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分析、总结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名食管憩室出血漏诊病例,以期使更多临床消化内镜医生了解、熟知该类疾病,从而减少漏诊及误诊。

  • 标签: 憩室,食管 胃肠出血 误诊
  • 简介:摘要部分患者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后可表现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的消化症状,且少数患者以消化症状为首发表现。现从2019-nCoV引起消化症状的可能机制、肠黏膜屏障作用和肠道菌群移位的结局等方面进行阐述和思考。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胃肠道 2019新型冠状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临终患者消化症状辨证施护推荐方案,为规范并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在临终患者中的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结合临终患者消化的症状特点,初步构建临终患者消化症状辨证施护推荐方案,包括临终患者消化证候、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通过对16名专家两轮咨询调查,计算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Cr),对条目的重要性评分采用均数、变异系数(CV)、肯德尔和谐系数W(Kendall's W)进行分析,最终确认临终患者消化症状辨证施护推荐方案。结果两轮专家咨询有效问卷均为16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Cr为0.89;各项指标的CV为0.05~0.27,均小于0.30;各项指标Kendall's W为0.13~0.43(P<0.01)。结论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德尔菲法构建临终患者消化症状辨证施护推荐方案,规范中医护理技术在临终患者中的应用,对提高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标签: 德尔菲法 临终患者 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技术 消化道症状
  • 简介:摘要消化功能外科是外科手术治疗消化功能性疾病的统称。随着微创外科的不断发展,消化功能性疾病的外科手术大部分实现了微创化。笔者基于团队多年的临床实践,重点对贲门失弛缓症、胃食管反流病、胃扭转、胃下垂、结肠冗长症、顽固性便秘、直肠前突与直肠脱垂等一系列消化功能性疾病施行微创外科治疗,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应用现状和进展作深入阐述。

  • 标签: 消化道疾病 贲门失弛缓症 胃食管反流病 直肠前突 微创外科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江木秀 沐晓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7
  • 出处:《国际免疫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 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基因组中心 中加HMU-UCFM感染与基因组学研究所 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北方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哈尔滨 150086
  • 简介:摘要人体内肠道菌群数量庞大,功能复杂,在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免疫调节、物质代谢、维护机体健康和疾病的防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儿童属特殊群体,由于其肠道发育不完善,肠道菌群容易受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抗生素应用等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肠道菌群的紊乱会阻碍肠道功能的发挥,引起儿童营养不良甚至疾病的发生。此综述主要关注近年临床上儿童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肠道菌群的变化,总结肠道菌群参与调节肠道免疫反应的机制,以及肠道菌群之间制约消长的关系,以寻找调节免疫反应的有益菌株。

  • 标签: 消化道疾病 儿童 肠道菌群 免疫机制 粪菌移植
  • 简介:摘要随着腹腔镜器械的进步及腹腔镜外科技术的发展,全腹腔镜下消化重建技术在胃癌微创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腹腔镜下完成胃周韧带组织的分离、淋巴结清扫和消化的重建,降低了手术的创伤,减少对切口的依赖,尤其是对于肋弓较窄及肥胖症患者,其优势更为明显。但由于全腹腔镜胃癌手术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应遵循消化重建的基本原则,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做好术中质量控制,推荐在已具备丰富腹腔镜胃癌手术经验的医疗中心开展。笔者查阅文献并结合团队临床实践加以论述,探讨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消化重建技术与进展。

  • 标签: 胃肿瘤 根治术 消化道重建 进展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初步探讨内镜下OverStitch缝合术治疗食管气管瘘的可行性,使用OverStitch缝合装置成功闭合3例消化瘘,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1个月复查胃镜和消化造影均提示瘘口闭合良好,患者症状缓解。

  • 标签: 气管食管瘘 OverStitch缝合术 消化系统瘘 胃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消化磁性异物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消化磁性异物危害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28例误食磁性异物患儿的构成、临床表现、诊疗过程和临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8例误食磁性异物的患儿年龄6个月~11岁,发病高峰期为2~3岁;病史1 h~3个月。其中20例有肠梗阻表现,形成腹内疝2例。误食磁铁数目1~23枚。自行排出5例,胃肠镜取出5例,手术取出18例,术中发现胃肠道受压未穿孔8例,胃肠道穿孔7例,形成内瘘3例。磁性异物位于食管远端、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自行排出、经胃肠镜取出患儿均顺利痊愈,手术患儿术后肠梗阻3例,2例保守治疗痊愈,1例再次手术后痊愈;肠瘘1例,再次手术后痊愈。随访至今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儿童磁性消化异物病例越来越多见,特别是以"巴克球"为代表的磁性异物,吞食隐匿,容易导致肠梗阻、多处消化穿孔等严重病情,需要尽早根据磁性异物的数目及位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同时,应加强医务人员及家长对小儿误食多枚磁性异物的认识,尽量避免此类意外伤害。

