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儿童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的不良反应状况和特点,并研究其处理措施。方法从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接收并进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的儿童200人,探究和分析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状况,并针对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处理。结果在接受疫苗接种的所有研究对象中,出现疼痛、硬结、局部红肿、皮疹和发热等不良反应的儿童有12例,且都自行痊愈。结论儿童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是安全有效的,且不良反应均在正常范围内,通过规范流程等措施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该接种方式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儿童接种 无细胞百白破 不良反应 分析护理
  • 简介:背景:许旺细胞是周围神经修复过程的重要细胞,而研究发现人羊膜细胞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能够促进许旺细胞增殖。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人羊膜匀浆上清液对鼠许旺细胞(RSC96)生长的影响。方法:使用含体积分数2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原代培养RSC96细胞株,传代至第2代用于实验研究。根据人羊膜匀浆上清液在培养基中的不同体积分数(0,10,15,20,25%)分组。结果与结论:人羊膜匀浆上清液的总蛋白浓度为675mg/L,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分别为(470.625±2.546),(4.121±0.026)和(0.172±0.002)ng/L。在培养第1-7天,10%和15%人羊膜匀浆上清液组的增殖率大于20%和25%人羊膜匀浆上清液组(P0.05)。提示人羊膜匀浆上清液低浓度时(10%和15%)具有促进RSC96增殖作用,高浓度时(20%和25%)抑制RSC96增殖。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人羊膜匀浆上清液 许旺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活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原代培养的方法,为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取健康剖宫产新生儿脐带15-20cm,2h内用0.1%II型胶原酶37℃孵育12min得细胞,用改良M199培养液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管腔形成实验观察细胞传代后小管形成能力变化。结果采用0.1%II型胶原酶灌注法及改良培养基可相当数量、细胞形态良好的HUVECs,利用Ⅷ因子相关抗原进行鉴定得到纯度大于99%,且传代后管腔形成能力与原代细胞无差别(P<0.05)。结论用0.1%II型胶原酶分离方法和改良的M199培养基可得到数量多、形态好、功能稳定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可成功构建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的模型。

  • 标签: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分离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联合应用培美曲塞和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1月所收治的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即病例数各为33例的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用培美曲塞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应用培美曲塞和顺铂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24.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培美曲塞和顺铂治疗,所产生的毒副作用较轻,且患者受耐性较好,可获得良好效果,值得应用于临床并推广。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培美曲塞 临床 顺铂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的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和显微镜下计数法;结果静脉抗凝血放置60分钟对结果影响不大,预稀释血放置30分钟结果影响不大,60分钟差异变大。血小板含量越低结果偏差越大(p<0.05)讨论仪器法存在血小板结果偏低或异常增高应做显微镜下手工计数复核。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 影响因素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IFN-γ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抑制能力的影响。利用细胞因子刺激细胞表面受体的方法改变MSC的免疫抑制能力。用MSC与淋巴细胞共培养实验检测激活后MSC对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的变化。用荧光定量PCR实验和ELISA实验检测激活后MSC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IFN-γ可以增强脐带MSC的免疫抑制能力,IFN-γ激活后的MSC能更有效的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上调MSC细胞内免疫抑制基因IDO1,COX2和HM—G等的表达和可溶性免疫抑制蛋白HLA-G、KYN、IL-10、PGE2等的分泌,并在细胞共培养实验中将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提高2—7倍。结论:IFN-γ可有效提高MSC的免疫抑制能力。

