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工作中,针对子宫肌瘤患者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意义。方法在我院自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见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择符合此次研究标准的90例患者,按照抽签法,分成分别由45例患者组成的两组。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手段,分析对比两种护理手段下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值,以及两种护理手段下,患者的护理效果有何差异。对患者采取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手段的为研究组,另一采取常规护理手段的为对照组。结果通过院方制定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的记录情况,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数据检验(p<0.05),具备分析价值。对护理工作效果的评判,则通过护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出现疏漏、错误的次数、整个护理期间发生护患纠纷的次数、整组患者住院时出现交叉感染的次数,三方面内容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以上三种情况的出现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患者,且数据检验(p<0.05),具备分析价值。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工作方法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促进子宫肌瘤患者尽快康复,有效避免患者的二次感染,此方法得到患者的肯定,值得大力推广,让更多的护理人员学习此方法。

  • 标签: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子宫肌瘤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临床体检采血质量的影响,为体检采血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12月期间体检采血人员,在2016年1-6月、2016年7-12月期间各选择200份采集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以及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比2组护理满意评分、血液报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液报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可以明显提高临床体检采血质量、护理质量,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体检采血 护理质量 不良反应 血液报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52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持续质量改进,n=260)和对照组(常规护理,n=260)。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2%(18/26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0%(78/260)比较,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护理理论知识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静脉留置针规范护理中持续质量改进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硫酸镁对于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48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呼吸支持的基础之上为患儿选择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本研究所有患儿治疗前后的Spo2、Pao2、Paco2、PH值以及PAP等进行比较,治疗前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为患儿选择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硫酸镁 新生儿 肺动脉持续性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建立护理质量控制自查小组促进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中抽选177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1例,采用建立护理质量控制自查小组。对照组86例,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记录护理治疗与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护理文书、消毒隔离、专科护理、基础护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8.90%,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9.53%,实验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建立护理质量控制自查小组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普遍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质量控制自查小组 消化内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儿科诊治的患儿80例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人性化护理,护理后调查两组患儿及其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及其家长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7.5%,对照组患儿及其家长的护理总满意率为77.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儿科患儿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儿及其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和谐护患关系,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模式 儿科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对临床应用丙泊酚实践研究分析,结合诸多学者研究结论探讨丙泊酚中枢麻醉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以供参考。

  • 标签: 丙泊酚 中枢麻醉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纤维化是各种致病原因引起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过多沉积的病理过程。在细胞和分子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显示,细胞因子作用于窦周间隙静止的肝星状细胞(HSC)使其转变为激活状态,继而增殖,合成ECM。因此认为激活的HSC是产生ECM的主要细胞,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胞因子参与其中。目前认为,进展性肝纤维化具有可逆性。药物旨在通过抑制HSC的激活、诱导其凋亡和防止ECM的沉积等。近年来,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一些中药和方剂抗肝纤维化显示出良好的效果,针对肝纤维化发生的各个环节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取得很大进展,中药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研究也呈现出多方向、多层次展开的局面。

  • 标签: 中医药 肝纤维化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药效学实验方法,探讨溪黄草浸膏退黄、散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胆汁分泌实验;非特异型免疫功能-碳廓清实验和体液免疫功能-血清溶血素实验,对溪黄草浸膏退黄、散淤功能进行论证。结果溪黄草浸膏在给药30min后,剂量为8g.kg-1、16g.kg-1时,对麻醉大鼠的胆汁流量有明显增加,其增加率分别为57.14%和64.28%。剂量为9g.kg-1和27g.kg-1能极明显提高NIH小鼠单核细胞吞噬功能,对小鼠血清的溶血素有明显的增加作用。结论溪黄草浸膏通过提高动物免疫功能,促进胆汁分泌作用达到退黄疸,散淤、清湿热的功能。

  • 标签: 溪黄草浸膏 免疫功能 胆汁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激励机制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9月~2018年4月进行护理实习的护生34名进行教学研究分析,将护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7名,试验组在实习带教中应用激励机制,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带教,对比研究后两组护生的考核评分,分为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三项。结果试验组护生的三项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激励机制可显著激发护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带教中,提高综合护理素养,带教质量高,值得应用。

  • 标签: 护理带教 激励机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偏瘫是脑卒中后发生率最高的后遗症状,急性期过后部分患者偏瘫侧肢体功能可获得好转,但其神经恢复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文就目前临床研究的脑卒中后神经系统恢复机制以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神经机制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西药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方法择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本院就诊的消化道炎症患者共50例,25例使用阿莫西林的患者归入研究组,25例使用奥美拉唑的患者归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就总有效率而言,研究组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就不良反应率而言,研究组近似于对照组,统计学无差异(P>0.05)。结论阿莫西林在炎症的治疗上具有显著疗效,且较少出现不良反应,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作用机制 药理 阿莫西林 临床
  • 简介:摘要由于现在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出现几率也随之升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病人数量不断增多,虽然为病人施行积极的抗心力衰竭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依旧不理想。慢性心力衰竭会导致病人贫血,从而使心力衰竭病情加重,最近几年以来国内外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贫血和预后以及治疗方案等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贫血 发病机制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中医有关老年痴呆症发病机制及其疗效方面的现状以及研究进展。方法查询与分析有关学术研究成果以及期刊文献资料,归纳与总结相关问题。结果中医领域中认为老年痴呆症的形成、发展与肝肾不足、心脾两虚、痰浊阻窍均有直接关联性,应用中医辨证思路进行论治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结论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值得肯定。

  • 标签: 老年痴呆 中医 发病机制 疗效
  • 简介: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edema,ME)是眼科最常见的视网膜疾病之一,其发生率与RVO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RVO是由于视网膜动静脉管腔狭窄和舒张限制,造成血液流通受阻,或血管发生血栓栓塞所引起。根据阻塞的部位不同,Hayreh[3]提出将RVO分为三大类,

  • 标签: 黄斑水肿 视网膜静脉阻塞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推拿技术治疗颈椎病在临床起到了一定的疗效,进一步了解推拿技术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中国知网,以“推拿技术治疗颈椎病”和“作用机制”为检索词检索近年来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作用机制的文献,并对以上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综合分析,从而对其进行系统的总结。目前大量有关研究侧重于颈椎病临床疗效的观察,对推拿技术治疗颈椎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推拿技术治疗颈椎病有其独特的优势,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作用机制会得到广泛的共识。

  • 标签: 推拿手法 颈椎病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fq对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影响和机制。方法构建肺炎克雷伯菌hfg基因突变株与回复株,进行药敏试验,检测指标包括MIC、MBC,同时检测生长曲线、时间-杀菌曲线。结果头孢噻肟、头孢唑林钠、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对肺炎克雷伯菌WJ101株的抑制作用均较强,抑菌浓度均<32μg/ml。肺炎克雷伯菌WJ101株生物被膜定量检测的光密度平均值为0.039,与阴性对照孔的检测值(0.032)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hfq敲除株被膜定量检测的光密度平均值为0.053,明显高于肺炎克雷伯菌WJ101株与阴性对照孔的检测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Hfq对肺炎克雷菌耐药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作用机制主要是调控肺炎克雷菌的生物被膜形成,是一种多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Hfq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影响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