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眼睑浮肿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中临床意义,以指导临床医师早期诊断该病,减少误诊率。方法选取20048至20144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15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其阳性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除典型临床表现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肝脾肿大以外,以眼睑浮肿为首发症状病例占34.0%;以眼睑浮肿起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例,其浮肿出现时间与咽峡炎、扁桃体分泌物出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其均早于发热、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等其他临床表现出现时间,也早于实验室EB病毒抗体及嗜异凝集反应阳性结果出现时间。结论眼睑浮肿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重要临床表现之一,给予此类患儿足够重视并及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本病早期诊断。

  • 标签: 眼睑浮肿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测定在儿童脓疱疮中应用。方法144例儿童脓疱疮患者进行CRP与WBC联合测定。结果大疱型脓疱疮患儿与寻常型脓疱疮患儿CRP与WBC水平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增高(P〈0.01)。结论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不仅可以更好地协助临床鉴别诊断脓疱疮类型,而且可以对脓疱疮患儿进行病情判断、临床用药指导以及患者预后判断等。

  • 标签: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脓疱疮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评价疏风解毒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UAC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所有患儿针对病因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疏风解毒胶囊。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咳嗽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儿治疗1周、2周后咳嗽症状评分咳嗽程度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1周、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咳嗽症状评分咳嗽程度VAS均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为78.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为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疏风解毒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儿童UACS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

  • 标签: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疏风解毒胶囊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以益气润肺祛风组成方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阴两虚证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益气润肺祛风组成方药治疗,对照组予盐酸丙卡特罗片,早、晚各1,喘甚者临时使用雾化吸入短效激素及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等。1个疗程结束后统计2组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患儿临床症状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与临床疗效关系。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56.6%,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发病次数方面,益气润肺祛风组成方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更为显著。

  • 标签: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益气润肺祛风 气阴两虚 临床研究
  • 简介:在"两段式"实践教学过程中实施临床路径(CP)教学法,将临床路径理念引入"两段式"实践教学工作中,以临床路径表单为依据见习生组织教学。结果提示,CP教学法有益于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教学流程;有益于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综合能力形成;有益于规范临床医师带教行为,提高见习生带教效果满意度。

  • 标签: “两段式”实践教学 临床路径教学 见习带教
  • 简介: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方煮散治疗小儿风热咳嗽与肺炎风热证临床疗效,客观评价应用中药复方煮散优势与意义。方法将200例风热咳嗽与肺炎风热证患儿随机分为传统饮片组与煮散组,传统饮片组处方为常规剂量,煮散组用传统处方1/2量,2组除用药煮散与饮片煎煮形式不同外,入组前症状积分、病情程度一致,处方组成及疗程均一致。分别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所需处方费用、实际药物消耗剂量、家长煎煮药液所花时间、患儿服药依从程度及家长满意程度等成本效益指标,评价煮散与饮片治疗优势。结果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症状积分比较均有所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2组间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各症状减分率比较,P〉0.05,说明2组间各症状改善程度无差异;2组患儿在所需疗程家长疗效满意度上无差异,但煮散在药物费用及煎煮耗时方面优于饮片。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方煮散与饮片有相同疗效,而煮散更能体现中医"简、便、廉、验"优势。

  • 标签: 煮散 麻杏石甘汤 咳嗽风热证 肺炎风热闭肺证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大补阴丸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中枢性性早熟女性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采用GnRHa(达菲林)药物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采用大补阴丸治疗,1为1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2组患儿子宫、卵巢大小,骨龄指数及性激素变化水平,同时记录患儿身高增长速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子宫、卵巢大小,骨龄指数及性激素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5%,治疗组为88.89%,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生长速率为(7.15±1.75)cm/,治疗组为(4.96±1.34)cm/,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2组患儿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大补阴丸联合GnRHa治疗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枢性性早熟 女童 大补阴丸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 临床观察
  • 简介:中医儿科临床中,"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集中体现"治未病"思想,二者思想内涵具有内在一致性。重视脾胃养护,顺应四时寒温,未病先防,这是"治未病"思想在儿科调护中基本要求,对于小儿日常养护防病治病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治未病 小儿 饮食 临床
  • 简介:目的观察丹参酮Ⅱ_A提高小儿过敏性紫癜(HSP)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作用,为干预肾损害新靶点、新手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9例HS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治疗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_A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均治疗7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血浆TFP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TFPI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且治疗组上升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随访6,对照组并发肾炎18例(40.0%),治疗组9例(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2组并发肾炎患儿血浆TFPI水平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丹参酮Ⅱ_A辅助治疗小儿HSP,可提高患儿血浆TFPI水平,干预肾损害。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小儿 丹参酮ⅡA注射液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肾损害
  • 简介:总结了王素梅教授治疗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经验。认为急性ITP病机为素体脾肾亏虚,加之感受外邪,引起疾病发生。以虚为本、外邪为标,临床施治应先驱除外邪,再补脾肾。外邪未祛,妄用补,邪易留恋于体内,反而加重病情。临床上应辨证论治,依据病症特点,有是证用是药。

  • 标签: 王素梅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