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7 个结果
  • 简介:美国加州纳米系统研究院、加州大学大卫·格芬医学院和霍华德·休斯医学院,采用分子工程技术,研制出细胞内最大粒子穹隆体结构模型。利用这种结构,可研制出一种灵活的、靶向纳米胶囊作为药物治疗的运输载体。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杂志上。

  • 标签: 纳米胶囊 细胞内 穹隆 载体 运输 体模型
  • 简介:美国加州纳米系统研究院、加州大学大卫·格芬医学院和霍华德·休斯医学院,采用分子工程技术,研制出细胞内最大粒子穹隆体结构模型。利用这种结构,可研制出一种灵活的、靶向纳米胶囊作为药物治疗的运输载体。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杂志上。

  • 标签: 纳米胶囊 细胞内 载体 运输 穹隆 体模型
  • 简介:美国加州纳米系统研究院、加州大学大卫·格芬医学院和霍华德·休斯医学院,采用分子工程技术,研制出细胞内最大粒子穹隆体结构模型。利用这种结构,可研制出一种灵活的、靶向纳米胶囊作为药物治疗的运输载体。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杂志上。穹隆体最早是在30年前被莱奥纳德所在的实验室发现,是一种较大的桶形粒子,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的细胞质中,起着天然免疫作用。它的外壳能从中断开,每一半都能像花瓣一样打开与闭合,这种结构决定了它具有特殊的转运功能。

  • 标签: 纳米胶囊 细胞内 穹隆 载体 运输 体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自行研制的微创手术植骨器械,主要是应用以中心与偏心磨钻的设计,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此器械治疗,以弥补以往微创手术单纯钻孔减压病灶清除不到位,植骨不易成活的缺点。方法对62例病人(均为单侧FicatⅡ期61例、Ⅲ期1例早期),用小切口3cm左右、髓心减压、扩大磨除病灶,对早、中期股骨头坏死采用植骨的手术治疗。结果术后病灶清除及植骨充填效果满意。随访患者55例,术后植骨区情况,其中术后2个月有部分植骨成活,术后3个月有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53例完全骨性愈合。其中因过早负重2例患者发生股骨头塌陷,但无髋关节疼痛。评分结果增高主要是疼痛的减轻及患者步行能力的提高。结论对FicatⅡ期患者通过临床治疗可使修复坏死的股骨头,对Ⅲ期早期有轻度塌陷的可在植骨同时腾起塌陷的部位;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中心磨钻 偏心磨钻 微创扩大病灶清除 异体骨植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将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连接于便携式氧气瓶,使之应用于临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外出检查。方法采用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与便携式氧气瓶妥善连接。将40例需要进行院内转运或外出检查的老年危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便携式氧气瓶本身附带的氧气湿化装置与氧气瓶相连接。观察组采用笔者所研制的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与便携式氧气瓶相连接。结果两组在负责转运的护士的满意度、患者的满意度、氧气湿化装置更换便利度、转运过程中吸氧管的脱管率等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一次性吸氧装置连接于便携式氧气瓶,能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 标签: 一次性吸氧装置 便携式氧气瓶 转运
  • 简介:目的制定适合我国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维健康测定量表MHIEC-COPD的特异模块,为形成完整量表打下基础。方法采用专家核心小组讨论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健康测定的条目进行评价和修改形成初步量表,到医院对11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变异度法、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克朗巴赫系数法并结合专家集中讨论对条目进行筛选。结果专家讨论形成9个条目的初步量表,按上述4种统计方法并结合再次的专家讨论选定7个条目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维健康测定量表的特异模块条目。结论按严格的程序选出的7个条目有很好的代表性和内容效度。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多维健康 特异模块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自行研制的采用多媒体图像采集卡的计算机电泳图图像分析系统。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渔业生物分析。文中还介绍了系统的硬件构成,软件各部分的功能及其研制方法,介绍了如何利用该系统提高分析正确率的方法并列举了该系统进行电泳图谱分析的实验结果,同时对该系统的研制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多媒体 图像分析 电泳图谱分析 计算机
  • 简介:运用风险管理学和保险精算学的基本原理,借鉴流行病学相对危险度的概念,明确了从风险概率、风险损失额、就医经济风险相对风险度等方面定量表达农村居民就医经济风险的思路与步骤。该思路与步骤可以用于测量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人群的就医经济风险分布,有助于明确新农合应重点关注的人群,并为新农合方案研制、筹资测算、方案评价与修正等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就医经济风险 就医概率 相对危险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一种乳腺癌细胞膜(CCM)包被的载血卟啉单甲醚(HMME)仿生纳米分子探针,观察其体外靶向同源乳腺癌细胞的能力,并探讨其体外增强光声显像及声动力治疗(SDT)乳腺癌的效果。方法通过化学裂解及反复冻融法提取乳腺癌4T1细胞膜,然后以双乳化法联合挤压法制备CCM包被的载HMME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仿生纳米粒作为分子探针(CHP-NPs)。检测纳米粒的基本表征;体外观察纳米粒对同源乳腺癌细胞的靶向能力及增强光声显像的效果;以单线态氧荧光探针(SOSG)验证纳米粒产生活性氧(ROS)的性能,并以CCK8细胞毒性实验评估其对乳腺癌细胞的SDT效果。结果所制备的CHP-NPs大小均一,形态规则呈球形"核壳结构",粒径为(275.23±8.25)nm,表面电位为(-18.43±0.45)mV;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CHP-NPs能靶向同源4T1细胞;体外光声显像实验显示,纳米粒光声信号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经SOSG探针检测,CHP-NPs在超声辐照下可产生ROS;单独CHP-NPs与4T1细胞共同孵育,不应用超声辐照时,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其浓度为0.6 mg/ml时细胞存活率仍达95%;经超声辐照时,CCK8实验显示该CHP-NPs对乳腺癌细胞具有显著的SDT效果。结论成功制备出乳腺癌细胞膜仿生纳米分子探针,该探针具有良好的靶向同源肿瘤的能力,并可显著增强肿瘤光声显像及SDT效果。

