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职专医学生存在医学形态学知识少,人体纵横向结构知识和病理解剖知识肤浅等问题,而教学中医学基础知识的编排是影像技术手段、方法介绍多,而解剖断层、影像断层图片和断面结构描述篇幅少,有重影像手段而轻影像解剖的缺点。方法要克服这些缺点最好是强化影像解剖学习有关的医学形态内容实习和讲解,简化断层解剖学历史沿革、材料制作方法、影像技术手段介绍,加强人体解剖断面内容的讲解和增加各局部断面观察数量,以强化职临床学生医学形态学基础

  • 标签: 理论 实习 内容 方法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404-01
  • 简介:摘要医生面临着医疗与科研的双重压力。如何定位和看待医学科学研究?如何让医学院的学生改变“走上临床就忘记科研”的怪圈?如何让手术台和实验台走的更近?在医教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我们的基础医学教育体制中,对传授知识已到了相当重视的程度,然而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理念的培养。如何在基础医学教育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让他们有一颗“科学”的心,是我们基础医学教育工作者所应该思考和改进的。我们科室结合自身在科学研究领的特长,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其中的一些经验和认识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提供一点借鉴意义。

  • 标签: 基础医学,医学教育,科学素养,科学世界观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168-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4年10月18日,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在重庆隆重召开了中华医学电子系列杂志第一次总编联席会,系列杂志的总编和编辑部主任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10年来陆续创办了41种医学电子期刊,其中14种期刊已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联席会议 电子版 杂志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 总编辑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MRI技术的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个体化导航模板定位截骨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选取保存完好的成年尸体下肢标本16具,将尸体标本随机分为导航模板组(模板组)和传统手术组(传统组),每组8具16个膝关节。模板组术前行双下肢髋-膝-踝MRI扫描,通过三维重建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及逆向工程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设计制作出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匹配的个体化截骨导航模板实物,用于TKA手术的截骨定位。传统组按常规人工TKA手术程序进行操作。术后两组均摄整个下肢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比较两组假体组件的角度;两组取出膝关节假体后行全下肢CT扫描,比较冠状位下两种方法定位截骨后股骨远端截骨面与股骨机械轴线、胫骨近端截骨面与胫骨机械轴线的垂直关系及轴位下股骨后髁截骨面与外科髁上轴的平行关系。对测得参数进行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值取0.05。结果本组研究共设计制作了32个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TKA16例。术中所有的导航模板和股骨髁与胫骨平台贴附性较好,无明显偏差。(1)术后测量假体位置:正位X线片测量:模板组FFC平均偏差角度为(1.2±0.2)°,传统组FFC平均偏差角度为(2.4±0.3)°;模板组FTC平均偏差角度为(1.4±0.3)°,传统组FTC平均偏差角度为(2.3±0.4)°。侧位X线片测量:模板组LFC平均偏差角度为(6.8±0.2)°,传统组LFC平均偏差角度为(9.2±0.4)°;模板组LTC平均偏差角度为(2.4±0.1)°,传统组LTC平均偏差角度为(4.8±0.6)°。模板组FFC、FTC、LFC、LTC平均偏差角度均小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2)术后CT测量截骨面与其机械轴线垂直关系:模板组:16例膝关节的股骨远端截骨面与股骨机械轴线成角88.9°~91.1°,平均90.1°,胫骨近端截骨面与胫骨机械轴线成角89.6°~90.7°,平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个性 下肢 磁共振成像 成像 三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现实条件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的有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100例,睡前加用基础胰岛素,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达标率、HbA1c降幅、BMI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24周HbA1c降低2.78±2.76%(P<0.05),HbA1c≤7.0%比例38%,低血糖发生率8%,治疗过程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BMI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胰岛素使用剂量0.20±0.02U/kg.结论规律口服2种或2种以上降糖药血糖控制欠佳T2MD患者,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好.关键词T2DM基础胰岛素HbA1c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50-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佛山地区111例接受伊立替康为基础化疗方案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程度及疗效的关系.方法对111人结直肠癌患者,进行UGT1A1?28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不同基因型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化疗疗效的异同,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使用伊立替康后Ⅲ度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论111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UGT1A1基因启动子区TA序列6次重复的纯合野生型TA6/6有76例(68.4%);基因型为TA序列6次和7次重复的杂合型TA6/7有32例(28.8%),基因型TA序列7次重复的纯合突变型TA7/7有3例(2.8%).TA6/6中出现3-4度腹泻13例(17.1%);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8例(10.5%);TA6/7中出现3-4度腹泻4例(12.5%);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3例(9.3%);TA7/7中出现3-4度腹泻2例(66.7%),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66.7%).结论TA7/7纯合变异型频率极低,应用伊立替康化疗发生3-4度腹泻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增加,达统计学意义,而TA6/7杂合子与TA6/6野生型3-4度腹泻及中性粒细胞减少风险相似,对野生型TA6/6或甚至TA6/7者,选择合适患者适当增加伊立替康剂量以提高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关键词伊立替康;不良反应;UGT1A1基因多态性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30-0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