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下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临汾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男57例,女51例,年龄(58.12±4.25)岁,年龄范围为46~71岁。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神经组(n=60)与开颅手术组(n=48),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后内皮素、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6个月的预后。结果神经组血肿清除率[(89.21±6.15)%]高于开颅手术组[(73.53±4.66)%]、手术时间[(2.12±1.08)h]短于开颅手术组[(5.78±1.14)h]、术中出血量[(99.54±30.57)ml]少于开颅手术组[(261.36±12.98)ml]、术后重症监护室(ICU)时间[(7.24±2.31)d]短于开颅手术组[(11.35±2.25)d]、术后24 h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12.96±1.52)分]高于开颅手术组[(11.30±1.26)分]、住院时间[(31.50±3.41)d]短于开颅手术组[(39.48±4.25)d];治疗后,神经组治疗后内皮素[(67.96±8.77)ng/L]、CRP[(15.11±2.83)mg/L]及IL-6[(23.45±3.62)μg/L]水平均低于开颅手术组[(85.41±10.54)ng/L、(21.58±3.65)mg/L、(42.25±5.1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2/60)]低于开颅手术组[18.8%(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6,P=0.021)。神经组预后恢复良好[65.0%(39/60)]高于开颅手术组[45.8%(2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7,P=0.035)。结论神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获得更好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随访期间预后更好。

  • 标签: 神经内镜手术 开颅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围术期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小切口锁孔入路治疗脑转移瘤的手术方式,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2019年间连续收治的共72例脑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显微手术方式,观察组采用神经小切口锁孔入路方式,对照两组手术时间、出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应用KPS生存质量评分评估术后随访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8±0.6)h,平均出院时间为(6.3±1.7)d,并发症发生率为13%(4/32);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9±1.3)h,平均出院时间为(9.6±1.5)d,并发症发生率为28%(9/32);两组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半年的KPS评分分别为91.1±3.6、78.8±6.2,对照组的分别为82.8±5.3、75.2±4.5,两组对比术后1个月生存质量不同(P<0.05)。结论神经小切口锁孔治疗脑转移瘤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出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短期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中有明显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肿瘤转移,脑/外科学 神经内镜小切口锁孔入路 显微镜手术
  • 简介:摘要随着鼻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已从鼻腔鼻窦扩展至鼻颅底区域,极大地推动了颅底外科的建立。颅底外科通过鼻腔鼻窦的自然腔道充分暴露病变,为鼻颅底病变的处理提供了一种创伤小、术野开阔、术后恢复快的手术方式,是耳鼻咽喉科极具活力的新兴学科。目前技术在处理垂体瘤、脑脊液鼻漏等颅底疾病方面已趋于成熟,但是在中线颅底硬脑膜缺损修补和颅底重建、旁中线颅底颈内动脉及斜坡脑干疾病的处理方面还存在发展空间。颅底手术有一定局限性,如单手操作、手术空间狭小、无法确保恶性肿瘤的安全切缘,尤其在颅底重建和颅底血管瘤的处理等方面对术者而言是巨大挑战。因此,颅底外科的手术适应证尚存在一定争议,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证实技术在鼻颅底手术中的应用优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介入两种方法治疗可切除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天津市胸科医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可切除肺腺样囊性癌患者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42~87(56.6±12.5)岁。25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行内介入治疗的11例患者为组,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4例患者为手术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2组患者围手术期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定期随访,比较2组患者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以及总体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及肿瘤大小、位置、分期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R2切除患者。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187.4±37.6)min、术中出血量为(107.2±31.3)mL,分别大于组的(105.8±19.6)min、(45.89±14.6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0、6.51,P值均<0.001)。手术组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8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3例,组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4例、心血管系统并发症2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5例患者术后随访6~9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2.3个月。随访期间,手术组患者死亡2例,组患者死亡5例。组术后胃肠部位转移1例、局部进展4例,手术组术后同侧肺转移1例、无局部复发,2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总体生存期平均为61.9[95%可信区间(CI)48.0~75.9]个月、无复发生存期平均为50.7(95%CI 31.6~69.8)个月,分别短于手术组的83.1(95%CI 75.8~90.4)个月、86.7(95%CI 78.6~94.8)个月,仅无复发累积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P=0.020)。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可切除的肺腺样囊性癌,患者总体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优于治疗,且手术治疗的患者复发率较低,因此推荐其为可切除的肺腺样囊性癌的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肺肿瘤 肺腺样囊性癌 手术治疗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采用耳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6月到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7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信封随机法进行分组,参照组38例接受耳抽吸术治疗,研究组38例接受耳鼓膜修补术治疗。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较参照组更好,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采用耳鼓膜修补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为确切,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听力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患者的鼓膜修复。

