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误吞异物致消化穿孔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2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误吞异物致消化穿孔患儿32例。采集患儿年龄、性别、异物类型、穿孔部位、误吞时间、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32例患儿中,男20例(62.5%),女12例(37.5%);好发年龄0~<3岁(21/32例,65.6%)。引起穿孔最常见异物为枣核[13例(40.6%)],其次为纽扣电池10例(31.2%),磁铁3例(9.4%),鱼刺2例(6.3%),棒棒糖柄2例(6.3%),纽扣电池及磁铁混合异物1例(3.1%),金属针1例(3.1%)。食管为最常见穿孔部位(25/32例,78.0%),尤以食管上段多见(15/25例,60.0%)。常见症状有发热22例(68.8%),吞咽困难和/或流涎21例(65.6%),呕吐24例(75.0%),腹痛5例(15.6%),呼吸困难1例(3.1%)。患儿均经内镜或手术顺利取出异物,内镜取出28例(87.5%),手术取出4例(12.5%);旷置穿孔部位、肠内营养后痊愈24例(75.0%),钛夹夹闭穿孔部位后痊愈2例(6.3%),手术修补上消化穿孔6例(18.7%)。结论消化异物是儿科常见急症,尖锐异物枣核、腐蚀性异物纽扣电池及磁性异物是导致消化穿孔的主要原因。消化异物经电子胃镜取出成功率高,但经内镜取物失败需及早外科干预。

  • 标签: 上消化道 儿童 异物 穿孔 内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非手术治疗急性消化穿孔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出院诊断为急性消化穿孔并将非手术治疗作为首要治疗方式的1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非手术治疗组(保守组163例)和中转手术组(手术组29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192例急性消化穿孔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患者,非手术治疗有效率为84.9%。穿孔时间(OR=0.238,P=0.046)、心率(OR=1.043 ,P=0.004)、血清白蛋白(OR=0.869,P=0.002)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手术治疗急性消化穿孔是安全有效的,穿孔时间、心率、血清白蛋白是影响其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发病时间>12 h、心率>100次/min、血清白蛋白低于正常、血清降钙素原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正常时,要谨慎选择非手术治疗。

  • 标签: 消化性溃疡穿孔 治疗结果 非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消化腺肌瘤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黏膜下良性肿瘤,医师在临床内镜诊治过程中对其认知度不高,常导致误诊、误治,甚至实施外科手术切除,给患者造成了不必要的创伤。本研究通过收集浙江省台州医院消化内科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7例经内镜切除和病理学检查确诊的消化腺肌瘤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消化腺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胃镜、超声内镜、CT和病理学表现等特点,并分析其内镜下治疗方式,以期在临床上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避免误诊、误治和过度治疗。

  • 标签: 腺肌瘤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超声内镜 病理
  • 简介:摘要1例胃底黏膜下肿物、1例胃体小弯侧黏膜下肿物和2例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病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或内镜黏膜下固有肌层肿物挖除术,术中均出现穿孔。其中1例患者术中出现腹内压升高,术中进行腹腔穿刺排气减压。4例患者均使用单钳内镜联合尼龙绳、和谐夹对穿孔创面进行荷包缝合术,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和腹痛,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此种内镜下荷包缝合术对内镜设备要求低,是一种安全、简便、快速的方法。

  • 标签: 单钳道内镜 荷包缝合 消化道穿孔 和谐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中原地区消化异物的发病特点及相关治疗方法。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消化异物患者570例,回顾性分析其异物种类、嵌顿部位、相关并发症、选用器械及取出方法等相关资料。结果570例患者中,男323例,女247例,平均年龄47岁。枣核是最常见的异物(24.2%,138/570),其中以食管最为常见(73.2%,417/570)。自异物嵌顿到就诊时间为6 h~30 d,平均住院率为62.3%(339/570)。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胸骨后疼痛,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58.1%,331/570)。2例患者因食管穿孔行手术治疗取出异物,其中1例因治疗无效死亡。结论内镜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异物取出方法,临床工作中应提供快速内镜干预,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异物 上消化道 胃镜
  • 简介:摘要随着多组学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表明消化菌群紊乱与多癌种的发生发展相关,但是关于消化癌及其癌前病变与消化微生态相关性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核梭杆菌,口腔共生菌之一,也是一种机会性致病菌,通过促进肿瘤微环境形成进而促进肿瘤进展,可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运用于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和Embase数据库,对具核梭杆菌与消化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研究现况进行总结,发现癌组织中具核梭杆菌的丰度较癌旁组织高且与不良预后相关,该菌种与癌前病变的研究亟待开展。此外,标本类型、检测方式、菌种亚型、致癌机制等多方向仍然有待探索。

