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收放散试验应用在疑难配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4月间交叉配血和血型鉴定异常者100例参与本次研究,先给予ABO血型正反定型检测、不规则抗体排除、高校价冷凝集素检查后,再实施交叉配血步骤并分析试验结果结果100例疑难配血者中,ABO正反型不相同者28例,分别为自身抗体者(6例)、ABO亚型者(15例)、ABO血型抗原减弱(7例);16例不规则抗体,分别为抗-C、抗-D、抗-E(5例、4例、7例);肝素影响以及高效价冷凝集素者分别为5例、6例;后将外部因素排除后,100例疑难配血者均成功配血,且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吸收放散试验使用在疑难配血中,可快速检测抗体和抗原,同时能够明确ABO血型;为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可实施高效价的冷凝集素和不规则抗体排除等测定;故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疑难配血 吸收放散试验 不规则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影响因素,提高质控水平。方法采用ELISA标准步骤检测HBsAg,分析、总结检测过程可能存在的影响检测质量的因素和质控方法。结果血清标本、试剂盒、操作过程、结果研读、药物等因素是影响ELISA检测HBsAg质控的主要原因,加强质控可以提高检测质量。结论针对ELISA检测HBsAg的影响因素加强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检测质量,为临床提供可靠参考。

  • 标签: E L I S A H B s A g 影响因素 质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4年-2015年间我院72例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72例溶血病新生儿进行研究,对患儿的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就血清学检测结果而言,所有患儿均为阳性,有66例(91.67%)ABO新生儿溶血病,5例(6.94%)Rh新生儿溶血病,1例(1.39%)不规则抗体。结论通过对患儿进行血清学检验,有利于尽早对新生儿溶血病进行诊断,及时为患儿采取治疗措施。

  • 标签: 血清学检测 新生儿溶血病 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术前胃镜活检与胃癌根治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的结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实施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中选择40例为研究对象,均实施术前胃镜活检以及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较,术前胃镜活检诊断符合率约为82.5%。但在胃癌分化程度方面尚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术前胃镜活检对胃癌诊断的价值较高,同时结合术后病理学检查则更利于判断胃癌分化程度,从而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胃镜活检 胃癌根治术 病理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适龄妇女针对乳腺疾病筛查结果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入选本次研究的800例社区适龄妇女为我市某市区2015年2月—2016年8月期间进行乳腺检查的人员,通过乳腺检查、乳腺B超检查以及乳腺X线实施检查。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可知0~39岁女性和20~24岁组、25~29岁组、40~59岁组以及60岁以上组相比较而言,统计学意义形成,而800名女性中患病人数为400人,患病率经计算后为50%,居民中100患病,职工中300人患病,未婚中60人患病,已婚中340人患病,此外800名适龄妇女进行调查研究可知,40名适龄妇女无危险因素,而200名适龄妇女为低度因素、400名适龄妇女为中度因素,160名适龄妇女为高度因素,与此同时比对已婚女性的乳腺增生患病率以及可疑乳腺癌病变发生率,其数据和未婚女性相比较而言显著提升,数据间经比对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适龄妇女具有较高的乳腺疾病发生率,为此需要对其实施相应的普查治疗,进而评估乳腺癌患病患病风险,从而实施相应的干预。

  • 标签: 社区适龄妇女 乳腺疾病 筛查结果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石嘴山市从业人员HBV感染状况,为控制乙型肝炎的流行和卫生监督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5年到石嘴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体检的从业人员18642名进行了HBV酶标法检测并采用χ2检验分析数据。结果18642份标本中HBsAg阳性为927份,阳性率为4.97%,HBeAg阳性为410份,阳性率为2.20%。结论从业人员HBV感染者应主动从事与餐饮、公共场所无关的工作,进一步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

  • 标签: 从业人员 HBaAg HBeAg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对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期间采取血液生化检验的70例患者的受检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结果70例采取血液生化检验的标本中不合格率为25.71%(8/70),影响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准确性的因素包括采集方法不当导致(8例),采集时间不正确导致(7例),血液标本保存的方法差错导致(3例)。结论针对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准确性影响的因素,并予以对应的解决对策,可以提高检验数据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的诊治提高必要的指导建议。

