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腮腺腺淋巴单纯切除与区域切除的疗效,探讨腮腺腺淋巴外科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对24例手术的腮腺腺淋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中行快速病理检查,术后常规病理切片检查。其中10例肿瘤单纯切除,14例采用肿瘤加腮腺部分切除(6例采用肿瘤加腮腺浅叶切除术,8例采用肿瘤加腮腺区域切除)。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4例术后随访3年以上,2例见肿瘤复发。2例均为肿瘤单纯切除。结论腮腺腺淋巴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是比较科学的术式,它结合腺淋巴的临床特点,既完整切除了肿瘤,减少了复发机会;又尽可能地保存了腮腺的功能,减轻了面部的凹陷畸形,同时对面神经的损伤也降到最低(当然术者要有良好的手术技能)。

  • 标签: 腮腺 腺淋巴瘤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间质(GIST)的临床、内镜表现、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现的胃肠间质62例内镜(包括超声胃镜)、临床资料及其肿瘤组织免疫组化结果。结果(1)发生部位50例GIST发生在胃,8例发生于食管,4例在空肠;表现为消化道出血19例,33例因上腹痛行常规内镜检查发现,不明原因贫血6例,不全肠梗阻4例。(2)肿瘤大小及起源肿瘤直径大小为1.5-8cm,经超声胃镜检查示42例肿瘤起源于固有肌层,8例起源于粘膜肌层,12例起源于粘膜下层。(3)病理诊断对36例在我院完成手术的大体标本病理显示均为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或二种细胞混合存在于同一体中形成混合细胞型间质。32例手术切除者,22例GIST为梭形细胞,6例为上皮样细胞型,4例为梭形和上皮细胞混合型;24例良性,8例为潜在恶性和恶性;免疫组化显示CD34阳性22例,CDll7阳性32例。结论胃肠间质的主要发生部位在胃,胃肠镜结合超声内镜对胃肠间质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常规病理结合免疫组化观察CD34、CDll7是确诊胃肠间质的重要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垂体是一种良性肿瘤,在颅内肿瘤中类型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发生率中占10%-20%,在临床表现上主要是激素分泌过多、局部压迫。而在垂体中,泌乳素型垂体发病率占垂体的40%-60%,在临床表现上,能够导致女性发生闭经溢乳,男性发生性欲减退和阳痿的情况。在治疗上,目前缺乏统一的方案,本文从泌乳素型垂体中西医的认识与治疗角度进行了阐述,希望对临床的治疗提供思路。

  • 标签: 泌乳素型 垂体瘤 中西医认识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介入栓塞与手术切除两种方法治疗肝血管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肝血管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40例肝血管患者的治疗指征、实际等指标,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治疗方法。结果介入栓塞和手术切除两种治疗方法在住院时间上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费用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除方法中,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治疗患者和未射频手术患者在住院费用上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时,效果较好,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介入栓塞 手术切除 肝血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08~2012年间20例韧带样型纤维病患者的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韧带样型纤维病是一种好发于深部软组织或腹腔内,界限不清,质地坚韧,呈浸润性生长的肿瘤。肿瘤直径4~10cm,平均直径6.5cm。组织病理学表现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多呈平行或波纹状排列,其间伴有比例不一的胶原纤维,病灶周围常见纤维母细胞束向肌肉或脂肪组织内穿插或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Vimentin(+),β-catenin(+),desmin、α-SMA、MSA(+/-),CD34(-),S-100(-)。结论韧带样型纤维病是一种呈浸润性生长并易于复发的中间性肿瘤,临床诊断较困难,需依靠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才能确诊。目前治疗多以局部扩大切除为主,放疗为辅。

  • 标签: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肝血管患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甲组患者80例,采用常规性手术治疗;乙组患者82例,采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进行临床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乙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甲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结论采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进行治疗肝血管临床效果好、术后恢复时间短,无术中不良反应,适宜临床应用治疗肝血管

  • 标签: 导管 肝动脉栓塞 肝血管瘤 临床效果 术后
  • 简介:摘要小肠胃肠道间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道间叶肿瘤,以酪氨酸激酶受体KIT蛋白获得性突变为其特点,CT对其具有重大辅助诊断价值病病理联合免疫组化是确诊的金标准,早期局限型小肠GIST行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良好,进展期小肠GIST需要手术联合伊马替尼等靶向药物的综合治疗,近年来,对小肠胃肠道间质的治疗也趋于规范,极大改善了小肠GIST患者总体疗效及预后。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将在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小肠胃肠间质瘤 伊马替尼 临床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96例胸主动脉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胸主动脉因病情严重,手术技术复杂,难度高,术后并发症较多。对手术配合则要求很高,通过96例胸主动脉的手术配合使我们得到了以下的配合经验及体会

