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6龄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早期气管插管拔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近3收治706龄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全部病例气管插管拔时间分为早期拔组(<12h)非早期拔组(≥12h),比较两组在年龄、体重、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室间隔缺损大小、术前是否合并肺部感染、肺动脉高压或气管狭窄等方面的差异,将可能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al回归模型,筛选出影响因素。结果6龄以下患儿70,早期气管插管拔51(7286%)。早期拔组患儿平均体重高于非早期拔组患儿,分别为(558±122)kg(476±102)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6,P=0011);早期拔组患儿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分别为(3075±1133)min(5755±1217)min,非早期拔组患儿分别为(4847±2204)min(8253±255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拔组患儿室间隔缺损明显小于非早期拔组患儿[(081±024cm)vs(107±02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主动脉阻断时间、室间隔缺损大小CPB时间是影响婴儿室间隔缺损术后早期气管插管拔因素。结论对于心内畸形简单但术前病情严重低月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是安全可行。体重、主动脉阻断时间、室间隔缺损大小、CPB时间是影响术后早期气管插管拔主要因素。

  • 标签: 婴儿 室间隔缺损 气管拔管
  • 简介:目的探讨低体重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早期手术干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21至201512本院收治33低体重早产儿PDA,均在NICU协助下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药物治疗失败后采用Prolene缝线结扎未闭动脉导管组(G1组)直接采用Prolene缝线结扎未闭动脉导管组(G2组)两组,比较两组病史、临床资料、病死率及主要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病史因素及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2组无死亡,G1组病死率为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P<005),G2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G1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2,P<005)。结论早期NICU与外科协作下选用Prolene缝线结扎未闭动脉导管是PDA安全有效治疗方式。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外科手术 干预性研究 婴儿 出生时低体重
  • 简介:目的建立1~2龄健康婴儿母乳喂养1、23生长速率百位曲线,为评价生长发育提供更全面的参考.方法采用多中心RCT方案,6研究现场儿童保健体检胎龄〉37周、1~2龄、性别不限、自动放弃母乳喂养婴儿为配方粉组(随机化原则分配至配方粉1亚组配方粉2亚组),相同研究现场与配方粉组单号性别、体重匹配胎龄〉37周、1~2龄、坚持母乳喂养婴儿进入母乳组.主要观察指标为入组1、23时身长、体重和头围生长速率,生长速率=[(本次随访测量值-上次随访测量值)/(本次实际随访时间-上次实际随访时间)天×30.次要观察指标:①入组1、23大便形状次数,根据婴儿家长手机拍摄新鲜大便照片Bristol大便形状7型图判断便型;②研究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生长速率便、便型采用全分析集(FAS)分析,不良反应采用安全集(SS)分析.应用LMS软件,以偏度-中位数-变异系数(LMS)法表现入组1、23时身长、体重和头围生长速率位数.结果201656至20161030征集到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SS集)配方粉组152名母乳组72名,2组分别有24名3名退出,FAS集分别为128名69名.2组性别、入组时日龄、身长、体重、胎龄生产方式差异无统计意义.①母乳组喂养1、23时身长增长速率(厘米/)分别为3.1±1.4、3.0±0.82.7±0.6,呈逐月下降趋势;体重增长速率(克/)分别为951±371、824±278749±219,呈逐月下降趋势;头围增长速率(厘米/)分别为1.5±0.7、1.4±0.51.3±0.3,下降趋势缓慢.②喂养1、23时,配方粉组与母乳组身长、体重和头围增长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亦呈逐月下降趋势.③入组时及喂养1、23时,配方粉组大便次数形状与母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224名(SS集�

  • 标签: 婴儿 母乳喂养 生长速率 身长 体重 头围
  • 简介:为提高对围产期脑损伤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水平,充分利用已有的医疗资源,推广颅脑超声检查诊断技术,北京大学第医院儿科按计划于2017822-26举办为期5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学习班。本班属国家级教育项目,授课教师为本科及北京市著名专家教授。学习结束授予10学分。

