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6~20155我院就诊且符合要求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0。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20患者行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组20患者行“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即对C3-6单开门椎管扩大,对C7椎板造穹窿减压,保留了C7棘突。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轴性症状发生率。于术后1、3、6、12,由独立评估人员进行严格随访,对手术整体疗效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改良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并发症方面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后随访JOA评分情况可见,术前相比,常规组改良组情况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手术1、3、6、12手术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轴性症状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常规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常规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后术式样有减压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又能降低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

  • 标签: “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轴性症状 脊髓型颈椎病
  • 简介:壳聚糖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抗菌性、吸附性、生物降解性成膜性,是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生物医学材料,尤其组织工程应用价值备受关注。近几年来壳聚糖口腔颌面组织工程应用发展迅速,现对有关壳聚糖与口腔颌面组织工程学研究作综述。

  • 标签: 口腔组织工程 壳聚糖 支架 生长因子 缓释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单纯皮耐克移植覆盖皮耐克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治疗新鲜指端缺损临床效果。方法20131~201512,笔者单位收治指端缺损患者61,手术方案根据患者单号双号入院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单纯皮耐克移植覆盖患指残端对照组采用皮耐克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治疗患指。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有效治疗,术后均定期换药按时随访。结果两组瘢痕形成、术后感染、二手术、残端痛温度觉未见明显差异(〉0.05);而在术后色泽、弹性、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方面皮耐克组要优于植自体皮组(〈0.05),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上植自体皮组优于皮耐克组(〈0.05)。结论指端缺损患者选择单纯皮耐克覆盖治疗,总体治疗效果方面与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治疗基本相当,并且临床应用单纯皮耐克覆盖更加简单易行,无二手术损伤,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相对较低,而且外观饱满及弹性佳。所以单纯应用皮耐克治疗指端缺损方面是安全有效及简单易行,易于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皮耐克 人工真皮 骨外露 指端缺损 自体皮片移植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重度尿道下裂手术后尿道狭窄患儿尿道扩张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101至20156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度(阴茎阴囊型、阴囊型和会阴型)尿道下裂患儿10,年龄1.5~6.0岁,平均年龄3.0岁。回顾其手术治疗情况及手术后复查期间尿道扩张术治疗尿道狭窄情况,包括手术术式及分期,尿道扩张时间及过程,扩张后排尿情况。结果10患者均在术后1左右尿线开始变细时行尿道扩张治疗,其中6可以顺利进行常规尿道扩张,扩张后排尿满意,间隔1进行再次扩张,术后3结束尿道扩张治疗进入常规随访,无排尿困难;4患者常规尿道扩张困难转入全身麻醉下膀胱镜直视尿道扩张治疗,其中29F镜鞘下膀胱镜可顺利通过吻合口,随后常规扩张后置入10F硅胶导尿并留置,1周后拔,另2因9F镜鞘下膀胱镜难以通过吻合口,故监视下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入膀胱,随后导管引导下置入8F硅胶导尿成功,留置1周后拔出,此4患者均间隔1再次扩张,此后随访无明显排尿困难。结论对于难以常规尿道扩张重度尿道下裂术后严重尿道狭窄患儿,膀胱镜技术是安全有效辅助手段,可以提高成功率,降低盲目扩张造成尿道损伤盲道发生可能。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道狭窄 尿道扩张术 膀胱镜
  • 简介:目的探讨豚鼠胆囊Cajal样间质细胞(ICLC)原代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健康豚鼠5只,4周龄,体质量300~350g,雌雄不限。禁食12h,颈椎脱臼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出胆囊。解剖显微镜下剖开胆囊,剥去胆囊黏膜黏膜下层。将肌条剪碎,经消化、离心及过滤后制备胆囊组织单细胞悬液。用含有干细胞因子(SCF)M199培养液培养。于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用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c-kit特异性抗体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类型。结果培养1周,胆囊ICLC保持其固有特征,多突起,核大,细胞有2~3短突起。4周时,细胞形态清晰,突起为细长。c-kit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呈阳性,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复染细胞核呈蓝色荧光。结论酶解法分离豚鼠胆囊ICLC并培养成功,为胆囊ICLC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胆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关系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胆囊 CAJAL样间质细胞 细胞培养 豚鼠
  • 简介:由于脊髓原始损伤后发生生物学级联反应继续损伤健康神经细胞会导致继发性脊髓损伤,因此及时减轻级联反应可能会减小脊髓进步损伤。但是,药物达到有效治疗运输效率非常受限制。运用结合纳米微粒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副作用已经成为医疗应用主要探索领域。基于纳米微粒材料属性,它可以通过运输药物到特定组织治疗脊髓损伤。将纳米技术融入神经损伤神经疾病治疗将会带给脊髓损伤治疗带来新视野。

