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肌谱对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本院86例VMC患儿与对照组86例健康儿童进行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LDH)、α-羟丁酸脱氢(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CK-MB)测定(均采用法),对心肌谱动态水平测定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儿童的AST、LDH、α-HBDH、CK、CK-MB的心肌谱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心肌谱对VMC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是VMC诊断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心肌炎 病毒性 儿童 心肌酶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衰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和心肌的变化。方法心衰组及对照组患者均于基础状态抽取静脉血,同时进行cTnT床旁定量及心肌检测。结果CHF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心功能Ⅳ级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心功能Ⅲ级组(P<0.01)。结论cTnT值的高低对判断CHF患者病情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肌钙蛋白T 肌酸激酶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淀粉、脂肪配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里的价值与应用。方法选取健康的体检者、重型的胰腺炎患者、轻型的胰腺炎患者当作此次的A组(轻型)、B组(重型)、对照组(健康),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脂肪以及淀粉的含量,对体征缓解的情况以及临床症状进行观察。结果A组和B组的C反应蛋白、脂肪以及淀粉的含量都比对照组高,而B组又比A组高(p<0.05);三种指标所联合的检测在准确度、特异性以及灵敏性上都高于一种指标的检测或者是两种指标的检测(p<0.05);B组不良反应的时间也比A组长(p<0.01)。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脂肪以及淀粉配合检测可以让急性胰腺炎诊断的准确度、特异性、灵敏性提高,并且C反应蛋白的含量可准确的判断病情。

  • 标签: C反应蛋白 脂肪酶 淀粉酶 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肝(CHB)和乙肝后肝硬化(LC)患者血清胆碱酯(ChE)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人Ⅲ型前胶原(HPCⅢ)和Ⅳ型胶原(ⅣC)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CX5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33例CHB和87例LC患者血清ChE,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HA、HPCⅢ、ⅣC水平,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CHB轻度、中度、重度和LCA级、B级、C级患者,血清ChE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病程进展,变化趋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ChE活性与HA、HPCⅢ、ⅣC水平均呈负相关。结论血清ChE与HA、HPCⅢ、ⅣC水平的变化,在CHB患者肝实质慢性病变和隐匿纤维化监测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胆碱酯酶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5'-核苷酸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60例健康对照者,48例肝癌患者、56例肝炎患者、55例胆结石症患者、17例结肠癌患者、21例胃癌患者的血清5'-核苷酸水平,结果肝癌患者,胆结石患者,肝炎患者、结肠癌患者的5'-核苷酸明显高于健康人平均水平,而胃癌患血清5'-核苷酸显著低于健康人的平均水平,其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5'-核苷酸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清 5'-核苷酸酶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AFU检测对胆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法检测胆管癌患者、非恶性肿瘤胆管疾患者及正常对照血清AFU的活性,并对3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恶性肿瘤胆管疾患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时,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胆管癌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AFU的水平与胆管癌有着密切关系,为胆管癌的诊断提供了又一项有价值检测的指标。

  • 标签: 胆管癌 &alpha -L岩藻糖苷酶(AFU) 血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生化分析仪的检测系统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探讨不同仪器间血清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参考NCCLS指南文件EP9-A,以CobasC501作为目标检测系统(X),ModularP生化分析仪为待评系统(Y),对尿素氮(BUN)、血糖(GLU)、乳酸脱氢(LDH)、肌酸激酶(CK)进行检测,计算两个系统的相对偏差(%SE),以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允许误差范围的1/2为标准,进行系统间的比较试验,判断其可比性。结果BUN、GLU、LDH、CK两系统间误差小于CLIA’88规定的允许误差的1/2,各检测项目在两仪器间的测量结果具有可比性,两系统间的系统误差能为临床所接受。结论两检测系统4种测定结果之间具有可比性,能满足临床需求。

  • 标签:
  • 简介:动态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2(MMP-2)水平与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并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 标签: 脑梗死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高热导致热性惊厥(FC)患儿血清脑型肌酸激酶同工(CK-B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NSE)水平的变化,了解单纯性热性惊厥(SFC)与复杂性热性惊厥(CFC)发作后脑损伤的情况。方法分别采用比色法及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对32例SFC、20例CFC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CK-BB和NSE含量进行测定。结果SFC组CK-BB和NSE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FC组与正常对照组和SF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血清CK-BB和NSE能较全面反映FC后脑损伤的程度。SFC发作后血清CK-BB和NSE的正常水平不能排除脑神经元损伤,CFC后有明显脑神经元损伤。

