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是通过研究尽可能系统地、全面地、科学地、深入地对中国典舞进行“再认识”。并由衷地希望中国典舞学科在走向未来的进程中,在中华民族舞蹈文化的建设中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中国 古典舞 学术研究 民族性 民族化 指向文化
  • 简介:“身韵”是身法和神韵的合称,是指由符合中国典舞艺术规范的身法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的舞蹈韵律,也可以说是身法和神韵紧密融合的结晶。身韵这一独特范畴的产生,是中国典舞由重形似向重神似发展的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身法 舞蹈韵律 艺术规范 李正一 基训
  • 简介:振兴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我们那一代人,以及几代人的梦。50年过去了.几代人为了这一个壮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和才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虽然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仍然感到宽慰.也仍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50年当中去掉了文革的十年,实际上我的实践是很有限的.在古典舞教学的体系发展中.基本上也都讲了.所以在这里讲点希望,谈点感想。

  • 标签: 传统文化 中国古典舞 继承与发展 高峰论坛 古典舞教学 发展史
  • 简介:中国戏曲的本质是王国维所说的“以歌舞演故事”,而且是讲历史故事。如果我们只是抽取“歌舞”中的“舞”而废黜“故事”中的“事”——或者用其来讲“新故事”,那无疑就形成了对历史之“抽象的肯定,具体的否定”。这种事情在“十年浩劫”前的京剧改革中已经发生过。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历史故事 训练 中国戏曲 京剧改革 王国维
  • 简介:回溯中国素有“无舞不授器”的风尚,也就是说舞蹈时要有舞具相伴,在东方人看来一切道具,都是传情达意的工具,不是无关宏旨、装饰点缀之物,这与西方舞蹈有着很大差异。因此,剑舞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钧沉、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成为中国典舞的显著特征。我们走民族化的道路、保持民族自身的特色,就要利用革新传统的艺术样式,赋予新的生命,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把中国典舞剑舞作为身韵的继续与深化,通过挖掘整理可以进一步强化身韵徒手的训练成果,并达到“以身带器、以器练身”的教学目的。剑舞的开发是继身韵诞生之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典舞学科又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剑舞 文化价值 训练功能 剧目创作
  • 简介:在经过一系列反思的基础上中国典舞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关键词是“民族性”,特点就是追求民族特性更深入的体现。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民族性” 民族特性 关键词
  • 简介:从未来学明天的前景回望,中国典舞的今天和昨天一路颠簸,很像是一个由“支配社会学”(韦伯语)和主观世界操作的动荡的乌托邦。这一状况,我们可以从《舞蹈》杂志60年(1954年至2014年)关于中国典舞的理论文章及内存的实践发展中看到。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未来学 1954年 主观世界 理论文章 《舞蹈》
  • 简介:纵观中国的传统舞蹈,历史上诸多古代舞蹈,大都已经失传或被历史湮没了。因此“中国音乐舞蹈,尤其是舞蹈,从宋朝以后逐渐衰落,原有的东西几乎大都丧失,很多已不可考。

  • 标签: 中国 古典舞 传统舞蹈 历史渊源 戏曲舞蹈 表演形式
  • 简介:中国典舞作为一种人体运动之道,一是寻求在人体运动中肢体动作“合而成章”,二是寻求在人体运动中肢体动作“极则复反”。如何充分理解并运用“合而成章、极则复反”之理,结合人体运动解剖学的科学知识,最大限度的扩展脚部与小腿部的训练内涵,将具有民族审美特征的“勾绷脚”脚部屈伸动作技法,贯穿在中国典舞基本功训练课程的始终,是加强中国典舞基础课程动作有机性和系统性建设的有益尝试。

  • 标签: 脚部屈伸 合而成章 极则复反 贯穿
  • 简介:2018年6月,唐满城、金浩合著《中国典舞身韵教学法(第3版)》由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文艺音像电子出版社出版。该书曾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项目奖。本书第一作者唐满城先生,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古典舞事业,可谓舞论宏富、研究深广,他更像是洇入土地的水滴,和"身韵"再也分不出彼此。

