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联合碘油经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采用丝裂霉素联合碘油经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丝裂霉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率。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丝裂霉素联合碘油经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兔VX2肝癌动脉碘化油栓塞术后残癌组织内新生血管生成的变化。方法将36只荷VX2肝癌实验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24)、假手术组(n=6)及对照组(n=6)。于接种后第2周行动脉、门静脉造影检查,实验组以碘化油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假手术组经动脉灌注生理盐水2ml,对照组于造影后处死。实验组、假手术组动物于第3周再接受造影检查并被处死。结果36只实验兔中35只为富血供肿瘤,主要由动脉供血。在肿瘤周边癌组织内3组实验兔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04±19.91)%、(43.38±19.65)%、(43.18±14.01)%,MVD计数分别为39.26±6.80、28.69±5.43、28.71±5.68,实验组与假手术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表达阳性率与MVD计数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46,P=0.01)。结论TACE术后残癌组织的缺氧状态致VEGF表达及MVD计数较栓塞前明显增高,故加强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是必要的。

  • 标签: 肝肿瘤 放射学 介入性 栓塞 治疗性 碘化油 血管新生化 病理性 动物实验
  • 简介:采用连续流动系法对动脉栓塞用莪术油明胶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流速、介质、交联剂用量及交联时间和微球的粒径均对体外释放有影响,但灭菌对微球的体外释放无影响。12小时后,释放80%的药物。药物从微球中的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释放机制为溶蚀加扩散。

  • 标签: 莪术油 莪术醇 明胶微球 体外释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经导管动脉栓塞联合外科手术治疗血管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血管瘤患者8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外科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耗时、住院天数、恢复时间等,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少,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愈率95.0%(38/40)、复发率为5.0%(2/4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80.0%(32/40)、15.0%(6/40),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联合外科手术治疗血管瘤的效果非常显著,即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缩短其住院时间,促使患者病情更快恢复,还能减少复发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导管动脉栓塞 外科手术 肝血管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介入栓塞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舟山市普陀区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就诊的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观察组采用放射介入动脉栓塞化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肝功能变化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肿瘤缩小>50% 25例(50%)、门静脉瘤栓消失10例(20%),对照组分别为16例(32%)、5例(1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10、4.601,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3.80±10.60)μmol/L、(68.10±19.83)U/L、(338.60±50.16)g/L、(102.13±20.10)×109/L、(4.10±2.10)×109/L,对照组分别为(19.20±7.55)μmol/L、(64.10±11.25)U/L、(32.11±4.83)g/L、(110.45±28.64)×109/L、(4.83±2.83)×109/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58、4.301、82.441、3.432、3.645,均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总健康评分为(69.20±3.94)分,高于对照组的(52.76±2.40)分(t=25.303,P<0.05)。结论放射介入栓塞动脉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能缩小肝癌或消除门静脉瘤栓,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效果优于单纯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治疗。

  • 标签: 肝肿瘤 放射学,介入性 栓塞,治疗性 化学疗法,癌,局部灌注 生活质量 肝功能试验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目的评价3.0T磁共振VIBE序列动态增强在判断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肿瘤坏死、残存及发现内新病灶的价值。方法选择48例经TACE治疗后的HCC患者,于TACE治疗后1~2个月内行MR检查,MR检查后2~5天内行DSA检查。观察动态增强扫描各时相病灶的MR征象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判断原发病灶有无肿瘤残存及有无新病灶,并与DSA相对照。结果48例病例共63个原发病灶,40个病灶MR3D动态增强扫描及DSA均显示有肿瘤残存,20个病灶无肿瘤残存,诊断符合率为95.24%(60/63)。19例患者MR3D动态增强扫描及DSA均显示有新病灶,27例未发现新病灶,诊断符合率为95.83%(46/48)。3D-VIBE发现HCC病灶(包括残癌和新病灶)的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3.4%。结论3.0TMRIVIBE序列动态增强能清楚显示HCC经TACE治疗后原发病灶肿瘤残存及新病灶,并可清晰显示病灶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血管解剖,是评估TACE治疗HCC疗效和发现新病灶的可靠方法。

  • 标签: 肝肿瘤 栓塞 治疗性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三维可视化术前规划系统辅助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内病灶微波消融治疗直径大于5 cm的单病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接受微波消融治疗的40例患者,这些患者病灶均为单发大于5 cm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其中21例接受无三维术前规划的常规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内病灶微波消融治疗,19例接受三维可视化术前规划辅助超声引导下内病灶微波消融治疗,采用Kaplan-Meier及Log-rank检验比较2组间有无复发生存及总生存的差异。结果三维术前规划组和无三维术前规划组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7%、38.5%,100.0%、3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5);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0%、64.6%,89.5%、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0,P=0.014)。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消融相关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三维可视化术前规划辅助超声引导下内病灶微波消融治疗大于5 cm原发性肝癌可提高消融治疗的无肿瘤进展生存率,并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将为消融治疗提供新的辅助手段,为进一步智能消融治疗打下基础。

