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重组人IL-10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3例分成对照组(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和治疗组(重组人IL-10经肠道局部给药),均以2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有效率为86.4%。结论用重组人IL-10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简便易行,且不良反应少,并能提高疗效。

  • 标签: 重组人IL-10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所致药物性牙龈增生程度与非刺激性唾液中IL-8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我院服用硝苯地平6个月以上的个体中,随机抽取60名个体作为本研究的评价对象,牙周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检查身高,体重;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指数(BI),附着丧失(AL)。收集非刺激性全唾,检测唾液中IL-8水平。评价每位受检者的牙龈增生指数(GOS)。结果提示IL-8参与了牙龈增生的病理过程,非刺激性全唾中的IL-8水平与牙龈增生指数显著相关(P<005)。结论硝苯地平所致的牙龈增生患者IL-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IL-8水平与硝苯地平所致的牙龈增生有关。

  • 标签: 牙龈增生 硝苯地平 IL-8 唾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甘草酸对糖尿病足大鼠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对相应的大鼠进行腹腔注射STZ,运用足部注射真菌菌液的方式制作模型,采用ELISA法、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IL-6的含量。结论本实验初步论证了甘草酸对糖尿病足大鼠的抗炎作用。

  • 标签: 糖尿病足 甘草酸 炎性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伤寒论》第7条云:“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发于阳”和“发于阴”历代注家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4种看法:第一,辨外感病阴证阳证的总纲;第二,发于阳是发于太阳,发于阴是发于少阴;第三,发于阳是发于阳经,发于阴是发于阴经;第四,发于阳是风伤卫阳,发于阴是寒伤荣阴。

  • 标签: 发于阳 发于阴 伤寒 中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基金项目本研究为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A2011577),摘要目的合成负载MRI可视性MG7抗体紫杉醇纳米粒对胃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采用开环聚合法制备PCL-PEG二嵌段元共聚物,通过共沉淀法制备负载MG7抗体及紫杉醇的PCL-PEG纳米粒,构建MG7Ab-PCL-PEG-SPIO紫杉醇并测定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体外细胞毒性、对人低分化胃腺癌BGC--823细胞株靶向效应、MRI超顺磁性。结果透视电镜结果表明得到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球形粒子,纳米的平均粒径为(146±35)nm,zeta电位为(274mv),空白载体材料毒性减低,具有超顺磁性,对人胃癌BGC--823细胞有明显靶向性。结论本实验研制的MG7Ab-PCL-PEG-SPIO紫杉醇纳米粒粒径可控、对胃腺癌BGC-823细胞明显靶向性、超顺磁性的特点,为有效的胃腺癌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荨麻疹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作用机制。方法:测定荨麻疹汤或咪唑斯汀治疗前后患者血IL-4,IgE含量及嗜酸性粒细胞数,并作比较。结果:荨麻疹汤能降低患者血IL-4,IgE含量及嗜酸粒细胞数,而杀唑斯汀无此作用。结论:荨麻疹汤可能是通过降低血IL-4,IgE含量及嗜酸粒细胞数从而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慢性荨麻疹起到治疗作用。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咪唑斯汀 白细胞介素-4 IGE 嗜酸粒细胞 中医药
  • 简介:目的:观察平喘方及拆方对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病理及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白介素-6(IL-6)因子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平喘方及拆方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BALB/c小鼠用卵蛋白等腹腔注射致敏、雾化吸入激发,建立支气管哮喘模型。将60只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地米组)、平喘方组、拆方1组(平喘祛瘀方)、拆方2组(平喘祛痰方)。各组分别灌胃干预7d后处死,取样。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检测左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中TSLP、IL-6因子水平。结果:肺组织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细支气管管壁明显增厚,管腔内及周围组织炎症浸润明显;空白组、地塞米松组、平喘方组细支气管管壁结构正常,管周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拆方2组较拆方1组细支气管管壁增厚不明显,管周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轻。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TSLP、IL-6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地米组、平喘方组、拆方1组、拆方2组TSLP、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平喘方组及拆方2组比较,拆方1组TSLP、IL-6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平喘方及两拆方均能减轻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炎症,改善肺组织病理改变,降低TSLP、IL-6因子水平,其中平喘祛痰方较平喘祛瘀方效果更佳。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平喘方 肺组织病理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白介素-6
  • 简介:目的:通过H7N9禽流感病例回顾性研究,初步探讨甲型H7N9流感的证候特点及核心病机。方法:回顾性整理2013年2月26日至2013年5月1日期间北京、上海等8个省市收治的36例采用中医药治疗的甲型H7N9流感患者的流行病学、症候学及中医治疗情况,分析其中医病证和病机特点。结果:36例H7N9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患者平均发病后第6天入院,入院后第2天入住ICU,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为发病后15d;症候学特点,患者100%发热,最高体温(39.14±0.62)℃,伴咳嗽,咳痰,恶寒轻或不恶寒,但头痛、周身酸痛、咽痛、鼻塞流涕等风热束表上犯症状少见;3~6d后高热寒战,渐次出现痰中带血、短气、胸闷、呼吸困难,舌红苔腻,病情转重;6~14d患者痰中带血,胸闷喘憋、呼吸困难加重,并出现皮肤红疹、花斑,舌质深红或紫,少津;10~14d后患者身热渐退,痰血减少甚则消失,进入恢复期,以倦怠乏力,舌质红、苔薄少津为特点。结论:中医证候演变符合温病卫气营血传变规律,该病病情加重的拐点可能在4~5d左右,8~10d病情最重,始动因素及根本为温热疫毒,热毒、瘀毒为关键,病理因素为热、毒、瘀、虚兼夹且始终贯穿整个病程,核心病机为毒热犯肺,壅肺、损肺,甚则伤及其他脏腑。

  • 标签: H7N9禽流感 证候 演变规律 病因病机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咳嗽变异性哮喘应用加味半夏厚朴汤进行治疗对 IL-13、 EOS水平的影响。方法 此次实验对象全部选择了 2016年 12月至 2018年 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 11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58例,予以实验组加味半夏厚朴汤治疗,对照组则通过复方甲氧那明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96.55% vs 77.59%),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 EOS、 IL-13指数和中医症状积分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应用加味半夏厚朴汤进行治疗,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并改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白介素 -13指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加味半夏厚朴汤 咳嗽变异性哮喘 IL-13 EOS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肺结核患者血清β-CAR、IL-17及CD4^+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住院收治的68例初治PTB,并随机分成2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标准2S(E)HRZ/4HR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均接受24周治疗。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炎性反应因子以及免疫功能,评价中医症候评分,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丙二醛(MDA)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β-胡萝卜素(β-CAR)降低(P〈0.05),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降低(P〈0.05),干扰素γ(IFN-γ)升高(P〈0.05),CD3^+、CD4^+、CD4^+/CD8^+升高(P〈0.01),CD8^+降低(P〈0.01),咳嗽、潮热、盗汗、消瘦症候评分降低(P〈0.01);与治疗后比较,观察组MDA较高(P〈0.05),SOD、β-CAR较低(P〈0.05),IL-10、IL-17较低(P〈0.05),IFN-γ较高(P〈0.05),CD3^+、CD4^+、CD4^+/CD8^+较高(P〈0.01),CD8^+较低(P〈0.01),咳嗽、潮热、盗汗、消瘦症候评分较低(P〈0.01),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PTB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结核 参麦注射液 β-CAR IL-17 C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