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评估兔创伤损伤后不同干预方式下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将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脑损伤组(30只)。采用硬膜外球囊注水加压的方法制作脑损伤兔模型,脑损伤组兔根据不同的干预方式又分为加压组、常规减压组及控制减压组(每组各10只)。所有动物制模成功后即行常规CTCT灌注成像检查。在CT灌注成像参数图上测量4组动物的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并进行比较。检查结束后,从兔耳缘静脉注入2%伊文思蓝,处死并取脑组织;检测各组兔脑组织伊文思蓝的含量。结果脑损伤组基底节区及颞叶的rCBF、rCB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TT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损伤不同干预方式组之间的rCBF、rCBV及MTT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损伤组兔脑组织的伊文思蓝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损伤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CT灌注成像能较好地评估创伤损伤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控制减压的干预方式,可使创伤损伤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变化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CT灌注成像 脑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幕下实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及其MRI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头颅MRI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的血管母细胞瘤均为单发,位于左侧小脑半球1例、右侧小脑半球3例、小脑蚓部5例。MRI表现:病灶T1WI和T2WI的信号较为混杂;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以稍高信号为主,DWI呈低信号;瘤内或瘤周见血管流空影;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瘤周中重度水肿。结论幕下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加深对其认识,可提高术前的诊断率。

  • 标签: 血管母细胞瘤 实性 小脑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对大鼠弥漫损伤(DBI)后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2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DBI组(n=72)、阻滞剂组(n=72)、对照组(n=72),后三组按动物处死时间分为30min、3h、24h、48h、72h和7d六个亚组,每亚组12只。参照Mamarou自由落体方法制作重型DBI模型。阻滞剂组损伤后尾静脉注射ERK1/2特异性阻滞剂U0126(0.05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溶剂二甲基亚砜。免疫印迹法法检测脑组织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伤后30min,脑组织pERK1/2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并持续高水平表达至72h,伤后7d与假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伤后3h,脑组织Caspase-3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高,72h达到高峰,伤后7d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伤后30min、3h、24h、48h、72h和7d,阻滞剂组脑组织Caspase-3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DBI组和对照组(P<0.05),而DBI组和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阻滞ERK1/2通路,可显著抑制DBI大鼠脑组织Caspase-3的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

  • 标签: 弥漫性脑损伤 ERK1/2 CASPASE-3 细胞凋亡 大鼠
  • 简介:2018年1月,FDA推荐今后的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应用由(美国)国家老年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ofAging,NIA)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lzheimer'sAssociation,AA)提出的AD的ATN研究作为诊断标准(简称为ATN标准),这是对近20年来,AD的生物标志物组合指导AD临床早期干预标准化的重要突破[1-2]。ATN标准中的生物标志物包括:Aβ(A);病理性Tau,包括总Tau和磷酸化Tau(T)和神经变性(N)。ATN标准是长期以来经过多项临床病理对照研究综合验证了认知功能损害演变、影像学、脑脊液检查及Aβ-PET和病理的相关,在2011年NIA-AA的AD系列诊断标准基础上提出的,旨在为基础和临床研究人员提供标准化观察指标组合,希望将AD病理所导致的轻度认知障碍从非AD导致MCI人群中区分开来,甚至可以识别出更早阶段(30~50岁)的AD病理相关的主观认知损害人群,从而实现早期干预(图1)。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认知障碍 生物标志物 定义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沈阳市浑南区中心医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疗法,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炎性反应变化情况,以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部手术,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腹部手术 炎性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头部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对颅底脑膜瘤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8例颅底脑膜瘤患者的资料。患者术前均进行头部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了解肿瘤与血管的关系;术中采取适当的手术策略切除肿瘤,同时保护血管。结果术前头部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能显示肿瘤的大小、基底、供血来源,以及颅内动脉3级结构;并能清楚地显示肿瘤、血管、颅骨的三维影像关系,能分辨肿瘤与附近血管的直接关系。手术结果:SimponⅡ级切除者8例,Ⅲ级切除者16例,Ⅳ级切除者4例;术后无发生脑梗死和血管损伤的患者。术后,Karnofsky评分较术前平均提高17.5分;随访6~36个月,25例患者无复发,3例患者残留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结论术前CT三维血管成像能分辨颅底肿瘤与附近血管的关系,利于血管保护;为颅底脑膜瘤手术提供直观的信息。

