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在降低血透室内瘘针滑脱风险中的作用。方法:从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血透室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内瘘针滑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透室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内瘘针滑脱风险,提升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模式 血透室 内瘘针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就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全面护理风险管理所起到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12例我院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6例采用全面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照组56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及护理满意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概率3.5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概率14.28%,P

  • 标签: 全面护理 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并研究安全防范对策。方法:本次实验时间区间为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选定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人数设置为96例。将双盲对照原则作为本次实验所选患者的分组依据,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分别采用一般护理干预、风险防范护理干预来完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护理任务,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出现情况、护患纠纷出现情况,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中出现护理风险事件的人数分别为13人及2人,护理风险事件出现概率分别为27.08%及4.17%,组间对应数据之间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中护患纠纷出现例数分别为10例及0例,护患纠纷出现概率分别为20.83%及0.00%,相关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风险因素较为复杂,主要分为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两个方面,风险防范护理干预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明显高于一般护理干预。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管理 风险因素 防范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安全隐患自查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手术室护理中引进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后实施手术的患者300例,(2020年1月开始实施)并与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引进前实施手术患者300例进行对比。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安全自查模式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安全隐患自查模式 手术室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76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干预。最终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观察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 纳入2020年8月~2022年8月本院行PICC治疗的肿瘤117例患者病历资料,根据其是否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分为非感染组(96例)与感染组(21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年龄≥60岁、化疗次数≥5次、PICC留置时间≥60d、导管移动、合并糖尿病及导管维护延迟均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因素众多,其中包括导管移动、化疗频率、留置时间和糖尿病等因素。临床上,针对这些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

  • 标签: 肿瘤 风险因素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中枢系统药物对肿瘤患者跌倒的影响及临床护理研究。方法 以 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50 例住院期间有出现跌倒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是否使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在住院过程中使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未使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结果 上述中枢神经药物不同剂量、时间与跌倒的关系的结果如下:其中高剂量组(>3 SDD)发生跌倒比例较大(63.0%)。其次为中剂量(1~3 SDD)(32.0%)、低剂量(<1.0 SDD)(5.0%)。上述发生跌倒的患者中,跌倒的时间段主要在 0.5~1 h(52.0%),其次为 <0.5 h(27.0%)和 >1 h(21.0%)。结论 患者在服用神经中枢系统药物后,服药时间和服药剂量会对患者是否跌倒产生影响,所以为了杜绝跌倒的发生,应该控制好患者的服药时间,患者在服药后尽量卧床休息、避免外出,同时对于服药剂量较大的患者要给予适当的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风险管理模式在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4例,在术后护理中采取风险管理,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4例,在术后护理中采取常规管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高热、癫痫、语言障碍、肢体功能障碍、颅内出血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采取风险管理可以很好的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风险管理模式 脑胶质瘤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云南省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收治的66例呼吸科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呼吸科危重症患者中,可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疼痛护理 晚期肿瘤 安宁疗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拟方联合太极合针法对顽固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 SAS评分、 SDS评分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 2月到 2019年 1月我院收治的 12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 1组( n=30)、对照 2组( n=30)、对照 3组( n=30)与观察组( n=30),对照 1组患者采用口服自拟汤剂 +局部取穴电针治疗,对照 2组患者采用太极合针法 +局部取穴电针治疗,对照 3组患者采用局部取穴电针治疗,观察组施以口服自拟汤剂 +太极合针法 +局部取穴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 2个月后的面神经功能指数( FNFI)的变化情况及焦虑( SAS)评分、抑郁( SDS)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前,四组患者的FNFI、 SAS评分、 SDS评分无差异( P>0.05);治疗 2个月后,观察组的 FNFI明显高于对照 1组、对照 2组、对照 3组,并且 SAS评分、 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 1组、对照 2组、对照 3组,并且对照 1组、对照 2组的 FNFI明显高于对照 3组, SAS评分、 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 3组,差异显著( P<0.05)。 结论:自拟方联合太极合针法对于顽固性面瘫患者具有积极影响,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同时能够降低其SAS评分、 SDS评分。

  • 标签: 自拟方 太极六合针 顽固性面瘫 面神经功能 SAS评分 SD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接受小切口肺泡切除术患者在术中辅助以胸腔镜展开手术在帮助患者恢复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的方式展开研究,纳入病例共计为 88例,为本院在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10月所接诊,取组中 44例,以常规开胸手术展开治疗,即对照组,余下 44例则以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肺泡切除术治疗,即观察组。针对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展开分析。结果 对比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观察组均存在优势, P<0.05。结论 通过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泡切除术对患者展开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有助于患者在术后短时间内恢复。

  • 标签: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 术后疼痛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剂量奥美拉唑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探讨 。方法:对我院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和治疗组(50例,采用生长抑素联合剂量奥美拉唑钠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两组在治疗后都有一定好转,但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术后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使剂量奥美拉唑钠联合生长抑素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明显更好的临床疗效,有较高使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气管导管及标准化救治流程用于咯血伴窒息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内重症监护室行抢救治疗的咯血伴窒息患者9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标准化救治流程,观察组45例在标准化救治流程基础上联合改良气管导管行单侧肺通气,对比两组止血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止血(68.89%)总有效率与对照组(48.89%)相比,明显偏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11%)较对照组(31.11%)低(P<0.05)。患者经过抢救后24小时内的有效率观察组(88.89%)高于对照组(66.67%,P<0.05),死亡率观察组(11.11%)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 在基层医院中针对咯血伴窒息患者,采用改良气管导管联合标准化救治流程救治,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抢救有效率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大咯血 窒息 改良气管导管 标准化救治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剂量奥美拉唑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分析。方法:两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对比两组患者12h、24h、48h止血率及治疗后7d内再出血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胃液pH值。结果:对照组12h、24h、48h时止血率低于实验组(P

  • 标签: 消化性溃疡出血 奥美拉唑钠 生长抑素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前循环血管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60例,按接受治疗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结果:统计研究表明,通过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0天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90天MRS评分(0-2)百分比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更短,数据差异明显,P<0.05,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明,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对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前循环血管闭塞患者的90天NIHSS评分、提高90天MRS评分(0-2)百分比,有效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应用价值良好。

  • 标签: 静脉溶栓 介入治疗 急性脑梗死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