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噬是真核细胞重要的物质降解系统之一,自噬小体将待降解物质包裹于其中并与溶酶体融合,以自噬-溶酶体的方式完成对物质的降解。自噬作为一个动态循环系统参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代谢并维持细胞稳态。自噬在内耳发育异常、衰老、耳毒性药物、噪声暴露等多种因素引起听力损伤过程中均可能发挥保护作用,有成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治疗靶点的潜力。但也有研究指出耳蜗细胞中的自噬亦是导致细胞死亡的原因之一。我们回顾了自噬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相关文献,总结自噬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自噬作为干预靶点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防治中的潜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核医学物理师在核医学工作中承担重要角色,也是医学物理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调研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医学物理组织(IOMP)等国际组织对核医学物理师的规定及要求,并结合我国对核医学物理师的需求及核医学物理师现状,论述了医疗机构配置核医学物理师的必要性及其作用、职责配置数量的要求,为我国核医学物理师的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核医学 医学物理师 作用 职责 配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物,但母亲存在感染时,因担心母乳喂养可将病原体传给子代,造成母乳喂养困惑,甚至不必要地放弃母乳喂养。围产医学专家组根据病原体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对母亲常见感染时能否母乳喂养达成以下共识:(1)母亲肝炎病毒感染,包括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均建议母乳喂养;(2)母亲巨细胞病毒感染,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出生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 500 g)建议母乳喂养;早期早产儿(出生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 500 g)建议母乳经消毒后喂养,待校正胎龄≥32周或体重≥1 500 g时直接哺乳;(3)其他各种疱疹病毒感染时,除乳房感染外,均可直接哺乳;(4)流感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母乳挤出后由他人间接哺乳,乳汁无需消毒;(5)HIV感染时,尽可能放弃母乳喂养,采取完全人工喂养,禁忌混合喂养;(6)母亲存在结核菌、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弓形虫或疟原虫感染时,经规范治疗后均可以直接哺乳,治疗前和治疗期间的母乳经巴氏消毒后可哺乳;(7)除黄热病毒疫苗母乳喂养可能引起子代感染外,母亲哺乳期接种所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对子代无不良影响;(8)婴儿母乳喂养期间,可接种任何疫苗;(9)尽管巴氏消毒能部分破坏母乳的营养和活性成分,但对子代的益处仍优于配方奶。

  • 标签: 母亲暴露 感染 母乳喂养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面临当前临床研究新形势,为响应国家相关政策,顺应行业发展潮流,保障临床研究高效有序推进,提高临床研究质量而探索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方法医院主要以临床研究管理系统、基于HIS搭建的临床研究应用模块及临床研究药品管理系统三位一体,作为临床研究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基础。结果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应用能够有效保障医院临床研究管理的规范化,契合国家法规及行业要求,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同时保障临床研究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挑战下安全、有序地推进。结论利用临床研究管理系统能够跨越审查空间,缩短审查时间,实现高效、准确和留痕的临床研究审查新模式;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搭建的临床研究信息化模块能够在项目具体开展过程中实现全过程的质量规范和数据溯源优势;利用药品管理系统可以对临床研究药品的监管实现远程可视化、超温前置预警及药品轨迹跟踪的智能管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三位一体的信息化战略全方位助力临床研究项目的安全、有序推进,提高临床研究质量,有效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

