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失能老人照顾健康促进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以30例健康促进状况良好的脑卒中患者照顾作为观察组,以30例健康促进状况较差的脑卒中患者照顾作为对照组,对照顾健康促进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客观支持(20.1±0.2)分、主观支持(19.8±0.6)分、支持利用度(20.3±0.8)分、脑卒中失能老人营养不良占6.7%、病程(0.8±0.1)年、合并其他疾病占16.7%。对照组客观支持(14.3±1.0)分、主观支持(13.6±0.8)分、支持利用度(15.4±1.5)分、脑卒中失能老人营养不良占33.3%、病程(3.1±0.6)年、合并其他疾病占4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卒中失能老人照顾的健康促进情况,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加强社会支持,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脑卒中 失能老人 照顾者 健康促进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照顾的康复认知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2019年8月~2020年9月于我院接受诊疗的120例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顾是否接受了康复认知教育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的照顾接受了康复认知教育,对照组患者的照顾则未接受康复认知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照顾的康复认知在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给予照顾康复认知教育有助于在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看护过程中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照顾者康复认知 老年痴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改善整形美容焦虑和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 2015年 12月 ~2017年 12月间收治 50例整形美容进行实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观察组 SAS、 SDS评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后患者 SAS、 SD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整形美容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有效规避医患纷争,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昌吉州地区初诊肺结核可疑查痰率及与登记管理率。方法通过昌吉州五县二市的病人登记本、实验检查本及上报的月季和年度统计报表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5年通过昌吉州结核病人主动就诊、综合医疗机构转诊、结防机构追踪、基层医疗机构推荐、密切接触筛查、健康体检等方式共登记初诊肺结核可疑共接诊可疑肺结核病人15571例,占人口比例的10.66‰,查痰人数8331例,查痰率为53.5%。肺结核患者登记管理率为77.4%。结论进一步规范昌吉州结核病控制策略和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加大重点人群(如劳教系统、学生、艾滋病人等)结核病监测工作,对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继续实行免费治疗。

  • 标签: 昌吉州 肺结核 流行 防控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优质护理在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的不良反应以及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10日-2019年3月10日在我站进行机采血小板采集的86例献血,按照每位献血进行机采血小板的采集时间将其分成B、M两组,各43例,B组实施常规献血护理,M组实施优质献血护理,对比分析B、M两组献血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对比分析B、M两组献血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评分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的情况。M组优于B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机采血小板献血实施优质献血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提高机采血小板献血在献血过程中的安全性,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降低 机采血小板 献血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输血中受血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性输血或手术备血的100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在输血前进行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实验。比较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有妊娠史的患者和无妊娠史的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结果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8.97%)高于男性患者,有妊娠史的女性患者较无妊娠史的女性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更高,为9.43%(P<0.05)。结论受血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在临床输血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受血者 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 临床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HIV感染行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抢救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例HIV患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护理配合和防护及预后效果。结果经临床及时抢救和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配合,8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均未出现失血休克和死亡,抢救成功率100%,7例患者行综合止血抢救成功止血,1例患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成功止血,患者预后均恢复良好,未出现其他后遗症。医务人员无职业暴露发生。结论HIV感染行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病情危急且进展快速,临床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和护理配合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干预,同时还需要做好职业防护措施,才能有效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防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

  • 标签: HIV感染 剖宫产术 大出血 护理配合和防护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急性心肌梗塞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78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39例接受常规护理的设为对照组,其余39例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设为实验组,并对这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发生率较低,对照组发生率相对较高,对比结果显示(p0.05),护理后,实验组评分较优,对照组评分较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急诊 介入治疗 早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的统计分析,探讨曲靖市无偿献血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情况,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

