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生于浅表软组织的普通静脉畸形(common venous malformation,CVM)临床病理特点及基因变异特征。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11月确诊的CVM共7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PCR法检测相关指标情况。结果本组男性31例,女性44例,年龄1~69岁,平均年龄17岁,发病部位包括四肢(上肢13例,下肢34例)、躯干(14例)和头面部(14例)。51例出生时即发现,其余病例在幼年或青少年时被发现。病变表现为可触及的质软包块,肢体外观粗大并不同程度疼痛,累及浅表皮肤者皮损呈蓝色至深蓝色或暗红色至紫色。大体多呈暗红色质软组织,可见海绵状区域。镜下见不规则扩张的畸形脉管腔,呈网状、蜂窝状、海绵状或散在分布,位于真皮层、皮下筋膜层或肌层内,病变边界大多不清;畸形管腔管壁厚薄不一,壁内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可见黏液样变性;少部分病例可见化生性骨或软骨形成。血管内皮细胞表达CD31、CD34、ERG,管壁内肌纤维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弹力纤维染色畸形血管呈阴性;13例存在PIK3CA突变(突变率23.6%,13/55),突变类型E545K、E542K和H1047R。结论发生于浅表软组织的CVM属于常见的单纯性血管畸形,无自愈性;形态由大小不等的扩张静脉样管腔构成,遗传学上存在PIK3CA突变,提示CVM中可能存在PI3K信号通路异常,并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大量研究表明脂质在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脂质组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热点,有助于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早期诊断及预后的评估,可能为心血管疾病提供更好的生物标志物和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对心血管系统脂质组近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脂质 脂质组学 质谱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吻合状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分子遗传特征并讨论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1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和浙江省人民医院诊断的吻合状血管瘤5例,观察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采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仪进行CD34、CD31、ERG、广谱细胞角蛋白、PAX8、S-100蛋白、HMB45、抑制素、CD117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nger测序法分析GNAQ的突变状态,分析随访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5例吻合状血管瘤中1例为会诊病例,基础临床资料未知,其余4例中3例男性,1例女性,发病年龄48~63岁。1例位于肾脏,4例位于肾外,其中4例无相关症状,1例表现为皮疹。影像检查均显示境界清楚的实性低密度影肿块。肿瘤最大径0.6~3.7 cm,形态特征为肿瘤由紧密排列的毛细血管大小的血管组成,无或呈模糊的小叶结构,血管腔相互吻合呈交织状,衬覆单层内皮细胞,内皮细胞扁平至靴钉样,无或轻微异型性,未见或罕见核分裂象。其中4例见胞质内外的嗜酸性透明小体,2例见髓外造血,4例见纤维素性血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征为: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CD31及ERG阳性。Sanger测序法3例中1例显示GNAQ突变(c.627A>C,p.Q209H)。4例术后随访2~71个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吻合状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血管肿瘤,好发于腹膜后泌尿生殖区,形态学上具有诊断难度和陷阱,需精确的鉴别诊断避免误诊。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顺应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需求,打造一流在线课程,广西医科大学寄生虫教研室在学银在线平台上建立课程《虫族入侵——人体寄生虫》,为医学生的专业学习以及非医学生的通识教育提供学习资源。在构建理念上,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兼顾科学性和趣味性;在课程内容上,包含微课、PPT、随堂测验、病例分析等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在课程管理上,教师借助平台的多种功能实时与学生开展互动,起到督学的作用;在课程考核上,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开展综合性评价。自课程上线运行至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虫族入侵 在线课程 自主学习
  • 简介:摘要A族链球菌(GAS)是一种具有公共卫生意义的病原体,每年在全球感染1 810万人,导致50万人死亡。GAS常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破损的皮肤等传播。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是感染GAS的高危人群,学校、幼儿园、医院和养老院等人群密集地区是GAS传播的高发区域。预防和控制措施应关注改善生活条件及个人手卫生。在高风险环境中应强调遵守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现总结GAS感染的传染病要点及防控策略,旨在为GAS的防控提供依据。

  • 标签: A族链球菌 传染病 预防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第107届北美放射学会(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RSNA)年会关于中枢神经影像的研究亮点主要有:(1)脑肿瘤:基因分子诊断分类与预测,治疗后病情评估;(2)脑卒中:MRI血管壁成像(vessel wall imaging,VWI)技术的优势,鼓励提升VWI的图像质量和临床应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大大提升了急性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的影像诊断水平和效率;(3)脑发育和认知功能障碍:应用AI分析脑结构和功能成像更高效、更准确评估和预测脑发育及脑认知;(4)脑成像技术优化:AI助力影像技术创新,提升图像质量和减少对比剂用量;(5)超高场MRI:11.7 T MRI面世不断刷新着磁共振场强和分辨率的极限,将重新定义人脑解剖以及开辟更多崭新的研究领域;(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中枢神经系统。第107届RSNA年会主题为“重新定义放射”,随着技术的优化、研究领域的创新和科技人文的结合,神经影像也将重新定义为以人为本的智能神经影像。本文将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脑卒中 脑肿瘤 神经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神经功能成像
