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4 个结果
  • 简介:唐代鸿胪井石刻是唐朝与渤海国地方政权关系的实物史料,具有很高的价值.然而,长期以来,记载与论述该石刻正文的文字及石刻的式样、拓片的版本、鸿胪卿之名等方面多有错误,以致以讹传讹.本文重新作了考证,以恢复其真实面目.

  • 标签: 崔訢 靺鞨 鸿胪井 石刻
  • 简介:刘安是汉武帝时期最具有文才和学识的诸侯王,也是当时最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文化集团的领袖。古代典籍从《别录》、《汉书》到《四库全书总目》,官私书目著录的刘安及宾客的著述,以及后人伪托的作品,其书目共计49种。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辨甄别,除去同书异名15种和后人伪托的11种,比较可信的著述约22种。本文分为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两部分,就其名称、卷数在历代的流变存佚状况进行辨析,较为清晰地反映刘安及其淮南宾客的有关著述在传世中的变化情况。

  • 标签: 西汉初期 淮南王 刘安 文士集团 著述考述
  • 简介:南朝(刘)宋时(约438)闽中就有书肆萌芽,但由于时代久远,已无法可考建本出现的具体时间,一般认为建本的历史从唐末五代(915前后)闽中刻书起至清王朝覆亡(1911),共千载。其间,历经唐代书肆荟萃、五代刻书崛起、两宋兴盛、元代的持续发展、明代再攀高峰、清代衰而复盛的过程,福建书业一直是全国中心之一。现将建本千载历史的发展轨迹于次。

  • 标签: 建本 发展轨迹 中国 福建 版本研究 刻书业
  • 简介:关于罗马赋税,拉丁文税目较为清楚,现代学者的英文解释多有歧义,译为中文更不确切.罗马"赋税名目"是否繁多,这涉及到税种分类知识,现代学者恰恰把问题搞复杂了.事实上,古罗马的固定税与临时税、常规征收与附加税、主要税项与次要税项之间比较容易区分.运用现代税收学的方法研究古罗马的税种分类,应使其更明晰,而不应使其更含糊.

  • 标签: 古罗马 罗马帝国 赋税 税种 经济制度史
  • 简介:<正>凉州(今甘肃武威)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地处河西走廓东部,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所谓凉州,因地处西北,气候寒凉而得名。凉州治所最初不在今武威,而在陇县(今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境内)。三国时,武威方为凉州治所。从那时起,凉州便成为河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凉州白塔,指凉州白塔寺之白塔,亦称百塔寺、幻化寺,是武威历史上的名寺之一,与海藏寺、金塔寺、莲花寺并称为凉州四

  • 标签: 凉州 白塔 碑文 八思巴 甘肃省 西藏
  • 简介:<正>著名明清史专家谢国桢先生曾经指出:“明末清初的诗文集,未刊的很多.寂寞无闻未经人注意者,还不在少数”.死于清初康熙二年(1663)庄史案的学者张隽就是其中一位.张隽生平事迹零星琐碎、散见各书,著述亦多为抄本,有些已经佚失,故其人其文鲜为人知.本文则辑录有关记载,略加考释,将其生平与著述缀集成篇,不至使一代学人湮没无闻.张隽字非仲,一字文通,别号西庐,人称“非翁”.世居吴江洚溪.“少即颖悟,弱冠即见赏于元璐倪公,目为大器.一时名贤如杨维斗、章拙生辈皆订道义交”.顺治末,应吴兴南浔庄氏之聘,参与删定纂削明史,稿成付梓.因书中多指斥清廷语,案发就逮,“被戮于杭之弼教坊”.

  • 标签: 述考 文集 吴兴 文儒 抄本 吴江
  • 简介:位于贵阳市开阳县永丰布依族苗族乡的马头寨古建筑群,是布依族文化与汉文化互相交融的典型,也是水东宋氏土司统治黔中布依族聚居杂居区达千余年的历史见证。本文通过对马头寨直接有关的几处重要历史文化遗迹的考察、研究,力图挖掘马头寨深刻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 标签: 马头寨 底窝紫江总管府 宋阿重墓 宋德茂墓 宋万化墓 朝阳寺兴隆寺
  • 简介: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又字朴存,湖南湘阴人,早年自号"湖上农人",道光举人.咸丰十年(1860)率湘军赴江西、皖南军镇压太平军.同治元年(1862)任浙江巡抚,次年升任闽浙总督.同治四年(1865)节制赣、粤、闽三省军务,镇压太平军.同治五年(1866)调任陕甘总督,次年镇压回民起义和捻军.光绪元年(1875)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军讨伐阿古柏,收复新疆.光绪七年(1881)任军机大臣,调任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病逝于福州.光绪皇帝赐谥号为"文襄".