  • 标签: 光声显像 癌细胞膜 血卟啉单甲醚 纳米分子探针 声动力治疗
  • 简介:借鉴世界银行评价社会贫困状况的方法:(1)将因病致贫界定为农村居民支付超过最大支付能力的医疗费用后致贫的社会现象;(2)从广度和深度两个角度测量因病致贫,采用因病致贫率指标评价广度,采用因病致贫总缺口和因病致贫平均缺口指标评价深度。在此基础上,利用样本地区数据验证了因病致贫界定和测量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上述方法为新农合管理者合理把握因病致贫,明确回答“消除因病致贫需要筹多少钱”、“因病致贫风险能否解决”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实现“消除因病致贫”的制度目标提供了重点人群。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因病致贫 医疗保险
  • 简介:[摘要]目的 自制组合式俯卧位通气减压支撑垫,探讨其在COVID-19危重症患者HFNC、NIV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合式俯卧位通气减压支撑垫包括头部支撑垫,胸部支撑垫2个部分,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住院病人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的32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试验组使用俯卧位通气减压支撑垫行俯卧位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方法将头部用软枕抬高,胸部用被子垫高的俯卧位通气方式。比较两组氧饱和度,俯卧位治疗时长,俯卧位舒适率,不良事件(管路打折阻塞、面罩漏气、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氧饱和度(95±0.02)%,高于对照组氧饱和度(93±0.02)%(P=0.049);试验组俯卧位治疗时长为(7.56±1.75)h,高于对照组俯卧位治疗时长为(6.56±1.63)h(P=0.002)。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0.25)%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7.5±0.5)%(P=0.033)。结论 组合式俯卧位通气减压支撑垫能有效延长COVID-19危重症患者在HFNC、NIV治疗中俯卧位通气时间,改善肺通气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提升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COVID-19危重症患者HFNC NIV使用 俯卧位通气 舒适度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预防知识、态度与行为情况并分析影响防控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以基层医院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预防CAUTI知信行问卷并通过方便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护理人员CAUTI预防知信行得分情况,针对各项目及探索性因子进行分析,探讨各维度之间相关系数。结果: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护理人员CAUTI理论知识合格率最低,对知识学习和实施护理行为的态度合格率最高,护理人员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导尿管 知信行问卷 护理人员 尿路感染
  • 简介:在国家863计划、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下,中科院成都光电所将自行建立的世界上第一套基于19单元整体集成式微小变形镜的轻小型“活体人眼视网膜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做了改进,研制出基于37单元微小变形镜的“活体人眼视网膜细胞自适应光学成像仪”。经实验应用,可稳定获取更高分辨率的相对于黄斑中心凹不同区域、不同层面的视网膜细胞图像,以及更高分辨率的眼底视网膜毛细血管图像。

  • 标签: 国家863计划 光学成像仪 临床应用 自适应 膜细胞 人眼
  • 简介:目的:评价样本地区农村居民的就医经济风险分布状况。方法:运用样本地区数据进行示例分析,主要评价指标为就医风险概率、就医风险损失额和就医经济相对风险度(RR)。结果:(1)样本地区就医人群的总体RR为11.84,其中门诊人群平均RR为1.63,住院人群平均RR为14.82,住院人群的就医经济风险大于门诊人群;(2)以住院人群为例,不同人群就医经济风险差异很大,风险越高,发生的概率越低;低费用段的发生以乡镇卫生院(低级别医院)为主,高费用段的发生以县级及以上医院(高级别医院)为主。结论:分析结果客观反映了就医人群的风险分布状况,表明研制的就医经济风险测量的技术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就医经济风险 实证
  • 简介:目的:运用实际数据,检验补偿方案的研制思路与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方法:以样本地区2011年住院补偿数据为例,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决策平台为工具进行方案研制。结果:以福利风险型方案研制为例,(1)按照80%补偿比,消除因病致贫风险共需筹资4163.96万元;(2)以就医经济风险约等于1时所对应的医疗费用设定起付线为600元,以人均收入8倍为标准设定封顶线为120000元,观察住院人群的就医概率、经济风险分布状况,将费用段分为600~、3000~、10000~和22000~四段,并分别设定相应的补偿比;(3)按照上述补偿方案,基金60.53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结论:补偿方案研制的思路和方法是科学合理、可操作的。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补偿方案 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