  • 标签: 上海音乐出版社 中国古典舞 第3版 教学法 身韵 北京市人民政府
  • 简介:当代中国典舞发展至今,教学体系逐渐完善,学科建设日益丰满,舞台实践越加丰富,理论建设应该并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国典舞身韵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典舞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舞蹈形式,标志着具有独立舞种特色的中国典舞的诞生。身韵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身体体现。身韵抓住了民族美学特征和本质,也更加契合中国典舞所追求的理念思想,随着中国典舞教学体系的日臻成熟,我们应在身韵的基础上,以“身韵美学”的构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典舞的学科建设。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身韵美学 和而不同 教学体系
  • 简介:中国的新舞蹈,和其它姊妹艺术一样,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不过它最年青,它的萌芽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甚至更远,但它的成长期则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年代。这个成长时期的新舞蹈,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多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一瞬,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在血与火的锻炼中成长起来的,同时,它又是中国新舞蹈艺术日后繁荣发展的根基。

  • 标签: 《中国解放战争时期舞蹈史》 刘云 舞蹈艺术创作 戴爱莲 现代派舞蹈 人文精神
  • 简介:“广场舞”是当下最受舆论关注的文化现象之一。它的出现反映了艺术生活化的发展趋势,生动诠释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论断。“广场舞”具有强烈的“伴生性”,它是社会文化变化的产物,而非舞蹈艺术内部逻辑演化的结果。作为中国社会发展总体性特征在舞蹈艺术中的呈现,以及当代中国民众以艺术的方式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回应,“广场舞”的确立表明舞蹈或文艺与社会的互动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场舞是中国舞蹈的最新篇章。

  • 标签: 广场舞 中国舞蹈史 现代化 伴生性
  • 简介:北京舞蹈学院50周年院庆是舞院成长.发展跨越了半个世纪的大喜之庆.它不仅是所有舞院人欢庆的节日.也是宣扬团结、奋斗、勤奋、奉献的舞院精神和展开学术交流与对话,促进学院未来发展的大好机遇。中国典舞学科在庆典活动中推出新创晚会《如此多娇》、孙颖教授古典舞作品晚会《寻根述祖谱华风》、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北京舞蹈学院 孙颖 作品 进取 诞生
  • 简介:'留白'是以'空白'为载体进而渲染出美的意境的一种艺术手法。在文学、音乐上多有'不着一字而形神俱备''无声胜有声'的艺术追求;国画中也常用一些空白来营造出水、云雾、风等意象空间,这种技法比直接用颜色来渲染表达更含蓄内敛,予人以想象的余地;在书法中,更是讲究'疏密',字的结构和通篇布局一定要有疏有密,才能打破平板、划一.

  • 标签: 古典舞 于无声处
  • 简介:因求知、创作所需.在我当演员时.就曾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听过中国舞蹈系列讲座(孙景琛、董锡玖、王克芬等分别授课)。此后.文化艺术出版社以讲稿为基础——以断代为基本构架.分册出版了中国舞蹈。它成为我经常学习、翻阅的书籍.那时.对研究舞蹈之艰辛还只是“局外人”的体会。

  • 标签: 《中国舞蹈发展史》 修订本 治学精神 王克芬 民族文化
  • 简介:古典舞的发忆根在传统之中,并以传统为依据。针对中国典舞功能训练和风格训练脱离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典舞身韵中主干动作云肩转腰的剥离,从探寻其原型入手,为基训的再发展找到一个传统支点,在第一层剥离中,阐述了身韵与戏曲舞蹈的关系:身韵是以戏曲舞蹈为依据发展而来,随后对戏曲舞蹈进行剥离,论述了戏曲舞蹈与武术的关系:武术滋养戏曲舞蹈,它的发展是以武术为依据。经过这二层剥离在最后结论部分,叙述中国

  • 标签: 风格训练 功能训练 再发展 武术 中国 古典舞
  • 简介:张爱玲在《谈跳舞》中写道:“中国是没有跳舞的国家。从前大概是有过的,在古装话剧、电影里看到,是把雍容揖让的两个大袖子徐徐伸出去,向左比一比,向右比一比,可是实在年代久远,大垂手、小垂手究竟是怎样的步骤,无法考究了,凭空也揣拟不出来。”可见古时自居易笔下描写的“小垂手后柳无力,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教学研究 舞蹈编导 身韵 张爱玲 自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