  • 标签: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抑制 IFN-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1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儿中,感染致病9例,肿瘤致病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致病2例,病因不明2例。经治疗,存活6例(37.50%),死亡5例(31.25%),失访5例(31.25%)。存活患儿与死亡患儿在年龄、PLT、ALT、AST及LDH等指标上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由多种因素引发,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预后较差,且年龄、PLT、ALT、AST及LDH等是影响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儿童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特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大剂量输血患者中应用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4例大剂量输血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输血,实验组患者接受去白细胞输血。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输血效果、输血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输血后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葡萄糖(GLU)等指标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剂量输血患者中应用去白细胞输血不影响输血效果,同时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大剂量输血 去白细胞输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小细胞型肺癌放射治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肿瘤放疗科进行住院,接受放射性治疗的经确诊为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80例,分别对其进行不同剂量的放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肿瘤体积的变化大小及临床疗效与放射剂量、肿瘤临床分期及选择的放疗方案密切相关。放射剂量<60Gy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50%在一年之内死亡;剂量>70Gy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年生存率可达40%,但是2年生存率为0;当剂量控制在60-70Gy时,患者生存率为64.71%。结论肺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接受放疗后期肿瘤体积受放射剂量、临床分期的影响,放射剂量宜控制在60-70Gy,可以达到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非小细胞型肺癌 放射治疗 肿瘤体积变化
  • 简介:背景:周围神经断伤后生长缓慢,失神经支配的肌肉萎缩及运动终板纤维化,导致肢体功能不可逆障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已经广泛应用于多学科研究,但应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中延缓大鼠失神经肌肉萎缩鲜有报道。目的:观察异种异基因脐带间充干细胞移植于大鼠离断坐骨神经断端,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的效果。方法:新鲜脐带采集于健康足月产妇,分离鉴定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制备大鼠坐骨神经SunderlandⅣ度损伤模型,去神经束5mm,神经外膜修复,5mm小间隙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模型,对照组仅在小间隙内注入同体积生理盐水。测定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小腿三头肌湿质量,坐骨神经干潜伏期、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波幅,以及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维持率。结果与结论:造模后4,8及12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右侧小腿三头肌湿质量及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维持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12周肌电图显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坐骨神经干潜伏期显著低于对照组,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及波幅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lt;0.001)。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大鼠离断的坐骨神经断端,可促进神经生长,延缓失神经肌肉萎缩,维持失神经肌肉形态及功能。

  • 标签: 干细胞 脐带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周围神经损伤 肌肉萎缩 坐骨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回收血与库血红细胞酶活性以及ATP含量的差异。方法对60例预估术中出血量600ml以上的择期手术患者在术中通过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洗涤血液回收(观察组),另选择库存血60份(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液红细胞ATP酶活性及其含量,进行对比并分析。结果两组红细胞ATP酶的活性、红细胞ATP含量与G-6PD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体回收血与库血红细胞酶活性及ATP含量基本一致。

  • 标签: 自体回收血 库存血 红细胞ATP酶
  • 简介:摘要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建立了雷公藤悬浮细胞体系中雷酚内酯的定量检测方法,并考察了MeJA对雷公藤悬浮细胞体系中雷酚内酯含量的作用。

  • 标签: 雷公藤 悬浮细胞 雷酚内酯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目的:观察姜黄素衍生物(Curc-OEG)抑制原代肝星状细胞(HSC)增殖、活化以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IV型胶原酶、DNA酶消化SD雄性大鼠肝脏,percoll梯度离心得到纯化的肝星状细胞细胞分离后1d分别加入0、6.25、12.5μg/mL的姜黄素衍生物,作用7d后用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细胞α-SMA、TGF-β1、Smad2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量。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在第14天分别加入0、6.25、12.5、25、50、75μg/mL的姜黄素衍生物,作用24h后RT-PCR检测凋亡基因Bax、Bcl-2的mRNA水平和纤维化相关基因TGF-β1、collagenI、NF-κB及TIMP-1的mRNA水平。结果:药物作用7d后,6.25μg/mL和12.5μg/mL浓度药物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数目分别减少了56%和86%。在12.5μg/mL浓度药物作用下,原代肝星状细胞α-SMA、TGF-β1及Smad2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下调83%、85%及75%,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调94%、92%及73%(P〈0.05)。25μg/mL浓度药物作用24h后,细胞凋亡明显。在50μg/mL浓度药物作用下,活化的肝星状细胞Bax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约2.3倍,Bcl-2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约5.6倍;TGF-β1、collagenI、NF-κB及TIMP-1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下调90%、83%、74%、65%(P〈0.05)。结论:姜黄素衍生物可以明显抑制原代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促进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凋亡及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 标签: 肝纤维化 姜黄素 肝星状细胞 活化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对增强扫描CT在骨巨细胞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骨巨细胞瘤患者临床接受增强CT扫描,对患者的CT值在骨巨细胞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回顾分析,并与非骨巨细胞瘤患者的增强扫描CT值进行比较。结果骨巨细胞瘤患者组的CT值与非骨巨细胞瘤患者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增强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骨巨细胞瘤患者的病变部位,提高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准确性。