  • 标签: 颅脑超声 著名专家教授 中枢神经系 围产期脑损伤 主要授课内容 诊断技术
  • 简介:患儿,男,9岁,因咳嗽、咳痰1多月,在外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经胸部CT检查发现纵膈有占位性病变,予抗感染治疗后呼吸道症状明显缓解。门诊以"纵膈占位性病变"收住院。入院时查体:T:36.5℃,R:19/,P:80/;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或胸膜摩擦音。

  • 标签: 纵膈肿瘤 手术治疗 机器人辅助 胸腔镜 达芬奇 占位性病变
  • 简介:目的诊断1COG6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所致先天性糖基化障碍(CDG),为CDG患儿早期诊断、制定干预措施结局预测提供依据。方法总结1携带有COG6复合杂合突变CDG患儿临床表型、家系sanger验证信息、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随访信息,对COG6及其他Golgi复合体(COG)基因突变所致CDG疾病表型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因早产、生后反复气促吐沫1余就诊,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反复高热伴肝酶异常,皮肤少汗,异常面容,并存在心、肺、肾、凝血神经系统异常。行核心家系全外显子组检测发现COG6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511C〉T(p.R171X)c.540G〉A(p.E180E),c.511C〉T来源于母亲,是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已报道CDGⅡ型致病突变;c.540G〉A来源于父亲,为新发突变。汇总专业版HGMD已报道COG6-CDG患儿9加本文110表型(CDGⅡ型),异常面容,可表现为肝、皮肤、心脏、肾脏、骨骼、关节、凝血、免疫、神经系、听力视觉异常或其他畸形等,多数患儿生长发育迟缓,预后不良,5病死,存活者均进展为严重肝功能障碍伴反复感染。比COG-CDG其他亚型,临床表现更丰富、病情偏重且预后差。结论新生儿表现为不明原因高热伴肝酶异常,皮肤少汗,肌张力异常,或存在心、肾、免疫凝血等多器官系统功能异常患儿,应高度怀疑COG6-CDG,此类患儿多数生长发育迟缓,预后不良,新生儿通过基因测序可早期诊断。

  • 标签: COG6基因 先天性糖基化障碍 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 突变 高尔基复合体
  • 简介:目的探讨3龄以下小婴JLTn巢囊肿诊治经验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7至20161经本院治疗22产前诊断卵巢囊肿病例,诊断年龄为产前28~40周,观察发现侧别、胎龄、手术龄及囊肿大小与患儿卵巢是否缺失情况,总结诊治过程经验体会。结果22产前诊断卵巢囊肿分别于生后4~80d经腹腔镜辅助下行卵巢囊肿切除或剔除手术,其中12(占54.5%)因卵巢发育不良或扭转而切除。卵巢缺损组患儿囊肿直径大于卵巢正常组患儿,分别为(9.75±4.20)cm、(6.60±1.7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囊肿引起患儿卵巢萎缩及扭转坏死几率较大,囊肿过大易造成卵巢缺损或发育不良。腹腔镜手术可以有效治疗该病,发现囊肿逐渐增大时应及时手术。

  • 标签: 卵巢囊肿 新生儿 胎儿 腹腔镜技术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交叉钉技术对于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临床疗效。方法20101至20141,68青少年脊柱侧凸病例,男10,女58,年龄11~16岁,平均135岁;其中4为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其余为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前冠状面主弯Cobb角平均562°,胸椎(T5~T12)后凸角度平均177°,手术方法为后路交叉置入椎弓根螺钉对脊柱侧凸进行矫正,对术后Cobb角、主弯Cobb角矫正率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2~40,平均225。术后主弯Cobb角矫正到185°,与术前比较有差异(t=3705,P<001),末随访时平均202°,与术后比无差异(t=1053,P>005)。胸椎(T5~T12)后凸角术后平均228°,末随访时平均232°,术前与术后、术后与末随访相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主弯Cobb角矫正率为705%,随访时虽然主弯矫正率(694%)有定丢失,但术后比较无差异(t=0126,P>005)。术后无患者出现脊髓或神经根损伤。末随访时无内固定松动及断钉断棒,植骨融合牢固,均未出现明显矫正丢失。结论对于青少年脊柱侧凸后路手术矫正,采用交叉钉技术是项值得推广低费用、高安全脊柱侧凸矫正技术。

