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联合阿扎司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对女性患者后路腰椎融合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的防治效果。方法择期后路多节段腰椎融合的女性患者180例,年龄18~65岁,BMI 18~30 kg/m2,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0例):Dex+阿扎司琼组(DA组)、Dex组(D组)、阿扎司琼组(A组),术后静脉镇痛配方分别为Dex 1.5 μg/kg+阿扎司琼30 mg+舒芬太尼2 μg/kg、Dex 1.5 μg/kg+舒芬太尼2 μg/kg、阿扎司琼30 mg+舒芬太尼2 μg/k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0 ml,输注速度为2 ml/h。缝皮时开始连接术后镇痛泵。比较3组患者术后0~6 h、6~12 h、12~24 h、24~48 h、0~48 h恶心、呕吐及补救止吐情况。记录3组患者术后6、12、24、48 h静息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观察3组患者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及低血压、心动过缓、Ramsay镇静评分≥4分、头晕/头痛、腹胀/便秘、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DA组术后0~6 h、6~12 h、24~48 h、0~48 h恶心发生率下降(P<0.05),术后6~12 h、0~48 h呕吐发生率下降(P<0.05),补救止吐例数明显减少(P<0.05);D组术后0~6 h恶心、呕吐发生率升高(P<0.05)。与D组比较:DA组术后0~6 h、6~12 h、0~48 h恶心发生率下降(P<0.05),术后0~6 h、6~12 h、0~48 h呕吐发生率下降(P<0.05),补救止吐例数也明显减少(P<0.05)。3组患者术后6、12、24、48 h静息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补救镇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48 h内低血压、心动过缓、Ramsay镇静评分≥4分、头晕/头痛、腹胀/便秘、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Dex联合阿扎司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可降低女性患者后路腰椎融合PONV发生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术后恶心呕吐 右美托咪定 阿扎司琼 腰椎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对2015年9月~2017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患者4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采用髓核摘除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治疗,有利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在骨科相关疾病中基本上都会涉及到手术,其中脊柱相关的手术是最复杂的手术之一,脊柱融合就是其中的代表。脊柱融合中包含了很多内容,包括:部位、入路、融合方式。当然还有需要另编码的加在一起就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另编码的漏编和错编的情况也是比较严重的。下面就对脊柱融合的相关编码进行全面的探讨。

  • 标签: 骨科 脊柱融合术 编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孔镜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放减压联合内固定,研究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分析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差异。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更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而言,经皮椎间孔镜的实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中出血量,进一步促进术后康复,具备临床实施意义与应用价值。

  • 标签: 椎间孔术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管狭窄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经腰椎后路式治疗腰椎结核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量(ESR)、疗效对比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40例腰椎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肌间隙入路(20例)组与正中切口入路组(20例)。基础治疗不变情况下,分别通过两种手术干预,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CRP、ESR变化水平、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肌间隙组手术时间较后正中组明显减少(P0.05)。术前与术后1周ESP、CRP组内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术后1月,术后1月与术后3月ESP、CRP组内比较有差异(P0.05)。肌间隙组疗效优于正中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达到改善ESP、CRP,达到减轻炎性反应的目的,且具有一定安全性。同时,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腰椎结核患者治疗疗效优于传统正中入路,手术时间减少,值得推广。

  • 标签: 两种经腰椎后路术式 腰椎结核 并发症观察
  • 简介:摘要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是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21世纪骨科对THA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微创小切口和传统切口的孰优孰劣。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MIS-THA)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前外侧切口入路是微创入路的一种经典入路。本文就前外侧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适应证、禁忌证、优点和并发症等有关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外科手术,微创性 置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采用保留跟外侧动脉的跟骨外侧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对预防切口皮肤坏死的可行性。方法2011年~2014年采用保留跟外侧动脉的跟骨外侧切口治疗跟骨骨折60例,男53例,女7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9岁,伤常规行跟骨CT检查,按Sanders分型ΙΙ型22例,Ⅲ型32例,Ⅳ型6例,单侧跟骨骨折50例,双侧10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前采用超声Doppler血流探测仪探查跟外侧动脉位置及粗细并在皮肤上标记,所有患者均采用保留跟外侧动脉于切口前侧皮瓣内的跟骨外侧切口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除2例切口拐角处有渗出外其余病人切口均一期愈合,有渗出的2例行引流、中药玉红膏换药1周伤口愈合。随访6~12个月,切口愈合良好,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保留跟外侧动脉的跟骨外侧切口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改善切口皮肤血运,减少切口皮肤坏死。

