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某院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ICU)鲍曼不动杆菌克隆传播特点及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有效防控鲍曼不动杆菌的传播。方法对40株分离自RICU住院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同源性及聚类分析,比较并确定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同时对其耐药性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株鲍曼不动杆菌分为A-K11种基因型,主要流行株为A、B、E型。耐药率最低的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70.00%),其次是左氧氟沙星(77.50%)。40例感染者的平均年龄为67岁,平均住院时间41d,12例感染者经治疗无效死亡。感染A型及E型菌株患者在各自住院时间上均存在交叉;而感染B型菌株的患者,后6例与前6例并无住院时间上的交叉。结论该组R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流行株为A、B、E基因型,耐药率高;感染者平均年龄较高,住院时间长。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对医疗环境和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对减少鲍曼不动杆菌的传播至关重要。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同源性 医院感染 多重耐药 脉冲场凝胶电泳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序贯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消化内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1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对照组进行三联疗法,研究组进行序贯疗法。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4周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92例,总有效率96.84%,对照组总有效82例,总有效率86.32%,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研究组Hp根除率93.68%,对照组Hp根除率78.95%,研究组H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6例,发生率6.3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16例,发生率16.84%,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序贯法治疗幽门杆螺菌阳性胃溃疡,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三联疗法,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序贯法 幽门螺杆菌阳性 胃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病理组织学特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胃癌手术患者的Hp感染情况和胃癌病理组织学特征,14C呼气试验或组织块快速脲酶法检测Hp。结果240例胃癌患者中,Hp阳性120例,Hp阴性120例。高-中分化的管状腺癌Hp感染率为66.0%,高于中-低及低分化腺癌Hp感染率43.8%(P<0.05);肠型胃癌的Hp感染率为62.3%,高于弥漫型的为35.5%(P<0.05)。Borrmann不同分型以及肿瘤生长位置的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p感染可能与胃癌管状腺癌高中分化及肠型胃癌发生密切有关。

  • 标签: 胃癌 幽门螺杆菌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关系。方法研究来自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接诊的180例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患者,通过做14C尿素呼吸实验检测来对其Hp感染情况做观察。结果在14C尿素呼吸实验检测Hp感染阳性率情况上,慢性浅表性胃炎为64%,慢性萎缩性胃炎为86.21%,慢性糜烂性胃炎为78.95%,胆汁反流胃炎为39.29%,十二指肠溃疡为76.32%,胃溃疡为86.84%。结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密切联系,对Hp的清除治疗可以有效地提升疾病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68例分枝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了实验室分枝杆菌培养工作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提高培养的阳性率的方法。方法就我院2012年11月结核病实验室成立到2015年6月期间对6000多例就诊者的痰标本所做的痰涂片抗酸染色(萋尼氏法)显微镜检查,选取其中268例涂阳患者(包括初发患者、初治失败者、及大于5个月复发者,不包括其它时间段涂阳的随访者)进行罗氏培养。结果初发培阳率为96.7%,污染率为1.86%,复发培阳率为73.3%,污染率为0。结论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工作是为诊断结核病提供依据与参考的重要环节,对于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痰涂片 抗酸染色阳性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工作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某院近几年来分离培养的鲍氏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为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使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20%,氨曲南几乎完全耐药,其余均介于60%~80%。结论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且有多重耐药性,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药。

  • 标签: 鲍氏不动杆菌 抗生素 耐药性变迁 多重耐药
  • 简介:摘要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以及慢性胃炎的致病菌,幽门螺杆菌感染现已成为世界性问题,研究该病菌感染对于预防和转归胃肠疾病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的基础上,对该病菌感染的研究现状进行概括,并重点总结了对其治疗的进展和发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杆菌联合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搜集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老年性阴道炎58例,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治疗时仅应用甲硝唑;实验组29例,治疗时联合应用甲硝唑、乳杆菌。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相比,实验组较高(P<0.05),复发率较低(P<0.05),差异显著。结论乳杆菌联合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性阴道炎 乳杆菌 甲硝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分析胃镜检查患者中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为临床诊疗和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通过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的病人6560例,统计6个年龄段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和不同性别幽门旋杆菌感染状况。结果本次检测患者总感染率为32.89%,不同年龄组感染率有差异,总体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不同性别组,男性感染率为36.32%,女性感染率为32.91%;而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感染率亦不同,其中感染率最高的是复合性溃疡(92.78%),最低的是胃癌(67.86%),其阳性率均高于67%,平均71.12%。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随着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男性的感染率高于女性,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病、胃癌等胃、十二指肠疾患关系密切,须重视幽门螺杆菌的预防工作。