  • 标签: 青少年 脊柱侧凸 外科手术 随访研究
  • 简介:目的对急性中毒住院患儿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为儿童急性中毒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61至201512出院并确诊为中毒586住院患儿临床资料。结果586患儿,男354,女232;年龄24d至15.8岁;婴幼儿学龄前期患儿450(76.8%);农村患儿463(79.0%);意外中毒551(94.0%)。药物、农药、鼠药中毒分别221(37.7%)、167(28.5%)175(29.9%)。中毒物质城市农村患儿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城市中毒患儿以药物为主要中毒物质,农村患儿中农药中毒所占比例最高。药物、农药、鼠药中毒患儿主要临床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以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症状为主;不同物质中毒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急性中毒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多发生在农村;多为意外中毒;药物中毒是造成急性中毒主要原因;不同物质所致中毒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不同,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急性中毒 临床特征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CDKL5综合征临床表现遗传学特点。方法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对2011至2017南大学湘雅医院诊断7不明原因早发型癫脑病患儿进行检测,结合其临床表现及相关文献,分析CDKL5综合征患儿临床及遗传学特征。结果7CDKL5综合征患儿中男2,女54曾被诊断为“婴儿痉挛”,3被诊断为“无法分类癫脑病”;起病中位年龄2龄,病初部分性发作或强直发作,后转变为痉挛及肌阵挛发作。5脑电图可见高度失律。7先证者二代测序检测到CDKL5基因3错义突变[c.464G>A(p.G134P)、c.58G>C(p.G20R)、c.464G>A(p.G155D)],2小片段缺失[c.1110delC(p.E370fs)、c.160-163del(p.K54fs)],1碱基重复[c.278dupA(p.E93fs)],1大片段重复缺失(3~8号外显子杂合缺失)。父母外周血基因检测均未发现相同突变,均为新发突变。位随访时间为36,发作均未完全控制。使用抗癫药物1~8种;4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效果不佳;5行生酮饮食,其中2部分有效但症状不能完全控制。7患儿精神、运动语言发育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结论CDKL5综合征是由CDKL5基因突变引起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不同突变位点可能有不同表型,不同表型预后存在差异。

  • 标签: CDKL5综合征 早发型癫 脑病 婴儿痉挛 CDKL5 基因
  • 简介:后尿道瓣膜症(posteriorurethralvalves,PUV)是男性先天性下尿路梗阻中最常见病因,PUV可导致继发性上尿路损害,若未给予合适治疗,部分患者在青春前就会出现肾功能衰竭。早期诊断并合理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本科收治严重后尿道瓣膜症患儿1,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后尿道瓣膜症 下尿路梗阻 上尿路损害 肾功能衰竭 常见病因 青春期前
  • 简介:“三十载风华正茂,贺四方冠盖星城”。2017,正值湖南省儿童医院成立30周,也是《临床小儿外科杂志》创刊15。为院庆添华采,为学科谋发展,由湖南省儿童医院、南华大学儿科学院、临床小儿外科杂志主办,中国医院协会儿童医院管理分会协办“潇湘院士论坛暨2017儿科医学峰会”将于2017624湖南长沙召开,本次会议还将得到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大力支持。论坛主题为“传承、创新、发展”,将邀请医学界知名院士国内外专家学者作精彩演讲,全面展现全国儿科学领域研究、儿科医学人才培养,儿科卫生事业改革前沿热点,为儿科同行提供场从基础到临床,从精准到整合,从需求到政策学术盛宴,进步推动儿科专业进步,促进儿科事业发展。

