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建立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动物模型,观察艾叶油对大鼠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对照组、模型组、波生坦组(0.1g/kg)和艾叶油组(0.1g/kg)。造模给药30天后,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肺指数(LI)和右心肥厚指数(RVHI)。肺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肺组织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肺动脉管壁明显增厚,管腔明显狭窄,管周有炎性细胞明显浸润,且模型组大鼠右心肥厚指数(RVHI)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艾叶油对肺动脉高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平均右心室压、右心肥厚指数、肺指数和肺动脉的重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大鼠的左心室加心室间隔重量(LV+S)显著降低。在机制研究中,行野百合碱注射后,NF-κBp65、α-SMA的表达增加,在相同时间段内模型组和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艾叶油可以显著抑制两者的表达。研究表明艾叶油通过下调肺组织NF-κBp65、α-SMA的表达,抑制肺血管的病变、缓解肺组织损伤、发挥抗肺动脉高压作用。

  • 标签: 艾叶油 肺动脉高压 NF-ΚB Α-SMA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力农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96例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均分为A、B、C3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米力农注射液治疗,3组维持剂量分别为0.25、0.50、0.75μg/(kg?min)。比较3组的血气指标、疗效和肝肾功能指标。结果3组治疗后的肺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氧分压(PaO2)高于治疗前且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动脉收缩压(PASP)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的改善幅度大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改善幅度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C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前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米力农治疗PPHN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疗效显著,无肝肾功能损伤及其他不良反应,最佳维持剂量为0.75μg/(kg?min)。但有必要扩大样本量以对合适的剂量做进一步系统研究。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 米力农 疗效 肝肾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和西地那非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78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和西地那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肺动脉压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及肺动脉舒张压低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治疗前,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和西地那非对于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临床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丹参酮 前列地尔 西地那非 肺心病 高血压 肺性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黄疸新生儿脑MRI是否存在异常表现及胆红素对脑亚临床损害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9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据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分为轻度组16例(TSB0.0~229.0μmol/l),中度组49例(TSB229.0~342.0μmol/l),重度组38例(TSB≥342.0μmol/l),予头颅常规MRI检查,分析MRI结果。结果MRI异常改变有轻度5例、中度8例、重度8例。三组间胆红素值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三组间头颅MRI异常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产组与足月组胆红素值和两组间头颅MRI异常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胆红素值低水平时脑MRI上就可能出现异常表现,提示中枢神经损害的可能。同时MRI也为无ABE临床表现的NHB患儿可能存在脑亚临床损害提供早期影像学征象,为早期在诊断、治疗﹑早期干预提供线索。

  • 标签: MRI 异常改变 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 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合并慢性胰腺炎(CP)的胰腺癌(PC)患者采用MRI方式检查的影像特征以及鉴别手段。方法:选择某院近年收治确诊为胰腺癌合并慢性胰腺炎患者18例,并选本院同期收治单纯胰腺癌、单纯慢性胰腺炎患者各1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比较不同组别患者MRI影像特征。结果:胰腺癌合并慢性胰腺炎患者存在以下典型MRI影像特征:胰腺局部位置明显变形,伴随有肿块、远端胰腺萎缩,另在胰腺实质中T1W1信号呈现明显减弱,胰腺实质增强高峰后延,相对于单纯胰腺癌、慢性胰腺炎患者更为明显(P〈0.05);在胰腺癌合并慢性胰腺炎患者中发生主胰管串珠型扩张、平滑扩张以及不规则扩张等例数与单纯胰腺癌组、慢性胰腺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合并慢性胰腺炎患者用MRI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影像存在典型特征,有助于医生掌握患者病情,且对鉴别单纯胰腺癌和单纯慢性胰腺炎具有突出价值。

  • 标签: 胰腺肿瘤 慢性胰腺炎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对比CT、MR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间收治的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开展研究,对其中80例经病理学诊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0例患者均接受CT、MRI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敏感度以及特异度。结果CT检查准确率为77.50%,低于MRI诊断准确率95.0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CT的敏感度、特异度均低于MRI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CT与MRI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但是MRI诊断效果更佳,建议推广。

