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生产要素价值论”是不正确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主要不在于解决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是一种仅仅考察“原始的实物交换”的理论。它既不是“狭义劳动价值论”,也不是承认任何劳动都创造价值。我国长期以来轻视知识和排斥知识分子的根源,不是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不可能取代劳动价值论。

  • 标签: 马克思 劳动价值理论 生产要素价值论 资本主义 剩余价值
  • 简介:有人认为汉语里不存在“NP1+把/将NP2+在L+VP”句式。本文用大量例句说明汉语里存在这种句式。这种句式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动词都没有“附着”的语义特征。“在L”有多种语义指向,蕴涵多种语义角色;受动词的限制,“在L”可以次范畴化为[原点][起点][终点]和[方向]的对立。“在L”的语义功能制约该句式与相关句式的变换。“在L”位于“把/将”字短语和动词之间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包括“在L”的语义指向、“在L”蕴涵的语义角色、时序原则和成分照应原则。

  • 标签: “把/将”字句 在L 语义功能 变换 位序
  • 简介:执行难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其出现并不仅仅是因为未能执行到位的个别案件,而是对执行债权实现总体状况的感性认识。理想化的执行实体正义忽略了司法过程中的客观因素,即执行能否到位不仅取决于法院的司法能动力,也受制于债务人的实际财产状况,即便在诚信监管体制完美有效的情况下,规避执行'零发生'的状态中,客观上仍然会存在全部或者部分执行不能的情况。从法治理性的发展来看,'执行难'观念的消失具有必然性。设定公正、合理的程序标准体系是实施的前提,也是程序正义的核心和第一要义。在法治时代,执行程序的良性标准不在于难易之分,而在于是否遵循法定的流程和期限对债务人采取了全部执行措施,包括财产的直接执行甚至人身、信誉的间接执行措施,给予债权人充分的程序救济。执行程序应当建立以程序正义为本位的评价体系,将评价参数集中于法定执行措施的实施、执行流程节点及期限、执行进度的及时公开以及相关权利人异议权的保障,并随着司法实践的深入和司法能动力的扩张不断地完善实施标准体系,彰显执行程序正义的价值引导作用。

  • 标签: 执行难 标准体系 感性共识 程序正义
  • 简介:近年来学术界有学者对马克思晚年是否提出了“跨越”设想提出质疑,虽然这对深化有关研究是有益的,但这种观点及其论据是值得商榷的。马克思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研究是持久而深入的,所得出的结论是他慎重思考的结果;马克思的“跨越”设想是他早先思想合乎逻辑的继续、深化和发展;从马克思与恩格斯有关思想的比较来看,他们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是一致的;从国际学术界相关研究看,“跨越”设想引起了多国学者的关注,并非中国学者的理论虚构。

  • 标签: 马克思 俄国社会发展道路 卡夫丁峡谷
  • 简介:伊迪丝·华顿(EdithWharton,1862-1937)被誉为"世纪之交的风俗小说家",因其作品对美国纽约上层阶级腐朽和丑陋本质的揭露而著称于世.这位出身纽约豪门的女作家深谙其中的规则和"社会符号".这个小团体在华顿的笔下被冠名为"老纽约"社会.在对"老纽约"旧传统由全盘批判到既反抗又肯定的过程中,华顿完成了自己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变迁.

  • 标签: 中的女性 之中继承 人物分析
  • 简介:<正>据《新华每日电讯》3月5日报道,在中国提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后,人们开始普遍关注和认真反思国内生产总值的局限性。不过,知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指出:如果只看到国内生产总值的局限性,甚至简单否定GDP这一宏观经济指标,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 标签: 经济学家 萧灼基 GDP 国内生产总值 科学发展观 宏观经济
  • 简介:20世纪初,在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及其理论追求的学术性格尚不明朗时,华生和詹姆斯分别撰文,以否定或超越作为那个时代心理学思想之基础范畴的“意识”概念。但他们据以否定“意识”的根据和动机是原则性不同的,由此也决定了他们所追求的思想路线及其实现的历史意义也是大相径庭的,并典型地代表或塑造着关于心理学的两种相互对峙的文化或逻辑。正是这两种相互对峙的文化或逻辑及其中间形式的各种理论的表现形态,构成了作为整体的心理学及其历史全貌。

  • 标签: 意识 心理学 约翰·华生 行为主义 威廉·詹姆斯 彻底经验主义
  • 简介:当前,几本在国内外影响很大的古代汉语教材、专著,都辟有专门章节论述“名词用如动词”的问题。近几十年来,先后出版的各种古典经籍的注释,大都采用此种提法。什么叫“名词用如动词”呢?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指的是“古代汉语有些名词

  • 标签: 兼类词 古代汉语 特殊指示代词 王力 方位名词 语法现象
  • 简介:本文在语法习得构式观视角下对汉语特殊结构"不V不V也/又要V+M"进行分类研究,通过构式和语义分析,将其分为意愿逆向式和承诺悖反式。研究发现这种结构的两种类型在M的选择上分别为极小量真值及意识范畴内的极大量。在语义上,分别存在时间差异与凸显差异。其构式义分别是"意愿义"的否定与肯定。