  • 标签: 儿科医学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论坛 院士 湖南省儿童医院 医学人才培养
  • 简介:目的总结69婴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围术处理经验,探讨婴儿法洛四联症围术处理方法。方法20081至20162,我们实施婴儿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69,均合并房间隔缺损、左上腔静脉、动脉导管未闭等种或多种畸形。采取标准体外循环手术43,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手术26。均常规应用改良超滤技术,均实施根治手术。结果69,死亡4,治愈65。死亡原因:严重低心排综合征、低氧血症、肾功能不全。全部病例呼吸机辅助时间12—89h,平均(35.1±21.8)h。ICU滞留时间5~12d,平均(7.3±3.9)d。术后住院时间10~26d,平均(13.2±5.2)d。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9,低氧血症8,肺不张14。结论婴儿法洛四联症围术应注重循环及呼吸管理,积极防治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肾功能不全,是提高治愈率关键。

  • 标签: 法洛氏四联症 婴儿 围手术期
  • 简介: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即药物引起中毒性表皮坏死症,是药疹中最严重型。其特点是发病急,皮肤及黏膜受损严重,创面呈Ⅱ度烫伤样表现。如果治疗不及时,常引发继发性感染、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肺炎、内脏出血等,危及生命。

  • 标签: 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 中西医结合 儿童
  • 简介:1病例资料男,2岁,因“面色黄伴间断性发热1余,咳嗽,加重3d”于201549收入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我院)。G1P1,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7kg,出生时无窒息抢救史,生长发育正常。父母均体健,否认家族中有白血病史。

  • 标签: 幼年型 间断性发热 窒息抢救 幼单核细胞 足月顺产 流鼻涕
  • 简介:患儿,女,38d,G1P1,足月顺产。因出生后排便位置异常入院。患儿出生后即被发现正常肛门位置未见开口,胎便自外阴部排出。孕期患儿母亲接受常规产检,未见异常。经口喂养耐受好,排便通畅,无腹胀。在外院"经阴道"(家长诉)后注入造影剂,可显影直肠。查体:腹平,无腹胀,无肠型,未扪及腹部包块。正常肛穴处可见色素沉积,未见开口,尾骨臀部发育好。小阴唇内可见尿道阴道开口。舟状窝处未见开口(图1A)。

  • 标签: 直肠阴道瘘 先天性无肛 足月顺产 位置异常 经口喂养 腹部包块
  • 简介:目的探讨胚胎铅暴露对子代大鼠摄食、排便行为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SpragueDawley大鼠孕期自由饮用0.1%(低剂量铅暴露组)0.2%醋酸铅(高剂量铅暴露组)溶液方法建立胚胎铅暴露模型,并设空白对照组。将各组母鼠娩出雄性仔鼠纳入研究,各组分别取10只仔鼠观察其摄食、排便、胃排空、小肠推进及胃黏膜病理性炎性反应等方面的变化特点;各组分别取8只仔鼠,应用电镜技术、免疫组化等方法从空肠微绒毛及细胞连接超微结构变化,以及摄食中枢胆囊收缩素-8(CCK-8)、胃动素(MTL)表达等方面揭示胚胎铅暴露仔鼠胃肠动力异常可能机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低剂量铅暴露组仔鼠每日摄食量下降,粪便含水量增加,粪粒质量减少,小肠推进速度增加(P〈0.05);高剂量铅暴露组仔鼠胃排空能力较对照组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胚胎铅暴露仔鼠胃黏膜出现明显病理炎性改变(P〈0.05);空肠微绒毛减少、长度短缩及上皮间桥粒数目减少、致密斑间隙扩大(P〈0.05);摄食中枢MTL、CCK-8表达增加(P〈0.05);上述改变程度与铅暴露剂量间有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胃肠结构损害程度,以及CCKMTL中枢表达水平具有铅剂量依赖性,这可能是胚胎铅暴露仔鼠出现异常摄食、排便及消化功能改变重要机制。

  • 标签: 胃排空 小肠推进 空肠微绒毛 胚胎期 铅暴露 大鼠
  • 简介:1病例资料患儿,女,6岁,以“反复腹痛1余,黏液便10d”为主诉,于20161110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消化。患儿3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为40℃,热型无规律,无明显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 标签: 假膜性肠炎 艰难梭菌感染 消化科 黏液便 血常规检查 热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