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肠套叠患儿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20111至20137收治76例14岁以下肠套叠患儿临床病历资料。将其按照患儿年龄分别纳入0-2岁组(n=58)≥2岁组(n=18)。肠套叠患儿均通过腹部超声检查、空气灌肠或剖腹探查术确诊。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格及辅助检查结果、空气灌肠复位、手术治疗、复发情况及病理性起始点有无等(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四川省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超声检查阳性率、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手术治疗率、肠坏死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2岁组患儿临床表现有典型肠套叠症状者(同时具有阵发性腹痛、呕吐果酱样大便)占62.1%(36/58),≥2岁组则为5.6%(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岁组患儿合并呕吐、血便发生率分别为75.9%(44/58)0(0/58),≥2岁组则分别为22.2%(4/18)5.6%(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仅一例6岁患儿证实为回肠幼年性息肉导致继发性肠套叠(存在PLP)。结论本组临床病历资料显示,虽然多数急性原发性肠套叠患儿发病年龄〈2岁,但≥2岁患儿仍然存在该病可能,而且≥2岁患儿肠套叠多数仍为原发性肠套叠,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症状典型者罕见,空气灌肠复位其仍安全有效。

  • 标签: 肠套叠 灌肠 空气灌肠复位 儿童
  • 简介:卵巢恶性肿瘤磁共振成像(MRD具有一定特征性,可用于卵巢局部肿块诊断、分期发现远处转移。核磁共振成像凭借其显示子宫各层解剖结构多方向切层及多种扫描序列选择特点,卵巢恶性肿瘤能作出更准确临床诊断,有助于判断手术时机及预测手术预后。

  • 标签: 卵巢 恶性肿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细胞生长、分裂必须经过间期有丝分裂期。细胞周期得以运行核心机制是在一系列细胞周期素(cyclin)相起伏调控下,相应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dependent-kinase,CDK)依次激活,驱动细胞G2,S,G2M期。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紊乱,将造成细胞失控性生长,最终导致肿瘤发生。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kinase-associatedprotein2,Skp2)是泛素连接酶复合物SCF(Skpl-Cullin-F-box)底物识别序列,细胞周期调控起重要作用,

