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根据三柱理论原则治疗Pilon骨折临床疗效;总结三柱理论对于手术治疗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到2016年2月本院41例按照Pilon骨折三柱理论原则指导下行开放手术治疗并有1年以上完整随访资料病例资料,其中男32例,女9例;年龄22~84岁,平均45.6岁;均为单侧骨折;高处坠落伤19例,交通伤12例,行走摔扭伤10例。按三柱理论分型为单纯外侧柱骨折7例,单纯内侧柱骨折5例,内侧+外侧柱骨折16例,内、外、后三柱骨折13例。手术切口选择以进入主要力线骨折块直接入路为主,钢板也按各柱力线方向固定,术后8周采用Burwell-Charnley骨折复位放射学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Orthop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41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6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病人均骨折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化脓、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出现切口周围软组织轻度坏死,1例出现切口脂肪坏死液化等并发症,均换药后痊愈。Burwell-Charnley放射学标准评估:解剖复位30例,复位一般11例,复位差0例;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70~91分,平均81.6分。结论Pilon骨折三柱理论指导手术治疗疗效明显,能使骨折获得更佳愈合内固定选择,取得更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胫骨骨折 三柱理论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 简介:压缩感知理论提出,使得小动物三维荧光断层成像中在体肿瘤稀疏重建成为可能。然而,小动物三维荧光逆向重建过程中系数矩阵列向量具有高度相干性,导致了正则化问题不能得到最稀疏解。本研究提出了基于QR分解系数矩阵正交变换方法,以降低系数矩阵列向量高度相干性,并通过求解L1/2正则化问题逆向重建小动物体内光源大小位置。数值仿真活体小鼠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逆向重建过程中欠定性,提高肿瘤源重建精度。

  • 标签: 欠定性 压缩感知 QR分解 L1正则化 L1/2正则化 稀疏重建
  • 简介:设计一款双波长无创血红蛋白浓度监测仪,可实时监测人体血红蛋白浓度。总体设计分为软硬件设计及算法研究。软硬件设计采用STM32F407作为主控芯片,选择MAX30100作为传感器,使用LCD液晶屏显示实时波形,使用SD卡进行数据存储。算法研究主要采用希尔伯特黄变换(HHT)对脉搏波进行滤波处理,采用PCA算法RELIEF算法相结合对提取27个时域特征参数筛选筛选出12个特征参数,利用PLS建立血红蛋白模型。本次研究中,选择响应速度快、精度高艾康生物技术公司生产MissionHB便携式血红蛋白分析仪作为对照仪器。同时,随机选择31名志愿者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对31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相关系数为0.728,均方差为0.9416g/dL。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双波长血红蛋白检测模型对血红蛋白浓度检测提供了一定研究依据,对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红蛋白 双波长 RELIEFF PCA 希尔伯特-黄变换
  • 简介:为提高对婴儿健康监护质量,本研究提出在育婴箱中增加婴儿哭声识别功能,该系统主要以TI公司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TMS320DM643多媒体音频编解码芯片TLC320AIC23B为硬件核心,设计一套实时婴儿哭声识别系统。本系统使用拾音器采集婴儿哭声,音频解码芯片对声音信号进行处理,然后发送给DSP芯片,DSP芯片对声音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用优化自相关函数算法提取特征参数-线性预测系数(LPC),使用动态时间规整(DTW)识别算法,实现对婴儿哭声准确识别,并经串口向上位机发送识别结果。该系统在实际测试后表明,婴儿啼哭状态识别准确率可达97.1%,在婴儿护理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婴儿护理 哭声识别 数字信号处理器 线性预测系数 动态时间规整算法
  • 简介:磁探测电阻抗成像(magneticdetectionelectricalimpedancetomography,MDEIT)通过体表电极向成像体注入激励电流,利用外部空间磁场分布数据重建成像体内部电导率分布。MDEIT技术应用于肺部肿瘤动态检测,实现更加贴近实际仿真计算;应用图像分割在临床CT图像获取胸腔内部结构先验信息,进而构建正常人与肺部肿瘤患者胸腔三维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分别计算胸腔外部磁场分布,并对其进行特征分析。正常人与肺部肿瘤患者胸腔周围磁感应强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两者对比结果显示,患者比正常人高出10.52%。外部磁感应强度异常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胸腔内组织病理变化,为MDEIT在肺癌检测中应用提供合理参考。

  • 标签: 磁探测电阻抗成像 CT图像 图像分割 感生磁场 有限元分析 肺癌
  • 简介:基于水对近红外光吸收原理,我们选用1300nm波长近红外光,在一定压强下,测量单位厚度组织对近红外光透光量,并以此来对组织水肿状态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同一压强下,随着水肿程度增加,单位厚度组织对近红外光透光量减小;同一水肿状态下,随着压强增加,单位厚度组织对近红外光透光量增加;在1g/mm2压强下,不同水肿程度下透光量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初步研究表明,在适当压强下,使用单位厚度组织对近红外光透光量,可以对不同水肿状态组织进行识别,该方法能够为医生提供客观数据支持,辅助医生在消化道重建手术中做出合理判断。

