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CA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诊断为ICAD、拟行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的患者,共78例。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后(无支架置入等补救措施)血管残余狭窄率≤30%为手术成功。评估术后72 h症状性脑梗死、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术后90 d内靶血管区域卒中事件和靶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7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其中65例(83.3%)为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13例(16.7%)在球囊扩张成形术后给予补救性支架置入(6例因血管夹层,7例因术中出现血管弹性回缩)。术后72 h,2例出现并发症(2.6%),其中1例为症状性脑梗死,1例为症状性脑出血。78例患者中,球囊扩张成形后靶血管出现夹层22例(28.2%),其中16例(20.5%)因前向血流良好,未给予补救处理,6例(7.7%)给予支架置入。接受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的65例患者中,90 d内1例(1.5%)出现靶血管区域的缺血性卒中事件,6例(9.2%)再狭窄,其中症状性再狭窄2例(3.1%),1例给予支架置入治疗;非症状性再狭窄4例(6.2%)。13例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的患者中,4例(30.8%)90 d内出现靶血管再狭窄,其中2例为症状性,2例为非症状性。结论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ICAD手术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疗效较好。尚需要随机对照等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颅内动脉硬化 狭窄 球囊扩张成形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降调节方案在子宫腺肌病患者体外受精(IVF)/卵胞质内精子显微注射(ICSI)治疗中的应用及综合效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1日至2018年4月1日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新鲜胚胎移植的卵巢功能正常且合并子宫腺肌病的307例IVF/ICSI治疗周期,根据不同的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分为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组(A组)、改良长方案组(B组)和超长方案组(C组)。比较各组的基本特征数据、IVF/ICSI治疗数据及妊娠结局。结果A组的促性腺激素(Gn)使用总量 [(2 644.3±863.3) IU]、Gn使用时间[(9.75±2.26) d]、获卵数[(8.5±5.4)枚]、可利用胚胎数[(2.5±2.0)枚]均显著低于B组[(3 008.4±1 047.3) IU,P=0.044;(10.74±2.45) d,P=0.018;(10.9±6.6)枚,P=0.025;(3.6±2.7)枚,P=0.021]和C组[(3 029.6±1 174.5) IU,P=0.046;(11.04±2.79) d,P=0.003;(11.2±7.2)枚,P=0.020;(4.0±3.4)枚,P=0.002],B、C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种植率C组(52.50%)高于A组(37.89%)和B组(39.6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的到达活产时间[(316.6±9.9) d,(346.3±9.6) d,(381.9±22.2) d]逐渐增加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及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可能是获卵数(r=0.123,P=0.031)及胚胎种植(OR=1.599,95% CI=1.078~1.616,P=0.041)的保护因素。结论GnRH-a降调节2个周期的改良长方案可能给子宫腺肌病患者IVF/ICSI助孕周期带来最大效益。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不孕症 降调节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到达活产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药治疗复发难治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2月和2016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应用达沙替尼药治疗的2例复发难治Ph+急性白血病患者资料,分析其疗效和预后,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21岁。2例患者经达沙替尼药巩固治疗后均获得完全缓解(CR),1例达CR后长期生存,1例CR 5个月后复发。结论达沙替尼药巩固治疗Ph+急性白血病有较好的缓解效果,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达沙替尼药可作为未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Ph+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巩固治疗方案。

  • 标签: 白血病,急性 复发 难治 费城染色体 达沙替尼 单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发脑内血肿为首发CT表现并瘤内血栓形成的大脑中动脉瘤的病例特点。方法总结1例以发脑内血肿为首发CT表现并瘤内血栓形成的大脑中动脉瘤的病例资料特点及随访情况。结果患者入院后考虑存在大脑中动脉瘤,行动脉瘤夹闭+脑内血肿清除,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生活自理。结论以发脑内血肿为首发CT表现并瘤内血栓形成的大脑中动脉瘤影像学表现不典型,需加强对其认识,避免临床工作中误诊、漏诊。

  • 标签: 脑内血肿 大脑中动脉瘤 瘤内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球囊封堵技术联合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手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100例行球囊封堵技术联合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早期临床结果。结果本组患者停循环时间(5.2±3.1)min,最低鼻咽温(27.9±1.0)℃,最低尿温(29.2±1.2)℃。院内死亡1例,原因为急性肝衰竭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30天死亡共4例。其他术后并发症包括脑梗塞3例,截瘫2例,需IABP辅助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需持续透析的肾衰竭5例,二次开胸止血4例,二次气管插管3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结论球囊封堵技术联合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手术应用于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中安全可靠,其器官保护作用仍需大样本对比研究证实。