  • 标签: S期激酶相关蛋白 细胞周期素 肿瘤关系 细胞周期调控机制 泛素连接酶复合物 依赖性蛋白激酶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儿童克罗恩病(CD)诊断中意义。方法选择20051至20135于广州市第一医院儿科就诊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CD3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男性患儿为12例,女性为20例,年龄为7-15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检查,观察病变肠管位置及内部回声、测量病变肠管厚度,增厚肠管改用高频探头,仔细观察肠管壁内部回声以及内部血流分布变化情况,详细记录其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广州市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32例CD患儿中,28例与经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结果一致,诊断一致率为87.5%。其中,13例(40.63%)患儿在空肠或回肠形成包块,7例(21.88%)患儿伴升结肠病变,6例(18.75%)患儿肠腔可见多处狭窄,5例(15.63%)患儿从空肠至回肠均有病变,1例(3.13%)患儿肠腔可见1处狭窄。儿童CD所致肠管狭窄较重,好发于肠系膜缘,其近端明显扩张,黏膜增粗形成均匀一致小充盈缺损影,表现为典型假息肉状或"鹅卵石"样。结论儿童CD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具有特殊性改变,能为临床CD诊断提供较准确诊断依据,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疗效观察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CROHN病 诊断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孕龄为11~13“孕周经腹超声检查提示胎儿颈项透明层(NT)增厚妊娠风险,为遗传咨询积累有价值临床资料。方法选择20083至20116于本院接受产前检查孕龄为11~13^+6孕周者,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胎儿NT增厚孕妇47例为研究对象,其进行羊水穿刺术以了解胎儿染色体核型。胎儿染色体核型正常者进一步行胎儿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心动图检测(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于受试对象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47例NT增厚孕妇中,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14.89%(7/47)。其余40例为胎儿染色体核型正常NT增厚孕妇,其胎儿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异常率为15.。0%(6/40)。其中,33.33%(z/6)为心脏结构异常。NT增厚且胎儿染色体正常胎儿超声异常率(15.00%,6/40)与同期在本院产前检查NT正常胎儿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异常率(2.13%,40/18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增厚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先天性心脏病等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 标签: 超声 颈项透明层 染色体畸变 先天畸形 咨询
  • 简介:目的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住院、转归及随访情况。方法选择201011日至201521日,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治疗129例ELBWI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其临床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并其孕母一般临床资料、新生儿期常见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情况、转归及出院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学比较出生胎龄〈28周与出生胎龄为≥28~32周存活出院ELBWI呼吸治疗情况。结果(1)本组129例ELBWI孕母中,前3位妊娠期并发症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9.0%,89/129),胎膜早破(37.2%,48/129)及妊娠期糖尿病(16.3%,21/129)。(2)本组129例ELBWI中,新生儿期前5位常见临床症状依次为呼吸困难(96.7%,126/129),黄疸(85.3%,110/129),反应差(77.5%,100/129),腹胀(75.2%,97/129),以及全身青紫(52.7%,68/129)。(3)本组129例ELBWI中,前6位新生儿期并发症依次为高胆红素血症(85.3%,110/129),早产儿贫血(82.9%,107/129),院内感染(81.4%,105/129),呼吸窘迫综合征(RDS)(64.3%,83/129),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50.4%,65/129),以及喂养不耐受(50.4%,65/129)。(4)存活出院ELBWI中,出生胎龄〈28周ELBWI呼吸机辅助通气使用率及使用时间、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使用率,均较出生胎龄为≥28~32周ELBWI显著增高或延长,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733,Z=-4.963,χ~2=11.309;P〈0.001),但CPAP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50,P=0.121)。(5)本组129例ELBWI中,98例治愈出院,1例因早产儿视网膜病(ROP)转至外院接受激光治疗,30例治疗无效死亡或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99例存活出院ELBWI进行随访结果显示,11例失访,失访率为11.1%(11/99),88例完成随访;53.5%(53/99)听性脑干反应测听未通过,42.4%(42/99)合并ROP。完成随访88例ELBWI中,运动�

  • 标签: 住院 结局 回顾性研究 婴儿 超低出生体重
  • 简介: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知识宝库,是我们活教材。”农村幼儿生活在大自然怀抱中,大自然以其勃勃生机存在于他们周围,是孩子们欢乐之源。农村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丰富、开放、自然、有趣活动场所。作为农村幼儿教师,我们尽力去挖掘火自然所赋予优势,摆脱课堂和书本限制,走向自然,充分利用身边自然资源来为幼儿发展提供“养料”。

  • 标签: 幼儿园 农村 稻草 大自然 自然环境 活动场所
  • 简介:目的探讨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ndromiccleftlipandpalate,NSCL/P)发病主要危险因素;筛选可能存在保护因素,为临床预防该病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n=76)来源于20069至20079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潍坊市人民医院、菏泽市立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口腔科进行唇腭裂矫正手术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儿;对照组(n=76)来源于同一医疗机构门诊或病房,符合配对条件非唇腭裂儿童。病例组对照组患儿父母进行42项可能导致发生唇腭裂因素问卷调查,使用条件Logistic回归,首先病例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单因素筛选变量结合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相关医学专业知识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主要危险因素及可能存在保护因素。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作对照分析,进入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变量包括:母亲孕期感染史(P=0.010)、家族唇腭裂遗传史(P=0.009)、母亲孕期饮食是否规律(P=0.007)、胎次(P=0.004)、母亲孕期异常情绪史(P=0.000)、父亲学历(P=0.000)。结论母亲孕期情绪异常、胎次增加、母亲孕期饮食不规律、家族唇腭裂遗传病史、母亲孕期感染史,是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病促进因素;父亲学历是保护因素。

