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B超定位后常规胸穿中心静脉导管,间断性放液并腔内注入药物,常规抗结核治疗,随诊1年,观察有无复发及胸膜肥厚情况。结果①对照组双侧常规胸穿抽液加抗结核治疗,14例病情好转,胸水消失时间(28.7±6.7),一年后胸膜肥厚;20例治疗1周效差而改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胸水消失时间(6.5±2.8)d,1年无明显胸膜增厚;②治疗组34例直接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加抗结核治疗,胸水消失时间为(5.8±2.8)d,明显短于单纯胸穿组(P<0.05),1年后无明显胸膜增厚。结论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简单,创伤小,引流胸液充分,并发症少,疗效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腔内药物注射 结核性大量胸水 引流治疗
  • 简介:摘要PICC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能够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也方便了护理工作的进行。2015年--2016年,对本科室63例重型肝炎患者应用PICC行药物治疗,现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重型肝炎 PICC 护理
  • 简介:摘要从洗胃禁忌症、胃的选择与改良、方式与改进、的深度、胃的固定、的并发症等方面来综述洗胃的护理研究进展。

  • 标签: 口服中毒 急诊洗胃 置管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桡动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术中行桡动脉穿刺麻醉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触摸脉搏法,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比较两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二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次数、生命体征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80%)、二次穿刺成功率(100%)均高于对照组的62%、88%(χ2=3.934、6.383,均P<0.05);观察组的单次穿刺时间[(59.85±8.31)s]、总穿刺时间[(107.14±35.37)s],均短于对照组(t=5.766、6.398,均P<0.05),其穿刺次数[(1.27±0.54)次]少于对照组(t=5.689,P<0.05);穿刺后,观察组的心率[(73.79±2.46)次/min]、平均动脉压[(96.75±6.76)mmHg]均低于对照组(t=5.058、4.635,均P<0.05);观察组的皮下血肿、动脉壁穿透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的18%(χ2=5.005,P<0.05);观察组穿刺时、穿刺后的疼痛评分[(1.53±0.71)分、(1.28±0.60)分]均低于对照组(t=5.545、6.233,均P<0.05),其穿刺时、穿刺后的舒适度评分[(91.25±9.64)分、(97.31±11.37)分]均高于对照组(t=6.147、6.226,均P<0.05)。结论在手术麻醉桡动脉穿刺时采用超声技术进行引导,可有效提高穿刺效率,还可减轻患者生命体征波动、疼痛感,减少穿刺时不良事件,提高患者舒适度。

  • 标签: 麻醉 穿刺术 置管 超声检查 手术 穿刺成功率 平面内技术 生命体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X线导引下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方法、特点和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从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进行锁骨下静脉的患者病历中选出97例,其均是在X线导引下完成。记录97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一针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几率等。结果本次研究当中,在锁骨中下1/3处进行穿刺的患者比例最大,占80.41%(78/97),总穿刺成功率为100%,一针成功率为96.84%(92/95),并发症几率为0%。根据不同性别和不同解剖部位的比较显示其数据不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以作为穿刺位置判断的依据。结论利用X线导引下开展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一针成功率极高,并且该操作微创、安全性高,借助X线能够更加准确掌握锁骨下静脉走向。

  • 标签: 锁骨下静脉 穿刺置管 X线导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 PICC 中运用服务的体会。方法:将优质护理进行人文关怀的理论贯彻整个 PICC 管过程中,并将人文关怀理论与 PICC 专科的具体护理实践相结合。结果:通过穿刺前的优质护理,操作时舒适的护理,明显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痛苦。结论:通过人文关怀及优质的护理,用于术中,可明显提升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体现了护理的实用价值,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 ] PICC 优质护理 人文关怀
  • 简介:[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142例行PICC的肿瘤病人,根据病人的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管护理,观察组病人接受延续护理服务。随访6个月,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定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比较两组病人接受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ESCA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病人实行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提升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延续护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自我护理能力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对传统鼻空肠管置入术进行了改进,并且总结了管过程中的技巧,观察ICU患者的成功率。方法将94例ICU患者分为普通组和改进组,每组各47例。普通组患者采用传统鼻空肠管植入法,改进组患者采用改进后鼻空肠管植入法,两组患者由同一人。记录两组的时间、成功率、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改进组患者一次时间为25.8±6.36min,成功率89.3%(42/47);普通组一次时间为23.8±5.36min,成功率57.4%(27/47),改进组成功率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的患者在管过程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进后徒手鼻肠管置入术有更清晰的步骤和操作细节,有利于提高鼻空肠管的成功率。

  • 标签: 重症患者 CORPAK胃肠营养管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静脉留置针在胃肠外科临床中的应用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20例实施深静脉穿刺的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严格遵循相关操作技术规范,确保导管的通畅、固定,完成后实施优良的护理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在提高深静脉操作的基础上,强化深静脉在胃肠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深静脉留置时间2h~49天,平均时间为31.2±2.9d。其中颈内静脉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有8例,锁骨下静脉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有10例,股静脉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2例。结论胃肠外科广泛地应用深静脉,具有快捷、方便的可操作性,明显提高了治疗效率、治疗质量,强化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胃肠外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于 PICC 后静脉血栓形成产生的影响。方法: 2016 年 4 月 -2017 年 1 月间在我院行 PICC 后出现静脉血栓的病患中抽出 100 例,将其分成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各 50 例,常规护理组病患行普通病房护理,而护理干预组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病患的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干预组病患的护理满意率是 100% ,而常规护理组病患的护理满意率是 78% ,两组比较存在差异。结论:对 PICC 后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PICC 置管 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的临床应用,为化疗患者建立更适宜的静脉通路,预防和减少静脉炎等化疗并发症。方法采用PICC对70例患者进行化疗及其辅助输液,观察后并发症。结果PICC69例成功,顺利完成了化疗,平均时间(136±92)天。结论PICC改善了肿瘤化疗药物及其外渗等常见并发症,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良好的治疗途径,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行且易于维护,保证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成,值得在肿瘤化疗领域广泛应用。

  • 标签: PICC 肿瘤 化疗
  • 简介:中心静脉在肿瘤科的治疗中运用广泛,由于治疗需要,导管需在体内长时间放置,据报道,中心静脉导管最长留置使用时间为1a。因此,预防导管的脱落、有效地固定导管成为护理的难点之一。本文重点对导管的固定方法进行探讨,旨在寻找有效、简便、舒适的方法。我科2002年1月~2004年4月共护理中心静脉病人689例,对导管的固定方法进行分组观察对比,现介绍如下。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固定方法 护理技术 置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