  • 标签: 具核梭杆菌 上消化道癌 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小切口开腹手术治疗消化穿孔对患者术后Th1/Th2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0例消化穿孔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小切口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收集患者术后的免疫指标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8+,以及Th1细胞因子和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腹腔镜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8+均明显升高,但在术后第3天与小切口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但第7天比较,腹腔镜组CD3+、CD4+、CD8+分别为(50.36±4.52)、(32.22±7.41)和(21.14±5.87),明显高于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TNF-a、CRP和IL-6水平分别为(46.33±6.14)ng/L、(15.32±5.32)mg/L和(7.89±0.69)ng/L,均明显低于小切口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避免细胞因子失控性激活中存在一定价值,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 标签: 腹腔镜 小切口 上消化道穿孔 Th1/Th2
  • 简介:摘要人体口腔微生物种类复杂且数目庞大,其构成及分布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宏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口腔菌群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对口腔菌群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口腔癌、食管癌、胃癌关联的研究现况进行了总结,发现口腔菌群可受到性别、年龄、种族和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特定口腔菌群与消化肿瘤的发病风险相关,具有作为消化肿瘤初筛标志物的潜能。本文通过综述口腔菌群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消化肿瘤关联性研究进展,旨在为探索消化肿瘤病因提供微生物组学的新方向,为优化、完善消化肿瘤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及早诊早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口腔菌群 上消化道肿瘤 影响因素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食管狭窄及消化异物在儿童消化疾病中并不少见,不同原因引起的食管狭窄内镜下治疗的方法及治疗时机各有不同。消化异物是儿科急症之一,特别是尖锐异物及腐蚀性异物,如不尽快诊断及进行有效治疗,会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根据消化异物种类及并发症不同,消化异物的取出方式及取出时间亦有不同。

  • 标签: 儿童 内镜 食管狭窄 异物 上消化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初步评估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用于消化内镜检查的操作性能、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平行对照、非劣效研究,选取10头健康巴拿猪作为研究对象,1名内镜医师使用日本Olympus内镜系统(型号GIF-Q260),另一名内镜医师使用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对10头健康巴拿猪按照先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后Olympus内镜系统的顺序进行消化内镜检查,采用量化评分指标,对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进行器械质量评价、图像质量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结果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单人操作时,展开和收纳用时分别为(110.24±8.93)s和(91.33±11.59)s,戴内镜一次性保护套用时(233.48±17.06)s。器械质量评价方面,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的水气吸引性能不如Olympus内镜系统,吸引400 mL生理盐水所需时间为(56.44±5.18)s,用时多于Olympus内镜系统(型号GIF-Q260)的(33.71±3.56)s,但本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吸引仍符合医疗器械技术要求(吸引量>400 mL/min);其他性能(包括整机密封性、活检通道、镜身坚柔、旋钮操作、镜身弯曲度、视野范围)与Olympus内镜系统相当。图像质量评价方面,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的性能(包括图像清晰度、图像变形及失真、图像颜色分辨率、图像照度、图像质量综合评价)与Olympus内镜系统相近。安全性评价方面,仅使用Olympus内镜系统操作时有1头猪出现恶心症状,使用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操作时的10头猪未发生呕吐、咽喉部出血、心脏骤停等不良事件。结论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展收方便,操作安全性好,内镜操作性能和有效性与临床常用内镜系统相当,不足之处在于水气吸引性能略差于临床常用内镜系统,但仍符合医疗器械技术要求,可以满足消化内镜检查。

  • 标签: 安全性 有效性 动物实验 内窥镜检查,消化系统 便携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程序化护理在内镜下消化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于该院收治的64例为行内镜下消化肿瘤切除术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时间均为住院期间。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相关人员的护理技能、护理态度、病房管理和健康教育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术中出血、术后腹胀腹痛、穿孔、粘连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0,P=0.010)。结论程序化护理能有效提高内镜下消化肿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质量,缩短住院及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上消化道肿瘤切除术 内镜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胆囊消化瘘的诊治要点,从而提高对胆囊消化瘘临床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5例胆囊消化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完善腹部彩超或CT,提示胆囊萎缩伴或不伴胆囊结石、胆囊炎。结果5例胆囊消化瘘术中明确诊断为胆囊十二指肠瘘4例,胆囊结肠瘘1例,行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期间恢复良好。结论胆囊消化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率低,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式。

  • 标签: 消化道瘘 胆囊十二指肠瘘 胆囊结肠瘘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非静脉曲张性消化大出血患者实施内镜治疗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静脉曲张性消化出血患者86例,均在内镜下行止血治疗,分为观察组45例(内镜下止血治疗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和对照组41例(仅接受内镜下止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即时止血率9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80.5%(33/41);观察组患者1周内再出血率11.1%(5/45),明显低于对照组29.3%(1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40、4.460,P=0.030、0.03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心律失常、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死亡者分别为1例、0例、0例,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例、2例、1例;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2%(1/45),明显低于对照组17.1%(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8,P=0.018)。结论采用内镜方式联合生长抑素对老年非静脉曲张性消化大出血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取得满意的止血效果,同时可降低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对于减轻患者痛苦、保障其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胃肠出血 内镜治疗 生长抑素
  • 简介:摘要主动脉消化瘘发生率低,临床经过凶险,死亡率高。现报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以消化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原发性主动脉消化瘘2例患者,经详细的病史采集、实验室检查、腹部CT等检查,诊断为原发性主动脉消化瘘,并在急诊手术中得以确诊。