  • 标签: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高危因素 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益智类自制玩教具是自制玩教具一个分支,顾名思义它是以发展幼儿智力为侧重点自制玩教具。2010底在杭州举办教育部组织第二全国玩教具制作比赛中,我院益智类自制玩教具《多功能指偶棋》获综合类一等奖,这也是我园开展省级课题“自制玩教具研究”以来一个阶段性成果。

  • 标签: 教具制作 益智 自制 教育部 多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24h尿蛋白定量子痫前期(PE)孕妇母婴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51至201712,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190例PE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24h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将其分为3组:A组(n=53,24h尿蛋白定量为300~1000mg),B组(n=71,24h尿蛋白定量为1001~2000mg)C组(n=66,24h尿蛋白定量>2000mg)。回顾性分析3组PE孕妇一般临床资料(年龄、孕、产、收缩压、舒张压、血小板计数、新生儿出生体重、孕龄),生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妊娠结局[阴道分娩率、剖宫产术分娩率、胎盘早剥率、输血治疗率、降血压治疗率、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所占比例、早产率、孕妇胸腔积液发生率、子痫发生率、HELLP综合征发生率等]。3组孕妇AST、ALT、LDH、血尿素氮水平及PT、APTT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3组孕妇阴道分娩率、剖宫产术分娩率、胎盘早剥发生率、输血治疗率、降血压治疗率及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发生率等比较,采用χ2检验。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2013修订《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研究纳入190例PE孕妇24h尿量为1240~3010mL,24h尿蛋白定量为302~7342mg,尿蛋白与肌酐比值为0.31~5.60。3组PE孕妇年龄、孕、产、收缩压、舒张压、血小板计数、新生儿出生体重、孕龄及重度PE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孕妇LDH、血尿素氮水平与APTT分别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980,P<0.001;χ^2=14.770,P=0.001;χ^2=16.569,P<0.001)。③A、B、C组PE孕妇分娩新生儿转入NICU所占比例分别为30.2%(16/53)、50.7%(36/71)及68.2%(45/66),孕妇子痫发生率分别为0(0/53)、0(0/71)及7.6%(5/66)。3组孕妇分娩�

  • 标签: 先兆子痫 妊娠并发症 蛋白尿 妊娠结局 孕妇
  • 简介:陈鹤琴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可见,习惯培养一生是何等重要。

  • 标签: 学习习惯 幼儿 习惯培养
  • 简介:目的探讨术后采用双腔导尿管自制改良模具在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1至201112收治因先天性阴道缺如拟行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术中采双腔导尿管自制改良模具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性生活患者为6例,无性生活为9例。术后其均采用双腔导尿管自制改良模具进行阴道扩张冲洗。患者阴道形成良好率、明显疼痛感、使用医从性、性生活满意度及相关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5例(100.0%)患者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及双腔导尿管自制改良模型制作均成功。其术后随访6~12,15例中14例(93.3%)坚持使用双腔导尿管自制改良模具,阴道形成均良好,使用医从性好,仅1例(6.7%)因未坚持采用导尿管冲洗扩张而出现阴道中段狭窄。15例(100.0%)患者使用双腔导尿管自制改良模具时均无明显疼痛感,并且无相关并发症发生。6例(100.0%)有性生活患者随访期间性生活均满意。结论采用双腔导尿管自制改良模具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无需特殊制作即可使用,患者术后佩戴无痛苦,使用医从性高,术后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双腔导尿管 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 改良 阴道模型
  • 简介:目的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生状况,并探讨ROP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1至201012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25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胎龄≤36孕周,出生体重≤2500g。于生后第14天其进行ROP筛查,记录早产儿一般临床资料。早产儿完成ROP筛查后,其随访至周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或病变退化(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监护人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行ROP相关危险因素[胎龄、胎次、出生体重、性别、吸氧持续时间及浓度、机械通气治疗、是否合并新生儿窒息、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并发症及是否输血等]分析。结果250例早产儿全部完成ROP筛查,共计检出ROP16例(26只眼),ROP发生率分别为6.4%(16/250,ROP患儿发病率)5.2%(26/500,ROP眼发病率),其中ROP1期为12例(75.0%),2期为3例(18.8%),3期为1例(6.3%)。非条件logisticROP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OP与早产儿胎龄、吸氧持续时间及浓度、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密切相关(OR=0.668,95%CI:-0.721~-0.088,P=0.012;OR=7.768,95%CI:0.608~3.492,P=0.005;OR=5.241,95%CI:0.191~3.121,P=0.027;OR=1.235,95%CI:1.109~2.872,P=0.001);其余因素与ROP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早产、吸氧持续时间长及浓度高、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是发生ROP主要危险因素。早产儿适时进行ROP筛查,可为临床防治ROP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早产儿 早产儿视网膜病 筛查 危险因素 新生儿
  • 简介:福安市赛岐中心幼儿园于201212通过“宁德市示范性幼儿园”评估验收,2013从中心小学剥离独立。三来,我们并没有自我满足,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继续前行。在短短中,在宁德市、福安市教育局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在省级示范园“福安市实验一园”帮扶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下,我们继续取长补短,坚持以地级示范性幼儿园标准进行高起点、高标准长效管理,争创“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放心、让教师舒心”乐园。