  • 标签: 脊髓损伤 药物治疗 纳米材料[
  • 简介:目的对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方式与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骨折临床效果观察,探讨胸腰椎骨折不同固定方式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9~2015983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分别采用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44,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39,其中男性48,女性35,平均年龄42.5岁。观察对比术前、术后、术后12、18时Cobb角及伤椎前后缘高度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平均17.6。术后两组患者矫正度均存在丢失现象,术后12、18时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后缘高度变化方面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Cobb角矫正度丢失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跨伤椎固定组术后12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固定组术后12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固定组术后18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固定组术后18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组与跨伤椎固定组,均能改善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本文中经伤椎固定组能够更好地维持脊柱矫正度,是胸腰椎骨折经后路治疗较好选择。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弓根钉
  • 简介:从流式细胞术到共聚焦显微镜,激光荧光激发是用于查询生物样本主要工具。起初,荧光激发局限于蓝色蓝绿色氩离子波长及红色氦氖激光波长。经过多年发展,新型激光器丰富了荧光标记荧光蛋白调色板颜色,具备了同时测量更多参数能力。不过,直到最近,能提供黄色/橙色波长范围激光器仍是凤毛麟角。流式细胞术推动了对这些波长需求,因为通过使用多个激光器,能够使用单台仪器从单个样本测量更多不同细胞类型。

  • 标签: 激光波长 激光器 遗传学 流式细胞术 调制 共聚焦显微镜
  • 简介:目的研宄锆铌合金股骨头中青年全髋置换术可行性近期疗效^方法自20085~20141采用锆铌合金股骨头治疗中青年股骨头坏死22(22髋采用Hams髋关节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根据X线片对股骨假体周围GrnenE及髋臼假体周围各DeleeE骨质情况进行记录及分析,判断是否存在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结果本组22患者术后随访25~63,平均(38.3±5.3)个月。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11~67,平均(41.5±9.5)。末随访:83~99;平均(93.8±5.7)。Harris髋关节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3.136,P<0.01)。术前WOMAC评分:58~91,平均(75.3士6.8)。末随访:1~12;平均(9.5士5.7)。WOMAC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9.163,P<0.0l)。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深静脉血栓、大腿疼痛、假体脱位、假体破碎、异响、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结论将锆铌合金股骨头应用在中青年全髋置换术,短期疗效令人满意,可以减少假体松动及周围骨吸收,但对于脱位风险较高及术复位困难患者应谨慎应用。

  • 标签: 髋假体 关节成形术 股骨头坏死 生物相容性材料
  • 简介:目的探讨CT早期动态监测与脑外伤临床手术治疗及预后相关性。方法选择572脑外伤患者,其中男性404,女性168;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4.2岁。分为手术组131,非手术组441进行CT早期动态监测。分析CT早期动态监测与脑外伤患者手术时机选择、患者死亡率及36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相关性,以及RotterdamCT评分与脑外伤患者预后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外伤后24h之内与伤后24h之后手术治疗者数量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RotterdamCT评分越高,死亡率越高;RotterdamCT评分与脑外伤患者出院时死亡率及伤后36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与非手术组间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36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3)。RotterdamCT评分越高,患者伤后36GOS评分越低,即预后越差(3:秩相关系数r_s=0.369,P〈0.001;6:秩相关系数r_s=0.382,P〈0.001)。结论CT早期动态监测可及时了解脑外伤患者颅内情况动态变化,指导临床治疗策略,降低脑外伤患者死亡率,但其改善患者预后方面作用有限。

  • 标签: 脑外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CT) 动态监测 手术治疗 预后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有限切开L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1~20151收治63Pilon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对照组两组。治疗组: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骨折,通过建立皮下隧道后行L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切口入路复位骨折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般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般情况(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受伤肢体、入院时间、软组织损伤)比较(〉0.05),无统计学差异;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周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方面相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限切开L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可以避免软组织广泛剥离,对机体创伤小,临床效果显著,预后佳,具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PILON骨折 有限切开 L型锁定钢板内固定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新型网状解剖型钢板治疗移位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12-20169,采用自行研究网状解剖型钢板治疗移位肱骨大结节骨折23,Neer型,均为二部骨折,手术方法均采用肩峰前外侧切口,长度4cm左右,显露及复位移位肱骨大结节骨折后行钢板固定,合并肩袖损伤修复,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结果本组23手术患者均获得3-6随访,平均4,随访内容包括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0周,未发生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及内固定松动,1出现骨折再移位,按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本组病例,优13,良7,可2,差1,全组优良率86%。结论应用新型网状解剖型钢板治疗移位肱骨大结节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及内固定可靠优点,疗效满意。