  • 简介:摘要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早期表现。目前尚无有效根治AD的方法。因此,MCI早期诊断和干预对预防或延缓AD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MRI影像组以非侵入性方式高通量提取和分析MCI患者影像图像特征,提供更多潜在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信息,进而指导临床进行精准诊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就影像组概念、MRI影像组在MCI诊断、分类及进展预测中的相关研究加以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轻度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摘要分子靶向治疗在各种恶性肿瘤精准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影像组的方法,从医学图像中获取有价值的特征来分析肿瘤表型以鉴别靶标、监测治疗期间肿瘤表型变化、评估患者的治疗疗效及预后,从而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影像组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旨在综述影像组在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前景,并总结了影像组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标签: 影像组学 靶向治疗 肺癌 结直肠癌 乳腺癌 精准治疗 靶标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成为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主要抗凝方案,较维生素K拮抗剂,其具有较高的抗凝效果,使抗凝抗栓方法获得较多新选择。目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种类较多、半衰期短,不同药物之间的药物作用不同,治疗效果也不同。因此,本文对希美加群(已撤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的药动力学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抗凝药物临床应用现状进行阐明,以此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合理性。

  • 标签: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药理学 维生素K拮抗剂 血栓栓塞性疾病
  • 简介:摘要保留乳头乳房切除术(nipple-sparing mastectomy,NSM)因较高的肿瘤安全性以及较好的美学效果,成为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治疗或高患癌风险女性预防性切除的首选。而在术前评价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 complex,NAC)受累情况,选择适合NSM的患者则是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题。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应用影像手段术前预测NAC受累的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为外科医生后续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信息。

  • 标签: 乳头乳晕复合体 乳腺X线摄影 乳腺超声 乳腺磁共振
  • 简介:摘要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且病死率占所有肿瘤中首位,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因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可降低乳腺癌病死率,也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改善其生存质量。超声影像组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能从超声图像中提取可定量分析的高维数据。近年来,超声影像组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临床诊疗方面。本文就超声影像组在乳腺癌诊断、分子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超声影像组学 临床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痉挛型偏瘫患儿手节区(HKR)形态变化的MRI征象。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6年3月—2019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确诊并行头颅MR检查的痉挛型偏瘫患儿14例为病例组,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3.9±2.1)岁;MRI主要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11例,脑灰质损伤4例,其中1例白质灰质均有损伤。另纳入2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4.1±2.0)岁,其年龄、性别构成和双侧半球HKR类型均与病例组相匹配。基于MR 3D-T1WI数据,在HKR的最佳评估层面(以在T1WI轴位影像上观察到双侧额上沟位于双侧半球前中部、中央沟深达同侧半球内1/3处,同时可良好观察到HKR形态的层面为最佳评估层面)测量及计算2组受试者两侧半球HKR皮层厚度、高度、基底宽度、白质高度、高度与皮层厚度之比和高度与基底宽度之比等形态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各指标观察结果进行组内、组间统计学分析比较。采用组内相关系数检验观察者间、观察者内测量的一致性。结果2组儿童年龄、性别和双侧HKR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值均>0.05)。病例组患儿受累侧HKR高度/皮层厚度(3.41±1.03)和HKR白质高度/皮层厚度(2.41±1.03)均小于未受累侧半球HKR(分别为3.96±1.17和2.96±1.17),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2.49、2.49,P值均<0.05);其余各指标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值均>0.05)。病例组患儿受累侧半球HKR高度(7.13±1.40)mm、HKR白质高度(4.89±1.47)mm、HKR高度/皮层厚度(3.41±1.03)和HKR白质高度/皮层厚度(2.41±1.03)均小于对照组相对应一侧[(8.65±1.01)mm,(6.77±0.99)mm,4.70±0.79和3.70±0.79],差异有统计意义(t=2.91、3.58、3.71、3.71,P值均<0.05);其余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值均>0.05)。结论痉挛型偏瘫患儿受累侧半球HKR皮层厚度、基底宽度改变不明显,但白质高度减小。