  • 标签: 球囊封堵技术 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手术 主动脉弓部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sTWEAK)、B型利钠肽(BNP)、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DCM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体检健康人员7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sTWEAK、BNP、MMP-1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质量指数(LVMI)。对血清学各指标与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关系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DCM组心功能Ⅱ、Ⅲ级与健康对照组在LVEDD、LVEF、LVMI、血清sTWEAK、BNP、MMP-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 447.751、208.642、147.46、55.742、319.916、205.741,均P<0.05)。与DCM组心功能Ⅱ级比较,心功能Ⅲ级DCM患者LVEDD、LVMI、BNP、MMP-1水平更高,LVEF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702、19.308、7.279、24.511、5.129,均P<0.05)。血清sTWEAK与LVEDD和LVMI呈负相关(r=-0.221、-0.462,均P<0.05),与LVEF呈正相关(r=0.490,P<0.05);BNP水平与LVEDD和LVMI呈正相关(r=0.667、0.483,均P<0.05),MMP-1水平与LVEDD和LVMI呈正相关(r=0.756、0.562,均P<0.05),BNP、MMP-1水平均与LVEF呈负相关(r=-0.476、-0.404,均P<0.05)。结论血清sTWEAK水平在DCM患者中降低,BNP、MMP-1水平在DCM患者中升高,三种指标均能反映患者左室重构的严重程度。

  • 标签: 心肌病,扩张型 心室重构 凋亡诱导因子 利钠肽,脑 基质金属蛋白酶1 超声心动描记术,多普勒,彩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体外预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非健康锚定区及短锚定区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44例行左锁骨下动脉(LSA)开窗TEVAR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技术成功率93.2%,1例患者LSA窗对位不准,改为烟囱支架。1例术后造影伴Ⅰ型内漏。1例术中LSA窗孔有Ⅲ型内漏。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9.2(5~26)d。中位随访时间30(12~42)个月,随访期间发现Ⅰ型内漏1例,无逆撕夹层,所有LSA分支均保持通畅。结论体外预开窗TEVAR治疗非健康锚定区及短锚定区B型主动脉夹层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支架 开窗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角膜炎(胞病毒性)治疗中实施更昔洛韦凝胶(眼用)和滴眼液(阿昔洛韦)的效果。方法:观察病例选择于2019.1~2020.1时段在我院就诊的角膜炎(胞病毒性)患者86例,以治疗方式不同为依据实施分组观察,实施更昔洛韦凝胶(眼用)、滴眼液(阿昔洛韦)所在组分别以实验、对照组命名,例数均分,对呈现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观察。结果:相对比于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凝胶呈现的疗效更为突出,即治疗总有效率增长明显,且患者复发率和发生不良反应几率降低明显,比较差异性较大(P