  • 标签: CT三维血管成像 颅底脑膜瘤 术前评估
  • 简介:目的总结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手术治疗的103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50例(观察组),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53例(对照组)。结果两组术前颅内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3、7d颅内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8.0%)显著低于对照组(35.8%;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52.0%)明显高于对照组(32.1%;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增加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效果优于常规骨瓣减压术。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骨瓣减压术 疗效
  • 简介:远程诊断是“互联网+医疗健康”大范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网络技术,邀请其他医疗机构为本医疗机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宁夏地区前期在远程医疗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开展睡眠远程诊断。通过基础单位与睡眠远程诊断中心互联互通,实现患者在基层单位就诊及实施睡眠监测,远程中心诊断并指导治疗的模式。目前该睡眠远程网络已投入正常运行,方便患者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 标签: 远程医疗 睡眠障碍 互联网+医疗健康
  • 简介:目的探讨颅底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8例颅底原发性淋巴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肿瘤常见发生部位包括海绵窦、蝶岩斜区和颅中底-颞下窝-翼腭窝区;受累海绵窦段颈内动脉被肿瘤包裹,而少有移位或狭窄是主要的影像学特点。8例病人均经鼻蝶或经唇下-上颌窦入路完成活检。结果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7例,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1例;术后行化疗和局部放疗。随访8例,时间6~112个月,病人中位生存时间52个月;完全缓解率为62.5%。结论颅底原发性淋巴瘤是一类临床罕见的颅底肿瘤,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多为中老年发病,常累及海绵窦、蝶岩斜区、颅中底-颞下窝-翼腭窝区。手术活检、化疗和局部放疗联合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策略。

  • 标签: 淋巴瘤 原发性 颅底 淋巴瘤 非霍奇金 活组织检查 化疗 放疗 局部
  • 简介:目的评估铁离子螯合剂去铁胺对老年颅脑损伤病人颅内血肿和水肿吸收的影响。方法收集90例经CT证实的老年创伤颅内出血病人,经倾向评分匹配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病人除常规治疗外,还接受连续5d去铁胺静脉注射,剂量20mg/kg,不超过2000mg/d。治疗当天及治疗后第3、7、14天分别评估去铁胺对脑水肿和血肿吸收的影响。结果治疗后第7天,实验组血肿体积为(5.50±3.60)ml,明显小于对照组的(9.10±6.32)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当天及之后第3、14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14天,实验组的水肿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两组病人治疗后6个月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铁胺能加速老年颅脑损伤病人颅内血肿的吸收并抑制脑水肿,安全有效。

  • 标签: 颅脑损伤 去铁胺 血肿 颅内 脑水肿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的疗效。方法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3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颅内压增高事件,交替采用160ml3%高渗盐水与150ml20%甘露醇进行降低颅内压治疗;连续监测用药前、用药后30min及1、2、3、4h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及中心静脉压;用药前及用药后1、3h血钠水平及血浆渗透压。结果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均可显著降低颅内压(P<0.01),两者降低颅内压作用持续时间及颅内压降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脑灌注压均明显上升(P<0.01);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20%甘露醇治疗后血钠明显下降(P<0.05),3%高渗盐水治疗后血钠明显上升(P<0.05)。20%甘露醇及3%高渗盐水治疗后血浆渗透压均先上升后下降(P<0.01)。结论3%高渗盐水与20%甘露醇交替使用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压增高 甘露醇 高渗盐水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8岁,因“头痛、呕吐伴发作左上肢麻木10d,加重4d”入院。患者入院10d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头痛,表现为后枕部胀痛,伴呕吐,呈非喷射,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发病后逐渐出现发作左上肢麻木,每次持续数秒,自行缓解。入院前4d头痛及呕吐症状加重,呈持续胀痛,于2018年1月28日急诊以“头痛”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既往史:否认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病、肿瘤、外伤及头面部感染史。

  • 标签: 超声 视神经鞘 颅内压 静脉窦血栓
  • 简介: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所致的缝隙连接43蛋白(connexin43,Cx43)磷酸化对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ischemiaandreperfusion,I/R)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成年SD雄性大鼠100只,随机分为4部分5组,每组20只:(1)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而不予夹闭;(2)治疗组,I/R后立即腹腔注入HIF-1α特异抑制剂2甲氧基本雌二醇(2ME2)15mg/kg,实验时间设定为I/R后4h及8h;(3)溶媒组,以溶媒二甲基亚枫(DMSO)替代2ME2;(4)I/R损伤组,I/R形成后不给予处理,(3)和(4)实验时间均设定为I/R后8h。每组取10只动物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另10只动物在预定时间取海马区域皮质标本,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WB)检测磷酸化Cx43(p-Cx43)、Bcl-2、Bax、Caspases-3的表达水平,并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海马皮质组织中炎因子的含量,用干蒸法测定脑水肿的程度。结果采用2ME2干预的治疗组大鼠各时间段的脑含水量及海马皮质组织的p-Cx43、炎因子、Cx40、凋亡促进因子Bax、Caspases-3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凋亡抑制因子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通过特异性抑制HIF-1α的形成,可降低神经细胞Cx43磷酸化的形成,明显降低炎因子的分泌;并可对脑I/R所致的损伤产生缓解作用;对脑缺血疾病在超急性期的治疗有着重大的意义。