  • 标签: 双否定让步构式 “不V不V也 又要V+M” 构式语法
  • 简介:摘要鲁迅确有一种可称为“怀疑-否定”的基本思维方式,而这一思维方式也是现代人类生命通向独立、自觉、自由的精神创造时几乎持有的。鲁迅早年经历的“家庭变故”最初一次让“怀疑——否定”的运思元素闪进了鲁迅的思维轨道之中,导致了鲁迅“怀疑——否定”式思维特征的最初萌蘖——这是“家庭变故”在鲁迅生命中刻下的一个深层的。有其长期作用的精神烙印,它内在地影响了鲁迅整个精神体系的构造。

  • 标签: 鲁迅早年生活 “家庭变故” “怀疑-否定”性思维方式
  • 简介:纪录片《不可忽视的真相》以生态美挑战如画美,以荒野悲剧否定人类悲剧,以风险美学对抗人文美学,从而以生态中心主义美学对纪录片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美学形成了全面的挑战。

  • 标签: 《不可忽视的真相》 生态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 简介:<正>《检察理论研究》1992年第一期刊登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第三人职务之便收受财物应否定罪问题笔谈》一文,就一案例(略)中的被告人是否构成受贿罪,进行了讨论。此文共列举了三种观点:王树成同志认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仅指利用行为人自己的职务之便,不能包括利用第三人职务之便,即否定说。曲辰同志认为国家工作人员要求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为请托者谋取非法利益,并非法收取请托者的财物,也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即肯定说。武乾同志认为对利用第三人职务之便要作具体分析,不能认为都属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也不能认为都不属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即折衷说。上述三种观点可以说是代表了我国刑法界对国家工作人员利用第三人职务上的便利能

  • 标签: 国家工作人员 职务 我国刑法 受贿罪 被告人 利用
  • 简介:习近平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来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来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文革”时期是改革开放前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曲折阶段,对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民生思想还存在着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认识,厘清这一时期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发展脉络,对于正确理解习近平提出的“两个不能否定”思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习近平 “两个不能否定” 历史观 民生思想
  • 简介:关于国家刑事责任的争论和国际法院最新判例的司法实践,全面展现了国家刑事责任可能存在的表象与局限的种种本质。这不仅推动了有关国家责任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发展,而且表明国家责任与国家刑事责任的概念不可混淆。国家刑事责任赞成论有悖于国际法原则,故主张否定该赞成论。这有助于走出国家刑事责任赞成论的误区、统一关于国家责任的正确认识以及有力打击各种形式的国际犯罪活动。

  • 标签: 国家刑事责任 可能与局限 赞成论之否定
  • 简介:摘要:在汉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中,“一直”与“从来”等混用的偏误现象大量存在,本文在探讨“从来”是不是否定极项的本体研究的基础上讨论对其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本文通过可接受度判断来研究现代汉语普通话母语者对“从来”在“肯定”“隐性否定”“显性否定”等句法环境下的可接受程度,并以非否定极项“一直”为对照组,通过分析二者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来判断“从来”是不是否定极项,同时本文也分析不同允准语的允准能力强弱。结果显示,“从来”与“一直”在 “显性否定”下无显著差异,接受度都较高;但在“肯定”和”隐性否定”中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一直”的接受度显著高于“从来” 。综合考虑二者在三组条件下的接受程度差异,本文认为“从来”应当被视为否定极项。此外,允准语“只” “ wh……wh”的允准能力较强。

  • 标签: 否定极项 从来 允准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是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框架下对关于法律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规律等基本问题加以阐释的法学理论体系。探寻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史这一学术富矿,不仅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真谛.而且对于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指导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正义 马克思主义法学
  • 简介:公司制度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引擎,自2005年我国修订《公司法》以来,在新《公司法》规定多项鼓励投资措施的作用下,我国注册公司数量大幅增加。由于《公司法》在许多重大制度创新方面预先规定了粗线条的基本法律制度,导致《公司法》的适用在司法实践中困难重重",公司法人人格否定"制度就是其中典型代表。如何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不断完善该理论,对保护法律的契约精神和公司债权人利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法人独立人格 侵权 公司法人人格否定 立法建议
  • 简介:刘再复先生违反一般常理,对春秋战国政治文化史和三国时代政治文化史进行曲解,否定代表中国文明的一大批经典著作,把中国古代文化史抹得一团漆黑;他硬说《水浒传》、《三国演义》统治中国人心,把中国人引向“地狱之门”,以至于现在仍然生活在地狱之门;他批判否定夺取生辰纲的义举;他还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不该把孔夫子作为批判对象:这一切究竟是想说明什么问题?李劫在《论毛泽东现象的文化心理和历史成因》说,毛泽东“挟《水浒传》之风,怀《三国演义》之技”,“把梁山好汉的谈吐诠释成了马克思主义原理”,这才明白原来刘再复是在借着文化批判之名替李劫的政治批判作阐释。

  • 标签: 刘再复 《水浒传》 《三国演义》 批判 目的
  • 简介:异化作为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理论,在通常意义上,一些学者无论是在批判资本主义非类本质人还是在对现代性的反思中,一被论及,就不由地会联想到呈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种种非人的丑态,其要么被完全否定,寄希望于共产主义的实现;要么被历史地承认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必经阶段,而尚未在这一阶段内作深度发掘。所以,批判异化、对全面的本质的人的展望不是目的,认为异化阶段是通向真正的人的过渡亦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异化并非一无是处,它本身也有积极的、肯定的一面。这种肯定的体现在其条件性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在促进着人们非异化生活意识的觉醒,共产主义运动的自觉,乃至向本质的人生活世界的过渡中提供着条件。

  • 标签: 异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肯定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