  • 标签: 成像,三维 超声检查,介入性 消融技术 肝肿瘤
  • 简介:摘要选取健康纯种新西兰大白兔28只,以抽签法随机抽出7只为对照组,其余21只建立VX2肝癌模型并进行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于TACE术前1d和术后1、5、10 d分别经耳缘静脉取外周血后测量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Toll样受体4 (TLR4)和血清脂多糖(LPS),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手术前后差异,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ALT、DAO与LPS两两间相关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VX2肝癌模型兔血清ALT、DAO、D-LA、LPS、TLR4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 d高于术前,术后5 d和术后10 d降低,DAO、D-LA、LPS、TLR4术后10 d均低于术前(P<0.05)。ALT与DAO、DAO与LPS、ALT与LPS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3、0.83、0.64(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VX2肝癌模型兔在行TACE治疗后,随着肿瘤的控制和肝肠循环的改善,能提高肠道屏障功能,降低血LPS含量,下调TLR4,协同影响肿瘤疗效。

  • 标签: 癌,肝细胞 栓塞,治疗性 通透性 肠道 Toll样受体4 内毒素类
  • 简介:摘要新辅助放化疗对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的肿瘤退缩、R0切除、局部控制率、器官保存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模式,现已成为LARC的新标准治疗方案,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具有争议及未解决的问题。现报道1例LARC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动脉栓塞灌注治疗后再行手术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这种新辅助治疗模式可供临床参考。

  • 标签: 直肠肿瘤 晚期 新辅助放化疗 动脉栓塞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内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s法,对55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选择性髂内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术后观察肿块消退情况、再次手术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60.09%的患者获得再次手术机会,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均缓解或消失。结论髂内动脉栓塞化疗能改善临床分期,为手术创造机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方法。

  • 标签: 妇科 恶性肿瘤 髂内动脉栓塞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术后多灶性复发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原发性肝癌行根治性切除术后出现多灶性内复发的患者行动脉热灌注加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统计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治疗有效率及患者生存期。结果48例患者中客观有效率(CR+PR)为75%(36/48),共总有效率(CR+PR+SD)为87.5%(42/48)。中位生存时间为18.0个月(95%置信区间CI为16-24个月),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结论经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术后多灶性复发的原发性肝癌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减少介入诊疗次数。

  • 标签: 动脉热灌注 化疗栓塞 多灶性复发性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介入治疗(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外科手术联合全身化疗,治疗组给予介入治疗结合药物化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肿瘤消退情况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介入治疗具有安全、微创、有效、并发症较少、简便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妇科 恶性肿瘤 动脉内化疗栓塞术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43-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Orem自理理论对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癌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2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入院时与出院时的肝癌知识评分、出院时的自理能力。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肝癌知识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时的自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ACE术后应用Orem自理理论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肝癌知识,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 标签: 肝癌 动脉化疗栓塞术 Orem自理理论 自理能力
  • 简介:目的总结MRI评估肝细胞癌(HCC)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的研究进展。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以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磁共振成像为关键词,检索1990年1月-2016年3月有关HCC患者TACE术后疗效评估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MRI技术种类丰富,可进行平扫、增强扫描和各种功能成像,通过监测水扩散、血供、代谢和血氧水平等多种形式,评估HCC患者TACE术后疗效。但各种MR成像序列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结论MRI在评价HCC患者TACE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多种成像序列联合使用效果会大大增加。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技术的进步,MRI在评估HCC患者TACE术后疗效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肝细胞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磁共振成像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切除术与脾动脉栓塞术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入院的72例乙肝肝硬化并脾亢患者,即脾切除术组和脾栓塞术组,均观察术后1周期间脾亢改善情况及发热和腹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脾亢均得到一定的改善,脾切除术组纠正脾亢的效果明显好于脾栓塞术组。脾栓塞术组的26例患者中,术后1周时12例血小板<10.0×109/L(占46.2%),而脾切除术组46例患者血小板均>10.0×109/L。两组患者术后均有一定比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脾切除术治疗乙肝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脾动脉栓塞术。

  • 标签: 脾切除术 脾动脉栓塞术 脾元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颈癌患者通过经皮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并加强护理干预后所存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且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两组均运用经皮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此外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加强对观察组的护理干预。从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状况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满意度(80%)低于观察组(100%),(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各项指标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通过经皮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并加强护理干预后,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同时,使生存质量显著改善,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宫颈癌 经皮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