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5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时间不同分组,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采取常规教育设为对照组,2017年1月-2017年12月采取循证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各25例。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NEUT)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LT、NEUT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PLT及NEUT水平,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循证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极具衰竭,使得全血细胞极度减少,该疾病患者大多会出现严重感染或出血的情况,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是治疗该疾病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虽然能够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由于药物存在一定毒副作用,使得患者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若不及时干预容易为患者带来较大痛苦。所以针对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该疾病患者,应当在治疗的同时采取有效护理干预,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安全性。基于此,以1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分析人文关怀在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化护理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心理健康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在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接收的6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试验样本,以抽签法分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33例给予综合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SAS、SD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并发症发生率(6.06%)也低于对照组(30.30%),组间比较P<0.05。结论: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实行综合化护理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并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综合化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环孢素A结合十一酸睾丸酮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十一酸睾丸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环孢素A,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给予十一酸睾丸酮结合环孢素A治疗,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上升,临床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环孢素A 十一酸睾丸酮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清VEGF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5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依从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实施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及并发症的降低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针对性护理 治疗依从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预见性护理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满意度的影响。研究期间纳入80例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计划和提前预防措施。初步结果显示预见性护理显著改善患者的知识水平、自我管理技能和生活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患者对预见性护理表示满意。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有潜力提升治疗效果、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并被患者视为重要因素。这为临床实践提供新思路,为未来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自我管理技能 生活质量 定制化护理计划 并发症预防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环孢霉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间,本院接诊的6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33例,对照组33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环孢霉素治疗以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环孢霉素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以及ANC(外周血中性细胞)绝对值变化。结果:在对实验组患者实施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环孢霉素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78.79%,(P

  • 标签: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环孢霉素 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感染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治疗中,实施KTH整合式护理对其依从性及ESCA评分的的影响价值。方法:病例来源:我院收治的AA患者;例数:64例;采集病例起止时间:2019年1月-2021年1月;分组方案: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组、B组);护理方案:常规干预(A组)与KTH整合式护理(B组);比较指标:①患者依从性;②自护能力(ESCA评分)。结果: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可见,B组>A组(P0.05);护理后对比,B组>A组(P

  • 标签: KTH整合式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 依从性 ESCA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铁性贫血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中的血常规诊断方法与检验价值。方法:在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贫血患者中,分别截取缺铁性贫血患者46例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46例命名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同时,截取该时间段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46名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检查,并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其诊断和检验价值。结果:在观察1组和观察1组的血红蛋白值、红细胞脆性值、平均红细胞比容值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且在这三项指标上,观察组1组高于观察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红细胞体积的分布上,观察1组低于观察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铁性贫血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进行诊断时,运用血常规检验,能够对血液指标进行确定,有助于鉴别诊断和治疗工作的开展。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血常规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80例贫血患者择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将患有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 40例纳入 A组,将患有缺铁性贫血的 40例纳入 B组,另选取 4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 C组。三组均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三组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与 C组相比, A组和 B组的红细胞计数( RBC)、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和血红蛋白含量( Hb)各项数值均更低,其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数值更高, P< 0.05;与 A组相比, B组的 RBC、 MCV、 RDW、 MCHC和 Hb各项数值均更低,其 MCH数值更高( P< 0.05)。结论:血常规检验可显著提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准确性,其检查结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巨幼细胞性贫血(MA)与难治性贫血(RA)临床症状等相似度较大,引入骨髓细胞形态,探究该项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为MA组,30例难治性贫血患者为RA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及骨髓形态检查,比较两组血常规外周血象特征检查结果、骨髓形态检验结果及巨幼变红细胞胞体直径。结果:RA组有核红细胞PAS阳性率及粒系病态、红系病态、淋巴样小巨核检出率均高于M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巨幼原始细胞及巨幼变早幼红细胞胞体直径均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血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及红细胞减少、幼红幼粒细胞检出率及粒系巨幼变、红系巨幼变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巨幼变中红细胞胞体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RA两种贫血类型在骨髓形态上有较大差异,前者主要特征为红系/粒系病态和淋巴样小巨核,后者主要特征为巨幼变红细胞体积增大、直径变长,该项检验指标具有较大的临床鉴别优势。

  • 标签: []巨幼细胞性贫血 难治性贫血 骨髓形态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时采用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时间段为2018年9月~2022年8月期间,随机抽取在本院确诊的临床资料全面的贫血患者共66例,其中缺铁性贫血3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31例,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3例,对所有的研究对象均实施血常规检验,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计数(RBC)、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等指标。结果: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健康体检者的RBC、Hb、MCH均显著高于缺铁性贫血组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组,RDW低于缺铁性贫血组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组,均P<0.05;巨幼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的RBC、Hb、MCH均显著低于缺铁性贫血组,RDW高于缺铁性贫血组,P<0.05。结论: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时采用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较高,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常规监检查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情况。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接诊的80例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贫血均为轻中度。对照组患儿常规儿科门诊口服铁剂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口服铁剂治疗的同时联合儿童保健门诊的一些健康干预措施。结果:接受治疗之后,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饮食恢复正常的时间、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的时间、网织红细胞的改善时间均整体更早。结论:在针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儿治疗的过程中,儿童保健门诊开展健康教育能够使家长更好地配合贫血的治疗,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缩短患者症状改善的时间。

  • 标签: 儿童保健门诊 婴幼儿 缺铁性贫血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贫血患者在血液检验过程中判断患者贫血类型是地中海贫血或缺铁性贫血临床价值。方法:将2019/3/1-2020/1/1期间行血液检验的84例贫血患者(包括地中海贫血患者42例与缺铁性贫血患者42例),将上述患者包括红细胞数量(x10^12个)、血红蛋白(g/L),平均红细胞体积(fL)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pg)在内的血液检测指标与42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液指标进行对比并评价血液检测对于诊断患者贫血类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对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液检测指标发现其血红细胞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与缺铁性贫血组,但其余三项指标与正常组相比较低,但高于缺铁性贫血组(P<0.05);缺铁性贫血组各项指标也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对贫血患者采用血液检验并通过与正常体检者相比能够初步判断出患者是否属于缺铁性贫血或地中海贫血,可为临床贫血患者的初筛提供较高运用价值。

  • 标签: 血液检验 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贫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贫血类型分为缺铁性贫血组和地中海贫血组,每组5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均进行血常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贫血组红细胞、MCHC、RDW、MCH、Hb、MCV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液检验诊断 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情况。方法将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52例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均为26例,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常规组采取一般性专科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6.2%,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4.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护理和预防中采取积极全面的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儿的康复。

  • 标签: 儿童 缺铁性贫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缺铁性贫血患者护理中开展饮食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观察的形式开展探究,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收治患者68例,双盲法均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4例,常规护理+饮食护理)。分析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干预前两组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饮食护理 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