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94老年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方位的护理。结果两组在护理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护理后总满意例数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过程中,实施全方位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骨科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出血微创术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进行探析。方法将我科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预防性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结果对照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33.33%)明显高于观察组(4.44%),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进行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可达到预防静脉血栓的产生,降低由此引发并发率的目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脑出血 微创术 预防护理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本文目的在于通过护理干预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其对下肢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研究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临床价值,从而保障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研究方法是对104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对照与观察,将104例病患随机平均分配到不同组别,分别是A组与B组,A组病患采用的护理模式是传统的常规骨折术后护理,而B组将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开展护理工作。研究结果表明B组所进行的护理干预,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预防重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其发病人数明显小于A组,同时术后护理服务所获得的满意度也比A组相对较高。研究总结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病患产生深静脉血栓病症的临床价值相对较高。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预防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对预防妇产科术后下肢深V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600例为观察组,并以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收的6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增加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患者术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方案,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发生率,同时对促进患者尽早恢复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临床护理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预防 深V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我院需要使用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需要实施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时,使用护理干预的手段能明显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有着极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妇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服务对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6年8月间本科室接收的行剖宫产分娩的60例产妇进行研究,参考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产妇随机分成2组参照组共有30例,提供常规产科护理服务;观察组共有30例,在参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早期护理干预服务。详细记录2组产妇术后10d内下肢疼痛及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10d内的下肢疼痛及肿胀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均较参照组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的肺栓塞发生率较参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服务有助于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早期护理干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试验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治疗分析,探究丁苯酚对于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按照双肾双夹法建立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模型(RHRSP)。随机将100例大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50例、对照组46例,另外选取4例作为假手术组进行观察。试验组采用丁苯酚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理氯化钠溶液进行治疗。对于治疗组MCAO的患者闭塞从d1开始进行丁苯酚给药治疗9d。每天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并采用评分制进行打分。对d10处患者进行大脑检测,经过TTC进行常规的病理检查,观察治疗后患者脑部血栓梗死灶发生的微血管变化。结果通过对患者大脑取样进行观察后发现,治疗组(1-5d)患者的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如d3组患者得分(18.62±0.25)分,而对照组得分(15.25±0.26)分,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梗死面积为(6.85±2.21)mm2,而对照组为(9.12±1.95)mm2。治疗组血栓局部出现变小趋势,而梗死灶周围的微血管均出现明显的增生现象,梗死灶内的出血发生率减小,效果均好于对照组。结论丁苯酚对于实验性动脉血栓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以对病灶部位的梗死面积进行减小,有利与脑神经的恢复。

  • 标签: 丁苯酚治疗 动脉血栓 脑梗死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对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2月~2016年02月在我院180例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护理干预效果。结果通过早期护理干预,18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在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发病率为3.33%,经早期发现,积极治疗护理,痊愈出院。结论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早期采用基本预防和物理预防或基本预防和药物预防的方法进行干预,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妇科盆腔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早期系统的活动方案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2年来接收的102例脑出血术后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出血术后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中另外实施早期系统性活动方案,以锻炼患者下肢肌肉为主,并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DVT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静脉血流流峰速度以及平均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另外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期间DVT发生率仅占1.9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3%,上述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给予早期活动锻炼,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其他并发症出现,对促进病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早期活动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普外科收治的18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分别给予经抗凝、祛聚、溶栓或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治愈14例,其中经介入股静脉腔内治疗2例,明显好转患者4例。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普外科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医务人员应熟悉掌握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做好准确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

  • 标签: 普外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弹力袜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方法将1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0例。实验组在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选择合适型号弹力袜,术后开始使用直至患者下地活动;对照组采用单纯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嘱患者抬高患肢,加强功能锻炼。术后一周行彩色多普勒超生检查,了解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80例患者有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对照组80例患者有14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弹力袜能有效预防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弹力袜 髋关节置换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络弹力袜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到2015年12月所收治的进行妇科盆腔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其分为两组,把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的组别定义为对照组,把在常规监狱的基础上让患者穿经络弹力袜的祖辈定义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7例患者出现下肢轻度疼痛肿胀,1例出现下肢感觉迟钝;实验组1例出现下肢胀痛感,无过敏等不适症状发生。结论经络弹力袜在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上效果明显,相关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其的应用。

  • 标签: 经络弹力袜 妇科盆腔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索护理干预在行颅脑手术治疗后昏迷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并观察其在预防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间我院接诊的行颅脑手术治疗后昏迷的20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包含100例患者。对照组10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10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下肢肿胀、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颅脑手术治疗后昏迷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9月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均未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并发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有效应用,不但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且可明显改善患者各血液流变学指标。

  • 标签: 血塞通注射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03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主要说明对象,根据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梁组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仅有1例(1.96%)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血栓发生率为13.46%,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具有重要推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常出现多脏器功能损伤和迁徙性脓肿。我院诊治了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患儿,现将其临床表现、诊治经过报告并文献复习如下。

  • 标签: 脓毒症 金黄色葡萄球菌 深静脉血栓形成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手术取栓加药物溶栓与单纯药物溶栓治疗急性髂股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髂股型下肢深静脉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取栓组与溶栓组;手术取栓组50例,其中合并髂总静脉狭窄或闭塞的50例,选择手术或介入治疗,术后给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采取药物溶栓抗凝治疗50例,仪给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治疗后1个月,手术取栓组治愈率65.4%(31/50,双下肢周径差手术组由(4.6±1.6)cm下降为(0.6±0.3)cm;溶栓组治愈率56%(28/50);双下肢周径差由(4.0±1.9)em下降为(1.8±1.3)em。平均随访(27±12)个月,随访率65.5%,治疗后12个月,双下肢周径差手术组下降为(O.4±0.3)cm,溶栓组下降为(0.9±0.7)cm,手术组治愈率66%(33/50),溶栓组治愈率56%(28/50);手术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发生率低于溶栓组(P<0.05),手术组的静脉瓣功能异常的发牛率低于溶栓组(P<0.05)。结论急性髂股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取栓加溶栓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溶栓。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疗法 血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足泵在预防脊柱侧弯矫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方法将65例脊柱侧弯患者随机分为足泵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30例),在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的基础上,足泵治疗组术后第一天起使用足泵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按摩治疗,观察两种患者术后血浆D-二聚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足泵治疗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降低(P<0.01),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动静脉足泵能有效预防脊柱侧弯矫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对提高该类手术病人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脊柱侧弯矫形术 动静脉足泵 D-二聚体 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