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钡餐透视对胃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回顾了17例胃憩室的检查资料,均经证实(15例胃镜检查证实,2例手术证实)。结果9例位于小弯侧贲门下方,5例位于胃窦部,3例位于大弯侧,5例合并炎症,2例合并溃疡,均无恶变进展。误诊一例,后手术证实。结论X线气钡双重造影仍为胃憩室的首选诊断方法。

  • 标签: 胃憩室 X线诊断 气钡双重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合用喹硫平治疗双重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双重抑郁症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30例;对照组选择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选择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双重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帕罗西汀 喹硫平 双重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双重造影在胃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接诊的胃癌患者102例,随机分成研究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超声双重造影术前诊断,对照组患者给予胃窗超声造影术前诊断,用术后诊断结果作为精确分期的标准,胃癌临床分期标准采用TNM,包括T1、T2、T3和T4四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诊断符合率及分期诊断符合率。结果研究组术前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2、T3和T4的分期诊断符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双重造影在胃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双重造影 胃窗超声造影 胃癌术前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起病24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均为颈内动脉系统),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相同抗高血压、瑞舒伐他汀调血脂稳定斑块、降颅压、脑细胞活化及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前3天300mg/d-1,以后每日75mg,2组疗程均为21d。比较2组疗效,血清CRP水平、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变化规律、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CRP水平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均正常。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较阿司匹林单一应用可有效阻止卒中进展,改善预后,不良反应未见增加。并且两者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血清CRP水平,降低纤维蛋白原,抑制急性脑梗死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减轻脑缺血性损伤。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将已构建好的新型抗乳腺癌双重靶向性融合蛋白Del1-9-G129R-T3的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入原核表达宿主,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对之进行鉴定后进行分离纯化。方法将融合蛋白重组表达质粒pET22b-Del1-9-G129R-T3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收集菌体进行超声破碎,高速离心分离沉淀和上清。通过SDS-PAGE和Westernblot对目的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和鉴定,利用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结果SDS-PAGE结果显示,在诱导表达菌超声破碎后的沉淀物中出现一与预期分子量约24.7kD大小相吻合的新蛋白区带,表明融合蛋白可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形成不溶性包涵体。Westernblot分析显示,蛋白在预期分子量处出现印迹。结论融合蛋白Del1-9-G129R-T3已经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为下一步融合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在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中的临床效果和作用。方法以于2016年—2017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通过采用血浆分离并联合运用吸附及血液灌流技术,比较分析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20例患者中,有16例病情明显好转,3例病情好转,1例死亡。其中有效率为95.00%;并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监测。结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可明显改善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以及多项临床指标,操作过程更加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极大地避免了输血过程中的感染风险,在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疾病上十分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大规模推广。

  • 标签: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急性肝功能衰竭 临床效果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对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关爱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遵医行为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把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的患者实行全程护理关爱模式,能使其加强健康生活的意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 标签: 全程护理关爱模式 艾滋病 结核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动态、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在数字化动态、低张、气钡双重造影中的照片。结果41例早期食道癌在数字化动态、低张、气钡双重造影中的表现(1)食道粘膜的改变;(2)小的充盈缺损;(3)小而浅的斑片状龛影;(4)食道管壁的形态改变;(5)食道管壁功能的改变。结论数字化动态、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对早期食管癌的发现、定位、定性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数字化 动态 低张 气钡双重造影 食管癌
  • 简介:摘要拉帕替尼(Lapatinib)是一类口服的双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同时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HER-2两个靶点。体内外的临床前试验证明Lapatinib的抗肿瘤活性,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其对ErbB2过度表达的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并可能减少脑转移的发生率,而且耐受性良好。以Lapatinib为代表的TKI有望为乳腺癌的治疗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

  • 标签: 乳腺肿瘤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拉帕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甲状腺内注射激素、环磷酰胺双重免疫调节在亚急性甲状腺炎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取80例笔者医院自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2月份收治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性分组,设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对照组予以甲状腺内注射激素治疗,实验组联合甲状腺内注射激素、环磷酰胺进行治疗。汇总患者的治疗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38/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31/4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实验组的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改善时间、甲状腺肿缩小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为5%(2/40),与对照组的5%(2/40)相当,数据的比较满足P〉0.05。结论应用甲状腺内注射激素、环磷酰胺对亚急性甲状腺炎进行双重免疫调节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患者治疗时间短,值得推荐。

  • 标签: 甲状腺内注射激素 环磷酰胺 免疫调节 亚急性 甲状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十二指肠镜、X线引导下与胃镜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A组30例晚期恶性肠梗阻患者在十二指肠镜联合X线双重引导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B组26例同样患者在胃镜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置管成功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气液平消失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胃肠减压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恶性肠梗阻两种置管方法都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在术后气液平消失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胃肠减压引流量上十二指肠镜、X线双重引导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有优势,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恶性肠梗阻 肠梗阻导管 胃镜 十二指肠镜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Calretinin、AE1/AE3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法鉴别胸腔积液中脱落细胞的性质及组织来源。方法通过141例胸腔积液中普通HE涂片不能明确良、恶性的疑难病例11例、恶性病例19例的细胞块制作、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及单染色,对疾病的性质、组织学类型及来源做出判断。结果良性病变在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中只见到一种细胞着色,核、浆染为棕黄色的Calretinin阳性间皮细胞;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病变中除间皮细胞胞核着棕黄色外,还可看到胞浆着色为红色的AE1/AE3阳性肿瘤细胞。结论胸腔积液涂片可疑恶性的病例,可以通过制作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而确定疾病的性质;恶性病例可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单染色法确定组织学类型及来源。

  • 标签: 胸腔积液 细胞块 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