  • 标签: 角膜炎(单胞病毒性) 更昔洛韦凝胶 阿昔洛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薄层CT参数与1~2 cm肺部亚实性结节浸润程度及组织学亚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薄层CT表现为1~2 cm亚实性肺结节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腺癌的患者病例资料。结果研究共纳入135例患者,其中23例为纯磨玻璃结节,112例为部分实性结节。pTis/1mi与pT1a/1b/2的结节长径、实性成分长径、实性成分比例、结节CT值和CT值比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ROC曲线提示实性成分长径、结节CT值、CT值比例对于浸润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值分别为:0.838(0.756~0.919)、0.823(0.729~0.917)、0.820(0.726~0.914)。相比其他组织学亚型,浸润性腺癌中实体亚型和微乳头亚型仅在实性成分长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1~2 cm亚实性肺结节的薄层CT参数在不同浸润程度肺腺癌中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薄层CT 亚实性结节 浸润程度 病理亚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CLG-ALL-2008方案治疗ETV6-RUNX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长期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接受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178例初诊ETV6-RUNX1阳性ALL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178例患儿中男100例,女78例,中位年龄4(1~13)岁,初诊中位WBC为9.46(1.25~239.83)×109/L。中位随访时间为73.5(1~124)个月,3例在诱导化疗阶段死亡,1例于诱导化疗后失访,1个疗程诱导化疗完全缓解率为97.8%(174/178)。178例患儿中24例复发,累积复发率为15.9%,中位复发时间为35.5(1~62)个月,单纯骨髓复发占83.3%(20/24),晚期复发占79.2%(19/24),早期复发5例中1例存活,晚期复发19例中7例存活。ETV6-RUNX1阳性患儿的5年总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89.4±2.4)%、(82.1±6.9)%,预期10年OS率、EFS率分别为(88.6±2.5)%、(77.3±4.0)%。分析预后相关因素,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中枢神经系统(CNS)2状态、泼尼松预治疗反应不佳、高危组、诱导化疗第15天骨髓流式微小残留病(MRD)≥5%、第33天ETV6-RUNX1融合基因未转阴、第12周骨髓流式MRD≥1×10-4以及第12周ETV6-RUNX1融合基因未转阴为生存相关预后不良因素。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诱导化疗第15天骨髓流式MRD≥5%(P=0.033)、第12周ETV6-RUNX1融合基因未转阴(P=0.045)为影响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而初诊CNS2状态(P=0.033)及第12周骨髓流式MRD≥1×10-4(P=0.010)则为影响EF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CCLG-ALL-2008方案治疗ETV6-RUNX1阳性ALL患儿总体预后良好,初诊CNS2状态、诱导化疗第15天骨髓流式MRD≥5%、第12周ETV6-RUNX1未转阴及MRD≥1×10-4者需要尽早强烈干预治疗。

  • 标签: 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 儿童 ETV6-RUNX1融合基因 CCLG-ALL-2008方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MIOL)植入术后中长期视觉质量,并与焦点人工晶状体(SIOL)植入术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108例141眼,根据植入的IOL分为MIOL组55例76眼和SIOL组53例65眼。术后2年对2个组患者术眼裸眼远、中、近视力,矫正远视力,等效球镜进行检查;绘制术眼离焦曲线;采用i-Trace视觉质量分析仪测定术眼全眼高阶像差、Strehl比值、调制传递函数(MTF);采用CSV-1000对比敏感度仪评估术眼对比敏感度;采用美国《MIOL植入术后生活质量调查表》汉化版对2个组患者视觉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年MIOL组裸眼中、近视力优于S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年平均离焦曲线结果显示MIOL组于0.0 D和-3.0 D处出现2个峰值,且在0.0~-3.0 D之间形成宽平台,下降趋势平缓。5 mm瞳孔直径下,MIOL组全眼总高阶像差、慧差、三叶草、二阶散光值高于S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OL组Strehl比值小于SI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mm瞳孔直径下,MIOL组在5、10、15、20、25和30 c/d空间频率的MTF值稍小于SIOL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3、6、12和18 c/d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在明视、暗视及有、无眩光状态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IOL组55例患者中54例脱镜,占98.18%,SIOL组53例患者中28例脱镜,占5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7,P<0.01)。MIOL组55例患者中4例出现眩光、光晕等视觉干扰症状,占7.27%,SIOL组53例患者中1例出现视觉干扰症状,占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P=0.382)。MIOL组在近距离、中等距离视物及总体视力方面的满意度评分高于S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SIOL植入术比较,区域折射型MIOL植入术可提供良好且稳定的全程视力和较好的对比敏感度,且光学干扰现象发生率低,术后满意度较高。

  • 标签: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晶状体植入,眼内 波前像差 调制传递函数 对比敏感度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病例随机对照试验评价个体化治疗的特性,比较试验期(哮喘辨证后的个体化方联用解痉祛风汤加减)与对照期(哮喘辨证后的个体化方)治疗一例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病例随机对照试验( N-of-1 trials)方法,同一个体进行三轮次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每一轮为两期,包括试验期和对照期两个观察期,每期服药 3周,停药 1周,每个观察期或服用支气管哮喘辨证后的个体化方,或服用支气管哮喘辨证后的个体化方联用解痉祛风汤加减,顺序随机确定,每一病例的观察期长度为 4周。于每个观察期的最后 1周统计各项指标数据,在此之前的 4周为前一期用药(试验药或对照药)的洗脱期。在本院患者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患者中,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肺脾两虚证、肺肾两虚证、脾肾阳虚证分别纳入 5例, 5例, 4例,先通过预初试验,确定该患者的观察期与洗脱期,期间由于有脱落病例,最终每种证型各 3例病例,共计 9例病例完成 3轮随机双盲自身对照试验。主要观察临床症状视觉模拟评分目测模拟尺测量( VAS)法、哮喘控制检测( 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及 FeNO(呼出气一氧化氮)变化情况以及安全性指标等,病例个体统计采用配对 t检验。