  • 标签: CT MRI 急性胰腺炎 诊断
  • 简介:目的探究高危冠心病患者治疗中应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70例研究对象均是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高危冠心病患者,通过电脑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5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分别经股动脉入路(对照组)和经桡动脉入路(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有着更短的住院时长、更少的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长、穿刺时长、穿刺成功率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管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仅为8.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经桡动脉入路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让患者更快出院,值得全方位推广。

  • 标签: 经桡动脉入路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高危冠心病
  • 简介:目的针对腰椎问盘突出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MRI)与CT诊断结果进行观察。方法5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进行MRI与CT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查阳性率及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征象诊断率。结果CT检查椎间盘积气诊断率为93.1%(27/29)、钙化诊断率为83.9%(26/31),均高于MRI检查的34.5%(10/29)、38.7%(1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椎间盘变性诊断率为53.6%(15/28)、脊髓变形诊断率为36.0%(9/25)、硬膜囊受压诊断率为45.8%(11/24),明显低于MRI检查的89.3%(25/28)、92.0%(23/25)、100.0%(24/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神经根受压诊断率66.7%(18/27)与MRI检查的70.4%(19/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阳性率为93.1%(54/58),高于cT检查的77.6%(4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与CT针对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各有优势,将两种方法合理有效结合,制定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病情的治疗更为科学。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磁共振成像 CT 诊断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并分析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某院住院的首次发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梗死组入院第3天、第14天及健康对照组体检当天血清IGF-1水平,对所有入组患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内壁,根据斑块彩超表现分为斑块稳定组与斑块不稳定组。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梗死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将梗死组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并比较分析3组患者入院第3天、第14天血清IGF-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梗死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第14天血清IGF-1水平有所升高,对梗死组及对照组的所有人员颈动脉斑块情况进行检测和统计,可得以不稳定斑块居多,共76例,其余44例为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斑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分为轻型组25例、中型组40例、重型组15例,轻、中、重型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中型组低于轻型组(P=0.008)、重型组低于中型组(P=0.009)和轻型组(P=0.009)。结论:梗死组患者体内的血清IGF-1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而且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IGF-1水平低于稳定斑块组,血清IGF-1水平的下降可能与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相关性
  • 简介:目的分析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病情诊断中应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全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4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内接受健康检查者54例为对照组,2组均给予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比较2组不同部位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部位(左主干、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旋支)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的效果较好,该诊断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 螺旋CT 钙化积分 诊断
  • 简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ranscatheteraorticvalvereplacement,TAVR)是一项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新型微创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存在高危、中危风险或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本文总结了目前TAVR的植入路径、围术期影像学检查、TAVR系统的研发和应用进展。植入路径主要包括经股动脉、经心尖路径、经主动脉等。超声和多层螺旋CT是围术期的主要影像学依据。34mmEvolutR瓣膜和Sapien3瓣膜的新型设计,明显减少了瓣周漏的发生,并为髂血管异常的患者实施TAVR提供了可能。JenaValve获准应用于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拓宽了TAVR的适应证。最后对TAVR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 主动脉瓣狭窄 人工心脏瓣膜 起搏器 微创外科
  • 简介:临床药师对1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整个治疗过程进行药学监护,该患者在早期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未见明显好转,药师考虑氯吡格雷受代谢通路(快、中、慢)和基因多态性的影响有抵抗现象,从而影响抗血小板效果。通过对氯吡格雷进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氯吡格雷对该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效果较差,需要更换其它药物。药师结合相关辅助检查,为患者精准用药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并对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进行监护,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基因检测 药学监护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高效可靠的大鼠髂动脉球囊损伤血管再狭窄模型,观察损伤血管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取42只雄性SD大鼠,用2F球囊导管自腹主动脉切口插入,推拉3次造成左侧髂动脉损伤并分别于术后即刻、3、7、14、21、28和56d,取大鼠左侧髂动脉及右侧正常髂动脉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血管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并计算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的比值(N/M),评价内膜增生情况。结果42只大鼠1只死于术后出血,发生并发症3只,建模成功率90%(38/42)。球囊损伤可以使大鼠髂动脉内膜剥脱,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新生内膜增生,导致管腔狭窄。损伤后3d开始有新生内膜形成,7d时内膜面积与N/M值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内膜面积逐渐增加,28d达到最大,内膜面积及N/M值14、21、28、56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14、21、28d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8d与56d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导管建立大鼠髂动脉损伤模型高效可靠,可以满足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研究的需要。