  • 标签: 消化道重建 水肿 近红外光 单位厚度 透光量
  • 简介:Ⅰ型胶原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结缔组织中,其提取、分离、纯化表征方法日趋成熟。文章从原料选取、除杂、提取、纯化、灭菌等方面,比较了Ⅰ型胶原基本制备原理与常用方法,总结了Ⅰ型胶原结构表征方法,并提出了目前存在问题,展望了Ⅰ型胶原发展前景。

  • 标签: Ⅰ型胶原 材料制备 性能表征 生物材料
  • 简介:设计了一个液面高度稳定装置。用以减少液体添加过程中,液面高度变化导致夹管阀两端压力差变化,对液体添加量造成影响。借助于弹簧抗力补偿液面高度变化,使得液面高度维持在一个固定位置。由此,使得夹管阀入口侧压力恒定,从而稳定夹管阀两端压力差,保证了液体添加量准确。此装置可以有效地解决液面高度变化对液体添加量造成影响,其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具有较强实用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液面高度 弹簧抗力 夹管阀 液体添加 准确度
  • 简介:金属铌具有较低弹性模量较好生物学性能,本研究采用磷酸氢钙溶液对纯铌进行水热钙化表面改性。显微结构成分分析表明,经过200℃水热处理24h后,铌表面形成了Nb2O5-磷酸钙纳米颗粒薄膜。水热处理试样具有较好亲水性耐蚀,在模拟体液中浸泡两周后可诱导生成磷灰石层,表现出生物活性。该方法可用于铌、铌合金及其多孔材料生物活性表面改性。

  • 标签: 水热 钙化 腐蚀 生物活性
  • 简介:利用生物超微弱发光检测仪,对经典热性药当归与经典寒药黄芩中药煎煮液灌胃小鼠体表生物超微弱发光连续16d检测,结果显示:(1)在基于小鼠超微弱发光中药药性研究实验中灌胃小鼠最佳检测时间范围为第5d至第10d;(2)当归组与空白组、黄芩组与空白组腹部与背部自发发光强度比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提示灌胃小鼠腹背自发发光强度比值可作为表征中药寒热药性指标。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中药药性研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小鼠 当归 黄芩 中药药性 生物光子 自发发光
  • 简介:骨表观力学性能参数常被用来评定骨质量,而微观力学性能参数由于难以测得尚未被广泛应用。为从微观水平评判骨质量,本研究提出一种骨微观力学性能参数预测方法。该方法以大鼠股骨皮质骨为研究对象,预测其在微观水平失效应变。首先依据扫描影像建立大鼠股骨皮质骨有限元模型,然后以表观压缩实验为研究依据,模仿实验条件,模拟皮质骨有限元模型在压缩载荷作用下断裂过程,并通过与实验所测表观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对比、反演,预测出大鼠股骨皮质骨在微观水平失效应变。分析结果显示四只7月龄大鼠股骨皮质骨微观失效应变数值处于4.53%-4.75%之间。经验证,本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出骨结构在微观水平力学性能参数。

  • 标签: 表观力学性能 微观力学性能 压缩实验 有限元分析 反演 皮质骨
  • 简介:开发了一种利用尿压传感实现新型导尿装置。该装置用于因各种原因不能正常排尿而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装置借助压力传感电子控制,实现日常医用导尿管自动通断。对于临床上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它既可以有效地保证膀胱舒缩功能,促进膀胱机能保持与尽快恢复,又能降低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标签: 排尿装置 自动控制 压力传感 留置导尿术 尿管
  • 简介:探索组织培养法保存关节软骨方案中换液频率对于软骨体外保存效果影响,为寻找最佳骨软骨移植物保存方案提供实验依据。在猪膝关节股骨髁负重区取圆柱状骨软骨块60枚,随机分为3组:A组(不换液);B组(每7d换液);C组(每2d换液)。保存28d后检测软骨细胞存活率、组织学(番红O染色)生物力学性能(杨氏模量)。结果显示,第28d时,各组软骨细胞存活率均出现降低,C组优于A组B组(P〈0.05);C组蛋白多糖含量高于A组B组(P〈0.05);C组杨氏模量高于A组B组(P〈0.05)。表明组织培养法保存关节软骨时,每2d更换一次保存液保存方案最优。提高换液频率可以维持保存液中营养成分,为体外软骨细胞代谢提供更充足营养,提高关节软骨体外保存效果。