  • 标签: 辨证论治 解痉祛风汤 支气管哮喘 单病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哮喘控制检测 呼出气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应用类似儿童方案治疗Ph染色体阴性青少年及年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并且应用统一的类似儿童ALL方案治疗的71例15~39岁Ph染色体阴性ALL/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存数据。结果71例患者中,男性46例(64.8%);中位年龄为20(15~38)岁。B-ALL/LBL占69.0%(49/71)。高危ALL占ALL总数的35.5%。诱导治疗的完全缓解率为93.0%。中位随访时间为44个月。2年累积复发率为34.6%(95% CI 27.0%~42.2%)。5年无病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56.3%和64.3%。完成4个疗程化疗后一线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与化疗组患者的5年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高危ALL患者的预计5年DFS率和OS率分别为63.1%和73.7%,明显高于高危ALL患者的32.0%和44.4%(P值均<0.001)。不良事件主要为血流感染、真菌感染、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与既往报道相当。结论类似儿童ALL方案是一种对Ph染色体阴性青少年及年轻成人ALL/LBL患者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 青少年 年轻成人 费城染色体阴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4-2018年成人血液病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该类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收治的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种类分布和药物敏感性数据。结果5年内共1 478例血液病患者发生1 935次血流感染,1 700例次(87.9%)发生在中性粒细胞缺乏期,14 d与30 d全因死亡率分别为5.5%和8.2%。52.7%的血流感染存在伴随症状,主要为呼吸道症状、肛周黏膜损伤及消化道症状,比例分别为12.4%、12.3%和9.1%。共分离出2 02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 551株(76.6%),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423株(20.9%),主要为葡萄球菌属与草绿色链球菌;真菌51株(2.5%),以热带念珠菌为主。肠杆菌科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耐药率<10%。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率<5%,低于碳青霉烯类。共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1株。结论成人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不同菌种耐药率差异较大,且部分菌种耐药呈上升趋势,应根据不同人群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血液病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
  • 作者: 赵洪国 刘锋 秦铁军 白海 侯明 俞康 胡豫 刘利 李艳 于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22
  • 出处:《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266000,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20,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兰州 730050,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南 25001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3250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 430022,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西安 710038,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100853;深圳大学总医院,深圳大学国际肿瘤中心 518060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国产阿扎胞苷治疗较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的疗效、安全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国内10家中心共纳入72例符合入排标准的较高危MDS患者接受国产阿扎胞苷75 mg·m-2·d-1,皮下注射,持续7 d治疗,4周为1个周期,至少治疗6个周期。药代动力学试验采血为次给药第1天进行。结果治疗6个周期或6个周期以前终止用药时疗效评估数据显示,总缓解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为6.9%(5/72),治疗期间最佳疗效为CR或PR的患者比例为12.5%(9/72)。治疗期间脱离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依赖的患者分别为46.3%(19/41)和41.2%(7/17)。72例患者中位治疗时间为6个周期,中位总生存(OS)期16.1(95%CI 10.9~20.6)个月,其中治疗≥6个周期患者36例(50%),中位OS期22.3(95%CI 16.1~不可评估)个月。治疗中最常见的Ⅲ~Ⅳ级血液学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55%)、白细胞减少(47%)和血小板减少(61%)。药代动力学行为和参数与原研中国数据基本一致。结论接受国产阿扎胞苷标准方案治疗疗效肯定,安全可靠,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原研阿扎胞苷一致,可作为较高危MDS患者的标准治疗药物。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阿扎胞苷 3期临床试验 药代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1型阈值前期和阈值期经次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后的疗效、复发率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接受IVR治疗的ROP患儿51例100眼资料纳入研究。