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如何掌握小儿浅静脉头皮针静脉输液技术及护理方法,可以使患儿和护理人员配合更加融洽,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小儿浅静脉穿刺成功率及输液质量,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担,使药物及时地用于患儿体内,最终达到药到病除、患儿、家属和护理人员均满意的良好效果;同时还可以减少因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输液材料浪费,给医院带来一定经济效益。方法将2012年1月1日—2012年3月1日在我院门诊输液的4500例1—5岁患儿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250人。观察组注意对患儿及家属做好心理疏导,并传授必要的护理常识,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采用一定的持针方法,灵活把握进针的角度、方向和深度,并采用灵巧、牢固的固定方法,输液过程中加强巡回观察指导,切实做到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对照组未严格按照规范步骤操作,且静脉穿刺成功后未提供跟踪护理服务。结论观察组比对照组有效地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输液质量,家长对护理人员的输液技术和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

  • 标签: 小儿头皮针 浅静脉输液 技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低场强MR水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9例患者行水成像检查及常规MR检查,并与临床、B超、CT、IVU等比较,其中输尿管结石20例,输尿管占位5例,输尿管炎性狭窄6例,膀胱炎3例,术后狭窄2例,胆总管囊肿3例,胆管结石15例,胰头部占位12例,胆管占位5例,肝内结石3例,椎间盘术后5例,椎管内占位性病变10例。结果水成像清晰显示了梗阻位置,定位符合率100%,结合常规MR平扫及其他检查,定性诊断也有显著提高,优于B超、CT、IVU检查。结论水成像结合常规MR检查具有较高的定位、定性诊断能力,并且无辐射损伤,对于儿童、老年人、妊娠妇女及IVU检查禁忌症者可作为首选检查。

  • 标签: 低场强 MR水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对乳腺肿瘤的良、恶性进行鉴别的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0例经术后病理学检验确诊为乳腺肿瘤的临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0例。在治疗前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在此基础上采用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对肿瘤的良恶性进行鉴别。结果B组患者治疗前对肿瘤性质的鉴别的准确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和家属对诊断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没有出现由于诊断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对乳腺肿瘤的良、恶性进行鉴别的准确率非常高,基本可以和术后的病理学检验结果保持一致。

  • 标签: 超声光散射成像 乳腺肿瘤 良恶性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成像技术诊断颅面骨骨折的价值。方法对55例临床诊断为颅面骨骨折患者,再行螺旋CT扫描,并做多平面重组(MPR)及三维成像(VR)技术,显示图像信息进行分析。结果55例患者中,20例颅面骨多发骨折,6例鼻骨骨折,4例眼眶骨骨折,15例上下颌骨骨折,4例颧骨骨折及其他骨折,6例未见明确骨折,诊断率为90%。结论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成像技术,可直观地显示颅面骨骨折位置、形态、数量及合并症,对颅面骨骨折具有较高诊断率。

  • 标签: 颅面骨骨折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静脉滤网植入术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38例行经股静脉滤网植入术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结果行滤网植入后取得满意效果,无并发症的发生,患者15-25天痊愈出院。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疗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双静脉通路交替使用加酒精湿敷预防套管针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所致静脉炎。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套管针建立双静脉通路,经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时两条静脉通路每5小时交替使用同时用75%酒精纱布湿敷套管针敷贴上方,至泵入结束后30min,对照组组未作任何处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例数和套管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有明显差异,用双静脉通路交替使用加酒精湿敷可以明显降低静脉炎发生率;两组套管针留置时间亦有显著性差异,双静脉通路交替使用加酒精湿敷组套管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双静脉通路交替使用加酒精湿敷局部可以预防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延长套管针的留置时间。

  • 标签: 胺碘酮 静脉炎 防护 双静脉通路 交替 酒精 湿敷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儿科用药的主要途径,在临床治疗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也是儿科护士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护士作为静脉用药的执行者,是药物疗效的主要影响者。药物治疗执行的准确性,剂量、时间、以及药物的配伍、配制、用药后的疗效观察等,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和患儿的康复。因此,儿科静脉安全用药是非常重要的。护士要做到安全、有效、合理、科学用药。

