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经皮肾取石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水平。方法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5月共实施PCNL138例,男81例,女57例。年龄25—80岁,平均52.5岁,右侧75例,左侧63例。肾结石10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36例,其中马蹄肾2例,最大一例结石直径3*6c㎡,术前均行彩超,CT、静脉肾盂造影检查.138例病人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先截石位,经输尿管下逆行插入5F输尿管导管至患侧肾盂留置,建立人工肾积水,改俯卧位,B超引导下确定结石位置及目标盏后穿刺,建立经皮肾通道,经皮肾下采用EMS超声碎石机将将结石粉碎清除。术毕留置6F双J管和20F肾造瘘管,尿液较红时夹闭肾造瘘管6小时,术后给予抗炎治疗,术后5天夹闭肾造瘘管,6天拔除,经肾上盏入路者两周拔除肾造瘘管,(有胸膜轻度损伤或少量胸水时尤其重要)。结果138例PCNL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40±15)min,单通道手术112例,多通道16例,结石完全清除116例(84%),术中无大出血及中转开放手术,胸膜损伤致胸腔积液一例,无腹膜腔脏器损伤,继发性出血4例,(其中一例为肾内出血,三例为肾间动脉出血)感染性休克一例。肾内出血病例经夹闭肾造瘘管,给予止血药物应用及对症处理出血停止,其中三例肋间动脉出血病例经凡士林纱布填塞压迫止血出血停止,一例感染性休克病人经大量抗生素应用,抗休克治疗痊愈。结论PCNL是治疗肾、输尿管结石上段结石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B超引导下操作便捷。对手术患者无辐射、发生脏器损伤率低,但出血、感染、胸膜损伤仍是PCNL最常见和重要的并发症,预防处理主要注意严格掌握适应症,术前合理使用抗生素,术中B超引导下注意呼吸幅度,避开胸膜反折,穿刺针目标盏至穹窿部进针,术中操作准确、轻柔、术后观察、处理合理及时。上盏进针穿刺患者如靠近胸膜,建议2周后拔除肾造瘘管,肋间血管出血用肾造瘘管或凡士林纱条填塞压迫处理即可。

  • 标签: 经皮肾镜取石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两种药物对接受腹腔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接受腹腔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芬太尼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麻醉;采用舒芬太尼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麻醉。结果观察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舒芬太尼对接受腹腔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舒芬太尼 芬太尼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老年患者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两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均予腹腔手术治疗,研究组在手术基础上予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予口服孕三烯酮,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予腹腔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米非司酮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管下地塞米松、庆大霉素、a-糜蛋白酶治疗溢液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2013年6月间溢液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29例,给予乳管下病变处乳管地塞米松、庆大霉素、a-糜蛋白酶混合液冲洗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29例患者,治疗1次治愈3例(10.3%),治疗2次治愈5例(17.2%),治疗3次以上治愈19例(65.5%),2例转行其他治疗。结论乳管为溢液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乳管镜 溢液期浆细胞性乳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火灸、针刺、推拿及手法复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术后遗留腰腿痛症状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一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术后患者,通过雷火灸、针刺、推拿及手法复位综合治疗方法观察疗效。结果40例患者中,4个疗程治疗后,临床痊愈21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结论雷火灸配合针刺、推拿及手法复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术后遗留腰腿痛疗效显著,经济实用,不易复发,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推拿复位 针刺 雷火灸 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镜术后遗留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内下套扎术(EVL)和普萘洛尔对于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比较。方法从2010年4月到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中选取150例病例,随机分为采用EVL治疗的观察组(75例)与采用普萘洛尔治疗的对照组(75例),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相关指标没有显著差异,在术后12-24个月的随访中,采用EVL治疗的观察组中有22例(29.33%)患者出现出血症状,采用普萘洛尔治疗的对照组中有17例(22.67%)患者出现出血症状,两组出血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观察组死亡16例(21.33%),其中5例(6.67%)因出血相关病因致死,对照组死亡13例(17.33%),4例(5.33%)因出血相关病因致死,两组总死亡率与出血因素病死率均无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中有39例(52.0%)出现不良反应,2例(2.67%)较为严重且危及生命,对照组不良反应13例(17.33%)。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EVL与普萘洛尔对于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但普萘洛尔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EVL,可见普萘洛尔更为安全有效。

  • 标签: 内镜下套扎术 普萘洛尔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老年患者腹腔胆囊切除术中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与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行腹腔胆囊切除术的80例老年患者,随机方法分组。A组患者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B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成功后(T0)、插管时(T1)、插管后1min(T2)、插管后5min(T3)等时间点动脉压(MAP)、心率(HR)、血压饱和度(SpO2)的变化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差异性。结果A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MAP、HR、SpO2无明显差异,B组患者T1时MAP、HR、SpO2明显下降,经t检验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腔胆囊切除术中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比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更好的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较大,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应重视。

  • 标签: 老年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七氟烷 瑞芬太尼 异丙酚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胃癌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胃癌切除术的不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12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中采用经脐单孔腹腔胃癌D2根治术治疗的68例患者标记为观察组,另59例采用传统开腹胃癌切除术治疗标记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大小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情况对比,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术后恢复较快,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9%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3.73%(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胃癌D2根治术用于治疗胃癌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脐单孔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 开腹胃癌切除术 对比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中的手术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进行分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行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治疗方法,对照组行腹腔切除术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伤口感染情况对照组优于治疗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阑尾切除术相对于开腹阑尾切除术更加安全可行,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是开腹阑尾切除术相对于腹腔阑尾切除术具有经济、实惠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阑尾切除术 穿孔性阑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