  • 标签: 幼儿园 成长历程 农村 福安市 教职员工 长效管理
  • 简介:目的:评估临床病理因素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91至20133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62例宫颈癌患者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年龄为35-82岁,中位年龄为50岁。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均为宫颈鳞癌。按照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是否有效,将其分为有效组(n=47,75.8%)无效组(n=15,24.2%)。两组患者年龄、化疗前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水平、宫颈肿瘤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研究分组及化疗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行新辅助化疗62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化疗后手术情况及术后病理结局,探讨影响新辅助化疗疗效因素。结果有效组新辅助化疗术后宫颈深间质浸润率、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低于无效组[25/47(53.2%)vs.13/15(86.7%),12/47(25.5%)vs.9/1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1,4.254;P=0.020,0.039);新辅助化疗疗效与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化疗方案无相关性(P〉0.05),但与化疗前血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明显相关[OR=0.135,95%CI(0.027-0.667);P=0.014]。结论化疗前血SCCAg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疗效明显相关,可作为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指标。

  • 标签: 宫颈新生物 化疗疗法 辅助 治疗结果 鳞状细胞 阻力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女性产后性功能障碍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11至200710分娩产妇中,经《病史问卷调查表》确诊为产后性功能障碍并坚持治疗至疗程结束112例患者(年龄为22~40岁)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盆底肌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组(康复组,n=55)对照组(n=57)(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取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康复组患者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每周2,16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自行行缩肛运动,每日1~3通过《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诊断量化标准及评分表》调查,评估盆底肌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治疗效果。结果盆底综合肌力、性活动频度、性高潮、性生活质量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是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一种良好方法,是临床未来需普及推广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 电刺激 生物反馈
  • 简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以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出现在子宫腔外身体其他部位,并且继续生长浸润为特点。经血倒流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发病原因。90%妇女可见此现象,大多数却未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因此,尚有其他因素促使异位内膜病变种植生长。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研究 疼痛治疗 复发性疾病 发病原因 经血倒流
  • 简介:女性乳腺癌患者相关治疗包括三苯氧胺(TAM)辅助内分泌治疗、术后化疗、去势治疗及激素替代治疗(HRT)等,可导致个体生殖器官,尤其是子宫内膜发生多种病理改变,临床应予以重视。TAM辅助化疗可能引起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甚至闭经,应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本研究聚焦女性乳腺癌患者相关术后治疗所致妇科并发症及其临床监测、干预,包括其避孕、生育及哺乳等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 标签: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化疗 卵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