  • 标签: 脑性瘫痪 手节区 白质 皮质 儿童 结构性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所涉及的组织结构的神经支配、走行及阻滞方法,为髋部骨折围术期区域阻滞镇痛提供解剖基础。方法以“髋部骨折”“神经阻滞”“髋关节”“神经支配”“解剖”“髂筋膜”和“hip fracture”“nerve block”“hip joint”“innervation”“anatomy”“fascia illaca”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2021年11月之前发表的有关髋关节神经支配及髋部骨折围术期区域阻滞研究的文献1 722篇,通过阅读文章标题与摘要,剔除与研究方向不符、内容重复、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共纳入文献43篇,并查阅解剖著作2部,进行研读与分析,重点是总结与髋部骨折区域阻滞相关的解剖学成果。结果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涉及的组织结构之支配神经来源于腰丛、骶丛及脊神经,选择髂筋膜间隙阻滞或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阻滞可有效完成围术期镇痛。结论髋部骨折病变部位及手术区域的神经支配明确;进行有效的区域阻滞可满足手术对麻醉的要求,并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髋骨折 神经传导阻滞 区域阻滞 解剖 髋关节 神经支配
  • 简介:摘要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时间明显改善,但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严重威胁着肿瘤幸存者的健康,其中蒽环类药物(ANTs)引起的心脏毒性极其常见,并可导致不可逆的心脏损伤。ANTs心脏毒性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于心脏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因此早期检测心脏毒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主要探讨有助于早期检测ANTs心脏毒性的影像新方法,包括超声心动图心肌应变成像、心脏磁共振心肌应变成像和心肌组织定量成像以及PET/CT显像,以期为临床早期发现ANTs心脏毒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早期检测 心脏毒性 蒽环类药物 影像技术
  • 简介:摘要脊髓型颈椎病(CSM)是颈椎退行性变导致颈脊髓受压或/和脊髓供血障碍,继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是颈椎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国内外基于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多模态影像研究发现慢性脊髓压迫不仅造成CSM患者脊髓层面损害,相关脑区结构、功能和代谢也存在一系列的异常,且与患者功能障碍和恢复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就多模态脑影像技术在CSM患者脑结构、功能重塑和代谢变化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CSM神经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磁共振成像 大脑可塑性 神经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骨髓炎患儿脓液中的病原菌分离情况及耐药特征。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1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住院的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儿的骨膜下脓液或骨髓液培养结果,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均采用梅里埃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Vitek。结果(1)共纳入104例患儿,60例(57.7%)为男性。65例(62.5%)患儿中分离出病原菌66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3株(51.0%)、大肠埃希菌3株(2.9%)、铜绿假单胞菌2株(1.9%)、肺炎链球菌2株(1.9%)、人苍白杆菌2株(1.9%)和其他细菌4株(3.8%)。39例(37.5%)脓液未培养到致病菌。⑵在病原菌阳性的患儿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1.5%,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3.4%。金葡菌阳性患儿年龄明显大于非金葡菌感染者(P=0.028),体重明显高于非金葡菌阳性者(P=0.040),且金葡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具有更高的C-反应蛋白水平(P=0.038)。⑶5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结果显示100%的菌株对青霉素耐药,且仅56.6%的菌株对苯唑西林敏感。菌株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四环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1.3%、30.2%、67.9%、69.8%。菌株对呋喃妥因的敏感率为90.2%。所有的菌株对奎奴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利福平、替加环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和万古霉素敏感。69.8%菌株为耐三种及三种以上不同种类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菌。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儿童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最常见的病原菌,其对苯唑西林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提示临床上经验性静脉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急性骨髓炎患儿时,传统药物苯唑西林、克林霉素不宜作为首选药物。另外尚有39例(37.5%)脓液培养未检测到病原菌,其病原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儿童 骨髓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