  • 标签: 增强扫描 CT 骨巨细胞瘤 临床诊断
  • 简介:单核/巨噬细胞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启动和效应阶段具有重要作用。在牙周炎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吞噬作用是防止细菌进入牙周组织的一道防线,在发挥防御功能的同时,过度的免疫反应也可能会破坏牙周组织。本文就单核/巨噬细胞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单核 巨噬细胞 牙周炎 先天免疫反应
  • 简介:T淋巴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在整个免疫应答中处于中心环节。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是其执行免疫功能的基础,但是在常规培养条件下,T淋巴细胞处于静止状态,体外存活时间较短,传代培养及转染都非常困难,所以体外诱导T淋巴细胞使其增殖活化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刺激物使T淋巴细胞在体外活化增殖,而其活化的早中晚期细胞表面会表达不同的活化分子,标志着T细胞活化成功。本文就近年来T淋巴细胞表面活化分子及体外活化相关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口腔疾病研究中的意义进行综述。

  • 标签: T淋巴细胞 表面活化分子 共刺激信号
  • 简介:目的探讨肺癌患者高血小板血症与肺癌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术后辅助化疗血小板增多的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血小板数正常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71例作对照。分析高血小板血症患者与血小板正常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组患者无病生存期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血小板增多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无癌栓、CEA异常有相关性。高血小板血症组肺癌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26个月,对照组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28个月,两组的无病生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增多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较血小板计数正常的患者差。

  • 标签: 非小细胞肺 血小板增多 预后
  • 简介:目的:在成功分离培养正常同龄人牙囊细胞(dentalfolliclecells,DFCs)与颅骨锁骨发育不全(cleidocranialdysplasia,CCD)患者牙囊细胞(DFCs-CCD)的基础上,研究其一般体外生物学特征,包括增殖、克隆、成骨及破骨能力。方法:采用BrdU细胞增殖实验与倍增法研究两种来源DFCs增殖能力;用结晶紫染液染色培养12d的两种DFCs,分析其克隆形成能力;并用成骨诱导液诱导两种DFCs成骨,用Westernblot和茜素红染色法分析成骨能力,用实时定量PCR方法研究其破骨基因表达差异。结果:DFCs-CCD的BrdU阳性率高于DFCs,同时DFCs的群体倍增时间为(1.834±0.093)d,而DFCs-CCD的则为(1.394±0.02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FCs-CCD的克隆集落多于DFCs,但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骨钙素(osteocalcin,Ocn)等成骨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低,而其茜素红染色所示钙化结节同样较少;同时,DFCs-CCD高表达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activatorfornuclearfactor-κB,RANK)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等破骨相关基因(P<0.05),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fornuclearfactor-κBligand,RANKL)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DFCs,DFCs-CCD具有更强的增殖、克隆能力和更弱的成骨能力,而破骨基因表达紊乱。

  • 标签: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 牙囊细胞 增殖 成骨 破骨
  • 简介:探讨miRNA-21在肝细胞癌(hepatoeellularcarcinoma,HCC)组织及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泰州市人民医院30例HCC患者为研究组,3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老年肝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以及患者血浆中miRNA-21表达水平。结果miRNA-2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癌患者血浆中miRNA-2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肝癌组织及血浆中miRNA-21表达与肝癌的分化程度均显著正相关(r=0.685,P<0.05;r=0.603,P<0.05);而肝癌癌旁组织中miRNA-21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r=0.125,P>0.05)。结论miRNA-21在老年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较对应癌旁组织及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织明显升高,其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关系密切,提示miRNA-21可能作为老年肝癌潜在预后评价指标。

  • 标签: MICRORNA-21 肝细胞癌 预后 临床意义
  • 简介:1目的通过检测间歇低氧刺激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凋亡率、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因子的水平.探讨不同间歇低氧暴露时间对HUVECs损伤的影响。方法:分别给予HUVECs间歇低氧刺激(1%0,5min;21%0,10min)及常氧(对照组)处理。在不同的间歇低氧暴露时间点应用膜联蛋白(annexin)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碘化丙啶(PI)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自介素(IL)-6和IL-8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上清液中丙二醛(MDA)水平。结果:间歇低氧处理12、16、20和24h的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间歇低氧处理的细胞上清液中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4、8、12、16h各时间点逐渐升高,并于16h达到高峰[(251.40±49.45)ng/L]。间歇低氧处理8、12、16、20和24h的细胞上清液内的IL-8和MD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分别于20h和16h达到峰值[IL-8:(737.70±31.08)ng/L;MDA:(2.55±0.04)/μmol/L]。结论:间歇低氧刺激可导致HUVECs凋亡增加.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在间歇低氧刺激一定时间后达到高峰。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间歇低氧 暴露时间 炎症 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