  • 标签: 血液生化检验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健康体检中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患病情况的分析,探讨人群中三种疾病的发病率、患病人群特点以及对健康问题进行指导。方法对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中20岁以上人群的健康情况进行统计,记录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患者人数,观察患者所在人群的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体质指数与慢性病发病率的相关性。结果所统计的2000人中,高血压400例(20.0%)、高血脂190例(9.5%)、糖尿病80例(4%),将十岁划分为一个年龄组(60岁以上为一组),经统计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高,患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的患者比例也相应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并且与体质指数成正相关。

  • 标签: 高血压 高血脂 糖尿病 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就Cv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QTc间期的影响进行探究分析。方法自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中随机选取62例符合本次研究病例纳选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口服Cv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口服帕罗西汀治疗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电解质各项指标值与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组间治疗前QTc间期延长值与治疗后QTc间期延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电解质各项指标值与对照组近似(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QTc间期受常规口服剂量Cv艾司西酞普兰药物影响较小。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抑郁症 QTc间期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石嘴山地区孕前优生体检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情况以及及早对异常人群进行干预,预防妊娠期相关疾病加重和出生缺陷发生。方法选择4500名进行孕前体检女性接受甲状腺功能检测的石嘴山地区人员。受检人群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使用新产业化学发光MAGLUMI1000首先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对异常者进行筛选。随后用罗氏e411全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对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再进行血清三碘甲状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4500名受检者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亚临床甲亢和亚临床甲减的检出率分别为0.93%、0.67%、1.29%、5.07%。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结论石嘴山地区甲状腺功能紊乱以亚临床甲亢和亚临床甲减为主,且与年龄相关。在孕前优生体检中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是十分有必要的。

  • 标签: 甲状腺激素 孕前优生 出生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比较两者诊断结果及相关性。结果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76.3%的相关性,幽门螺杆菌与胃粘膜萎缩等联系密切,应联合两种诊断方式,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结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及相关性比较中发现,两种诊断结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合应用有助于疾病诊断,临床上应该得到推广。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诊断 病理诊断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高胆红素血症与多因素影响进行相关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116例重症监护室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听力高危因素进行分组,包括单纯高胆红素血症组、合并早产/低出生体重组、合并肺炎组、合并窒息组、合并两项以上高危因素组。与此同时,选取了150新生儿为正常组,通过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筛查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筛查。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听力筛查通过率低于正常组,且在合并多因素上则会进一步降低通过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听力损失风险较多,且随着高危因素的增加而概率上升。因此,需要针对该疾病患者进行复查随访调查,提高诊断率。

  • 标签: 新生儿听力筛查 高胆红素血症 高危因素 听力损失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丹凤县商镇中心小学教学和生活环境卫生状况,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2015年-2016年丹凤县商镇中心小学教学和生活环境卫生进行监测,并与2014-2015年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此次监测发现,与2014-2015年度相比,本次大部分监测项目评分呈上升趋势,如黑板后墙反射系数、黑板与前排课桌间距、环境噪声及控制式灯具的达标率分别从去年的53.68%,46.21%,26.82%和50.52%,上升到当前的62.63%,60.81%,40.22%,69.31%。学生身高与课桌椅配套项合格率低依然是教学方面的突出问题,2014-2015年及2015年-2016年分别为19.61%和20.02%。其他监测项目与往年比保持相对稳定,具有较高合格率。结论丹凤县商镇中心小学进行连续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卫生监测体系运行,对于存在的问题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但还应对其所存在部分长期性薄弱环节进行进一步整改,以期获得更加完善的、符合科学性要求的学校教学与生活环境。

