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型青光眼(PACG)效果。方法对照组、观察组各纳入患者47例,前者以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前房深度高于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房角开放率78.72%高于对照组5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0.59±0.24)分、并发4例,对照组则为(0.53±0.20)、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PACG疗效较好,相较于小梁切除术,虽改善视力效果无明显优势,但改善前房深度更好,且少见严重并发症。

  • 标签: 青光眼 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激光虹膜周切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有效性、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共以激光虹膜周切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型青光眼临床前期299例,按要求复查,分析前房深度(anteriorchamberdepth,ACD)、前房容积(anteriorchambervolume,ACV)、前房夹角(anteriorchamberangle,ACA)、眼压、视力变化,统计并发症发生例。结果ADC、ACV、眼压,术前、术后1日、术后1周、术后28日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日、术后1周、术后28日,ACD、ACV高于术前,眼压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内炎症反应发生率8.36%、一过性高眼压90.97%。结论激光虹膜周切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前房深度,但并不能改善视力,也存在相关并发症。

  • 标签: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激光虹膜周切术 前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型青光眼(PACG)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63眼白内障合并闭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慢性闭型青光眼49眼,急性闭型青光眼14眼。所有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变化、术后用药情况及并发症,分析该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1)术前平均眼压24.7±4.5mmhg,术后随访末期眼压13.6±2.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平均前房深度(ACD)1.69±0.07mm,术后1moACD3.06±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视力范围指数/眼前30cm~0.5,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两行者57眼,5眼视力较术前提高一行,另1眼视力与术前持平;(4)术后房角粘连较术前明显减轻,房角开放程度较术前明显增大。(5)术中均无发生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术后发生轻中度角膜水肿者7眼,经保药物守治疗1~3天后均恢复。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降低闭型青光眼的眼压水平,显著开放周边房角,加深中央前房,是治疗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术 闭角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2014年期间收治的37例(45眼)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在0.5%爱尔凯因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归性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所有患者均很好地配合表面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无患者更换麻醉方式,在术后3~24月的随访过程中,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的视力均有显著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眼压由术前(31.5±4.3)mmHg恢复至(13.1±5.2)mmHg,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结论于爱尔凯因表面麻醉下行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术 小梁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以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的指导作用。方法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60眼,均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术前UBM检查结果分组。按术前房角关闭粘连范围分组,A组6眼,房角关闭粘连≤1/2周,B组24眼,1/2周<房角关闭粘连≤3/4周,C组30眼,房角关闭粘连≥3/4周。术前及术后1月常规行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以及UBM检查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结构变化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大部分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不同程度地提高,前房加深,房角不同程度地重新开放。术后A组眼压较术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B和C组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中B组1眼,C组8眼于术后2周内眼压再次升高,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或行滤过手术后降至正常范围。结论UBM证实房角关闭粘连范围≤3/4周的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单纯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有良好效果,房角关闭粘连范围>3/4时术后易出现青光眼复发。UBM检查有助于术前选择手术方式及术后预测远期疗效。

  • 标签: 超声生物显微镜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眼前节测量了解急性闭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的有效性。方法选取128例140眼急性闭型青光眼病人通过UBM测量术前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睫状突距离、虹膜厚度、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结果术前与术后比较,中央前房深度、小梁网睫状突距离、虹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房角开放距离、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闭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有效、安全的,在充分药物治疗后,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UBM检查在急性闭型青光眼诊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超声生物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份到2015年2月份接收的闭型青光眼患者30例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观察和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最佳矫正视力变化比较上,治疗后优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前房深度比较上,治疗前比治疗后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眼压比较上,治疗后比治疗前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情况上,7例患者出现角膜轻度水肿,2例患者瞳孔散大,1例患者虹膜萎缩。结论对闭型青光眼患者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宽度等,值得普及。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来治疗闭型青光眼。方法选取120例白内障合并闭型青光眼的患者,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参照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对参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0%,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对于闭型青光眼的治疗具有很好的效果,应该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

  • 标签: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 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闭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闭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 联合房角分离术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临床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与慢性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9例(29眼),慢性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8例(26眼),予以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手术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5-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明显降低,达到正常范围(P<0.05),术后视力明显提高(P<0.05),急性闭型青光眼组的术后并发症较慢性组增高。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与慢性闭型青光眼同样有效。

  • 标签: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在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6例原发性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病例根据UBM检查按术前房角关闭粘连范围分3组,术前全身或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后施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房角开放情况、眼压、中央前房深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此类患者术前进行UBM检查,可以依据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方式,术后可通过UBM检查预计远期疗效,UBM检查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项技术操作安全,结果满意,且易于推广。

  • 标签: 青光眼,闭角型 超声生物显微镜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x-PRESS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原发性开型青光眼患者62例(74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植入Ex-PRESS引流器,30例35眼)和对照组(小梁切除术,32例39眼),于术后ld、lw、1m、3m、6m记录两组的眼压、抗青光眼药物数量、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m眼压分别为17.5±1.1mmHg和17.9±1.2mmHg,抗青光眼药物数量分别为0.3±0.6和0.4±0.7,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0.0%和76.7%,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m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0%和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x-PRESS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型青光眼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Ex-PRESS植入术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对脊柱骨折患者Frankel分级、Cobb及椎管侵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把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IFV方案(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Frankel分级、Cobb及椎管侵占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4.1%,对照组治疗优良率70.59%,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rankel分级明显优于治疗前,观察组伤椎前高压缩比明显大于治疗前,大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椎管侵占率明显小于治疗前,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应用IFV方案治疗疗效理想,明显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Frankel分级,降低了Cobb与椎管侵占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Frankel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颌整形术中去咬肌和不去咬肌两种术式对下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进行下颌肥大手术治疗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去咬肌组和不去咬肌组,其中去除咬肌12例,不去咬肌13例。对两种手术形式对下颌运动功能进行比较分析。

  • 标签: 下颌角整形 去咬肌 不去咬肌 下颌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2例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其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眼压以及中央前房深度。结果经过治疗,术后患者的视力和中央前房深度均比术前高,眼压低于术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型青光眼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和中央前方深度,降低眼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乳化吸除 房角分离 白内障合并急性原发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两组,实验组40例,40眼,常规组40例,40眼。其中常规组采用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实验组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眼压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闭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改善了患者视力情况,应用价值较高,可值得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超声乳化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