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角膜屈光手术的主要目的不仅是提高视力,而且要提高视觉质量,视觉质量是除视力之外更高层次的视觉能力。目前,许多角膜屈光手术主要是以瞳孔中心作为检查及治疗的对准中心,由于体位变化可能会造成患者瞳孔中心移位和眼球旋转,角膜屈光手术术中可能会发生偏心切削,使散光欠矫、诱发散光、增加高阶像差等,影响术后视觉质量。因此,测量体位变化引起的瞳孔中心移位和眼球旋转可指导手术的设计,对加强瞳孔中心定位的准确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视觉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瞳孔中心移位和眼球旋转的测量方法、虹膜识别技术测量体位变化下瞳孔中心移位和眼球旋转情况与体位变化引起的瞳孔中心移位和眼球旋转对屈光手术后视觉质量(术后散光、像差和调制传递函数)的影响3个方面展开综述。

  • 标签: 角膜屈光手术 眼球旋转 瞳孔中心移位 散光 像差
  • 简介:建立带颅骨的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在旋转过程中,不同牵引角度对颈椎间盘的影响。采集1位无颈椎病病史成年男性志愿者的颈椎CT数据。应用Mimics17.0、GeomagicStudio13.0、Hypermesh13.0软件生成颈椎间盘及椎体CAD模型,并划分网格。然后导入AnsysWorkbench15.0分析软件中,得到带颅骨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在所建模型上添加载荷及约束,模拟人体头颅旋转角度牵引。同一大小牵引力作用下,在前倾情况下,颈椎间盘Z方向的轴向变形随牵引角度增大而逐渐变小,但在后伸和左右屈曲情况下,各个颈椎间盘的Z轴方向轴向变形会随随牵引角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同时上颈椎椎间盘的变形幅度远比下颈椎[1]椎间盘的变形幅度要大。例C2~3在牵引角度为20°时,前伸变形幅度由27.7%减小到6.2%,后伸和左右屈曲的变形幅度分别增大到77.3%、58.3%、54.8%。颈椎间盘在旋转过程中其Z轴方向的轴向变形和最大应变呈现由小变大再变小的规律。本研究所建立的带颅骨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可用来进行颈椎旋转牵引的仿真分析。

  • 标签: 颈椎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旋转牵引 逆向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转手法在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推拿手法,观察组为旋转手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44%和77.7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旋转手法在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旋转手法 颈椎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从2019年11月开始,至2021年2月为止,通过电脑随机抽选的方式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3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入组成员,对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成员均通过传统DSA技术以及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式的最终效果。结果: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的影像甲级片率高于传统DSA技术(P<0.05);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测过程中动脉以及病灶情况检测率显示率高于传统DSA技术,(P<0.05)。结论:对于进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通过使用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进行相应的检测,能够有效对诊断准确度进行提升,更加有利于临床上所进行的精准治疗,对于患者更加有利于其获得最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必要在临床进行使用与推广。

  • 标签: 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 肝癌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难产助产中体位改变联合徒手旋转胎头术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在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选取179例头位难产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9,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90,体位改变联合徒手旋转胎头术护理),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头位难产产妇中实施体位改变+徒手旋转胎头术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并发症,可推广。

  • 标签: 体位改变 徒手旋转胎头术 难产助产 分娩方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运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单数字随机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牵引结合药熏治疗,研究组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①两组JOA评分比较: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均有所提高,但研究组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7%,研究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患者JOA评分,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 腰椎间盘突出 临床研究
  • 简介: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全国科学技术颁奖大会上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这使我们高等院校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任重而道远。但是,由于主客观多种因素,部分大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社会责任趋于淡化,这就使大学生难以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对此,高等院校应针对这种缺失。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教育和熏陶,促进大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我国建设为创新型国家储备大批的可用之才。

  • 标签: 创新型国家 历史责任 高等教育 社会责任感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探讨保洁人员控知识培训的经验,提高保洁人员对院管控措施的依从性,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方法   以全院各个科室的保洁人员为研究对象,选择手卫生、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的管理、院职业暴露的应对等控知识,进行高频率分区域的培训。 结果    通过高频率分区域的保洁人员控知识培训,保洁人员对院管控措施的依从性有显著提高。  结论   高频率分区域的保洁院感知识培训能有效提高保洁人员对院管控措施的依从性,促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提高,从而减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保洁人员    高频率分区域   感控知识培训   院内感染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有效地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感染发生率,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制定控制感染措施。方法采取病房环境控制、有效空气消毒、严格洗手制度、加强各管道消毒措施、严格消毒管理侵入性抢救操作手段的介入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结果重视ICU的布局与环境,严格地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常规、重视静脉治疗,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护理,正确地使用护理程序,并加强对ICU的护理管理,进一步提高各级人员控制院意识,使ICU的感染率保持在理想水平。结论通过以上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ICU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感染控制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产科优质护理对院控制率的影响。方法 :2014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 600例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的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 2014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 300例治疗期间实施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 300例治疗期间实施产科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的产科感染率(切口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的产科护理质量评分(基础操作、专科操作、服务态度、护理安全)高于 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产科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强化医院的院控制水平,可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值得推荐。

  • 标签: 产科 常规护理 优质护理 院感控制率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馥啉与四季抗病毒合剂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与观察。方法择选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所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231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将全部分成两组,即治疗组(136例)与对照组(95例),其中,对治疗组患者予以馥啉药物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四季抗病毒合剂进行治疗,且对其效果加以比较。结果治疗组中患者的有效率为94.9%(129/136),对照组中患者的有效率为81.1%(77/9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呼吸道感染疾病予以馥啉药物进行治疗,可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与运用。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馥感啉 四季抗毒合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尿管护理技术的实施对于减轻患者不适感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行留置导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按照改良尿管护理技术护理,间歇性将导尿管予以夹闭,定时开放尿管并结合个体化放尿法,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开放式放尿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排尿顺利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排尿顺利率(60.0%),实验组患者的排尿困难率(4.0%)、再次导尿率(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排尿困难率(24.0%)、再次导尿率(16.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尿道刺激症状发生率比较,组间数据未见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尿管技术的改良,有效提高了患者术后24h拔管排尿率,对于预防尿潴留、排尿困难,减轻患者不适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尿管护理 不适感 尿管夹闭 尿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