  • 标签: 胸主动脉瘤 手术配合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的MRI影像学表现,提高该病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例儿童颅内毛细胞型星型细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者手术病理资料以术前MRI诊断资料,分析MRI影像学表现。结果受试者中,肿瘤位于幕上者25.0%肿瘤位于幕下者75.0%均为良性。MRI常规扫描肿块周围水肿者2例,肿块囊实性构成比最高为70.0%(P<0.05);肿块囊性部分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呈稍长T1、长T2信号,肿块均为DWI低信号或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的壁结节不伴囊壁强化占比(70.0%)最高(P<0.05)。结论颅内毛细胞型星型细胞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 标签: 颅内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中枢神经肿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部角化棘皮与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本病例为鼻尖部肿块,采取全身麻醉,给予气管插管,行鼻部肿物扩大切除术及任意皮瓣成形术,术后给予抗炎补液治疗。讨论此病例应与鼻疖及恶性黑色素相鉴别,一定要做病理检查,提高对疾病的诊治和认识。

  • 标签: 鳞状细胞癌 角化棘皮瘤 恶变 鼻尖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脓肿与脑转移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CT检查并经手术或脑穿刺病理证实的脑脓肿6例,脑转移4例,观察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结果脑脓肿多以全身或局部感染为首发症状。血象及脑脊液检查呈炎性改变,病灶多为单发,呈环状强化,内壁光整,外壁略不规则,灶周有轻中度水肿。脑转移常以颅内压增高为首发症状。血象及脑脊液检查正常。病灶常为多发,小灶多呈结节状强化,较大病灶主要为环状强化,壁厚薄不均,部分可见壁结节,灶周见大范围指状水肿。结论脑脓肿与脑转移各具其临床表现及CT征象。结合临床及相关化验检查,CT能对其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标签: 脑脓肿脑转移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矢状窦旁脑膜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矢状窦旁脑膜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和显微手术方法。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I级切除11例(32.3%);Ⅱ级切除19例(55.9%);Ⅲ级切除4例(11.8%)。无手术死亡,随访1~36个月,仅有l例术后2年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后并放射治疗。结论上矢状窦旁脑膜的手术治疗应力争达到SimpsonI级切除,彻底的肿瘤切除、良好的血管保护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手术全切率与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上矢状窦 脑膜瘤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主动脉夹层动脉在临床上非常少见,病情危重且容易发生误诊,引起医疗纠纷,在诊疗时一定要高度重视,注意鉴别诊断。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 误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于老年胃肠道间质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针对本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38例老年胃肠道间质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的CT扫描和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之后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胃肠道间质患者危险分级的影响因素。结果检查结果中显示,不同危险分级的胃肠道间质患者所表现的生长方式以及发生部位不同。低度患者中,肿瘤主要生长于胃部,生长方式为内生型;重度患者中,肿瘤主要生长于胃部、小肠部,生长方式为外生型。在肿瘤大小方面,低度患者全部为<5cm的肿瘤,且大部分为规则型;而中度患者多见于≥5cm的肿瘤,但在形态比例方面无差异。(均P<0.05)。结论对老年胃肠道间质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危险分级 胃肠道间质瘤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胃镜双镜联合下胃间质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报告2010年3月—2011年9月我科施行的双镜联合下胃间质切除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9例胃间质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腹腔镜,术后恢复快,伤口愈合好,无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结论双镜联合下胃间质切除术作为一种新式的手术方式是安全可行的,手术难度大,术前应充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预防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腹腔镜 胃镜 护理
  • 简介:摘要神经胶质细胞(胶质)是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侵袭性强,治疗敏感性差,预后不好。神经胶质细胞的发生是体细胞中基因突变不断积累的结果,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以及细胞周期调节相关基因表达异常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病理学的发展,能够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检测肿瘤细胞的受体、生长因子、染色体、抑癌基因及癌基因等的变化,并根据以上检查了解肿瘤细胞的分化、生长速度、转移侵袭性、及对抗化疗和放疗的可能性等相关信息,在指导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神经胶质细胞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神经胶质细胞瘤 分子病理学 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