  • 标签: 临床研究 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系统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指Ⅳ度烧伤创面的修复方法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2010年1月—2019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9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指Ⅳ度烧伤患者,其中男81例、女17例,年龄1~72岁,共160指受累。患指单指创面面积为2.0 cm×1.5 cm~12.0 cm×3.5 cm,将患指并指后最大创面面积为12.0 cm×10.0 cm。成人手部存在多指多处Ⅳ度烧伤创面时或者儿童手指Ⅳ度烧伤时,选用腹部带蒂皮瓣;成人单指或2指Ⅳ度烧伤时,选用手内带蒂皮瓣游离组织瓣,其中游离组织瓣修复需受区血管条件好且有可供吻合的动静脉;拇指指甲Ⅳ度烧伤或拇指烧伤后部分缺失时,采用第1趾甲皮瓣或带第2趾的足背皮瓣重建拇指。本组采用45个腹部带蒂皮瓣修复91指创面,37个手内带蒂皮瓣修复37指创面,26个游离组织瓣修复28指创面,3个第1趾甲皮瓣重建3例患者拇指指甲并修复手部创面,1个带第2趾的足背皮瓣重建1例患者拇指并修复手、腕部创面。组织瓣面积为2.0 cm×1.5 cm~20.0 cm×10.0 cm。供瓣区创面直接缝合或者于患肢上臂内侧切取全厚皮片、大腿外侧切取断层皮片移植修复。观察术后组织瓣成活情况、术后并发症、供瓣区外观功能;对获得随访的患者,于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估患指功能,采用疗效满意度评分表调查患者满意度。对数据行Kruskal-Wallis H检验Nemenyi法检验。结果112个组织瓣中,104个组织瓣完全成活,血运良好;1个带蒂移植的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1个带蒂移植的指动脉皮支逆行岛状皮瓣、1个游离移植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末端少许坏死,经换药、肉芽组织生长后,取大腿外侧断层皮片移植修复;2个游离移植的跗外侧动脉皮瓣及1个带蒂移植的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障碍,予拆除部分缝线、肝素盐水擦拭伤口后皮瓣成活;1个带蒂移植的改良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个游离移植的腓动脉穿支皮瓣坏死,Ⅱ期分别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上臂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移植组织瓣术后外形好,不臃肿,质地柔软,弹性好;供瓣区无功能障碍,仅遗留轻微瘢痕。72例患者共117指获得3~24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末次随访时,腹部带蒂皮瓣、手内带蒂皮瓣、游离组织瓣修复患指功能评定优良率分别为77.3%(51/66)、96.3%(26/27)、95.8%(23/24),其中游离组织瓣、手内带蒂皮瓣修复患指功能均明显优于腹部带蒂皮瓣(P<0.01);游离组织瓣修复患指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腹部带蒂皮瓣(P<0.05)。结论结合手指Ⅳ度烧伤创面具体情况,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成人多指多处Ⅳ度烧伤创面或儿童手指Ⅳ度烧伤创面,采用手内带蒂皮瓣或游离组织瓣修复成人单指或2指Ⅳ度烧伤创面,采用第1趾甲皮瓣或带第2趾的足背皮瓣重建Ⅳ度烧伤拇指,术后组织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其中游离组织瓣手内带蒂皮瓣修复术后患指功能恢复更好,游离组织瓣修复术后患者满意度最高。

  • 标签: 烧伤 外科皮瓣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很多原因可造成身体某一部分的毁损,损伤组织具有相应的某些特征。毁损部位的修复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其功能和外形也难以达到理想目标。近年来,毁损伤的修复取得了较明显的进步,但仍面临很多挑战。本文基于临床实践以及目前毁损伤的评估和修复进展,综合归纳毁损伤的成因及其临床特征、伤情评估和治疗抉择、修复措施与保肢风险,在毁损伤的定义和治疗策略优化等方面提出一些个人意见,供同道参考。

  • 标签: 伤口愈合 四肢 毁损伤 评分系统 保肢
  • 简介:摘要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和神经外科技术尤其是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立体定向活检手术逐渐成为神经系统疑难病例精确诊断的有力手段。病理科将接收越来越多的活检小标本,并面对各种各样的非肿瘤性病变以及处于早期的病变。病理医师如何迎接挑战,突破瓶颈?该文从神经病理基本病变的识别,紧密结合临床、影像及实验室检查以及密切关注分子生物学新进展三方面介绍作者在神经病理诊断实践中的体会。

  • 标签:
  • 简介:摘要鼻咽癌(NPC)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放疗是NPC的主要治疗方法。化疗策略(诱导、同期、辅助)在放疗中的综合应用提高了局部晚期NPC的疗效。目前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或诱导化疗已被推荐为局部晚期NPC标准治疗方法。然而,标准治疗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诱导及辅助化疗仍有许多争议,建立更加理想及个体化的局部晚期NPC放化疗方案仍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鼻咽肿瘤/同期放化疗 鼻咽肿瘤/诱导化疗 鼻咽肿瘤/辅助化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随着各种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检出率不断增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显著,治疗手段丰富。但是,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异质性,复发转移依然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疗效仍有待提高,亟需对其生物学行为展开深入研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基础转化研究均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围绕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多组学(体细胞拷贝数变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肿瘤微环境(免疫微环境、肿瘤微血管、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等)、临床前研究模型构建(细胞系、类器官、人源性异种移植模型、基因工程小鼠)等前沿热点进行综述,并对具有临床转化意义的部分进行阐述。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 多组学 肿瘤微环境 模型
  • 简介:摘要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是一种由间充质组织发育不全、胶原形成障碍引起的先天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其特征表现为骨质脆弱、身材矮小、长骨畸形、骨痛、巩膜蓝染、关节松弛、听力障碍等。目前,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是治疗OI的首选药物。多年的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结果表明,BPs能显著提高生长发育期儿童的骨密度,并改善椎体形态,但对其最佳给药途径、最佳治疗时机、最适剂量最佳药物选择、最适治疗时长、药物OI类型的最适匹配以及围手术期BPs的使用等问题尚存争议,长远期副作用尚不明确。本文通过查阅近20年运用BPs治疗OI的相关文献,对其疗效、争议及副作用进行总结综述。

