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所致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以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以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给予预防性护理。结果:只有2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比2.00%。结论:加强预防性护理,能够进一步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深静脉血栓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减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疼痛的实际 效果。 方法:选取 2016年 2 月 到 2019年 5 月我院收治的 608 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出现疼痛感时给予不同的镇痛方法,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之后疼痛情况是否有所改善。结果:护理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 NRS 评分分别为( 7.81±0.80 )分、( 7.80±0.77 )分,差异不显著( P>0.05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 NRS 评分分别为( 5.63±0.58 )分、( 3.49±0.41 )分,差异显著( P<0.05 )。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 76.32% ( 232/304 ),观察组为 92.43% ( 281/304 ),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探讨优质护理对预防骨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方法: 将 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间收治的 100 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 50 例,给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给实验组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不同护理的条件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而且实验组患者对术后护理的满意程度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进行骨科手术后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后能够有效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从而帮助患者减轻了机体的疼痛,使得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骨科术后 优质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治疗的药学监护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8月时段内收治的深静脉血栓患者共50例,均采取抗凝治疗,且施行临床药师参与式药学监护,汇总患者血栓再通率、凝血指标。结果:经对症治疗,可知50例患者血栓再通率为98.00%,且凝血指标明显改善。结论:针对深静脉血栓患者,于抗凝治疗期间采取临床药师参与式药学监护服务,可显著提高患者血栓再通率,还可改善凝血指标,可推广。

  • 标签: 临床药师 深静脉血栓 抗凝治疗 药学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探讨处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共通过超声监测PICC置管术后的血液肿瘤患者209例,静脉血栓发生共31例,分析PICC置管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原因,探讨PICC置管的护理方法及血栓形成后的处理方法。结论: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穿刺血管选择、血液高凝状态、血流速度减慢、置管次数有关,静脉血栓形成后,要及时予以抗凝溶栓处理,减少肩关节和肘关节活动,局部热敷或使用消肿祛瘀的药物,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导管使用的安全性。

  • 标签: 血液肿瘤 PICC置管 静脉血栓 原因分析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 住院 老年痴呆患者特有的深 静脉血栓危险因素, 为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提供指导依据 。方法:对 2018 年 9 月 -2019年 10 月在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老年精神科 住院确诊的 652 例老年痴呆患者为调查 研究对象, 将其中发生 DVT 的 25 例患者与未发生 DVT 的 627 例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对比,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 老年痴呆患者 DVT形成的风险因素。结果: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痴呆患者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长期卧床 / 坐椅、糖尿病、静脉血栓史等。 结论:在血栓形成的各项因素中,长期卧床 / 坐椅、糖尿病、静脉血栓史 等因素对于住院老年痴呆患者 DVT 的形成密切相关 。

  • 标签: 老年痴呆 DVT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预防护理措施针对 危重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危重患者为对象 ,并需要开展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对 80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 预防护理措施。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 察组的发生率为 7.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0.0% ,组件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平均为( 95.6 ±4.1 )分,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平均为( 76.7 ±2.9 )分,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 预防护理措施针对 危重患者 能降低 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进一 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预防护理 危重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对胸部肿瘤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内收治进行胸部肿瘤手术患者 12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 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另外 60例作为实验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指标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病率。结果:经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实施,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指标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两项指标数据表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方式应用于胸部肿瘤患者术后能有有效改善患者住院指标,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胸部肿瘤手术 术后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半永久性置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期间 本院收治的 60 例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以信封法的方式对 60 例患者进行分组,包括观察组 30 例与对照组 30 例,给予对照组接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针对性溶栓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 半永久性置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率。 结果:观察组 半永久性置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对血液透析患者,给予针对性溶栓护理,能够有效避免 半永久性置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 值得推广 。

  • 标签: 半永久性置管血栓 纤维鞘形成 血液透析 针对性溶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189例,将其分为分为对照组92例、观察组9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策,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DVT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DVT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护理 骨科 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深静脉血栓是指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造成的一类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会使患者造成静脉功能缺损的结果,严重者还会使患者的肺发生阻塞最后窒息死亡。对于患者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主要是通过降低对患者静脉内膜层的损害,并且使患者的静脉血的流动加速,抑制患者的血液凝聚情况,从而降低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在患者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都需要进行相应任务,从而使患者更快的康复。本文主要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系列预防手段进行简述。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静脉功能缺损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及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的ICU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患者40例,分别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手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62.50%;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5.0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满意率为65.00%;观察组满意率为97.50%,两组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西医结合护理应用到ICU患者中,可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在预防下肢外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科下肢外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下肢外伤术后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基础上运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患者进行DVT风险评估,根据评估风险级别不同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术后通过复查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2组患者DVT形成情况及调查2组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DVT2例(4%),对照组发生DVT例15例(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下肢外伤患者 护理临床路径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过渡期护理中应用赋权理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8例病患,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应用赋权理论展开过渡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应用赋权理论展开过渡期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赋权理论展开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过渡期护理有助于提供患者生活质量,加速病情恢复。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过渡期护理 赋权理论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其心功能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82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间,并将其进行平均分组,分组方式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实施常规护理的 4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再将实施预见性护理的 41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并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 LDVT)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L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 心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形成及下肢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抽取近两年在本院进行关节置换术的 86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红蓝球法分成两组,病例为 43例的对照组于术后行常规护理,病例为 43例的研究组于术后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术后 DVT发生率及下肢功能恢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 DVT发生率比对照组的低,其 HSS、 ROM、 BI评分等比对照组的高,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可对下肢 DVT形成进行良好预防,并有效改善下肢功能。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早期康复护理 下肢功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取 50 例膝关节置换患者为对象,其中对照组 25 例常规护理,研究组 25 例早期康复护理,对比 2 组患者护理情况。 结果: 研究组 FDPs 与血清 D- 二聚体 、 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 < 0.05 )。研究组 SVT 发生率 4% ,低于对照组 32% ( P < 0.05 )。 结论: 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以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加快下肢功能的恢复速度。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医护患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1月—6月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该时期收治的40例患者列入对照组;2018年7月——2019年1月实施医护患三位一体管理模式,该时期收治的40例患者列入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医护患三位一体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 标签: 医护患三位一体管理 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时的临床特点和相应的护理办法对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发挥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入我院就诊治疗的 40 例妇科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结果: 40例妇科肿瘤手术治疗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经抗凝溶栓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后,病情均有效改善,血栓消失。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易并发静脉血栓,所以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做好相关预防,配合有效的护理,提高静脉血栓治疗效果,构建随访机制,消除相关致病因素,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水平。

  • 标签: 妇科肿瘤 恶性肿瘤 深静脉血栓 临床特点 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