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8 个结果
  • 简介:背景:Q开关(QS)有色激光和强脉冲光(IPL)均能成功治疗色素性疾病。目的:旨在比较QS紫翠玉激光(QSAL)和IPL治疗亚洲人雀斑和痣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共15例雀斑患者和17例痣患者被随机予以一侧面颊一疗程QSAL和间隔4周后对侧面颊两疗程IPL.采用一种新色素面积与严重度指数评分来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有改善(P〈0.0001)。1例雀斑患者和8例痣患者经QSAL治疗后发生炎症后色素沉着。而IPL治疗后未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

  • 标签: 强脉冲光治疗 疗效比较 亚洲人 Q开关 雀斑 激光
  • 简介:背景:特应性湿疹发生于1%~2%成年人,发病率较高。作者旨在评估硫唑嘌呤系统性单一疗法治疗中重度特应性湿疹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评估硫代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遗传多态性(硫唑嘌呤诱导骨髓毒性一个关键决定因素)在通过TPMT活性确定硫唑嘌呤剂量时治疗重要性。方法:对门诊患者进行平行分组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采用极小化方法将已进行了局部最适治疗但仍处于疾病活动期63例患者分配入硫唑嘌呤组(n=42)或安慰剂组(n=21),接受为期12周治疗。维持治疗期间,TPMT杂合型患者每日服用硫唑嘌呤1.0mg/kg,而TPMT活性正常患者每日服用2.5mg/kg。治疗最初4周内,所有受试者接受较低剂量硫唑嘌呤(每日分别为0.5mg/kg和1.0mg/kg),以减少胃肠道副作用。临床反应主要观察指标为SASSAD(6区6症状特应性皮炎)评分估计疾病活动性。采用意向性治疗分析。本研究注册为国际标准化随机对照试验,注册号ISRCTN58943280。结果:54例(86%)受试者完成了研究;安慰剂组有2例(3%)退出,硫唑嘌呤组有7例(1l%)退出。治疗12周时,硫唑嘌呤组平均疾病活动性改善了37%(12.0单位),而安慰剂组改善了20%(6.6单位)[差异为17%(5.4单位),95%CI4.3%~29%]。此结果还伴随着患者报告瘙痒、受累面积、总体评估、生活质量等明显改善。受试者对药物反应性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除2例患者发生药物过敏外,患者对硫唑嘌呤耐受性良好。TPMT杂合型患者对硫唑嘌呤治疗反应与其他患者相似,无人发生骨髓毒性。基于TPMT确定给药剂量似乎减少了预期毒性,同时保持了药效。结论:硫唑嘌呤作为系统性单一疗法,对已进行了最适激素局部治疗但疾病仍然活动中重度特应性湿�

  • 标签: 随机对照试验 特应性皮炎 硫唑嘌呤 甲基转移酶 治疗期间 中重度
  • 简介:尽管蕈样肉芽肿病(MF)发生涉及病原体感染和其他一些环境暴露因素作用,但其病因仍然无法确定。作者报道首例夫妻共患大细胞变异性MF。妻子经历10年I期MF后发展为肿瘤,行皮肤活检显示出现核发育不良异型细胞,呈片状分布,诊断为变异性MF。丈夫被疑诊为银屑病15年,妻子确诊14个月后,其经右臂和小腿活检确诊为变异性MF。这种病变共同发生于结婚已经超过25年夫妻罕见情况,表明病变是由一种共同环境暴露因素引起。

  • 标签: 皮肤T细胞淋巴瘤 环境暴露 肉芽肿病 异性 病毒感染 夫妻
  • 简介:在地铁建筑工人中暴发可疑接触性皮炎被疑系一种新以双酚A/F为基质环氧树脂系(ERS)所致。建筑工人在向混凝土墙壁中插入铁栏时应用了ERSs。本研究旨在明确ERS成分(如果有)是否可导致接触性皮炎。对22例接触过ERS建筑工人中20例进行斑贴试验,7例对组分A发生反应患者中5例接受该组分不同亚成分斑贴试验。有9例患者(9/22,40.9%)出现可疑接触性皮炎临床症状及体征。这9例中有7例对组分A发生阳性反应,而11例无症状个体对组分A均未发生反应,所有个体对组分B均为阴性反应。5例接受进一步斑贴试验个体中,全部对间一苯二甲基二氨发生反应,4例对1,6-己二醇二环氧甘油醚发生反应,3例对F型双酚及0.25%凡士林三羟甲基丙烷三甘油醚环氧树脂发生反应,仅有1例对A型双酚环氧树脂发生反应。ERSs引发接触性变态反应可能涉及硬化剂、稀释剂及树脂,应对其所有成分进行斑贴试验。

  • 标签: 接触性皮炎 变态反应 环氧树脂 活性稀释剂 建筑工人 双酚A
  • 简介:背景:依柏康唑是一种对皮肤浅部真菌病、念珠菌病和糠疹治疗有效外用广谱咪唑类衍生物。既往研究显示依柏康唑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较克霉唑更为有效。本试验旨在比较1%依柏康唑乳膏与2%咪康唑乳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有效性。方法:653例皮肤浅部真菌病患者纳入此多中心、双盲、随机临床试验,随机选用1%依柏康唑乳膏、每日2次或2%咪康唑乳膏、每日2次,连续4周。4周后根据真菌检查和临床症状评估有效性。结果:纳入本试验653例患者中,360例基线真菌培养阳性,纳入有效性评估。临床显示接受依柏康唑治疗患者有76.1%有效,而接受咪康唑治疗患者有75.0%有效。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依柏康唑0.91%,咪康唑0.92%,均不严重且较局限而短暂。

  • 标签: 皮肤浅部真菌病 双盲临床试验 咪康唑乳膏 随机临床试验 乳膏治疗 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