  • 标签: 换液频率 组织培养 组织库 关节软骨 软骨移植
  • 简介:设计一种下肢智能训练系统,对下肢运动障碍患者进行科学化康复训练,帮助他们尽快恢复行走能力。本系统应用计算机技术,并采用AVR单片机作为下位机核心控制芯片,采用伺服控制系统作为动力机构,通过伺服电机驱动行走机构来模拟正常步行,实现对患者行走训练,并通过PID控制算法对系统运动进行精确控制。实验表明,本系统具有较高精度及较好疗效,有较好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伺服控制系统 下肢康复 计算机技术 AVR单片机 PID控制算法
  • 简介:丙烯酸基骨水泥固定植入假体仍是目前临床最常用方法之一。骨水泥生物相容较差,与骨组织界面不能形成良好生物结合而导致假体松动等,究其原因可能是单体聚合热、残余单体细胞毒性及固化后结构缺陷等所致。文章简要分析了目前骨水泥研究应用现状,包括丙烯酸单体改性、助剂功能化及其固化方式优选等。在改善生物相容方面,目前研究热点是磷酸钙盐复合或掺杂等。

  • 标签: 骨水泥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人工假体 植入材料 组织相容性
  • 简介:近年来,电阻抗技术在临床医学检验中所发挥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文章对电阻抗技术做了简单介绍,对其应用于临床检验中几大项目,如细胞计数与分类、微生物鉴定等方面做了综述。电阻抗技术较其他传统检验方法具有高灵敏、操作简便、快速等明显优势,具有很好发展前景。

  • 标签: 电阻抗技术 临床检验医学 细胞计数 微生物鉴定
  • 简介:本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算法设计一套静脉留置针穿刺点智能定位方法,进而实现智能穿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FasterRCNN训练超声图像中血管自动检测模型,优化检测模型网络架构与非极大值抑制参数,血管检测器AP=0.896。基于穿刺靶血管位于穿刺中分线上这一先验知识,确定穿刺靶血管,根据靶血管物理位置以及留置针穿刺角度,确定留置针在患者皮肤表层上穿刺点物理位置以及留置针进针距离,进而机械手臂驱动留置针自动穿刺。在体膜上验证上述方案有效。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智能定位 FASTER RCNN 非极大值抑制 穿刺中分线
  • 简介:本研究采用光催化接枝方法,在硅胶导尿管表面接枝亲水性高聚物抗菌成分醋酸氯己定(A)、牡丹酚(B),成功制备出两种具有不同超滑抗菌涂层导尿管,并对其结构、形貌、亲水性、润滑、抑菌、稳定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亲水高聚物及抗菌成分均成功接枝到导尿管表面;相比于A超滑抗菌导尿管,B超滑抗菌导尿管涂层更加致密、均匀,亲水涂层与抗菌涂层无明显界限,融为一体,且具有更优异润滑性能抑菌性能,其动摩擦力低至0.012N,体外持续抗菌时间可达40d以上,可满足临床使用需求,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广阔市场前景。

  • 标签: 光催化接枝 硅胶导管 亲水涂层 超滑 抗菌
  • 简介: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新手在腹腔镜训练箱模拟器训练过程中不同疲劳水平下训练效果。20名志愿者,随机均分成A、B组;A组使用训练箱训练,B组使用模拟器训练。首次采用脑电信号评价训练过程中脑力疲劳,定义状态指标F量化疲劳水平;采用眼动特征完成时间、错误数来评价训练效果。分析两组F值曲线,第1~5次训练两组斜率均为0.17;第6~15次训练斜率分别为0.114、0.078;第16~20次训练斜率分别为0.54、0.24。研究结果表明,对于A组训练者,脑力疲劳发生更容易影响其完成时间注视点个数;对于B组训练者更容易影响错误数、注视时间百分比注视/眼跳百分比。相同任务下,腹腔镜训练箱相对于模拟器更易于使训练者疲劳,两种训练器都对训练效果有提升,但训练效果不随着训练次数增加而一直在提高。当疲劳发生时,训练效果会呈下降趋势。

  • 标签: 脑力疲劳 腹腔镜训练 脑电 眼动特征 学习曲线
  • 简介:目的对比腕舟状骨骨折患者空心钉近向远固定远向近固定对预后及功能康复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治疗腕舟状骨骨折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为空心钉近向远固定(观察组)空心钉远向近固定(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对比两组Cooney评分DASH评分。结果观察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2.9±2.1)周,显著少于对照组(14.1±3.3)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2.376,P=0.019),其中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骨折愈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P=0.040),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Cooney评分DASH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舟状骨骨折患者空心钉近向远固定能减少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愈合率。

  • 标签: 舟骨 骨折 空心钉 固定方向 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