  • 标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耳内镜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鼻息肉患者的鼻手术临床治疗中,激素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鼻手术治疗的92例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参照组患者单纯接受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同时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参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接受组间对比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鼻息肉患者的治疗中,鼻手术结合激素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鼻息肉 鼻内镜手术 激素 患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经鼻行鼻窦手术患者术后48小时抽除鼻腔高分子止血海绵患者晕厥的影响。方法对我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9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经鼻行鼻窦手术术后48小时抽除鼻腔高分子止血海绵患者分别按照性别,年龄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6例患者给予饮食健康教育干预指导,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常规饮食护理方法,对干预组患者的饮食干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避免其在抽除鼻腔填塞物时晕厥,有利于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饮食健康教育 鼻内镜 填塞物抽除 晕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经鼻蝶神经下垂体瘤切除手术治疗的有效手术配合措施。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选自于该阶段在本院接受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08例,对患者的临床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94例患者采用肿瘤全切治疗,占所有患者的87%,4例患者采用次全切除治疗,占所有患者的3.7%,10例患者采用大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占9.3%。患者手术治疗所需的时间为1至2小时,平均时间为(1.52±1.03)小时。结论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效果明显,治疗期间加强各个环节的护理配合能够有效的保证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 标签: 鼻蝶入路 内镜 垂体瘤 护理配合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慢性泪囊炎病人进行鼻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并给予精心的护理。结果15例病人痊愈出院,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进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病人,在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的情况下,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慢性泪囊炎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下多种入路切除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方法及术后疗效。方法采用鼻下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鼻下中下鼻道联合上颌窦开窗术、鼻下鼻腔外侧壁切开上颌窦手术、鼻下上颌窦内侧壁切除术、鼻下泪前隐窝入路切除上颌窦肿物等多种入路对53例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除2例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和2例翻性乳头状瘤复发,经再次手术治疗痊愈外,其他患者均无复发。结论根据上颌窦发育状况、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生长部位及不同临床特点,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既可有效治愈上颌窦病变,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

  • 标签: 鼻内镜 上颌窦 良性占位 手术进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早期高血压性脑室内出血患者35例,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理论,给予神经手术治疗术后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规范护理程序,寻找最佳的护理措施。结果35例高血压性脑室出血患者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为5.71%。结论循证护理是一种理想的护理实践,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 标签: 循证护理 神经内镜 高血压性脑室出血
  • 简介:1对象与方法2006年6月~2009年9月,我科经辅助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68例,其中男31例,女37例;年龄35~72岁,平均52岁。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神经内镜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鼻窦炎治疗中的优缺点,以便更科学的选择手术进路。方法慢性鼻炎患者132例,自前向后进路段66例。自后向前进路段66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自前向后式手术时间42分钟,出血量95ml,自后向前式,手术时间37分钟,出血量82ml,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后向前式鼻内窥镜手术与自前向后进路比较,病人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减少,从而减轻病人手术中的痛苦。

  • 标签: 鼻窦炎 内窥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技术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7例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患类型以及实际需要进行鼻手术操作,评价术后效果。结果47例患者手术均比较成功,术后无明显局部肿胀反应,切口愈合良好,通过为期1年的随访,并未发现复发征象,患者均表示满意。结论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应用鼻技术可获得更为精确的定位,缩短手术时间,而且术后复发率低,患者对治疗效果较为满足,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 标签: 鼻内镜技术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囊肿摘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手术治疗解剖结构异常导致鼻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5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解剖结构异常导致鼻源性头痛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102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102例采用中鼻甲部分切除/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22%(91例),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25%(89例)。结论在解剖结构异常导致的鼻源性头痛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鼻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解剖结构异常 鼻源性头痛 鼻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鼻手术治疗鼻窦炎及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由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6月以来, 2年确诊并收治的 180例鼻窦炎及鼻息肉患者。按照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 180例患者按照抽签的方式随机平均分配成对照组 90例(药物配合物理治疗)和观察组 90例(鼻手术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鼻窦炎及鼻息肉患者在治疗过后其病情均得到一定程度好转,且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鼻手术治疗鼻窦炎及鼻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了鼻窦炎及鼻息肉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具有临床推广实践意义。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鼻窦炎 鼻息肉 治疗有效率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鼻窦炎、鼻息肉治疗对哮喘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鼻手术治疗21例、保守治疗7例。结果21例经鼻手术治疗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愈11例、好转6例、无效3例、复发1例,治愈率为52.4%、有效率为80.9%;合并的哮喘症状好转15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71.4%;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及支气管哮喘均有效13例,有效率为61.9%。保守治疗的7例中,鼻窦炎好转1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14.3%;哮喘好转2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28.6%。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合并支气管哮喘经鼻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后,能有效控制哮喘症状的发生。

  • 标签: 鼻窦炎 鼻息肉 哮喘 鼻内镜鼻窦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鼻下治疗突至上颌窦上颌骨囊肿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1例突至上颌窦上颌骨囊肿在鼻下行下鼻道进路的上颌骨囊肿开放术,对合并鼻腔底病变者同时行鼻腔底开放手术,切除部分囊壁。结果随访1~99个月,平均39个月,所有囊肿无复发。结论鼻下治疗突至上颌窦或上颌窦合并鼻腔底的上颌骨囊肿简单易行、创伤小。

  • 标签: 上颌骨囊肿 鼻内镜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