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2004年2月18日(正月廿八),中国佛协原研究部研究员、著名诗僧、书画家、重建证果寺住持释圆彻,在汕头市龙湖区证果寺内,以吉祥卧安然示寂,终年76岁。24日上午举行追思法会,中国佛协常务理事释心印读祭文,福

  • 标签: 圆彻法师 佛教文化 生平 人格修养
  • 简介:丰干禅师,不知何许人也,或云邑人,为丰尚书之子。贞观初年,居于天台山国清寺。天台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也是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一,还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故有“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之誉。国清寺是天台山首屈一指的大寺,也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唐时,该寺佛教相当兴盛,香烟缭绕,高僧云集,法会不断。

  • 标签: 五台山 天台山 诗僧 风景名胜区 《宋高僧传》 寒山
  • 简介:俊伟奇诡、钟灵毓秀的庐山,古往今来,不知令多少文人墨客、高士逸民,心驰神往,流连忘返,遁迹栖息,也牵动了高僧名道的心。从东晋至前清卜居庐山数千僧道中,有117位僧和29位道驻锡庐山并留下了一百多首诗文(据《庐山志》)。这些精文通、工书善画的僧道

  • 标签: 庐山 三叠泉 旅游资源 仙人洞 天下名山 王道士
  • 简介:一直以来,《传道书》就似乎是整部希伯来圣经中的异类,包含了许多看似与希伯来传统格格不入的异端言论。犹太拉比也曾经讨论是否应当将此卷书列入正典。本篇论文通过分析《传道书》12:1—8的诗歌,尝试回答《传道书》与希伯来传统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作为《传道书》的总结陈词,这部分经文有助于我们理解作为希伯来传统之另一种的《传道书》。

  • 标签: 传道书 寓意诠释 年老 死亡
  • 简介:“圣乐创作”作为教会音乐事工之一,是《圣经》提出的侍奉要求,是教会建设的自身需要,也是今日中国教会所提倡的神学思想建设成果转化的很好方式之一。本文主要从当前圣诗创作现状问题的角度分析圣诗创作的方向,希望能对中国教会圣诗创作的走向有所启发与推进。

  • 标签: 圣诗创作现状问题 圣诗创作方向
  • 简介: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寒山是一个迹一般的人物,我们甚至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和确切身份,因为在正史中没有关于寒山的任何记载,而且在传统中国社会里,他也一直没有被正统文人所接受,

  • 标签: 寒山诗 传统中国社会 中国文学史
  • 简介:灵岩山位于苏州城西西南方十五公里木渎古镇,因为以前其山多石,犹如灵芝状,故山名灵岩。相传吴越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曾在灵岩山建馆娃宫与越国美女西施在此寻欢作乐。东晋司空陆玩曾居此山,因闻佛法,舍宅为寺,是为灵岩道场之开端。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西域梵僧智积来寺开山,武帝赐匾额智积菩萨显化道场。宋初改为秀峰禅院,

  • 标签: 古代文人 春秋时期 吴王夫差 灵岩山 梁武帝
  • 简介:黄花红树谢芳蹊,宫殿参差黛■西。阁晓窗藏雪岭,画堂秋水接蓝溪。松飘晚吹■金铎,竹萌寒苔上石梯。妙迹奇名竟何在,下方烟瞑草萋萋。这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约812—866,字飞卿)的一首题为《清凉寺》的,往往被看作是吟五台山的清凉寺,其实不然。五台山清凉寺以寺内清凉石而闻名。此

