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外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处理。结果患者的生存率有了显著地提高。结论“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不仅具有临床指导意义,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 基层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2015年度护理中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这一阶段作为试验组,2014年度在手术室护理中未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阶段作为参照组。结果对比实施后(2015年)与实施前(2014年)的实验结果,护理质量以及病人的满意度,发现有明显差别(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实施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目的在于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使其对治疗充满信心,易于接受。因此,在完善治疗方案的同时,积极配合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管理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介绍了护理程序在防止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控制暴发流行过程中的应用。护理程序主要包括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效果评价。将护理程序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科学的运用到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工作中,实施全程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为预防其交叉感染,控制暴发起到了良好作用。

  • 标签: 护理程序 多重耐药菌 临床控制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医院质量控制中IP形成的阐述和分析,提出了利用IP的平台技术来实现医院质量控制第一,实时自动监控预警判断和现场纠偏纠错的事前控制交互平台;第二,约定俗成规范化的信息传递交换平台;通过IP的设计,列举了医院质量控制中IP技术,在电子病历和信息传递交换中的应用

  • 标签: 医院质量控制 信息化模板(IP)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JCI(JointCommissionInternational)标准,完善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减少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率。方法在我院口腔科门诊采用JCI标准进行感控工作,纳入30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PCI标准的条目进行培训和实施具体工作,并于JCI标准感染控制措施实施前后1月时进行对比研究。并按用具体评价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JCI标准感染控制措施实施后1月门诊工作人员感染控制评价指标,如知识知晓率、标准预防执行率、实施前后无菌操作、无菌物品管理、消毒灭菌管理等,与标准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CI标准是国际上公认的安全治疗评价系统,除了能较全面评价医疗环境外,对持续改进医疗系统质量帮助很大。JCI标准对口腔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效果满意,是有效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的新途径。

  • 标签: JCI标准 口腔科门诊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性骨折患者应用疼痛控制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2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用疼痛控制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采取疼痛控制护理的一组术后运动功能恢复较好、疼痛程度比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疼痛控制护理有助于创伤性骨伤患者更好的恢复。

  • 标签: 骨折 疼痛控制 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原有的工作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体制改革的需要,将项目管理理念引入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效利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有的人、财、物资源,极大地提高了疾病控制工作的效率和专业人员业务素质。

  • 标签: 项目化管理 疾病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来本科室就诊的66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病因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是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另一组是接受损伤控制理论急诊护理的观察组,每组33例,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损伤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损失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护理效果明显,具有推广的价值,应在实践中广泛应用

  • 标签: 损伤控制理论 骨盆骨折患者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应用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探析应用效果。方法本次探究中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44例住院患者作为样本人群,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均分,2组患者分别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内患者例数是2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感染预防和控制,给予研究组患者院内感染预防控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应用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 院内感染预防控制 院内感染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流行高峰间隔法”在金秀县的应用效果,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比较流行高峰间隔法应用前后各13年年平均麻疹发病率。结果金秀县从1985年起实行儿童计划免疫后,随着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不断提高,麻疹发病率迅速下降,但是还出现每3~4年的流行高峰,1989~2001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9.02/10万。从2001年起应用自治区的“麻疹流行高峰间隔法”,采取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为主要措施控制麻疹,取得了良好效果,消除了每3-4年出现的一次流行高峰,麻疹发病率也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2002~2014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2.15/10万,2009~2014年未出现麻疹流行高峰年。结论金秀县历年麻疹发生率相对较高,且3~4年存在一次发病高峰期,采用“麻疹流行高峰间隔法”进行预测甄别麻疹暴发高危县,采取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为主要措施控制麻疹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金秀县 麻疹流行高峰间隔法 控制麻疹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外科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的临床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58例外科性肝胆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致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死亡率为14.3%,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7%)和致死率(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针对性的损伤控制性手术对于肝胆外科损伤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作用,能有效降低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死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肝胆外科 损伤控制性手术 临床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六西格玛(6R)质量管理方法,根据得到的数据评估当前风险管理方法在临床实验的质量控制的效果,并对其加以改进。方法收集2017年度关于临床实验室项目中通过风险控制得出的质量评估数据,使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中所允许偏倚的标准,其公式为R值=TEa-偏倚(bias)/变异系数(CV),通过计算机分析检测,就能够得出其所检验项目的质量指数,从中可以寻找得出其质量不佳的主要因素所在,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结果在10个临床实验室项目中,需要对其进行优先改进精密度的项目有60%,需要优先改良准确度的有30%。结论6R质量管理评估方法是一种能够评估风险管理对于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有效工具,能够帮助临床实验室不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 标签: 风险管理 实验室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体化得以快速发展,已经完全融入到世界贸易中,我国的经济地位日益凸显,人民的生活水平随之提高。为了确保人民的健康,国家越来越注重卫生检验工作,其中卫生理化检验是整个卫生检验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简要阐述理化检验的概念和重要意义,来分析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 标签: 卫生理化检验 疾病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门诊护理工作管理中应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后取得的效果。方法在2012年7—12月,在我院的门诊护理工作管理中实行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后,收集门诊上的护理资料与2012年1—6月未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6个月中的门诊护理资料作对比,从而得出应用后的效果。结果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后,门诊上的护理质量有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对于提升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质量控制体系 护理工作管理 门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气管插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实施前馈干预措施,具体包括分层级进行培训和考核,使用视觉识别标识和安全查检单,建立基于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沟通程序的交接班报告模式;制订不良事件的应急处理与上报流程。结果气管插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10%下降到2.05%。气管插管护理质量评分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应用于气管插管的安全管理中,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气管插管 前馈控制 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严重多发伤中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DCO)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严重多发伤患者23例,进行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另选择同期入涉及四肢骨折的一般多发伤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照,对其临床效果及术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严重多发伤死亡3例,死亡率,死亡组创伤严重评分43-50分;2例重度颅脑损伤死于脑疝,并发症8例,经过治疗均痊愈,1例胸部损伤死于严重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严重多发伤组患者复苏期的凝血功能、pH、体温与一般多发伤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严重多发伤病人合理应用损伤控制骨科,可以显著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效果确切,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临床治疗 严重多发伤 损伤控制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感染控制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88例尿路感染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研究组(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轻度感染率(68.2%)明显高于对照组(34.1%),而且研究组重度感染率(6.8%)明显低于对照组(22.7%),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控制中采用微生物检验作为治疗依据可有效提高感染控制效果,可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应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感染控制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具有抗氧化、解毒、保护肝细胞、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抗肿瘤等重要功能,目前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和食品领域。其在生产中易被氧化成GSSG而失去原有的生物活性,因此对其质量进行了严格规定,重点是控制有关物质及残留溶剂及主药的含量。

  • 标签: GSH 质量控制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脑络通胶囊,观察脑梗塞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黄芪为主药,部分药物采取煎煮法提取有效成份,浓缩成稠膏制成含部分药材原粉的硬胶囊。结果与结论脑络通胶囊处方组成合理,工艺简单,稳定,易于掌握。临床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塞疗效显著。

  • 标签: 脑络通胶囊 脑梗塞 质量控制 临床应用