  • 标签: 同治元年 回民起义 太平军 左宗棠 总督 咸丰
  • 简介:<正>宋氏家族,在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中国政治前后长达半个多世纪。上海孙中山故居现珍藏着一幅宋氏全家照(见封三),此照片是所知现存的唯一的一幅宋氏全家照。但此照片既无说明,亦无确切的年代,现我们根据有关资料,试探讨一下此照片的年代问题。这张照片上共有八人,分别是父亲宋嘉树、母亲倪桂珍,以及他们的六个子女,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和宋子安。宋嘉树,字耀如,海南省文昌县人。早年参加

  • 标签: 宋庆龄 所知 三姐妹 孙中山 故居 母亲
  • 简介:马新贻宦迹哈正利清末四大疑案中,“刺马”一案曾令朝野轰动,一度传闻天下,众说纷纭。正史有载且不说,就连《清代野记》、《春冰室野乘》、《庸庵笔记》、《越漫堂记》、《骨董琐记全篇》、《归庐谈往录》、《清稗类钞》及《近代中国秘史》诸野史中都有记录。在案...

  • 标签: 宦迹 《清史稿》 按察使 清代回族 安徽 《回族研究》
  • 简介:苏轼三过秀州报本禅院访乡僧文长老一事,是嘉兴文化史上传诵近千年的佳话,历代嘉兴地方志及新编《嘉兴市志》都予收录。为使这则轶事史料更加翔实,笔者特进行一番再考证,现分述于后:

  • 标签: 苏轼 文长老 嘉兴市 访问时间 历史考证
  • 简介:<正>关于皎然早年的事迹,一向被忽略,这里,仅就其出家时间,出家以前在庐山生活的情况略作一番考查,以弥补皎然生平研究之不足,并为深入研究其诗学思想及创作提供方便。史乘最早记载皎然出家事迹的,是中唐僧人福琳所撰写的《皎然传》(见《全唐文》十册第九一九卷)传云:“(皎然)幼负异才,性与道合,初脱羁绊,渐加削染,登戒于灵隐戒坛守直律师边,听毗尼道,特所留心。”这一记载,对皎然何时出家,何故出家均显疏。按皎然《早春书怀寄李少府仲宣》诗云:”早年初问法,因悟目中花。忽值胡雏起,芟荑若乱麻。脱身投彼岸,吊影念生涯。”诗的序文说:”昔岁,属狂寇陷没江左,亲故离散,永望枌梓,不觉伤怀。”知其出家与一场动乱有关。皎然一生遭遇的社会动乱,较大的有三次,即安史之乱、江浙刘展之乱、台州袁晁起义。这三次动乱的时间都相隔较近,其中刘展之乱直接导致了皎然的出

  • 标签: 皎然 略考 庐山 戒坛 安史之乱 袁晁起义
  • 简介: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雍正即位,随后为了维护他的统治地位巩固皇权,兴起了一系列的大案,其中之一就是年羹尧案.

  • 标签: 年羹尧 雍正 皇权 考略 康熙 兴起
  • 简介:一位著名作家于晚年自焚己著,在中西文学史上首属鲜见罕闻。清初诗人周亮工即为其一。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一字减斋,号标园。明崇债十三年(164O)进士,曾任莱州府潍县令,浙江道试御史。顺治二年(1645)降清,官至户、吏两部侍郎。

  • 标签: 周亮工 社会风习 道德标准 前后七子 墓志铭 人生理想
  • 简介:刘逢禄生年及著作陈鹏鸣(一)刘逢禄为常州学派健将,其生年,据其子刘承宽于《先府君行述》(载《刘礼部集》附录)里所说,刘逢禄"生于乾隆四十年六月十二日成时,卒于道光九年八月十六日未时,享年五十有四。"①而李兆洛《礼部刘君传》(载缪茎孙辑《续碑传集》...

  • 标签: 刘逢禄 李兆洛 皇清经解 丙申年 魏源 礼部
  • 简介:《楹书隅录》著录宋元校钞二百六十九种,但由于作者杨绍和极少利用刻工、讳字等方法鉴定版本,因而失误之处不少。本文据版式、刻工、讳字、序跋等,以知见为准,共苋集到九种误定版本。

  • 标签: 《楹书隅录》 鉴定 刻工 讳字 版本
  • 简介: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後期一种重要的选官制度。它起於隋,成於唐,至宋而一变。在此转变过程中,介於唐宋之际,与北方五代相对峙而存在的南方十国实为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环。具体考查此时期南方诸邦的科举制度,

  • 标签: 十国 科举制度 中国 历史研究 选官制度 设立时间
  • 简介:<正>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615年组建满洲八旗之前,是否有过一个四旗的发展阶段?目前史学界见解不一。有的先生主张:1615年八旗(即八固山)建立之前,并无黄、红、蓝、白四旗(即四固山);也有的先生仍认为八旗之前建过四旗。我同意在八旗之前建过四旗(即四固山)之说,但在四旗建立的时间、方式等具体问题的分析上,又与持同一观点的先生有所不同。本文拟略述管见,参加讨论。

  • 标签: 固山 牛录 八旗 努尔哈赤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 满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