  • 标签: 热性惊厥 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脑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肌酸肌同工(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测定对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窒息组48例(轻度窒息28例、重度窒息20例)、对照组20例,生后1、5、10d测定血清CK-MB和cTnI水平.结果窒息组生后1d血清CK-MB和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重度窒息组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均<0.01),治疗后呈逐渐下降.生后5d血清CK-MB对心肌损伤诊断的敏感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TnI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K-MB和cTnI均可用于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但cTnI窗口期更长,更具有特异性,更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窒息新生儿 心肌损伤 肌酸肌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患者的血清心肌谱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38例SAH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在本院门诊部进行体检且检查结果为健康的38名调查对象为对照组,对两组调查对象进行血清心肌谱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调查对象的检查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乳酸脱氢(lacticdehydrogenase,LDH)、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transaminase,AST)及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phosphokinase,CK)[(181.4±7.6)、(27.4±4.3)、(63.2±10.0)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5.6±4.3)、(21.4±0.7)、(38.0±2.6)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54、8.490、15.034,均P〈0.05)。结论SAH对人体心脏损害的程度较大,患者的血清心肌谱会发生较大变化,有效分析SAH患者血清心肌谱的变化,对于患者后续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清心肌酶谱 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血液成分的使用趋势,总结成分输血的经验,不断提高紧缺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和有效治疗率。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输血科发放的所有血液(包括全血、悬浮少白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机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粒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我院临床用血量总计104479U,成分输血使用率达到了99.18%(103621/104479),虽然各年度之间差别不大(均P>0.05),但仍有逐年上升趋势。成分血的输注以悬浮少白红细胞和血浆为主(分别占48.10%和35.06%),全血的使用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血小板和冷沉淀的使用有逐年上升趋势,没有使用过粒细胞。结论成分输血能提高治疗效果,节约血液资源,降低输血反应,减少和避免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

  • 标签: 成分输血 红细胞 血浆 血小板 冷沉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大、小三阳患者中血清5′-核苷酸活性(5′-NT)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确定乙肝大、小三阳模式,并进行血清5′-NT(5′-核苷酸活性(活性在AU2700生化分析仪检测)检测分析。结果大三阳模式中136例有81例5′-NT活性↑,阳性率为59.6%;小三阳模式中159例,5′-NT活性↑62例,阳性率为39.0%。结论5′-核苷酸在乙型肝炎大、小三阳患者中可作为有价值的诊断指标之一。

  • 标签: 乙型肝炎 大三阳 小三阳 5&prime -核苷酸酶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血清胆碱酯(ChE)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PIH患者血清ChE水平,以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结果正常妊娠组血清ChE水平明显高于PIH组(P<0.01),轻、中和重度PIH患者间血清Ch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其下降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比。结论血清ChE水平检测可对PIH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进行监测,同时可作为PIH病理生理变化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 胆碱酯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使用速率法(CK)和免疫抑制法(CKMB)检测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本院40例健康职工血清中CK、CKMB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时血清CK、CKMB水平较出院时、对照组都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随着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其血清CK、CKMB水平亦趋于正常,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测定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 参考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清心肌谱四项(LDH、AST、CK、CK—MB)联合心肌钙蛋白I(CTNI)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价值与应用。方法对我院疑似心肌梗死的136例患者进行心肌谱四项和CTNI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即研究组血清CTNI和CK—MB灵敏度和特异性显著高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TNI和心肌谱四项联合检测血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病情分析。

  • 标签: 血清心肌酶谱 心肌钙蛋白I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心肌改变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深圳迈瑞BS-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时血清中肌酸肌(CK)、肌酸激酶同工CK-MB)、乳酸脱氢(LDH)和α-羟丁酸脱氢(α-HBDH)的水平,于入院4周复查,观察血清心肌的水平与病情的关系,并与84例本院职工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次日及第4周血清心肌CK、CK-MB、α-HBDH有显著性差异(P<0.01),入院次日与正常人比较CK有显著性差异(P<0.01),CK-MB、α-HBDH有差异(P<0.05)。结论急性发作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心肌CK、CK-MB、LDH、α-HBDH升高与病情有关。

  • 标签: 心肌酶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与血清转氨酶和心肌谱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轮状病毒检测为阴性的患儿5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转氨酶和心肌的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转氨酶和心肌的各监测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血清转氨酶和心肌异常,早期监测血清转氨酶和心肌谱变化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血清转氨酶 心肌酶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胆汁酸(TBA)和胆碱酯(CHE)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检测200例肝脏疾病组和10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TBA和CHE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肝脏疾病组中各组的TB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CHE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慢性迁延性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间CHE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检测血清TBA和CHE水平,能较好地反映肝脏疾病的病情,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总胆汁酸 胆碱酯酶 肝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