  • 标签: 肱骨大结节 肩骨折 内固定器 手术
  • 简介:目的通过对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与正常人群周围神经声像图,总结DPN般声像图特征及特异性超声表现;高频超声(HFUS)与肌电图(EMG)进行相关性分析,印证HFUS对DPN诊断价值;同时观察糖尿病(DM)患者DPN与足背动脉受累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DPN患者30[A组,男性22,女性8;年龄(56.40±8.77)岁]同期体检或诊治其他疾病不伴发DM及DPN患者30[B组,正常对照组,男性20,女性10;年龄(55.33±10.10)岁],以及有DM无DPN患者30[C组,男性22,女性8;年龄(54.90±10.48)岁)]。3组行超声检查,A组B组观察记录双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双下肢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前后径(D1)、左右径(D2)、横截面积(CSA)、神经被膜、神经束膜、内部回声及彩色多普勒(CDFI)情况;同时A组患者进行EMG检查,记录上述神经潜伏、波幅及神经传导速度;A组C组进行双下肢足背动脉超声检查,观察其径、斑块、内中膜情况,记录其收缩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结果B组各神经显示清晰,横断面表现为边界清晰筛网状结构,神经被膜及神经束膜表现为线状高回声,纵断面表现为由平行线状高回声(神经束膜)分割成断续管状低回声(神经束);A组各神经肿大增粗、内部回声减低、神经被膜及神经束膜线状高回声模糊不清,D1、D2、CSA均较B组增大,血流信号增多(P〈0.05)。A组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腓肠神经)CSA与EMG潜伏呈正相关(r=0.527、0.910、0.702、0.581、0.793),与电位波幅呈负相关(r=-0.676、-0.298、-0.666、-0.439、-0.586),与神经传导速度呈负相关(r=-0.766、-0.853、-0.716、-0.877、-0.774);A组及C组足背动脉均有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表现,表现

  • 标签: 超声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足背动脉 肌电图
  • 简介:据LiveScience20161123报道,欧洲研究人员开发出了种新类型生物分子,被称为纳米抗体,或微型抗体。该纳米抗体可阻断炎症降低小鼠疼痛。该纳米抗体被描述为针对炎症疾病面向未来技术。在对小鼠实验,纳米抗体能更有效地控制炎症,比任何常规抗体或消炎药效果都好。该纳米抗体可能会发展成为针对慢性疼痛、炎性肠病、多发性硬化其他炎性病症高效治疗方法。

  • 标签: 微型抗体 炎症疾病 慢性疼痛 纳米 P2X7 减轻
  • 简介:目的探讨螨变应原Derp2经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载合成纳米疫苗特异性免疫治疗小鼠过敏性鼻炎疗效及机制。方法取雄性SPF级BALB/c小鼠30只,4-6周龄。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空白PLGA治疗组、螨抗原纳米疫苗治疗组(PLGA-DP2治疗组)及螨重组蛋白Derp2治疗组,每组6只。常规方法建立尘螨过敏性鼻炎小鼠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空白PLGA治疗组、PLGA-DP2治疗螨重组蛋白Derp2治疗组分别使用空PLGA、PLGA-Derp2纳米疫苗(含50μgDerp2蛋白)50μg螨重组蛋白Derp2经小鼠腹部皮下注射进行免疫治疗,每隔3d注射1,治疗5治疗结束后,取螨变应原粗浸液200μg分别滴鼻激发小鼠,激发结束后处死小鼠。小鼠激发后30min内,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鼻部症状(喷嚏次数、搔鼻及鼻分泌物)评分情况;检测血清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E)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γ干扰素(INF-γ)]水平;观察鼻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螨抗原纳米疫苗PLGA-DP2载药量13.6%,包封率88.4%;纳米粒直径为200-400nm。治疗后小鼠鼻部症状评分,PLGA-DP2治疗组鼻痒(0.67±0.52),喷嚏(1.00±0.63),清涕(1.67±0.41);螨重组蛋白Derp2治疗组分别为(0.83±0.41)、(1.50±0.55)、(0.83±0.75)。明显低于模型组,且PLGA-DP2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PLGA-DP2治疗螨重组蛋白Derp2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特异性IgE及IL-4水平方面均明显降低,PLGADP2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IL-2、IL-10INF-γ水平显著增加,PLGA-DP2治疗增加更显著(P〈0.05)。PLGA-DP2治疗组小鼠鼻黏膜病理表现,上皮细胞基本排列整齐,组织结构清晰,相对模型组黏膜下层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减少,鼻黏膜纤毛结构相对比较完整,黏膜基层肿大程度减轻;基本与�

