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本次研究共选取研究对象 78 例,均为 本院2017年 5 月 -2018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 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 分成两组,其中 39 例为参照组,实施常规 治疗 ,剩余 39 例为研究组,实施 阿托伐他汀治疗 ,将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以及心功能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与对比。 结果 治疗后 , 研究组在血清 TNF-α 、 MMP-9 、 CRP 等各项炎症因子指标中均低于 参 照组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 (LVEDD)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水平的对比中,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但在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S中要比参照组高,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给予阿托伐汀的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主要机制在于对炎症的抑制,并降低血脂水平,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临床疗效 可能机制
  • 简介:[摘要 ] 目的:建立 Ox-LDL诱导内皮细胞损伤模型,观察外源性精胺对细胞凋亡及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精胺减轻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

  • 标签: [ ] 精胺 Ox-LDL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Ox-LDL诱导内皮细胞损伤模型,观察外源性精胺对细胞凋亡及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精胺减轻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

  • 标签:
  • 简介:摘要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s)与多种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迄今为止,关于EVs在人体内的生命周期仍然知之甚少。机体对病毒感染的保护性免疫通常依赖于对病原体的早期识别。在人体中,位于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上皮细胞是肠道病毒感染的起始部位。天然免疫是抵御外来危险物质的第一道防线,同时肠道病毒已经进化出各种不同的策略来逃避先天免疫系统,以促进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本文综述了宿主天然免疫反应与EVs感染之间的相互作用,重点讨论了EVs规避这些抗病毒免疫应答的病毒策略。

  • 标签: 肠道病毒 天然免疫 模式识别受体 免疫逃逸 干扰素
  • 简介:【摘要】 脑卒中全世界仍然是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因素,提高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综述中医临床利用针刺百会透曲鬓穴提高脑卒中预防、急性治疗和康复。该针刺方法治疗脑卒中疗效显著,通过多种机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卒中后水肿,主要涉及保护血脑脊液屏障、调控神经血管再生、调节细胞凋亡和自噬、抗免疫炎性反应等方面。

  • 标签: 脑卒中,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百会透曲鬓穴,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孕妇失血性休克急性肾损伤中肢体缺血后处理的保护和作用机制。方法随机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急性肾损伤孕妇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例,给予参照组常规处理方法,实验组采取肝肢体缺血后处理的方法,比较两组的Cr、TNA-α、BUN以及IL-10的水平。结果实验组产妇的各项身体指标均好于参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肢体缺血后处理能够有效保护产妇的肾脏功能,它的机制可能与降低神内炎症反应相关。

  • 标签: 肢体缺血 失血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ICU感染性休克的作用机制。方法我院80例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采取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联合治疗组则采取乌司他丁联合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比较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疾病疗效100%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5.00%,x2=7.013,P<0.05;联合治疗组感染性休克纠正的时间、生命体征恢复稳定时间和常规治疗组比较有优势,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APACHEII评分、外周血清炎性因子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ICU感染性休克效果好。

  • 标签: 乌司他丁 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ICU感染性休克 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