  • 标签: 教学 公共卫生 生活环境 卫生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得了霉菌性阴道炎的妇女都很难受,为了更好的根治霉菌性阴道炎,让更多的妇女了解霉菌性阴道炎,战胜它,并早日康复。我调查了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及丈夫对霉菌性阴道炎治疗的认知,而加强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丈夫的治疗及健康宣教是改善霉菌性阴道炎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年龄18到50岁的人群共200例,将患者及其丈夫分为认知合格组(120例)与认知不合格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及丈夫霉菌(白假丝酵母菌)生殖器感染情况及14天后治愈率,1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女性患霉菌性阴道炎的较男性多许多,认知合格组患者及丈夫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认知不合格组,且复发率低于认识不合格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丈夫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影响患者的治疗及丈夫自身对霉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 标签: 霉菌性阴道炎 患者 疾病的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撞击法与沉降法检测洁净手术室空气细菌总数的结果。方法两种方法均参考GB50333-2002《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对照组为自然沉降法,将采样皿于洁净手术室空气中暴露半小时;观察组为撞击法,将气流量设置为每分钟200L,对Ⅰ级手术室采样两分钟;Ⅱ、Ⅲ级手术室则设置为每分钟100L并采样一分钟。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7.55%,观察组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3.75%。结论自然沉降法细菌总数合格率略高于撞击法,这主要是由于撞击法可动态反映手术室空气变化情况,其灵敏度较高所致。

  • 标签: 撞击法 自然沉降法 洁净手术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临床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餐前服用雷贝拉唑肠溶片0.25mg/kg?次,2次/天,餐后服用阿莫西林分散片12.5mg/kg?次及克拉霉素分散片6mg/kg?次,2次/天,两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服用三仁汤加减,每日早晚餐后服用一次,服用两周。观察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阴转35例(77.78%)优于对照组的26例(57.78%),(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医症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提高HP根除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幽门螺杆菌 中西医结合根除治疗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和药物治疗小儿多动症对儿童和家庭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小儿多动症130例为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中枢神经兴奋剂托莫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为3个月。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多动指数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多动指数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和药物治疗小儿多动症能改善患儿的多动指数,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减轻家庭负担,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小儿多动症 多动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在儿童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促进儿童呼吸内科护理质量。方法随机择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儿童呼吸内科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常规组以及PDCA循环组,分组n=43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干预,PDCA循环组则是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PDCA循环管理,比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质量评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消毒隔离、穿刺置管)。结果常规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几率18.60%显著高于PDCA循环组6.9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组护理满意度86.04%、平均评分(86.02±3.23)显著低于PDCA循环组95.34%、(98.10±5.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在儿童呼吸内科中的价值显著高常规护理,可有效提高家长及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综合质量评分,降低护理质量问题的发生几率,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特别在是穿刺置管中可有效缓解家长及患儿的心理障碍,提高病房消毒水平以及提高病房管理效果,比一般的护理干预更加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 儿童护理内科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怎样预防及降低儿童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在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内,我院一共收治的儿童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40例。仔细分析临床资料,分析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总结预防以及降低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措施。结果接种时间不正确、接种操作不规范、疫苗质量问题以及儿童自身体质问题等均是导致儿童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讨论提高接种人员的接种技能,保证疫苗质量,采取科学、系统的接种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儿童生命安全。

  • 标签: 原因 预防 降低 儿童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康复锻炼对儿童脑外伤患者实施急救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评价早期康复锻炼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选法从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由PICU转入我科康复锻炼的儿童脑外伤患者中选取39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19例患儿采取常规的早期护理及自我锻炼,观察组中20例患儿采取肢体功能评估后实施早期康复锻炼护理,对两组患儿实施急救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前上肢活动能力评分为(15.27±9.54),下肢为(11.37±4.59);对照组患儿治疗前上肢活动能力评分为(15.17±9.12),下肢为(11.29±4.38);两组患儿治疗前肢体活动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分别为(24.85±12.57)、(14.18±3.74),对照组分别为(17.81±10.64)、(11.52±5.83),两组治疗后肢体活动能力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儿童脑外伤患者采取肢体功能评估并进行早期康复锻炼能够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使患儿肢体的活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改善患儿生活状态,促进患儿康复,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锻炼 儿童脑外伤 肢体功能恢复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