  • 标签: 诗考 蓝田山 蓝溪 五台山清凉寺 谢芳 唐宋词人年谱
  • 简介:扶箕降仙的巫术表演在中国源远流长,至宋代,娱神色彩淡化,转而强调娱人与实用功能。与前朝相比,宋代扶箕最富于文化色彩的一个特点是箕仙作诗现象的普遍性。在宋代有关扶箕降仙的记载中,所降之仙多为“紫姑”。宋代扶箕巫术的流行与社会巫风盛行、道巫不分的宗教传播、军事力量虚弱等原因有关,而推动箕仙作诗现象的因素包括科举制度发达、文化氛围浓厚、女性受教育程度高等,具有鲜明的宋代社会特征。箕仙的价值也非仅止于文人逞才抒情和博妇孺一笑的娱乐功能,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宋诗尚奇的美追求与题材开拓,展示了宋人尚俗的生活意趣,为宋代士人提供了另类书写时政得失的方式。

  • 标签: 宋代 箕仙诗 扶箕降仙 紫姑 士人
  • 简介:神仙传说是我国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的神仙传说之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知名度最高。干春松著《神仙传》便指出:“在众多神仙真人中,在民间风头最劲、影响最大的当非八仙莫属。……在八仙中最为著名,传说最多的要算吕洞宾了。”其生卒年不详,相传他本为唐末文士,名岩又名岩客,字洞宾,自称回道人,后世称为回仙。河中府蒲坂县(今山西永济西)人,唐德宗时湖南按察使吕渭之孙,海州刺使吕让之子。另外,又有唐宗室、江西人、京兆(长安)人等说法。据传,他曾于唐懿宗咸通年间应进士试,不第,遂归隐华山,幸遇道士钟离权,随其修炼,终得成仙,常与宋初著名道士陈抟往来。可见他原是现实生活中实有的普通文人,后来被民间传说奉为仙人。因其是文人,会作诗不算稀奇;因其传为仙人,他的诗作,自然有出奇之处。因而,读其,的确别有意趣,尤其是他的仙迹,更脍炙人口。现据《增订注释全唐诗》所收诗作,来探讨吕洞宾仙迹的独特魅力。

  • 标签: 吕洞宾 诗作 民间传说 道教文化 独特魅力 仙迹诗
  • 简介:有时我固执地认为,熬茶也是解读青海的密码。几百年中,熬茶浸透了整个青海大地,平川谷地、深山低壑、村头巷尾、田间地头,都有熬茶的影子。民族的发展史、民族的交流史、民族的交通史,甚至整个青海的近代史都与熬茶有关。善舞的藏族、好客的回族、英俊的撒拉族、忠厚的土族们都与熬茶相伴一生,熬茶的味道深深渗进各民族的骨头里。

  • 标签: 创作 各民族 青海 发展史 交流史
  • 简介:读朴老的,犹如面对一泓清溪。就是那种在山岩林丛中,不择地势,随处而安,自由流淌的清溪。是它,点缀了自然,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朴老的作品,大都率真平和,质朴无华,潺湲的流响汇成音乐,清澈的溪水坦露心地,读者可以毫不费力地读出心声,感受到它的真实和亲切。即使那些偶而因时因事所赋的慷慨激昂之作,也似沿着山壁奔驰而下的溪流,珠溅声飞,发出震撼人心的轰鸣,让人久久难以忘记。

  • 标签: 赵朴初 诗歌创作 文学评论 佛教
  • 简介:惟戒贤法师超然出尘,一任天然。此组五言,先自法师诗集《歇庵诗草》。

  • 标签: 咏山 山诗 山僧咏
  • 简介:《周易参同契》(下文简称《参同契》)可以说是道教中影响最大的丹经,被尊称为“万古丹经王”。作者魏伯阳,正史无传,其生平最早见于葛洪的《神仙传》,称其为“吴人也,高门之子而性好道术,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其所从来,谓之治民,养生而已。”记载的主要事迹是魏伯阳带领三弟子人山炼丹,丹成,试弟子。一弟子坚信,服食后假死,事后成仙;二弟子惊恐犹豫,不敢服食,终究功败垂成。传末云:“伯阳作《参同契》、《五相类》凡二卷,

  • 标签: 《周易参同契》 《参同契》 弟子 丹经 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