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认识论角度看,“模型”是对客观存在“原型”事物反映,而反映本质就是在意识中用“模型”来理解和表示“原型”事物过程。“模型感性认识阶段表现为形象或图像,在理性认识阶段表现为数学关系或概念体系。只有感性材料构成“模型”后,理性思维才能处理,从中获得规律认识。“模型需要向“原型”不断趋近。某一认识阶段模型”绝对化容易导致独断论,而将所有“模型”等同看待会导致认识上相对主义。以直觉为主形象和图像模型建构,逻辑审视更为关键。而在以逻辑思维为主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建构,直觉启发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 标签: 模型建构 认识论意义 “原型” 认识阶段 感性材料 理性思维
  • 简介:如何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始终是“三农”工作核心内容。江苏农民收入区域差异悬殊,类似与全国区域差异,财政支农投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收入之一,一方面通过提供公共产品间接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通过政策手段直接增加农民收入。本文从总量、结构及区域三个方面、分别运用对数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对江苏省财政支农投入支持农民增收绩效进行了评价。得出结论是:江苏省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民增收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大,且对缩小苏南、苏北农民收入差距没有作用。最后,在对江苏省财政支农投入对农民增收绩效不佳原因进行分析基础上,对财政支农政策提出了改革建议。

  • 标签: 财政支农投入 农民增收 绩效 协整分析 面板数据模型
  • 简介:股份合作制企业是我国集体经济改革过程中产生一种新型企业形式。由于其实践时间不长,理论准备不足,目前,全国股份合作制企业立法尚未问世,面对纷然杂乱各类股份合作制企业尽快法律上确定其地位,并立法加以调整,在理论及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一、关于股份...

  • 标签: 股份合作制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 合作社 内在规定性 股份构成 按劳分配
  • 简介:关于“老来有伴就是福”社会学思考储兆瑞,刘燕石人口老化现象作为当今世界历史发展必然,一方面是物质文明、社会进步标志,另一方面又必然带来一系列相关社会问题。诸多问题中,“老有所伴”问题是其中较为突出一个。如何解决好“老有所伴”问题,使老...

  • 标签: 老年人口比例 婚姻社会学 社会学思考 财产继承 抽样调查 社会主义国家
  • 简介:太湖流域传统村落,保持着生态平衡。城市污染下乡、本土工业污水泛滥,使水域急剧恶化。村落外源污染不仅污染了村落水域。而且导致了村落生污染。村民水污染解决无望时。被动地适应改变了环境,如饮用水被动地从河水改变为井水、自来水。由于水域高级功能丧失,居民在被迫弃用水体高级功能同时,无意识中使用、开发了水体低级功能——纳污功能,变传统保护者为现代污染者。随着代际继替,维护水乡生态平衡传统价值观逐渐沦丧,“新”价值观成为主流,水体持续恶化.中短期内呈不可逆转之势。

  • 标签: 乡村污染 外源 内生
  • 简介:现代中国思想,“哲学”及植根于它整个学科体系以一种几乎无远不届力量影响着中国人对自己传统体会与解释。如想避免对传统思想作出素朴与简单解释,那么在理解传统之前,反思据以理解整个框架与境阈,应当是比较审慎稳妥做法。不可避免地把“中国思想”问题化之前,也应尝试着“哲学”问题化。这就要求我们哲学思潮不断历史流变,找到那个通常据以判决中国思想哲学观,并将之变成追问对象。牟宗三直接依据亚里士多德四因说重新解释中国古典思想努力不可谓成功。所谓哲学之第一开端是存在一本体问题引导建立先于生、同于生体系。

  • 标签: 哲学思潮 中国思想 可能性 传统思想 中国古典思想 学科体系
  • 简介:古代,传统术数(也称数术)算与外算是一个整体。两千多年历史时期中,从教育史、从业者身份认同与知识结构,以及史籍对二者记载和二者在数术整体功能权重等方面来看,“外算”是以“算”婢女身份出现。从《四库全书》起,这一观念发生改变,而在阮元等人所编《畴人传》,算与外算之关系发生了易位。通过对晚明前清中西术数、中西文化会通考察而发现,这一易位有其必然。但是从人类文化未来发展来看,二者关系及各自前景值得深入思考。

  • 标签: 数术 内算 外算 易位 中西会通
  • 简介:从先秦至西汉武帝时期,《周易》经历了从“卜筮之书”“经书”,从“稽疑”穷究“天人之道”转变。西汉初期属于祖师《易》阶段,诸位祖师多著有《易传》,它们为西汉中后期经学《易》成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汉初易学以自然哲学阴阳天道观为主导,而包含了对于人事说理。可以确定,帛书《易传》制作晚于今本,且前者对于后者抄录现象十分严重,而汉初诸《易传》可能也是如此。武宣时期,《周易》不但在朝廷及精英层面上实现了“经书”性质及其地位大转变,而且其师法和家法传统亦得以迅速确立和展开。自丁宽至于施、孟、梁丘三家,《易》章句之学兴起,彼时章句简明扼要,不过“训故(旨趣)举大谊(义)”而已;而随着京氏《易》立于学官,《易》阴阳灾异说也泛滥于元成之世。哀平时期,《易纬》诸书兴起,它们是谶纬思潮流行结果。此外,《易林》和《太玄》二书也值得重视,它们既是仿经之作,也是造经之作,同时反映出汉人对待经典态度。

