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导致患者药物热和白细胞减少的发生机制、与给药时间和累积量的关系、高风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1例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和白细胞减少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该例患者在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6天后出现药物热及白细胞减少,给予对症处理后,患者体温及白细胞恢复症状。结论 药物热及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极易被误诊,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可引起该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及药师在诊疗及药学监护过程中应及早识别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药物热 白细胞减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早产儿的血细胞指标情况。方法:选取样本时间在2020年7月到2023年8月期间,共计纳入本院6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极早早产儿A组、晚期早产儿B组各30例,分析其母婴临床血细胞相关指标等问题。结果:B组高危因素发生率低,且血红细胞各项指标均较优于A组。结论:胎龄时间越小,发生高危因素风险越高,且血细胞计数越高。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不同胎龄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冠病毒感染者淋巴细胞数量与前白蛋白水平的关系及其对临床治疗和营养支持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淋巴细胞数量及前白蛋白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新冠病毒感染者中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与前白蛋白水平降低呈显著负相关(r=-0.56,P<0.01)。淋巴细胞数量与焦虑程度、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2,P<0.05;r=-0.41,P<0.01),而前白蛋白水平与焦虑程度、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5,P<0.05;r=0.43,P<0.01)。结论:新冠病毒感染者淋巴细胞数量的减少与前白蛋白水平降低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反映了新冠病毒感染对机体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的不利影响,为新冠病毒感染者提供合理的治疗和营养支持。

  • 标签: 新冠病毒 淋巴细胞 前白蛋白 免疫反应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结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中,肿瘤干细胞的存在使肿瘤易于复发和转移,且能够通过启动免疫逃逸机制,使肿瘤在体内存活并恶化。然而,针对此问题的治疗药物尚属于空白。因此,研究发展克服这一免疫逃逸的药物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首次证明了中药复方异功散可以抑制结肠癌干细胞,通过NF-κB通路实现肿瘤免疫逃逸。研究结果表明,异功散能通过抑制NF-κB活性,阻断其促进免疫逃逸的作用,在试验中成功抑制了肿瘤的细胞增殖、免疫逃逸,且没有明显的毒性和副作用,这进一步证明了其作为潜在的抗结肠癌药物的可能性。此研究结果有助于开拓结肠癌的新型治疗方法,丰富了人们对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理解,对于开发针对肿瘤干细胞的特异性药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异功散 结肠癌干细胞 NF-κB通路 免疫逃逸 肿瘤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细胞实验方法观察桂枝加桂汤对ATO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线粒体膜电位、ROS、LHD和CK含量的影响,考察桂枝加桂汤对ATO诱导心肌增殖毒性的保护作用以及桂枝加桂汤对ATO心脏毒性的保护与抗氧化应激和缓解线粒体损伤相关机制。结果:桂枝加桂汤能显著增强ATO诱导的H9C2细胞活性、显著降低LDH水平,用药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显著高于 ATO 组,ROS 水平显著低于 ATO组。结论:桂枝加桂汤对 ATO 导致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炎性因子和降低细胞膜损伤减轻心肌毒性有关。

  • 标签: ATO 桂枝加桂汤 心肌细胞损伤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细胞实验方法观察桂枝加桂汤对ATO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线粒体膜电位、ROS、LHD和CK含量的影响,考察桂枝加桂汤对ATO诱导心肌增殖毒性的保护作用以及桂枝加桂汤对ATO心脏毒性的保护与抗氧化应激和缓解线粒体损伤相关机制。结果:桂枝加桂汤能显著增强ATO诱导的H9C2细胞活性、显著降低LDH水平,用药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显著高于 ATO 组,ROS 水平显著低于 ATO组。结论:桂枝加桂汤对 ATO 导致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炎性因子和降低细胞膜损伤减轻心肌毒性有关。