  • 标签: 大鼠 髂动脉 再狭窄 球囊损伤 内膜增生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方法从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接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46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在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后采用循证护理所具有的护理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8年5月期间于本院接受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的患者59例,将16年5月前手术的2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16年5月后手术的32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的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指标。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各临床护理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后的应用,可实现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预防,改善患者护理体验,值得在临床中开展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 术后护理 作用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普罗布考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行PCI手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术前常规治疗,且术前12~24h内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患者术前1d至术后3d内每日口服普罗布考片。结果术前1d,两组患者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和谷胱甘肽(G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除eGFR、ET-1水平降低外,其余指标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d内,观察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4.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4%(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肝功能异常、肌无力、心血管不良事件。结论普罗布考可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肾功能,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普罗布考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对比剂肾病 肾功能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对比探究应用优质护理服务予以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所具有的作用及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2018年3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诊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58例,根据患者护理服务的选择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29例。常规组选择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选择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生活质量指标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相比常规组,护理前两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指标改善情况较好,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可对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均起到较好的改善效果,并推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主动脉夹层 围术期 护理影响
  • 简介:目的研究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A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B组接受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血清、心功能与心肌酶指标。结果B组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A组的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D-二聚体(D-D)、心肌肌钙蛋白T(cTnT)、C反应蛋白(CRP)分别为(60.64±52.83)ng/ml、(0.37±0.13)ng/ml、(4.69±1.65)mg/L,均优于A组的(134.63±16.85)ng/ml、(1.66±1.28)ng/ml、(8.86±1.84)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组射血分数(EF)、每搏总量(SV)、心输出总量(CO)、肌酸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分别为(0.58±0.20)%、(55.62±13.60)ml、(4.30±1.83)L/min、(398.77±44.47)U/L、(176.83±23.47)U/L、(407.93±72.85)U/L,B组EF、SV、CO、CPK、AST、LDH分别为(0.50±0.29)%、(54.37±13.69)ml、(4.36±1.97)L/min、(387.64±36.82)U/L、(176.74±21.63)U/L、(436.87±57.62)U/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EF、SV、CO、CPK、AST、LDH分别为(0.78±0.22)%、(69.31±8.76)ml、(5.71±1.89)L/min、(146.50±26.68)U/L、(46.68±21.50)U/L、(214.69±46.82)U/L,均优于A组的(0.64±0.32)%、(63.67±11.68)ml、(4.74±1.96)L/min、(301.60±36.66)U/L、(66.60±16.93)U/L、(251.34±47.66)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效果尤为优良。

  • 标签: 替格瑞洛 阿司匹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效果及脑血管痉挛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0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1例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6例,其中2例患者因为无法控制肺部感染情况,出现感染性休克,导致死亡;发生消化道出血患者12例,水电解质紊乱患者13例,颅内感染患者4例。有27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及偏瘫,经检查均为脑血管痉挛,给予及时治疗后,情况均有所好转。出院前1d及出院后1年患者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需注意各种注意事项,做好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以使患者顺利出院。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脑血管痉挛 防治策略
  • 简介:目的:评价血栓通电离子导入法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60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血栓通电离子导入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0.9%氯化钠液离子导入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下肢疼痛症状改善的评分值和纤维溶酶原激活物水平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各指标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值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各指标(APTT、PT及PAI-1)水平测得值均稍低于治疗前,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栓通电离子导入法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 标签: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通 电离子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