  • 标签: 成骨不全 双膦酸盐 疗效 争议 副作用
  • 简介:摘要结肠镜作为早期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主要手段,在结直肠癌的筛查和预防中起着关键作用。有效和全面的结肠镜培训是实现高质量结肠镜检查、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的重要因素。结肠镜医师的培训已不再局限于学徒模式,内镜仿真模拟器以及内镜技能评估工具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培训质量。内镜带教医师再培训以及内镜教学培训新模式的建立同样为培养合格的内镜医师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促进作用。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结肠镜教学培训模式及方法的研究现状进展。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在职培训 模拟训练 技术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是全球仅有呈增长态势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随人口老龄化加剧而显著上升。近年来药物治疗心衰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现有的信号分子相关药物并不能完全逆转心肌重构。外科治疗逆转心室重构进程,辅助甚至替代受损心脏功能,将成为未来心力衰竭治疗的关键。心室辅助装置作为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支持治疗或永久替代治疗,可明显提高心衰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逐步成为终末期心衰的重要治疗方式。本文针对心力衰竭后心室辅助装置应用的历史展望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癌是全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仍是胃癌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且多数病人确诊时已发展为局部进展期。传统根治性手术联合术后辅助治疗模式在改善病人预后方面陷入瓶颈期。近年来,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新辅助治疗模式在局部进展期胃癌中的探索和应用不断取得进展。然而,有关新辅助治疗的获益人群、方案选择及疗效评估等方面尚未达成共识。笔者回溯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深入分析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的进展争议。

  • 标签: 胃肿瘤 局部进展期 新辅助治疗 化疗 放疗
  • 简介:摘要门静脉高压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其临床研究应强调多学科协同开展。当前,我国门静脉高压临床研究的质量和数量均有待提高。本文建议积极开展"创新技术应用驱动、多学科协作驱动、患者管理优化驱动"的临床研究,立足并服务于我国"门静脉高压共同体"建设。

  • 标签: 门静脉高压共同体 临床研究 多学科协作
  • 简介:摘要尽管已有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物,但仍有许多患者血压控制不达标,仍需进一步研发降压药物。目前降压药物的研发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单片复方降压制剂,尤其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组成的三药复方,另一个则是新靶点降压药物,包括利钠肽系统相关的脑啡肽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双重抑制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以及高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

  • 标签: 高血压 抗高血压药
  • 简介:摘要基于复习国内外研究进展并结合长期临床研究实践经验的思考,作者对急性脑小血管病诊治研究提出以下新认识:(1)脑小血管病可分为急性和非急性。急性脑小血管病指在脑小血管支配区域发生的急性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腔隙性脑梗死)和出血性(高血压相关脑出血和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脑出血)。(2)急性缺血性脑小血管病过去主要以梗死大小(腔隙性脑梗死)进行定义,目前认为是多种病因的综合征,但小动脉硬化仍是其主要病理改变。病理机制认识经历了由最初尸检所见,到通过危险因素推理,再到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小动脉形态直接观察的历程,影像技术进步为脑小血管病病理机制研究带来新机遇。(3)急性脑小血管病患者可伴或不伴非急性脑小血管病症状或影像标志物。(4)根据急性脑小血管病发病机制进行个体化治疗是未来研究和治疗的方向。降低其发病、复发和主要严重结局(死亡、残疾和痴呆等)是预防和治疗的主要目标。

  • 标签: 脑出血 脑淀粉样血管病 脑小血管病,急性 腔隙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以往临床药师对外科患者围术期的药学管理介入较少,主要涉及术后镇痛药管理。近2年来,临床药师发现围术期患者常患有某些基础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因缺乏围术期药学管理和评估,可能增加患者术中出现意外或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2020年5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女性患者,因对长期服用泼尼松龙片可能导致困难气道未能在术前被充分评估,麻醉后出现了面罩通气困难及插管困难,手术被迫终止。这起事件引起药师的高度重视,由此开始对围术期患者实施全面的药学管理,包括制定了多项围术期常用药管理规范,开设了对日间手术患者的围术期药学服务门诊,对住院手术患者实施了全面的围术期药学管理。半年后,对临床药师加强围术期药学管理工作进行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医师、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8.2%、99.1%和93.9%。

  • 标签: 围术期医学 药学服务 药剂师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牙周致病菌除使用传统培养方法鉴定出的红色复合体外,许多新的牙周炎存在较强相关性的微生物种属也相继被发现。其中,龈沟产线菌(Filifactor alocis,Fa)作为一种专性厌氧的革兰阳性菌,其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Fa不仅可以破坏宿主细胞、诱发免疫逃逸反应,促进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还可与其他牙周致病菌相互作用协同致病。本文就近年来Fa牙周炎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牙周炎的病因和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 标签: 牙周炎 龈沟产线菌 牙周致病菌 微生物间相互作用 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