  • 标签: ATO 桂枝加桂汤 心肌细胞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所收治的7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例数均为3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三年后的死亡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泻发生率为2.8%,痤疮发生率为2.8%,皮疹发生率为5.6%,皮肤干燥发生率为5.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27.8%,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例数17例,部分缓解例数为12例,稳定例数为4例,进展例数为3例,治疗有效率为80.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75.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后,观察组死亡例数为25例,死亡率为69.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的8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临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不仅能有效的降低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性,同时还能显著提高病变组织清除率,降低患者3年内的死亡率,从而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西他赛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UF-10001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在胸腹水和脑脊液检测分析中的实用性,以及其结果是否能被临床采纳并产生价值。方法:本研究系统连续收集了180份此类样本,通过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设备和光学显微镜进行细胞计数,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两种检测手段在脑脊液和胸腹水分析上的差异并不显著(P值>0.05),显示出了良好的一致性。结论:UF-1000i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在胸腹水和脑脊液检测领域具有显著的临床实用价值,不仅加快了诊断流程,还能凭借其提供的详细数据,初步解析细胞形态特征,甚至可能发现异常的肿瘤脱落细胞

  • 标签: 胸腹水 脑脊液 尿沉渣分析仪 光学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埃克替尼+常规化疗的临床影响。方法:纳入本院78例NSCLC患者(2022.1-2024.1),随机数字表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9)常规化疗、观察组(n=39)埃克替尼+常规化疗。统计指标:近期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指标、功能状态、不良反应。结果:近期疗效: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肿瘤标志物水平(CYFRA21-1、CEA):均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功能状态(KPS)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结论:NSCLC行埃克替尼+常规化疗效果显著,可下调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与机体功能状态,且不会增加药物副反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埃克替尼 常规化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功能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利于精氨酸与左旋多巴联合激发试验的护理中顺利有效的方法,方法:回顾2021年5月-2021年9月在我院进行精氨酸与左旋多巴联合激发试验的103例病例资料中,通过入院全面评估,激发试验时针对性健康教育、严密观察和护理。结果:100

  • 标签: 精氨酸与左旋多巴 激发试验 矮小症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D-二聚体检验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接受检验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及健康体检者共156例进行研究。入选时分别定义为疾病组与健康组。两组患者在入选后均接受D-二聚体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和阳性率。结果:疾病组患者的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数据差异突出,P<0.05。结论:D-二聚体可以有效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检验诊断,检验价值较高,可以准确显示患者疾病表现,值得推广。

  • 标签: D-二聚体 急性早幼粒细胞 白血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2月,选择20例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20例非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统计两组信息资料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发病部位、自觉症状、疾病分期、浸润神经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居住地、疾病发生类型、病灶形态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的发病部位、自觉症状、疾病分期以及浸润神经和非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存在鲜明差异,基于两者差异有利于临床鉴别诊断疾病。

  • 标签: 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 性别 发病部位 自觉症状 疾病分期 浸润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ISS-1、KiSS-1R 及 MMP-9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12月48例肝细胞癌患者,将手术治疗期间切除的肝癌样本进行检验,分别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改良法构建HCC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进行KISS-1、KiSS-1R 及 MMP-9表达的检验,并将检验结果与样本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上述指标的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通过对KISS-1、KiSS-1R 及 MMP-9进行不同类型组织表达情况的观察后发现,所选患者中,癌组织、静脉癌栓、癌旁组织、远癌组织中,出现KISS-1、KiSS-1R 及 MMP-9不同类型组织表达的情况均有所不同,以癌组织、癌旁组织的、远癌组织表达较多,静脉癌栓中则相对较少。结论:肝细胞癌侵袭转移是癌症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引起患者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通过对肝细胞癌侵袭转移情况与KISS-1、KiSS-1R 及 MMP-9表达观察后发现,肝细胞癌不同病灶位置的表达存在差异,其中癌组织、侵袭、转移过程中,均发现KISS-1、KiSS-1R 及 MMP-9表达,值得重视。

  • 标签: 肝细胞癌 侵袭转移 KISS-1 KiSS-1R MM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