  • 标签: 腹痛 消化道出血 原发性 主动脉消化道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消化多枚磁性异物引起消化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提高儿科医师及家长对儿童误吞多枚磁性异物危害性的认识。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治的消化多枚磁性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是否有消化症状、磁性异物种类及数目、并发症表现、干预方式、住院天数及预后,并将其分为有并发症组及无并发症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儿童误吞多枚磁性异物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误吞多枚磁性异物患儿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10岁,其中<3岁9例(29.03%),≥3岁22例(70.97%)。就诊时间平均1 d(95%CI:0.8~3.0 d)。有消化症状17例(54.84%),磁性异物主要为巴克球磁珠(80.65%)。磁性异物数量2~37枚,中位数6枚(95%CI:5~8枚)。无并发症组18例;有并发症组13例,其中12例表现为消化穿孔(1例伴胆道梗阻合并局限性胆总管穿孔、梗阻性黄疸及胰腺炎),1例表现胃横结肠瘘。胃镜+外科手术4例,单纯外科手术10例,均取出异物,住院6~15 d;单纯胃镜治疗14例,住院1~2 d,其中胃镜取出异物9例,自行排出5例,排出时间为2~3 d。观察治疗3例,均2~3 d自行排出。31例患儿随访至今均无异常。就诊时间(OR=1.347,95%CI:1.059~1.714)及有无消化症状(OR=20.990,95%CI:3.593~122.626)是儿童误吞多枚磁性异物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误吞多枚磁性异物的患儿以3岁以上男童多见,误吞后易出现肠穿孔、肠梗阻及肠瘘等并发症。如有消化症状,需积极行外科手术干预。早期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磁铁 消化道异物 并发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Hemospray治疗消化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8—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采用Hemospray止血的6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总结即刻止血率、术后7 d再出血率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6例消化出血患者因常规内镜止血无效采用Hemospray止血,均实现即刻止血,术后7 d有1例患者发生再出血,无一例出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Hemospray治疗常规止血疗效欠佳的消化出血安全有效,可作为内镜下止血治疗的一种新选择。

  • 标签: 止血,内窥镜 Hemospray止血粉 上消化道出血 止血率 再出血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细胃镜引导下气管插管在急性消化大出血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急性消化大出血16例患者资料,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1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5例,贲门黏膜撕裂1例。总结超细胃镜在急性消化大出血中的作用。结果16例患者均在超细胃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15例成功完成内镜下止血术,1例紧急行外科开放止血术。结论超细胃镜引导下气管插管可快速建立气,防止呛咳、误吸等不良反应,可有效应用于急性消化大出血的紧急救治。

  • 标签: 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气管插管 超细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主研制的医用一次性便携式内镜(YunSendo)应用于巴马小型猪消化内镜检查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操作性能。方法广西巴马小型猪10只,先用活检钳在模型猪预先制备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模型。每只实验动物由2名内镜医师分别完成医用一次性便携式内镜和奥林巴斯内镜(GIF-Q260J型)检查。记录到达十二指肠时间,发现消化各部位黏膜损伤数目,规范采集不同部位的内镜图像,评价内镜操作性能和内镜图像质量。不同医师均采用盲法记录各自实验结果,2种内镜检查顺序通过执硬币法决定。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医用一次性便携式内镜操作组与奥林巴斯内镜操作组进镜时间和操作总时间比较[(171.00±9.96) s比(164.00±17.84) s、(285.00±33.94) s比(273.40±23.46) 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89、1.281,P=0.230、0.232);医用一次性便携式内镜操作组与奥林巴斯内镜操作组进镜过程和操作全程的视野清晰时间百分数比较[(91.83±1.85)%比(91.52±1.51)%、(93.07±3.10)%比(92.06±2.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01、0.689,P=0.698、0.508)。医用一次性便携式内镜操作组与奥林巴斯内镜操作组的综合操作性能评分、清晰图像数量评分、图像颜色辨识度评分、图像照度评分、图像综合评分和发现的黏膜病变数比较[分别为(9.66±0.30)分比(9.86±0.15)分、(39.50±0.71)分比(39.30±1.06)分、(39.70±0.48)分比(39.40±0.70)分、(39.40±0.70)分比(39.50±0.71)分、(9.88±0.09)分比(9.85±0.20)分、9.80±0.42比9.90±0.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176、1.000、1.152、0.317、0.629、0.557,P均>0.05)。医用一次性便携式内镜操作组和奥林巴斯内镜操作组均无术后不良反应。结论医用一次性便携式内镜行活体动物内镜操作安全、可行,能清晰观察消化各部位和损伤病变,其操作性能和采集图像质量良好,与奥林巴斯GIF-Q260J型胃镜效果相当。

  • 标签: 动物实验 医用一次性便携式内镜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安全性 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