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实际的ADR监测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监测工作开展不平衡、公众对其的认知度不高、ADR报表的规范性与真实性欠缺等。本文围绕ADR监测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改进方向进行了研究,旨在提升ADR监测质量。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问题 改进方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抗抑郁汤治疗抗抑郁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应用TESS药物不良反应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药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前2周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抗抑郁汤合并使用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可显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药 抗抑郁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其在临床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广西贺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70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AECOPD患者,检测并分析治疗前后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变化情况。结果老年AECOPD患者血浆中WBC、N%升高不明显,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在急性加重期升高明显,治疗后迅速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CRP在评价老年AECOPD患者中疗效、决定抗生素的疗程上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C反应蛋白 AECOPD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再将研究组2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和1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腔梗组,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和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脑梗死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高于腔梗组,差异显著,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与脑梗塞密切相关,C反应蛋白能够作为脑梗塞评介的指标。

  • 标签: C反应蛋白 脑梗塞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反应曲线分析在生化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使用空白试剂、标准样品、质控样品、临床检测标本进行反应曲线的制作,并分析部分曲线发生结果异常的原因。结果通过制作反应曲线,可以得到生化分析仪的正常工作与否、试剂的工作情况、待检患者标本的结果、标本所具有的性状等一系列的信息。结论通过分析反应曲线的形状,可以准确地反映出仪器检测的准确情况,并可提示导致曲线结果发生异常的因素;因此,临床生化检验人员需要熟悉并熟练运用反应曲线。

  • 标签: 反应曲线分析 生化检测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药注射剂属我国创新型药物,此种药物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可有效治疗多种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与恶性肿瘤。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中药注射剂应用范围亦随之扩大,但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导致中药注射剂应用安全性被质疑。本文综述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总结了其常见不良反应与成因,并提出了适用性处理措施,为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安全性 稳定性
  • 简介:摘要随着卡马西平临床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临床合并用药的增多使其药品的不良反应呈增多的趋势。本文通过研究总结对卡马西平临床合并用药的合理性及其疗效作用进一步分析,同时如果合并用药不当,将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要重视药物的相互作用,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对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卡马西平 临床合并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重视国家发布中药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方法收集国家发布中药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行论述。结果被动获得相关信息是医院医技人员目前获得该信息的最主要行为方式且其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不全面。结论为降低相关中药临床用药的风险,应重视国家发布中药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 标签: 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 中药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6月—2013年1月上报的355例药品不良反应,从患者一般情况,引发ADR的剂型、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类别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和临床表现、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ADR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儿童与老年人患病多;注射剂为引发ADR的主要剂型;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为主;累及器官系统,主要表现在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不良反应大多痊愈、好转。结论临床应加强特殊人群ADR监测,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给药剂型,合理用药,确保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的使用药品。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缓解早孕反应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94例孕妇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96例)予以常规产前护理,观察组(9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两组孕妇护理后的焦虑抑郁状态及早孕反应程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孕妇SAS、SDS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缓解早孕反应可有效改善孕妇的抑郁焦虑程度,并有效缓解孕妇的的早孕反应

  • 标签: 预防性 护理干预 早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总结我院临床上出现的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报告,为促进临床上药物的科学合理使用以及提高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08月份至2014年08月份收治的多种西药合用治疗后不良反应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对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供临床参考。结果统计结果表明,2012年08月至2014年08月期间我院共收治多种西药合用患者4287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48例,发生率为1.12%,其中女性的发生率为64.58%(31/48),显著高于男性35.42%(17/48)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抗菌药物使用后的不良反应报告最多,共25例,占总数的52.08%。患者的年龄、用药方式以及药物的种类等因素与患者的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发生密切相关。结论临床上特别是药剂科需要加强药物的使用管理,制定和出台相关的制度文件,提高科学化和规范化用药的标准,从而确保临床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和减少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多种西药 合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前西药治疗方法已经成为了很多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西医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随着老龄化的趋势越来与明显,老龄人的身体健康成为了社会越来越关注的一个问题,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年轻人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在使用西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对这些不良反应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是现代医学研究重要的课题。

  • 标签: 西药 不良反应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某些类似疾病误诊为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原因及相关处理。方法选取本所接诊的在基层医疗单位误诊为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的51例病例进行研究,从一般情况、误诊原因、确诊依据及治疗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51例误诊为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的病例均得到确诊并有效治疗。结论临床门诊上遇见类似卡介苗接种常见异常反应表现的患儿,不要轻易马上做出结论,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免误诊的发生。

  • 标签: 卡介苗接种 异常反应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国内医药期刊报道中有关应用红花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案例进行分析。结果应用红花注射液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以变态反应为主,过敏反应为主要表现形式,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且引发的不良反应类型与不同反应发生时间均存在明显差异性。结论在使用红花注射液治疗时,临床医生或药师应重视其易引发的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 标签: 红花注射液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揭阳市揭东县2012-2013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情况,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对揭东县2012-2013年上报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收集的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揭阳市揭东县2012-2013年共报告AEFI94例,无死亡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291,报告发病率为16.84/万剂次,其中一般反应60例(占63.83﹪),异常反应33例(占35.11﹪),偶合症1例(占1.06﹪)。临床诊断以发热、红肿、硬结较多,占总数的71.28﹪,其次为过敏反应占17.02﹪,全县15个预防接种点只有12接种点有报告,报告覆盖率为80.00﹪。结论揭东2012-2013年AEFI以一般反应为主,未发生严重异常反应,AEFI监测覆盖率和灵敏度有待提高;同时必须加强业务培训,规范化门诊建设,冷链管理等措施,才有利于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

  • 标签: 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监测
  • 简介:摘要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其传播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就是接种麻疹疫苗,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常因多种原因导致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护理,是计划免疫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提高免疫接种水平.控制和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对我接种点2010年8月-9月份1900名8个月-4岁集中接种麻疹强化疫苗的儿童,进行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结果表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受种着的个体差异,接种时的气温,接种人员的技术操作有密切关系。

  • 标签: 麻疹强化疫苗 不良反应 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