规水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对比剂肾病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可溶性CXC趋化因子配体16(solubleCXCL16,sol-CXCL16)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围术期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6例成功施行PCI治疗的急性综合征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他汀治疗组,分别于PCI治疗前、PCI治疗后1d、术后2周以及术后4周测定血清sol-CXCL16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的浓度.结果所有患者PCI治疗后1d血清hs-CRP浓度和sol-CXCL16浓度均较PCI治疗前有明显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后1d常规治疗组中血清sol-CXCL16浓度升高较强化他汀治疗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强化他汀治疗组血清sol-CXCL16浓度较常规治疗组及PCI治疗后1d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强化他汀治疗组血清sol-CXCL16及hs-CRP浓度均较常规治疗组及PCI治疗后1d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他汀治疗组PCI治疗后4周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l-CXCL16浓度可能与冠状动脉炎症程度相关,并可能对评估急性综合征患者PCI治疗后短期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sol-CXCL16 高敏C-反应蛋白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