  • 标签: 13C尿素呼气试验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慢性胃炎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即时痰、晨痰以及夜痰进行抗酸杆菌检测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讨论,试图促使临床医师以及患者更加重视送检的痰标本实际质量。方法随机择取我疾控中心在2010年3月到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疑似肺结核的患者1000例,取其即时痰、晨痰以及夜痰样本,展开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杆菌的涂片检测,对其镜检的结果展开系统的分析和记录。结果经过镜检之后,不同的痰涂片检测出的抗酸杆菌概率按照顺序排列为即时痰<夜痰<晨痰。结论在临床当中,必须要加强对涂片检测呈现阳性的结核病人发现概率,可以很好地提升对患有肺结核的患者进行治疗以及护理干预的及时性,而在对肺结核病人的发现过程中,抗酸杆菌镜检的方法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方式,其中痰标本实际质量非常重要。

  • 标签: 痰涂片 抗酸杆菌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素14C呼气试验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检测方法及重要作用,及时治疗和健康指导是预防和根除Hp感染的关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577名消化道疾病病员进行14C呼气试验检测。结果Hp阳性214名,阳性率为37.1%;男性阳性率114例占53.3%,女性阳性率为100例占46.7%,显示Hp感染率与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429>0.05);41~70岁年龄段Hp感染率较高,不同年龄段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素14C呼气试验无痛苦、无创伤,无交叉感染,简便快捷,安全准确,是诊断HP感染的前提,Hp感染普遍不容忽视,Hp感染与性别无关,及时治疗、健康教育对策处理,预防和根除Hp感染非常必要。

  • 标签: 14C呼气试验 幽门螺杆菌 研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药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临床疗效,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慢性胃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结果治疗组60例患者治愈33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60例患者治愈25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84.4%,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可改善患者服药期间不适反应。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镜下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胃镜下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对比患者入院前使用解痉药物、扩张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15例患者在胃镜下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后患者之前存在的烧心、胸痛、反食、恶心呕吐以及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均有好转,只有1例患者存在反食、2例患者存在吞咽困难的症状,患者在治疗前后出现临床症状的具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有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3.3%。结论胃镜下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方便、微创,还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在注射时把握好注射角度、深度以及注射量可以极大的降低复发率。

  • 标签: 胃镜 A型肉毒杆菌毒素 贲门失弛缓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者根治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0例Hp感染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5例,2组常规给予三联药物疗法,干预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干预组Hp清除率95.38%,对照组81.5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良好的系统护理干预是Hp治疗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

  • 标签: 系统护理 幽门螺杆菌 感染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疏肝清热利湿法对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86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铋剂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幽门螺杆菌疏肝清热利湿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4.42%,对比两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传统的铋剂治疗相比,疏肝清热利湿法对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更高,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药物对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病的治疗效。方法选择在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d、斯伏丝0.2/片,每次2片,每日2次;替硝唑胶囊0.5/片,每次1片,每日1次;盐酸莫西沙星片400mg/片,每次1片,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d、斯伏丝0.2/片,每次2片,每日2次;替硝唑胶囊0.5/片,每次1片,每日1次;阿莫西林胶囊250mg/粒.每次两粒,每日2次。结果莫西沙星治疗组经过两周治疗后,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为阴性的患者为39例,占到92.86%,显著高于阿莫西林治疗组的80.95%,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病的首选药物,其治疗效果优于阿莫西林。

  • 标签: 莫西沙星 阿莫西林 幽门螺旋杆菌 胃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的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法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年3月-2014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观察组进行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联合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无其他相关药物联用,疗程为7d,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缩短患者腹痛消失时间、提高溃疡愈合效果以及提高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方面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与采用奥美拉唑治疗相比,雷贝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消化性溃疡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