经Retcam眼底照相及间接检眼镜检查确诊1型阈值前期ROP 39例70眼、阈值期ROP 18例30眼。于确诊后24~36 h玻璃体腔注射0.25 mg/0.025 ml雷珠单抗。术后1 d观察有无眼压升高、眼内出血及眼内炎症反应,术后1周用Retcam眼底照相检查眼底病灶是否消退,每间隔2~4周复查1次,直至视网膜血管化,观察有无全身及眼部并发症。比较次IVR治疗后1型阈值前期和阈值期ROP治愈率、视网膜血管化发生时间及复发率。结果次IVR治疗后ROP治愈率为86%(86/100),均未见全身不良反应,1型阈值前期组、阈值期组ROP治愈率分别为85.71%(60/70)和86.67%(26/30),2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65)。1型阈值前期组和阈值期组视网膜血管化时间分别为(11.86±8.60)周和(14.45±10.01)周,2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P=0.22)。ROP复发10眼,其中1型阈值前期组复发率为5.71%(4/70),明显低于阈值期组的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3)。10眼ROP复发,其中6眼再次行1次IVR治疗,4眼行1次激光光凝治疗。次IVR治疗后5眼出现视网膜前出血,未行干预,出血自行吸收。结论次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1型阈值前期及阈值期ROP均安全、有效,阈值期组ROP复发率高于1型阈值前期组,经再次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雷珠单抗 玻璃体腔注射 疗效 安全性
  • 作者: 王淼 王萱 侯惠民 崔亚东 张伟 孟令峰 李春媚 王建业 刘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医院泌尿外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730),北京医院泌尿外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北京医院放射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北京医院病理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mp-MRI)对前列腺癌病灶诊断的敏感性,并分析影响敏感性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北京医院收治的66例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中位年龄67(56~80)岁。中位术前PSA 8.73(1.22~72.46)ng/ml。中位前列腺体积35.9(16.8~131.8)ml。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p-MRI检查,术后前列腺标本制作病理大切片。2名放射科医生和1名病理科医生分别对前列腺癌病灶进行诊断和定位,以患者和病灶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终点为mp-MR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分析mp-MRI诊断敏感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66例,术前mp-MRI诊断前列腺癌62例(93.9%)。术后病理检查共检出病灶109处,术前mp-MRI共检出77处,敏感性为70.6%。术后病理分级分组(ISUP)分别为1组53例(48.6%),2组31例(27.5%),3组19例(17.4%),≥4组6例(5.5%)。对mp-MRI假阴性病灶特点进行分析,mp-MRI对肿瘤最大径线>1 cm[92.5%(62/67)]、Gleason评分≥7分[87.5%(49/56)],以及前列腺内的主要病灶[89.4%(59/66)]敏感性更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线>1 cm(OR=3.183,95%CI 1.580~6.411,P=0.001)以及肿瘤主要病灶(OR=4.042,95%CI 1.127~14.503,P=0.032)是mp-MRI正确诊断前列腺癌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mp-MRI是诊断前列腺癌可靠而有效的手段,对Gleason评分≥7分、肿瘤最大径线>1 cm以及肿瘤主要病灶具有较高敏感性,其中前列腺癌病灶的大小以及肿瘤是否为主要病灶是mp-MRI诊断敏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多参数磁共振 影像诊断 病理大切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经尿道途径辅助侧肾输尿管全长逆行切除术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治疗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采用自制尿道辅助通道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经尿道途径辅助侧肾输尿管全长逆行切除术治疗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50~78岁,平均65.9岁;左侧病变8例(左输尿管肿瘤2例,左肾盂肿瘤6例),右侧病变4例(右输尿管肿瘤2例,右肾盂肿瘤2例)。手术方法:术中经腹途径游离并夹闭输尿管下段后,采用1470激光袖状切除输尿管膀胱壁内段,在斑马导丝引导下置入尿道辅助通道及辅助器械,逆行辅助操作完成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是否增加辅助套管、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等。结果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35~260 min,平均194 min;术中出血量25~100 ml,平均50 ml;术后住院时间5~24 d,平均11.6 d。12例中8例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11 d,平均6.8 d。12例中1例术中增加辅助套管。术中、术后无患者接受输血治疗,术后病理切缘均阴性。术后1例膀胱吻合口漏尿,延长尿管留置时间后自愈,术后3周拔除尿管;12例无术后切口感染,无发热、出血、静脉血栓形成等手术相关并发症。12例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5~15个月),1例因腰椎转移于术后8个月死亡,余患者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经尿道途径辅助侧肾输尿管全长逆行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激光直视下能准确切除输尿管开口,手术安全、有效。

  • 标签: 上尿路 单孔腹腔镜 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 经尿道途径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