  • 标签: 无偿献血 血液检测 不合格情况
  • 简介:目的采用酶联免疫检测(ELISA)和核酸检测(NAT)并行的模式,同时结合蛋白免疫印迹(WB)试验结果,全面评估酶联免疫检测和核酸检测在降低输血相关感染风险中的相关性.方法统计2015年5月~2016年7月281例ELISA呈反应性标本,分析2种ELISA初筛试剂、NAT及WB检测结果.结果①ELISA初筛试验281例标本中S/CO≥1的万泰试剂110例,伯乐试剂156例;S/CO值0.75~1.0中万泰试剂20例,伯乐试剂39例;②WB检测结果:阳性27例,不确定12例,阴性242例.初筛检测S/CO值在0.75~1.0的所有标本,经WB检测没有阳性结果;③NAT检测结果:49例核酸阳性,232例核酸阴性.结论两种ELISA初筛试剂检测标本反应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LISA方法的检测结果处于强反应性水平时,NAT及WB检测结果符合率较高,ELISA弱反应性标本中2种方法的符合率较低,减掉1遍ELISA对检测试剂和人员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献血前的招募、征询工作应加强,确保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 标签: HIV 酶联免疫检测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 核酸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根除 Hp 治疗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 Hp 感染治疗中应用的疗效。 方法: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及照料生活品质影响。方法:任意选取本社区72名老年痴呆患者作为实验人员,分为A组(实验组)与B组(常规组),两组均为36人,对A组应用社区护理干预,对B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MMSE、ADL、生活质量改变情况。结果:护理后对两组进行生活质量对比得出,A组为(77.56±8.33)分,B组为(69.79±7.24)分,A组护理效果更为良好,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讨论:对老年痴呆患者使用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病症痛苦,减轻患者精神压力,提升患者生活品质,增强家属认可度,对进一步推进社区护理工作不断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 标签: 老年痴呆 照料者 常规护理 社区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在献血过程中使用心理护理预防的方式产生的效果。方法:使用随机选取的方式选取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进入我站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样本为200名,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心理护理干预模式用于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用于常规组患者。而后对两组献血的献血反应比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献血的献血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结论:使用心理护理模式,为首次进行单采血小板性抉择的患者进行护理操作,可有效控制献血反应的发生概率,具有明显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 首次单采血小板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于临床讨论患者的特点,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均表现为正常状态,研究患者共计120例。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经过临床研究发现,在120例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患者当中,女性患者相对较多。同时,在所有的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中,多数患者,都存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情况。对于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而言,临床上的患者,心功能二级表现较多。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存在高血脂的情况,存在吸烟的情况。结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临床多数为女性,且患者的高血压情况明显,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心室扩大程度相对较轻,死亡概率降低。

  • 标签: 左室 射血分数 心力衰竭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电视节目干预减轻机采血小板捐献焦虑及疼痛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择 2016年 7月 -2017年 3月在我站进行捐献机采血小板捐献 168例,按照干预方式将捐献分成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8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实验组捐献则采用电视节目干预对比两组焦虑以及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捐献在干预前焦虑以及疼痛评分数据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在干预之后,实验组焦虑以及疼痛评分数据分别为( 35.57±7.62)分、( 1.89±0.88)分,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 43.31±7.52)分、( 2.32±0.93)分,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电视节目干预对于减轻机采血小板捐献焦虑及疼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电视节目干预 机采血小板 焦虑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心衰给予舒适护理干预的作用以及相关护理体会。方法:采取我院在 2014年 10月至 2016年 12月期间治疗的 90例老年慢性心衰作为讨论对象,并将 90例老年慢性心衰采用随机法分为讨论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 45例患者,采用基础护理干预模式;讨论组 45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对照组的总有效例数为 36例,总有效率为 80%;讨论组的总有效例数为 43例,总有效率为 95.56%;讨论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老年慢性心衰可采取舒适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治疗,在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的前提下,还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且患者满意率较高,舒适护理干预模式值得临床大量应用。

  • 标签: 老年慢性心衰者 舒适护理干预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及照料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年 11月到 2018年 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64例老年痴呆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 32例,对照组予以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予以患者社区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和智能状态评分以及两组患者照料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17.4±5.4)及智能状态评分( 35.7±5.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治疗的生活质量评分( 91.2±7.4)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72.2±7.2),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老年痴呆患者症状的改善,提高其照料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社区护理干预 老年痴呆 照料者 生活质量
  • 简介:ALT初筛在大部分采供血地区均作为献血前的一项血液初筛项目,减少了因ALT不合格的血液报废。笔者对2002~2007年在赣州市参加无偿献血的不同职业献血进行ALT不合格率对比统计,发现军人、学生献血筛检与不筛检ALT,不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他职业无偿献血的ALT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干化学法 无偿献血者 ALT
  • 简介:  【摘 要】目的 探究控制肺结核患者家庭中密切接触感染及预防服药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 2017年 4月至 2018年 4月收治的 120例肺结核患者,其中家庭中产生密切接触的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例数为 6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服用,治疗组基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控制管理感染措施,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结核菌数检出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阴性、一般阳性检出率大于对照组( 70.00%>58.33%; 25.00%>13.33%);强阳性检出率小于对照组( 5.00%<28.34%) P<0.05。结论 给予患者控制感染管理措施联合药物治疗利于肺结核患者家庭中密切接触的感染率,该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肺结核;家庭;预防服药;阳性检出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ntrolling the infection of close contacts in the family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the preventive medicine. Method 120 tuberculosi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designated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tuberculosis in our city from April 2017 to April 2018. The people who had close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in their families were the main subjects of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drugs. The treatment group adopted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ed the tuberculosis of the two groups Positive rate of bacteria number. Results the negative and general posi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0.00% > 58.33%; 25.00% > 13.33%); the strong positive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5.00% < 28.34%) (P < 0.05). Conclusion the management of infection control combined with drug treatment is beneficial to the infection rate of close contacts in the family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his mode has unique advantages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application.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