  • 标签: 跟骨骨折 跟外侧动脉 钢板外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承气汤治疗胸腰椎骨折肠麻痹的疗效。方法收集近几年我院诊断为胸腰椎骨折手术后的患者,受伤类型为车祸伤、高处坠下、跌倒伤等。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大承气汤灌肠)和对照组(接受肥皂水灌肠)。对比(1)两组灌肠前后肠麻痹中医症状评分。(2)两组肠麻痹治疗疗效。结果(1)两组灌肠前肠麻痹中医症状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灌肠肠麻痹中医症状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肠麻痹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90%,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大承气汤治疗胸腰椎骨折肠麻痹的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 标签: 大承气汤 胸腰椎骨折 肠麻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腰椎骨折所致外伤性截瘫,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病人由于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极易发生压疮,影响治疗及预后。我科2004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胸腰椎骨折截瘫病人15例,在住院期间护理得当,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截瘫 压疮
  • 简介:第三腰椎关节错缝为腰部常见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也是难治愈的腰痛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般治疗方法难于奏效,近年来,笔者应用四维牵引整脊配合枕垫治疗第三腰椎关节错缝67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四维牵引 整脊 枕垫 第三腰椎后关节错缝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AF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椎,腰椎骨折的经验。方法用AF内固定系统治疗30例胸椎,腰椎骨折,随访,分析手术疗效。结果30例患者随访7个月—19个月,椎体高度恢复理想,脊柱生理弯曲恢复满意,有效率达95%。结论AF脊柱骨固定系统,操作方便,固定可靠,椎体高度恢复理想,重建了脊柱的生理曲度,是治疗胸椎,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凸成形(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方法25例高龄患者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PVP或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康复出院。结论PVP及PKP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重视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 标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护理
  • 简介:背景:关节融合是治疗终末期关节炎的金标准,对于胫距跟关节融合有多种入路及内固定方式,正中经跟腱入路结合锁定接骨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的报道鲜见。目的:评价正中经跟腱入路结合锁定接骨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到2014年6月采用后正中经跟腱入路结合锁定接骨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治疗终末期关节炎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42-68岁,平均(52.1±7.4)岁。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及CT以明确骨愈合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美国骨科足踝外科(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健康量表SF-36评分评估恢复效果,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14-30个月,平均(23.4±2.3)个月。复查X线片示术后平均12.4周融合部位骨性愈合(10-15周)。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1例延迟愈合,1例出现不愈合行翻修手术。结论:正中经跟腱入路结合锁定接骨板行胫距跟关节融合安全、有效,在改善患者功能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胫距跟融合 后正中入路 锁定接骨板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外侧入路完成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的髓核摘除操作技巧。方法2014年1月~2016年4月,对148例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实施经外侧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采用导杆再置和偏心环锯等改良方法。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即刻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由术前(7.27±0.73)分降为(1.88±0.28)分,无感染、硬脊膜损伤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26个月,平均16.2月。椎间盘突出复发或下肢疼痛加重9例。术后3个月[(1.82±0.32)分]、末次随访[(1.80±0.32)分]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00),术后各时点腿痛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2.28±1.62)分]、末次随访[(11.88±1.50)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较术前[(31.13±2.45)分]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优、良、可、差分别为118、16、5、9例,优良率90.5%(134/148)。结论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患者通过后外侧椎间孔入路行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在导杆再置和偏心环锯等改良方法的基础上是可行和有效的。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高髂嵴 椎间孔成形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后路改良楔形截骨治疗创伤腰椎骨折凸畸形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0例创伤腰椎骨折凸畸形患者,通过经后路改良楔形截骨治疗,观察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结果2例患者手术的过程出现硬膜撕裂的情况,没有神经血管方面的损伤。VAS评分、ODI评分结果和手术前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且全部患者截骨面均显示骨性愈合。结论创伤腰椎骨折凸畸形,通过后路改良楔形截骨治疗,截骨面融合率较高,同时可降低并发症情况,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后路改良楔形截骨 创伤后胸腰椎骨折 后凸畸形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对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方式,重点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此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工作。方法本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20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住院编号单双性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开放手术,研究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行腰椎间盘摘除,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VAS和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开放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行腰椎间盘摘除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医务人员学习与运用。

  • 标签: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 VAS评分 ODI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