  • 标签: 缝隙连接43 缺氧诱导因子-1Α 炎性因子 脑水肿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目的总结外伤进展性硬膜外血肿(TPEDH)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手术治疗的45例TPEDH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按扩展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8分30例,7分9例,6分1例,5分1例,4分2例,3分1例,1分1例。结论结合颅骨CT三维重建和及时动态CT复查,及早发现,积极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TPEDH疗效。

  • 标签: 外伤性进展性硬膜外血肿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遗传因素与卒中发生密切相关,明确基因与卒中的相关关系,有利于卒中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近年来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卒中相关基因位点被发现,而既往已知的基因也对诊疗有新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介绍遗传相关卒中,包括镰状细胞病、Fabry病、遗传胶原蛋白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近期基因位点多态的相关研究。

  • 标签: 遗传相关性卒中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镰状细胞病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
  • 简介:目的:构建基于医护合作的遗传肠癌门诊并评价其实践效果,以规范遗传肠癌患者的管理、改善其亲属肿瘤防治的效果并推动遗传肿瘤诊疗及研究的规范化发展。方法:构建基于医护合作的遗传肠癌门诊,由经过严格选拔并培训的1名结直肠外科主任医师和1名肿瘤专科护士出诊,规范了出诊医生及护士的资质和培训要求,确立接诊对象为有遗传肠癌风险的患者及亲属。由护士预约、询问患者家族史并绘制家系图、收集患者及家属的诊治资料,主任医师接受就诊对象的遗传咨询。结果:经过2年半的实践,共接诊502人次,收集并绘制家系图223个,确诊并随访管理遗传肠癌家系120个;患者亲属中,检出携带高危风险基因52例,肠镜筛查检出肠癌5例,息肉8例。结论:遗传肠癌门诊的设立,使遗传肠癌患者得以确诊,并提高高危亲属的基因检测及肿瘤筛查率,促进高危人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遗传肿瘤门诊的构建提供了实践依据。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遗传性 医护合作 门诊 遗传咨询 风险管理
  • 简介:目的:探究疏肝健脾解郁汤治疗抑郁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福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抑郁失眠患者1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1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疏肝健脾解郁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血清P物质(SP)、5-羟色胺(5-HT)水平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结果:用药后观察组2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PSQI评分及S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5-HT水平及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疏肝健脾解郁汤可有效调节神经功能,改善抑郁状态,控制失眠症状,疗效显著。

  • 标签: 抑郁症 失眠症 疏肝健脾解郁汤
  • 简介:目的研究持续植物状态患者颅骨修补手术的不同时间窗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7年12月行颅骨修补的持续植物状态患者223例。测评不同手术时间窗患者手术前后修订的昏迷恢复量表(revisedcomarecoveryscale,CRS-R)评分、颅内压力、血红蛋白及血白蛋白含量,分析手术前后的变化;并对不同时间窗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2个月内颅骨修补(早期组)患者的意识水平评分CRS-R改善最多,为提高2.3分。晚期修补组血白蛋白水平下降的最多,为(5.98±3.21)g/L;而中期修补组下降最少,为(4.53±2.66)g/L;表明3~6个月颅骨修补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血白蛋白水平影响最小。2个月内修补组的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最多,为(4.96±1.54)g/L;6个月以上修补组的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最少,为(2.51±5.34)g/L。患者颅内压均在颅骨修补后有所提高,早期组提高了(22.14±55.51)mmH2O;中期组提高的最多,为(67.13±45.30)mmH2O;晚期组压力提高的最少。晚期修补组的手术并发症最多,早期修补组与中期修补组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情稳定的持续植物状态患者应在2个月左右尽早行颅骨修补治疗,可较早改善颅骨缺损处的皮层血流动力学,改善脑脊液循环压力的分布,有利于患者意识水平的恢复和功能康复。

  • 标签: 持续性植物状态 颅骨修补 手术时间窗 并发症 意识恢复
  • 简介:目的:探讨发作睡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药物。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甘肃省人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收治的18例发作睡病患者资料,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8例发作睡病的患者均有日间过度思睡(100%),1例(0.6%)存在猝倒发作,1例(0.6%)存在睡眠幻觉,1例(0.6%)存在睡眠呼吸暂停。所有患者动态脑电图及头颅MRI均未见异常。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和多次小睡实验(MultipleSleepLatencyTest,MSLT)监测显示睡眠潜伏期均≦5min,均出现2次或2次以上睡眠开始于REM睡眠。结论:不可抗拒的日间过度思睡是发作睡病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PSG和MSLT检查在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发作性睡病 多导睡眠监测 临床特征分析
  • 简介:目的:以ICU清醒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前瞻护理对于改善其睡眠质量所产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ICU清醒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的57名患者接受了常规护理,观察组的57名患者给与前瞻护理干预。结果:无论是焦虑自评量表(AnxietySelf-rating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评分,还是护理满意度以及睡眠质量指数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2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护理可使ICU清醒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且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ICU清醒患者 睡眠质量 前瞻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