  • 标签: 纳米疫苗 PLGA 过敏性鼻炎 螨变应原 特异性免疫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预构带骨间背动脉血管蒂髂骨瓣治疗尺桡骨骨缺损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4~20159,采用预构带骨间背动脉血管蒂髂骨瓣治疗尺桡骨骨缺损患者12,其中男性7、女性5,年龄18~57岁,平均35岁;桡骨8,尺骨4;术后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系统康复训练。结果随访3~18(平均13),所有骨折均完全愈合,骨折愈合率100%,前臂旋转功能优良率90%以上。结论采用预构带骨间背动脉血管蒂髂骨瓣治疗尺桡骨骨缺损操作简单,为移植骨提供了有效血供,有利于骨折愈合,增强抗感染能力,为治疗尺、桡骨骨缺损提供了另种可行、有效方法。

  • 标签: 预构骨瓣 骨缺损 骨移植 尺骨骨折 桡骨骨折 骨间背动脉
  • 简介:目的观察研究使用抗生素骨水泥抗感染并形成诱导膜,采用膜诱导自体骨或结合异体骨材料移植技术治疗胫骨骨髓炎及其术后骨缺损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9~20159手术治疗15胫骨骨髓炎患者病变切除,抗生素骨水泥植入,外固定支架固定,6~8周诱导膜形成后二手术取出骨水泥,自体骨或结合异体骨材料移植,采用膜诱导技术修复骨缺损促进骨质愈合。结果随访12~5215患者感染无复发,骨折均获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膜诱导自体骨或结合异体骨材料移植技术治疗胫骨骨髓炎及其术后骨缺损可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抗生素骨水泥 自体骨 异体骨 材料 膜诱导技术 胫骨骨髓炎[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掌侧扩大桡侧腕屈肌(FCR)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1~201512收治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2,其中女41,男11,年龄19~68岁,平均(49.74±4.93)岁。应用掌侧扩大FCR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患者,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2患者50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3~6。所有骨折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按照Gartland-Weriey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价,优16,良28,可4,差2,优良率89.00%,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手术后,患者桡骨茎突长度、尺偏角、掌倾角掌侧成角均优于手术前[(11.13±2.27)mmvs(7.02±2.85)mm,(22.56±2.65)°vs(16.94±4.71)°,(10.33±6.68)°vs(-17.02±9.75)°,(1.68±2.33)°vs(20.42±6.9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掌侧扩大FCR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有效方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扩大FCR入路 C3型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构建含小分子肽P1-绿色荧光蛋白(P1-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用携带小分子肽P1-GFP融合基因慢病毒感染健康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构建靶向间充质干细胞。观察体外培养靶向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型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治疗作用。方法选择6~10周龄雌性健康C57BL/6WT小鼠100只。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P1-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并感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用视网膜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诱导EAU小鼠模型;实验C57BL/6WT小鼠尾静脉注射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每天用裂隙灯显微镜对小鼠眼前节炎症情况进行观察;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C57BL/6WT小鼠脾脏淋巴细胞CD11c、CD86表型。结果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达髓系干细胞表面标记CD105(90.0%)/CD44(98%)、CD73(85.0%)/CD90(98.5%);建模后C57BL/6WT小鼠于注射后7~9d开始发病,12~14d发病达高峰,16~20d眼前节炎症自限性减轻,21d后眼内炎症逐渐消退、自愈;用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建模小鼠EAU发病时间延长,炎症程度减轻;建模后小鼠脾脏CD11c~+CD86~-细胞数量增加非常明显,经过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治疗后CD11c~+CD86~-细胞数量下降,至治疗后第15天仍未恢复至治疗前水平;EAU建模后小鼠成熟树突状细胞(DC)百比下降,经过治疗后成熟DC百比逐渐增加,15天时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IRBP诱导C57BL/6WT小鼠EAU有治疗作用,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用于DC等抗原呈递细胞,调节其成熟,从而抑制了EAU进展。

  • 标签: 靶向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实验型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树突状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