  • 标签: 儿童 磁性异物 消化道异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在整个疾病过程中消化症状发生的临床特征,为病因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3月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分院集中收治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纳差、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症状进行分组,观察患者纳差、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出现的特征,分析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疾病严重程度、实验室检查以及药物治疗与消化症状发生的关系。结果共纳入80例新冠肺炎患者,43例(53.8%)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出现了纳差,17例(21.3%)出现恶心呕吐,33例(41.3%)出现腹泻。仅有5例(6.3%)、1例(1.3%)和4例(5.0%)患者的纳差、恶心呕吐和腹泻症状发生于入院前,其余患者的消化症状大多发生在入院后48 h内。所有患者纳差、恶心呕吐和腹泻症状的持续时间(d)分别为5.3±2.1、2.2±1.0和1.4±0.9。出现纳差症状的患者较无纳差症状者年龄更大(岁:48.2±17.6比39.3±15.1),白蛋白(Alb)水平及淋巴细胞比例更低〔Alb(g/L):39.8(35.7,45.1)比46.1(42.6,49.4),淋巴细胞比例:0.19(0.09,0.28)比0.28(0.17,0.35)〕,中性粒细胞比例、C -反应蛋白(CRP)、D -二聚体、乳酸脱氢酶(LDH)等实验室指标更高〔中性粒细胞比例:0.74(0.61,0.85)比0.64(0.52,0.76),CRP(mg/L):21.4(3.9,52.9)比5.6(2.4,14.0),D -二聚体(mg/L):0.2(0.2,0.5)比0.2(0.1,0.3),LDH(μmol·s-1·L-1):4.49(3.59,5.19)比3.12(2.77,4.90)〕,同时也更多地使用了中药〔65.1%(28/43)比40.5%(15/37),均P<0.05〕。此外,18例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有14例出现了纳差症状,7例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3例既往有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全部出现了纳差和恶心呕吐,其中有2例出现腹泻。结论新冠肺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伴随的消化症状并不少见,无论是病毒本身引起,还是与药物、饮食、精神有关,临床医师都应及时进行病因分析,从而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消化道症状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异位胰腺是胃肠道少见的黏膜下肿瘤,临床多表现为消化炎症或消化溃疡等不典型症状,但很少以梗阻为首发症状。本文报告一例消化梗阻的病例,术前常规检查无法判断梗阻病因,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异位胰腺所致局部狭窄梗阻。患者术后恢复顺利,随访6个月无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消化恶性肿瘤患者常并发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不仅是手术和放化疗的危险因素,还可影响患者的预后。早期营养评估能及时发现存在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患者,对此类患者进行营养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变患者的临床进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将对不同的营养筛查和评估工具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营养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综述 消化道恶性肿瘤 营养评估
  • 简介:摘要日间手术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显著缓解了医疗资源供需矛盾。我院日间手术中心自2009年起逐渐开展内镜下消化息肉切除手术,不断探索与实践集中管理模式下消化息肉日间手术"入院前管理-入院后临床路径管理-出院后延续性管理"一体化管理流程;建立日间手术患者全程管理数据库,基于各项临床研究指导临床实践、规范临床行为,帮助日间手术管理者更好地做出临床决策,实现了日间手术管理精细化、质量与安全常态化的管理目标。

  • 标签: 日间手术 集中管理 消化道息肉
  • 简介:摘要急性消化出血(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UGIB)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出血。如有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将急诊的AUGIB患者分为出血高危组和低危组,对高危组收入院密切监护,予以相关治疗,并于24 h内行内镜检查,而对低危组予出院观察,则可降低入院率,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目前AUGIB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包括急诊胃镜、鼻胃管吸引、风险评估评分系统等,近年来胶囊内镜也被尝试应用。本文旨在介绍常用的几种风险评估方法,并着重介绍胶囊内镜用于AUGIB患者急诊分层的相关研究,进而为急诊AUGIB患者风险评估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胃肠出血 胶囊内窥镜 风险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规范化治疗对降低消化癌症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规范化病理学检查是判断内镜下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国内缺乏一套完整的消化早癌病理诊断标准及流程,导致病理与临床内镜诊断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消化早癌规范化病理学检查及诊断需要内镜和病理医师的密切配合。

  • 标签: 消化道早癌 早期诊断 病理学 规范化
  • 简介:摘要婴儿期常见的消化问题如反流、排便次数减少、肠绞痛等大多为生理性或功能性,可伴随婴儿的生长发育过程或为机体的适应性反应,治疗大多以非药物干预为主,但易被误诊为牛奶蛋白过敏或食物不耐受等,从而进行不规范的临床处置,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亟待加强对婴儿期常见消化问题的科学管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消化护理套餐对其消化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单双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恶性肿瘤放化疗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对干预措施进行改善,设置消化护理套餐并应用。对比两组患者干预6个月期间消化反应发生情况、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消化症状评分、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症状评分、焦虑与抑郁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除经济困难项目得分无明显变化外余下项目得分均得到优化,且观察组得分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套餐的建立与应用能够优化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消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

  • 标签: 恶性肿瘤 放射疗法 消化道护理套餐 胃肠道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主动脉食管瘘并发上消化大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增加对该疾病的认识,争取早期手术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5例主动脉食管瘘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胃镜特点、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58±8)岁,基础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4例、高血压3例、高脂血症1例、主动脉瘤支架植入术后2例、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1例。5例均并发呕血、低血容量性休克,其中4例曾出现前哨性出血,伴便血、胸痛、腹痛、胸闷等症状。CT增强扫描或主动脉CT动脉成像可见食管壁增厚、食管局部不连续、主动脉瘤样改变、主动脉支架周围气体影及造影剂外溢等表现。胃镜下可见食管凹陷性病变、深溃疡、黏膜糜烂伴出血表现。保守治疗及内镜下止血效果差,未经手术治疗的2例患者全部死亡。3例患者接受急诊开胸手术或主动脉腔内修复术,2例存活,1例围术期死亡。结论主动脉食管瘘患者临床表现特异性欠佳,病情凶险,对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积极行CT及胃镜检查评估,及早诊断和及时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 标签: 主动脉 食管 胃肠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