  • 标签: 西汉 易学 阴阳 立经 师法
  • 简介:<正>邹韬奋创办“生活出版合作社”,是民国时期国民党统治区较早合作经济组织,我国现代经济史上有其重要意义.邹韬奋自1925年进入黄炎培中华职业教育社,参加《生活》周刊编辑工作,1932年《生活》周刊社“书报代办部”扩大改组

  • 标签: 邹韬奋 重要意义 合作社经济 苏联 合作经济组织 国统区
  • 简介:就同一理论维度论,《易传》认为“生”、“”同源于“命”,即在“生”和“”之间,“命”成为连接二者契合点,“生”经由“命”转化为“”。《易传》讲“生”是基于阴阳“转易”,由此出发则使“生生不已”成为“命”基本内涵。而讲“”则是基于“命”向万物之“顺承”。“命”“生生不已”促成了“积极有为,进而引领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 标签: 生性同构 易传 生生不已 人生态度
  • 简介:《荀子·性恶》篇是苟学派作品,未必是荀子作。该篇提出“性恶”说,可是政教问题论述,却相信人易于教化,愿意向善,与儒家主流人性观一致。“性恶”其实只是立说.并非思想。《性恶》篇来源,有墨家《尚同》篇秦法家初始人性判断,儒家传统教化乐观主义,以及荀子、为相分说和情欲界定人性说,诸子人性思想脉络流变,可看出“性恶”说特点。《性恶》篇是古代唯一“性恶”论,却不是对人性恶真有认知学说。墨、法、道、儒诸家对人性之内在问题和危险各有洞见。

  • 标签: 性恶 荀子 墨子 法家 庄子 幽暗意识
  • 简介:无论是从近代科学革命还是从基督教神学内在蕴含张力来看,现代困境都是不可避免。面对黑格尔哲学之困境,马克思哲学发展表现为两次颠倒或翻转:一次是从黑格尔式绝对精神那样无限主体或绝对主体向人或现实个人这样有限主体翻转;另一次则是从人出发“人本主义”向从“自然规律”出发“科学逻辑”翻转。旁观者理论哲学方式是传统形而上学一般进路;行动者眼光实践哲学方式则是在对传统形而上学批判中发展起来哲学进路。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科学逻辑 张力 传统形而上学 黑格尔哲学 “人本主义”
  • 简介:文献记载一般认为,汉石经《论语》属于《鲁论》系统。通过对《隶释》残字梳理以及石经与今本《论语》文字对勘,可进一步证明汉石经《论语》确为《鲁论》。汉石经《论语》用字并非全为正字,虚字增减与今本差别较大。

  • 标签: 汉石经 《论语》 《鲁论》
  • 简介:与西方哲学相比,儒家知行学说表现出一些特点,如在道德能力根据方面并不偏执理性或情感一方,而是考虑心与情关系;以道义“气”作为从知助力因素等。然而其“知”概念具有伦理与认知双义,未能将“知识”与“信念”区分开来,甚至没有产生“信念”这一概念,并且未能将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相分离等,这些造成了它在学理上一些不足,以及相应地带来一些诸如“知识”与“道德”不分结果。

  • 标签: 知行学说 儒家 实践理性 “道德” 西方哲学 “气”
  • 简介:郑玄是汉代重要《论语》注家之一。有关郑注性质,文献记载不太一致。通过郑注异文资料详尽比勘可以看出,郑注是杂糅汉代三种《论语》而成,并不单纯属于某一《论》。郑玄注释注重经典义理阐发,注重礼仪制度诠释,注重交代孔子言行发生具体背景,同汉代其他《论语》注相比,更有助于再现历史上孔子形象。

  • 标签: 《论语》郑注 性质 义理阐发 以礼注经 孔子形象
  • 简介:齐国“因其俗,简其礼”开明政策,不仅为“尚变革”齐文化奠定了基础,也给齐国音乐艺术提供了自由发展广阔空间。因此齐国,无论是民间音乐还是宫廷雅乐,都显现出了五彩缤纷景象和与众不同风格特点。本文以齐国民间歌曲和宫廷《韶》乐为例,利用文献史料对其风格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证。

  • 标签: 齐国 音乐 风格特点
  • 简介:本文提出,中国古代心性学说,具有四个基本特点:一、人本主义。以儒家为主体中国传统哲学,十分强调人内在价值和地位,特别是儒家以伦理为本位心性之学,经过理学本体论论证,把人提升为本体存在,成为宇宙中心。二、理性主义。表现为道德理性或超越意识,它强调形而上道德原则对于人感性存在支配、控制和压抑,而不重视认知理性发展。三、主体思想。主要通过情感经验提升和心本体化,把社会伦理内在化为自觉主体意识,重视自我完成和自我实现,强调群体意识而忽视了个体意识。四、整体思想。以解决人和自然、主体和客体关系为其根本任务,把人和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整体,主张通过直觉和体验,实现人和自然界和谐统一。这四个特点同时又具有不可避免缺点。

  • 标签: 心性论 儒家 佛教哲学 宇宙 理想境界 道家
  • 简介:在学术史意义上检讨现代思想研究,我们可以有这样心得:'文革'时代理论框架是'两条路线斗争史',继续革命成为历史叙事元话语;而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则发生了向发展主义、经济中心主义转换.前者可以说是政治史取向革命思想史范式,后者可以说是社会史倾向现代化思想史范式.

  • 标签: 革命理论 政治问题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思想 社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