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2例),A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B组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B组,P<0.05。结论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更好,创伤更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恢复更快。

  • 标签: 胆结石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54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7例对照组和27例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观察组采取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和手术的各项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4%,观察组为96.30%,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取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入路治疗临床效果良好,能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骨折愈合,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小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分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效果显著,术中出血少,且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值得继续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老年胆结石 疗效研究
  • 简介: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我科采用胸腹腔镜辅助胸部小切口手术治疗56例食管癌患者,临床疗效较好。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6例患者中男35例,女21例;37~78岁,平均(58.2±9.4)岁;其中上段食管癌1例,中段食管癌14例,下段食管癌41例;术前均经胃镜检查,组织活检明确诊断,病变长度1.5~6.0cm,平均(3.8±1.3)cm,胸、腹部CT检查末见远处转移。术前心肺功能检查可耐受手术。

  • 标签: 食管肿瘤 胸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 食管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配合对降低骨科切口感染率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骨科手术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将其均分成对照、观察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手术室实施相关的护理配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生活功能及生活质量的评分,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较,后者均占据很大的优势,P<0.05。结论针对降低骨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采用手术室护理配合,其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应用在临床上。

  • 标签: 骨科切口感染 手术室护理配合 常规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胆囊切除术共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等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相比传统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切口 胆囊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及方法。方法对158例(199眼)白内障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天,患者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0.5者占52.8%,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占60.20%,≥1.0者占21.5%。结论此手术技术操作简易,容易掌握,效果可靠,适应症广,较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 白内障 人工晶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剖宫产术前应用抗生素对于切口感染以及产褥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后予以抗生素处理)与观察组(术前应用抗生素)各35例,比较两组的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接受术前抗生素处理后,其发生切口感染与产褥感染的几率分别为11.43%、2.8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8.39,9.47;P<0.05);且观察组的CRP与PC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t=9.67,12.49;P<0.05)。结论。

  • 标签: 剖宫产术前 抗生素 切口感染 产褥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5068例妇产科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指出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两组在机体质量指数偏高、年龄较大、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急诊手术、阴检、肛查、导尿次数较多、非主刀缝合、术后预防用药以及住院时间长等影响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应针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和质量。

  • 标签: 妇产科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窝脓肿的诊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5月采用小切口病灶清除加双管持续灌洗引流治疗髂窝脓肿16例。结果经小切口病灶清除加双管灌洗引流治疗后病人的症状可得到快速改善,72h后引流液变清,体温正常,6-10天拔管后术口愈合好,无窦道形成,随访1年均无脓肿复发。结论小切口病灶清除加双管持续灌洗引流治疗髂窝脓肿技术简单,效果良好,是治疗髂窝脓肿的最佳方法。

  • 标签: 髂窝脓肿 小切口 病灶清除 灌洗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了解本院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适当”。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6月份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236份,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80例,使用率为76.3%;使用频次最高的抗菌药物品种是三代头孢菌素加酶抑制剂,为1280次,占总用药频次的73.1%;术前0.5-2h给药为零;二联用药39例,占总用药的16.5%;术后用药时间基本合理的9例,占总用药的3.8%、不合理的227例,占总用药的96.1%。结论本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在用药指征、品种选择、用药时机及疗程、联合用药等方面都有一定问题,医院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

  • 标签: Ⅰ类切口手术 围手术期 预防性使用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腹部手术后选择不同的输卵管结扎术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接受输卵管结扎术的下腹部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组采用在原切口平行位置旁开切口的方式进行手术,观察组则采用原切口或高位切口进腹的方式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5.77±1.43ml、手术用时20.37±6.64min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的8.65±2.05ml、28.67±6.47min,比较均存在明显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观察组患者双侧结扎率94.44%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的22.22%,比较存在明显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下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进行输卵管结扎术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切口,能有效缩短手术用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腹部手术 输卵管结扎术 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实施专项整治前后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探讨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分别抽取南京某医院2010年5-12月(专项整治前)、2012年5-12月(第一阶段)以及2013年1-8月(第二阶段)的疝气、甲状腺、乳腺三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共540份,分析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和用药情况。结果通过专项整治,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对照组的95.56%降至第一阶段的20.56%,第二阶段使用率降至11.67%(P<0.05);选药不合理率由对照组的76.74%减至第一阶段的5.41%,第二阶段用药不合理率减至0%(P<0.05)。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明显改善。结论专项整治的开展有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达到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资源浪费的目的。

  • 标签: 清洁切口手术 围术期 专项整治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总结1例外伤术后,切口感染患者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体会,针对患者因外伤急诊术后切口感染,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创面恢复困难等原因,我们运用湿性愈合理念,应用清创胶、藻酸盐和透明水胶体,封闭创面。使用防漏条、防漏膏黏贴黏膜缝隙,再选用凸面底盘和腰带加压固定,用于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促进创面愈合,同时控制感染,指导家属扩肛,增加营养,患者不到1月痊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标签: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 切口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壮年股骨颈折骨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5月至2014年1月收治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3例,其中男19例,女4例,年龄27~60岁,平均45.7岁,骨折按Garden分型,各型患者均有,所有患者均行小切口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行影像学手术复位指数(Garden指数)。术后1年行关节功能评定,对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3年,所有患者均完全获骨性愈合,所有病例无一例股骨头坏死。结论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壮年股骨颈骨折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微创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股骨颈骨折移位明显(Garden分型Ⅲ~Ⅳ型)的骨折,优良率高,并发症少。

  • 标签: 小切口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股骨颈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脱细胞真皮基质生物补片在腹部切口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武警北京总队第三医院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生物补片对7例不同类型腹部切口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1周开始定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愈合及修补效果。结果随访6~24个月,7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无复发、坏死、感染、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结论脱细胞真皮基质生物补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组织缺损修复材料,可在无张力腹部切口疝修补术中选择应用。

  • 标签: 腹部 疝修补术 生物型补片 脱细胞真皮基质
  • 简介:目的:观察Rottinger前外侧小切口入路配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在人工关髋节置换中应用疗效。方法:采用前外侧小切口入路行人工髋髋关节置换63例,随机分成服用独活寄生汤组、非服用独活寄生汤组。服用组术后配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对术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arris评分显示:术前Harris评分从35.5分提高至6个月93.2分,终末随访时的97.4分。VAS评分显示:两组疼痛较治疗前都有明显缓解,应用独活寄生汤组的术后疼痛减轻效果更具有优势(P=0.007,P〈0.01)。卧床时间上,应用独活寄生汤组为(23.0±0.71)d少于非用药组(30.2±4.81)d(P=0.035,P〈0.05)。住院时间上,应用独活寄生汤组为(14.4±01.67)d少于非用药组(14.4±1.67)d(P=0.012,P〈0.05)。患肢体肿胀消退时间,用药组(9.80±0.45)d少于非用药组(12.0±1.22)d(P=0.02,P〈0.05)。患者均能于半年左右步行来院复查,复查时拍摄双髋正位和患髋侧位片,均提示假体位置佳,无松动、下沉等表现,随访过程中,所有患者均能生活自理,行走自如,对自己的恢复情况满意。结论:Rottinger前外侧小切口入路配合中药独活寄生汤组在缓解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及患肢肿胀消退时间相对于非用药组更具有优势。

  • 标签: 小切口 入路 独活寄生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