  • 标签: 儿科 静脉 安全用药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25例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认为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有利于配合抢救,又能快速给药,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要求。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及预防。方法选取180例需用静脉留置针的病人,按穿刺部位、药物性质、留置时间、封管方法分组观察。结果静脉炎的发生与穿刺部位的选择、输入药物的性质、血粘稠度、留置时间及封管方法有关。结论对应用留置针的病人,合理选择静脉、有计划地输入液体种类和数量、选择适宜的封管方法、掌握适宜的留置时间,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 标签: 老年患者 留置针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鼻咽癌(NPC)放疗后颞叶放射性脑病(RE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0例鼻咽癌放疗后诊断为颞叶放射性脑病(REP)病人低场强磁共振(MR)水成像表现和临床资料及随诊观察。结果30例REP中累及单侧颞叶12例,累及双侧颞叶18例。表现为局限性脑水肿并局灶性坏死,病灶为斑片状或不规则形,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1WI+Gd-DTPA增强扫描可见脑回状或不规则环形强化。7例经治疗后行MR复查,1例症状改善,MR异常信号消失,5例病灶无变化,其中2例症状有改善,3例症状体征无变化,1例病灶增大。结论低场强磁共振(MR)水成像可有效的显示不同部位正常及异常,对诊断NPC放射治疗后颞叶放射性脑病(REP)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低场强磁共振 水成像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动态MRA成像技术在胸部、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1.5T超导磁共振全身成像仪对33例疑有胸部、腹部大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MRA检查。结果所有33例MRA均一次检查成功,清楚地显示了胸部、腹部大血管解剖结构,包括血流信号,血管壁及其壁周组织,对病变的定位及与周围血管和组织相关性均可以作出明确的判断。结论MR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正确的图像分析和后处理技术在胸部、腹部大血管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病变 胸部 腹部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产妇在第二产程输液过程中,针头斜面滑出血管外及针头堵塞的发生。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010年6月199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第二产程中使用留置针,对照组使用普通头皮针输液,观察两组针头斜面滑出血管外及针头堵塞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输液过程中针头斜面滑出血管外的发生率为1.68%,针头堵塞的发生率为2.5%;对照组发生针头斜面滑出血管外的发生率为30%,针头堵塞的发生率为11.3%,两者均显著高于留置针组。结论产妇在第二产程中使用静脉留置针能顺利完成必要的输液,减少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痛苦,减轻护士工作量。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第二产程 过度活动 针头斜面滑出血管外 针头堵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联合溶栓治疗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102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术后静脉溶栓,同时通过加强患者的心理、术中和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88例痊愈、10例显效、4例无效,均无肺栓塞、滤器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疗效满意,针对性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溶栓 下肢静脉血栓 肺栓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经颈静脉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术(CDT)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法治疗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分析12例行颈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行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术后的综合护理。结果12例患者术前、术后均能密切配合治疗与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护理经颈静脉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术(CDT)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法治疗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过程中,要求护士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高度的责任感,给患者术前、术后提供优质的全面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深静脉植管溶栓法 下腔静脉滤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脊柱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快速高级自旋回波、重T2WI及脂肪抑制技术对300例病人检查行磁共振椎管水成像。结果MRM显示正常25例、异常275例,清楚显示原发病变与邻近脊髓腔、脊髓、神经根的相关关系。结论MRM具有无创伤、无辐射、速度快,不需对比剂,患者易接受的特点。MRM与常规MRI图像结合可获得全面、客观的病变信息,MRM图像可取代X线脊髓造影和CT脊髓造影。

  • 标签: 磁共振水成像 脊柱疾病 脊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对43例有胸部外伤临床怀疑肋骨骨折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均经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技术后处理重建获得了满意的三维重建图像,显示出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并比较各种重建图像对肋骨及肋软骨的显示能力,并与胸部平片对照分析,判断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优缺点。结果43例中总肋骨骨折数127处,肋骨骨折以4~10肋骨(80.3%)、腋段57根(44.9%)常见。胸部X线平片诊断了36例,共有119(93.7%)处肋骨骨折,16排螺旋CT发现了胸部平片漏诊的7例、8处(6.2%)肋骨骨折,其中3根肋软骨骨折多为细微骨折无移位。重建以MIP技术显示效果最佳,发现肋骨骨折123处(96.8%);其次MPR、VR、SSD。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有显著的准确率,是可靠的检查手段,其中重建图像(MIP)为最佳诊断肋骨骨折的一种无创伤性影像学技术

  • 标签: 胸部 肋骨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中老年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以前临床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心电图、心向量图、超声心电图、X线扫描等。随着多层螺旋CT的问世,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CT冠状血管成像以其安全、扫描速度快、无创性、操作简便、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高,且能准确定位,检查费用低等特点,易于患者接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成为临床医生对冠脉疾病诊断的首选。其方法是由周围静脉血管注入造影剂,在CT下使冠状动脉充盈至相关的触发点后收集数据并通过后处理图像来获得冠状动脉的分布来发现其狭窄或堵塞情况,从而确定诊断。我院从2011年10月—2012年5月,开展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167例,检查中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检查前准备和护理心理指导,并对相关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检查患者无1例过敏,渗漏,失败,其图像优良,因此高质量的检查前准备和护理心理指导,是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成功的重要前提及保证。

  • 标签: 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 心血管疾病 检查前准备 护理心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